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地磁扰期间海南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的观测与IRI预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国军 史建魅 +1 位作者 王铮 王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7-12,共6页
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是非常有影响的电离层经验模型之一,利用该模型对我国东亚地区,尤其是海南低纬度地区,进行长期预测的效果尚未研究。通过对一个太阳活动周(2002-2012年)期间海南观测站(19.5°N,109.1°E)数字... 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IRI)是非常有影响的电离层经验模型之一,利用该模型对我国东亚地区,尤其是海南低纬度地区,进行长期预测的效果尚未研究。通过对一个太阳活动周(2002-2012年)期间海南观测站(19.5°N,109.1°E)数字测高仪DPS4D观测到的电离层临界频率/〇F2在低地磁扰动条件下的月中值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应的IRI-2012模型预报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观测到的/〇F2存在着明显的冬季异常和半年异常现象,对太阳活动存在着明显的依赖关系;②IRI-2012模型预报值虽给出了海南/〇F2的基本观测特征,但细节上IRI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还是存在着地方时、季节和年度偏差,主要表现为:在太阳活动低年模型存在高估;在太阳下降年期间模型存在低估;在太阳活动较高时期模型存在明显的分季低估,冬、夏季高估;整体上,多数偏差率在±20%以内。偏差率较大的时段主要集中在0500-0800LT,这与以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些结果对进一步完善IRI模型,尤其是在中国低纬度地区/〇F2预测参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参考电离 F2层临界频率 低纬电离
下载PDF
利用GNSS数据结合NeQuick模型优化磁暴期F2层临界频率参数估计
2
作者 韩玲 王解先 +2 位作者 陈艳玲 柳景斌 李浩军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3,共10页
F2层临界频率foF2是高频通信的重要参数,目前获取F2层临界频率(foF2)最有效的手段是电离层测高仪,但磁暴期间电离层自身剧烈变化会造成测高仪foF2数据严重缺失。经验模型如NeQuick虽能给出foF2估计值,但磁暴期精度却不及磁静日水平。本... F2层临界频率foF2是高频通信的重要参数,目前获取F2层临界频率(foF2)最有效的手段是电离层测高仪,但磁暴期间电离层自身剧烈变化会造成测高仪foF2数据严重缺失。经验模型如NeQuick虽能给出foF2估计值,但磁暴期精度却不及磁静日水平。本文选取2015年12月19日至2015年12月22日磁暴期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GNSS双频数据进行区域建模并估算出电子总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利用实测区域TEC对NeQuick模型有效电离参数Az进行估计,得出NeQuick模型优化后TEC总含量和F2层临界频率foF2,并反演出磁暴期初相,主相及恢复相阶段变化过程。以中国地区台站实测数据作为参考对比,结果表明:GNSS数据优化后的NeQuick模型TEC精度大概提升了20%~40%,foF2的实时精度提升了10%~25%。GNSS优化后NeQuick模型能准确反演出电离层的由正相暴转为负相暴演化过程,而原始模型由于仅依赖于输入的太阳活动水平,只能反映出与磁静日水平相当的日变化趋势值。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磁暴期TEC和foF2的经验模型的计算精度,特别是弥补磁暴期foF2数据缺失的不足,可以作为磁暴期电离层垂直探测仪的有益补充或者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Quick模型 电离 GNSS 电子总含量 F2层临界频率 磁暴
下载PDF
电离层春秋分不对称的地方时依赖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勇 陈一定 刘立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1-3954,共14页
利用全球203个电离层测高仪台站的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和E层临界频率(f_oE),以及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地图数据统计分析了电离层春秋分(March Equinox and September Equinox,ME and SE)不对称的特点.... 利用全球203个电离层测高仪台站的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和E层临界频率(f_oE),以及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提供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地图数据统计分析了电离层春秋分(March Equinox and September Equinox,ME and SE)不对称的特点.基于电离层参量随年积日(Day of Year,DoY)和太阳活动指数F_(10.7)变化的傅里叶级数模型,对f_oF_2、f_oE及TEC数据分别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将电离层参量归算到低太阳活动(F_(10.7)=80)、中等太阳活动(F_(10.7)=150)和高太阳活动(F_(10.7)=200)水平.