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东蓠 张鹏 兰志勋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局麻药伤口浸润组(WA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模式...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局麻药伤口浸润组(WA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手术结束前30 min,安置静脉PCA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药给予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结果 TAP组2例和WA组3例患者中转开腹,共75例患者(TAP 37例,WA 38例)数据纳入统计分析。术后8 h咳嗽时,WA组VAS评分大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给予补救性镇痛药次数、24 h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局麻药切口浸润 多模式镇痛 腹腔镜结直肠癌
下载PDF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切口局麻药浸润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李鹤佳 高小茹 +2 位作者 白凤 刘凯东 郭涛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4期22-26,共5页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切口局麻药浸润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切口局麻药浸润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静息和咳嗽时疼痛程度、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按压次数、生命体征、镇痛不全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瑞芬太尼用量、补救性镇痛药次数、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初次饮水时间、初次进食时间、初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患者的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患者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均少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患者的镇痛不全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切口局麻药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较切口局麻药浸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切口麻药浸润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镇痛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