该方法定量分离了实际观测数据中包含的电离层参量随季节和太阳活动的变化,因而得到了更为定量、精确的电离层春秋分不对称性特征.分析了不同地方时(LT)的春秋分不对称性指数(Asymmetry Index,AI)和春秋分差值Δ(=ME-SE)的全球分布特征与太阳活动依赖性.结果表明,foE日出时全球主要表现为9月分点值高于3月分点值,午后春秋分不对称性几乎消失,而日落时则反转为3月分点值高于9月分点值;f_oF_2日出时除少数地区外也主要表现为9月分点值高于3月分点值,而其他时段则相反;TEC日出时低太阳活动时的全球及中高太阳活动时的低纬地区表现为9月分点值高于3月分点值,而其他时段则相反.fo_E春秋分不对称性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弱,而f_oF_2和TEC的春秋分不对称随太阳活动有明显的变化,其3月分点值相对于9月分点值增加.计算了F_2层峰高(h_mF_2)处对应的氧氮浓度比([O]/[N_2],由大气模型NRLMSISE-00计算得到)和h_mF_2的春秋分不对称性,提取了TEC年变化的幅度及相位信息.氧氮浓度比和h_mF_2的春秋分不对称性能够部分解释电离层的春秋分不对称性,而TEC春秋分不对称的全球分布特征可以用TEC年变化的相位的全球分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层临界频率 E层临界频率 GPS TEC 电离 春秋分不对称
下载PDF
改进的Kriging技术实时重构区域电离层foF2的分布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世凯 焦培南 柳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改进了kriging技术重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的方法,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01模型作为背景场,通过拟合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得到“等效太阳黑子数”,并利用kriging技术来完成区域电离层的重构,是区域电离层重构的一种方法,它适合重构... 改进了kriging技术重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的方法,利用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01模型作为背景场,通过拟合国际参考电离层模型得到“等效太阳黑子数”,并利用kriging技术来完成区域电离层的重构,是区域电离层重构的一种方法,它适合重构区域内电离层探测站较少的情况。与直接利用实测临界频率进行kriging重构相比,改进的kriging技术提高了重构的精度和稳健性。也表明了背景电离层模型在电离层重构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 F2层临界频率 重构 Kriging技术 等效太阳黑子数
下载PDF
电离层暴时经验模型STORM在中国区域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世凯 柳文 +3 位作者 鲁转侠 郭延波 孔庆颜 冯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利用中国区域内9个垂测站1976—1987年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的电离层暴时f_0F_2数据,统计分析了电离层暴事件的等级,以及不同等级的电离层暴随季节和地磁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小型电离层暴在春秋季发生的概率较大,不同季节的发生次数... 利用中国区域内9个垂测站1976—1987年一个太阳活动周期的电离层暴时f_0F_2数据,统计分析了电离层暴事件的等级,以及不同等级的电离层暴随季节和地磁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中小型电离层暴在春秋季发生的概率较大,不同季节的发生次数与地磁纬度具有明显的关系.利用STORM模型对电离层暴时f_0F_2和大型及特大型电离层暴时f_0F_2的预测值与月中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了冬季误差增大外,发生电离层暴时STORM模型能够有效地改善月中值模型.增加中国的暴时数据,并提高对冬季的暴时参数f_0F_2的预测是改善STORM模型的重要因素.建立合适的暴时指数来预测f_0F_2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层临界频率 电离 地磁指数 STORM模型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区电离层foF2在第22-23太阳活动周时空变化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蓝加平 刘凯 朱正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利用我国覆盖高中纬到低纬5个台站第22-23太阳活动周(1995-2006)的foF2每日整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国地区foF2的纬度变化、太阳活动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和地磁活动变化等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oF2随地理... 利用我国覆盖高中纬到低纬5个台站第22-23太阳活动周(1995-2006)的foF2每日整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中国地区foF2的纬度变化、太阳活动变化、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半年变化、年变化和地磁活动变化等变化特性.结果表明:foF2随地理纬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即纬度越低,其值越大;foF2与太阳活动F107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太阳活动强度越大,foF2值也越大;foF2表现了较强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结合日变化,在白天,foF2冬季大于夏季,表现出明显的“冬季异常”,在夜晚,夏季大于冬季,“冬季异常”现象没有出现;地磁活动受太阳活动影响,而foF2无明显的地磁活动依赖;foF2呈现明显的半年变化特征,与季节变化交叉相关,表现为“半年异常”,即两分点大于两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 F2层临界频率 太阳活动周
下载PDF
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
作者 刘江 徐锐 +2 位作者 陈聪 饶太国 李兴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5-614,I0001,共11页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异常变... 介绍了川滇地区电离层多参量异常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功能实现,并将该系统应用于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M_(S)6.0地震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和中国区域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站点VTEC和F_(2)层临界频率f_(o)F_(2)异常变化的实时监测,有助于开展示范性地震电离层异常监测工作,其图形及数据结果可为地震-电离层异常扰动判识提供佐证,为川滇地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电离层前兆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异常 垂直总电子含量 VTEC F_(2) 层临界频率 f_(o)F_(2)
下载PDF
电离层斜测数据集
8
作者 娄文宇 杜晓辉 +1 位作者 刘静 张学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4期191-194,共4页
电离层斜测数据集包括F_(2)层临界频率数据和最大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图,来源于中国地震电离层监测试验网观测数据。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2研究所,在国防科技工业电波环境观测站网原有的稀疏发... 电离层斜测数据集包括F_(2)层临界频率数据和最大电子密度空间分布图,来源于中国地震电离层监测试验网观测数据。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2研究所,在国防科技工业电波环境观测站网原有的稀疏发射站网基础上,根据地震重点监测区带分布和区域数据覆盖能力的双重需要,利用电离层对地基发射信号的反射特性,在华北5个电离层垂测发射站的基础上,建立了20个电离层斜测接收站,形成100条发射—接收链路,达到以经济手段取得电离层加密监测的效果。数据由接收台站接收后,汇聚到北京数据中心,并建立Oracle数据库,将数据入库。通过人工判读,生成可应用的电离层斜测观测数据。此数据集通过数据共享网站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可为地震系统内部各省地震局和研究所进行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以及系统外部科研机构和院校电离层观测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测 电离监测试验网 F_(2)层临界频率 最大电子密度
下载PDF
我国中低纬地区电离层f_(o)E经验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代连东 丁宗华 +1 位作者 杨嵩 唐志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0,共7页
利用电波环境观测网中低纬地区(以满洲里、重庆、昆明、海口为例)电离层f_(o)E数据,参照前人工作,分析了f_(o)E月中值与太阳活动指数、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我国中低纬多个地区的f_(o)E月中值经验模型.结果表明:f_(o)E月中值与F1... 利用电波环境观测网中低纬地区(以满洲里、重庆、昆明、海口为例)电离层f_(o)E数据,参照前人工作,分析了f_(o)E月中值与太阳活动指数、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关系,建立了我国中低纬多个地区的f_(o)E月中值经验模型.结果表明:f_(o)E月中值与F10.7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9);与正午太阳天顶角余弦存在反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7);与实测数据对比发现本文模型计算值标准偏差小于0.1 MHz,优于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模型.本文研究对于IRI模型改进与我国区域电离层经验模型研究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 电离E层临界频率 国际参考电离 太阳天顶角 月中值
下载PDF
地震前期电离层扰动对甚高频信号传输的影响
10
作者 何杰 《区域治理》 2018年第43期230-230,238,共2页
本文阐述地震引起电离层扰动机制及各层临界频率的变化,重点介绍地震前后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TEC、突发ES及临界频率fOes的突变情况,证明发生大地震前电离层扰动的存在,且对民航甚高频产生远距离串扰的初步结论.
关键词 F2层临界频率 TEC 突发ES临界频率 远距离串扰
下载PDF
GPS与格洛纳斯电离层电子总含量建模的差异性分析及改进
11
作者 韩玲 王解先 王明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7,共8页
为了提高多模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的计算精度,基于全球及中国区域研究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TEC和GLONASS(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TEC的差异及变化规律.GP... 为了提高多模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电离层电子总含量(TEC)的计算精度,基于全球及中国区域研究了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TEC和GLONASS(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TEC的差异及变化规律.GPS TEC精度要优于GLONASS TEC,两者相关性随纬度降低而降低,并且GLONASS TEC较之GPS TEC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TEC精度差异与星座配置、信号体制及轨道周期差异有关,并受到本地时影响,F2层临界频率(foF2)存在类似情况.基于GPS TEC和GLONASS TEC的差异性,对组合建模时伪距观测权函数进行改进,平均偏差约改进20%,内符精度约改进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 电子总含量(TEC)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F2层临界频率(foF2)
下载PDF
电离层异常原因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范伟 郭英 刘振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年第1期215-218,共4页
分析了地震、磁暴、太阳耀斑等自然现象引发电离层异常的物理机制,并总结了电离层异常的特点。针对电离层中电子分布受地磁、太阳热辐射和地壳变动等影响较大,基于抛物层和赤道双峰模型建立了电子密度呈高斯型分布的电离层异常模型,为... 分析了地震、磁暴、太阳耀斑等自然现象引发电离层异常的物理机制,并总结了电离层异常的特点。针对电离层中电子分布受地磁、太阳热辐射和地壳变动等影响较大,基于抛物层和赤道双峰模型建立了电子密度呈高斯型分布的电离层异常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电离层异常的耦合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太阳耀斑 F2临界频率f0F2 TEC
下载PDF
日食对低纬地区f_0F_2和ICF的影响
13
作者 张添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研究了1995年10月24日日食过程中,我国低纬地区广州和海口的F2层临界频率f0F2和高频干扰重心频率ICF变化过程.鉴于多次日食期间,同处低纬的两地f0F2的日食变化形态不完全一样,以及多次日食期间同一地方f0F2变化形态不完全一样,ICF... 研究了1995年10月24日日食过程中,我国低纬地区广州和海口的F2层临界频率f0F2和高频干扰重心频率ICF变化过程.鉴于多次日食期间,同处低纬的两地f0F2的日食变化形态不完全一样,以及多次日食期间同一地方f0F2变化形态不完全一样,ICF也并不像预想的那样降低,因而对于低纬电离层,动力学过程可能要比直接与太阳辐射有关的光化学过程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F2层临界频率 高频 干扰重心频率 ICF
下载PDF
日食期间foF2与ICF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张添益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66,共4页
本文初步分析了 1995年 10月 2 4日日食期间 ,F2层临界频率 (foF2 )和高频干扰重心频率(ICF)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的原因。认为高频干扰重心频率ICF不仅受foF2的影响 ,还可能受D层吸收等因素影响。在探讨ICF与foF2的关系时 ,应综合加以考虑。
关键词 日食 F2层临界频率 高频干扰重心频率
下载PDF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响应分析
15
作者 赵莹 张小红 安家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4,共5页
选取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前后的电离层垂测仪数据来分析日全食期间的电离层响应,并尝试通过掩星电离层反演方法探测本次日全食引起的电离层效应。结果显示,利用垂测仪和COSMIC掩星反演均能够探测到日全食期间受日食影响的电离层... 选取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前后的电离层垂测仪数据来分析日全食期间的电离层响应,并尝试通过掩星电离层反演方法探测本次日全食引起的电离层效应。结果显示,利用垂测仪和COSMIC掩星反演均能够探测到日全食期间受日食影响的电离层的显著变化,但利用COSMIC掩星反演提取的电离层效应所具有的时间分辨率还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电离 掩星 F2层临界频率
原文传递
Empirical modeling of ionospheric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over Wakkanai under geomagnetic quiet and disturbed conditions 被引量:4
16
作者 LIU Jing LIU LiBo +2 位作者 ZHAO BiQiang WAN WeiXing CHEN YiD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169-1177,共9页
The hourly values of the ionospheric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recorded at Wakkanai ionosonde station (45.4°N, 141.7°E) have been collected to construct a middle-latitude single-station model for fo... The hourly values of the ionospheric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recorded at Wakkanai ionosonde station (45.4°N, 141.7°E) have been collected to construct a middle-latitude single-station model for forecasting foF2 under geomagnetic quiet and disturbed conditions. The module for the geomagnetic quiet conditions incorporates local time, seasonal, and solar variability of climatological foF2 and its upper and lower quartiles. It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predict the upper and lower quartiles of foF2 to account for the notable day-to-day variability in ionospheric foF2. The validation statistically verifies that the model captures the climatological variations of foF2 with higher accuracy than IRI does. The storm-time module is built to capture the geomagnetic storm induced relative deviations of foF2 from the quiet time references. In the geomagnetically disturbed module, the storm-induced deviations are described by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waves, which are modulated by a modified magnetic activity index, the Kf index, reflecting the delayed responses of foF2 to geomagnetic activity forcing.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 in each month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model formula to the observation in a least-squares way. We provide two options for the geomagnetic disturbed module, including or not including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The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optimize these coefficients in real tim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Kalman filter algorithm in the storm time module is promising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dication. In addition, comparisons indicate that the IRI model prediction of the F2 layer can be improved to provide better performances over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2层临界频率 地磁干扰 电离 宁静 卡尔曼滤波算法 预测模型 建模 扰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