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荣光 孙建和 +2 位作者 张燕 朱光明 巴恩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1-322,T001,共3页
目的 通过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鼻腔 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 ,在电镜下观察 14个鼻腔 鼻窦粘膜标本内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下鼻甲、中鼻甲、钩突、上颌窦... 目的 通过超微结构观察 ,探讨鼻腔 鼻窦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 ,在电镜下观察 14个鼻腔 鼻窦粘膜标本内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下鼻甲、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和腺样体粘膜均有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存在。结论 人鼻腔 鼻窦粘膜普遍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 ,为急、慢性鼻 鼻窦炎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鼻粘膜 电子显微镜检查 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计算矿山压力和岩层移动的三维层体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增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通过层间递推公式将多层层体矿压和岩层移动的计算简化为类似中间为开采煤层、上覆有限厚顶板、下伏半无限体底板的三层问题的计算问题。用直积定理将已采煤层与顶底板接触的弹性力学混合边值问题化为多元联立奇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的数... 通过层间递推公式将多层层体矿压和岩层移动的计算简化为类似中间为开采煤层、上覆有限厚顶板、下伏半无限体底板的三层问题的计算问题。用直积定理将已采煤层与顶底板接触的弹性力学混合边值问题化为多元联立奇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证明的特殊类型积分方程的解的基本定理求出了这一方程的解。从而将多层层体矿压与岩层移动的计算归结为小体积矩阵的运算和二重Fourier积分逆变换的数值计算问题。这是一般微型机都能实现的计算问题,计算费用也将大幅度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压力 移动 三维层体模型
下载PDF
层体边界元法在二维层体断裂分析中的应用
3
作者 郝巨涛 刘光廷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35-640,共6页
在刚度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进行二维多层体结构断裂分析的边界单元法(BEMLM)由于BEMLM的基本方程中已经包含了层体表面和裂纹缝面的边界条件,因而不需要对这些边界进行单元离散,从而其断裂分析可望有较好的精度... 在刚度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进行二维多层体结构断裂分析的边界单元法(BEMLM)由于BEMLM的基本方程中已经包含了层体表面和裂纹缝面的边界条件,因而不需要对这些边界进行单元离散,从而其断裂分析可望有较好的精度通过与柯西积分方程法进行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 层体结构 刚度矩阵法 断裂分析 弹性
下载PDF
地震地层体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茂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0-1026,824,共7页
地震地层体是指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波所蕴含的地层反射界面特征和地层沉积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层位所组成的特殊三维数据体,是前人所提出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和"层位体"概念的一种扩展。利用地震地层体... 地震地层体是指一种利用地震反射波所蕴含的地层反射界面特征和地层沉积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层位所组成的特殊三维数据体,是前人所提出的"相对地质年代体"和"层位体"概念的一种扩展。利用地震地层体可确定地层界面的形态及某些层状或近层状地质体的外部轮廓,并可根据不同地层界面之间的接触关系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本文首先介绍地震地层体概念,然后详细描述了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及流程,最后以理论模型和实例说明这套方法具有的特点及能生成高精度地震地层体的良好应用效果。基于倾角传播技术的地震地层体分析方法能在地层倾角扫描的基础上获得高精度地震地层体,为真三维构造解释模式提供了一种实现途径。与前人所提出的层位体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地震地层体分析具有三个特点:1利用基于最小方差法多方位倾角估算技术可获得高精度地层倾角信息;2应用倾角传播技术可提高层位追踪的准确性;3在复杂断裂区利用控制层位对追踪层位进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体 相对地质年代 精细构造解释 地震反射界面 沉积
下载PDF
基于COM+的n_层体系结构的实现
5
作者 崔强 陶培基 刘显明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3-68,共6页
COM +组件是新一代的组件技术 ,是把COM和MTS溶入一个无缝的服务包 ,并与Windows 2 0 0 0操作系统集成在一起 ,COM +不仅为COM和MTS增加了新的功能和服务 ,而且还加强了其现有的服务 ,该文先介绍COM +的原理和特征 ,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如... COM +组件是新一代的组件技术 ,是把COM和MTS溶入一个无缝的服务包 ,并与Windows 2 0 0 0操作系统集成在一起 ,COM +不仅为COM和MTS增加了新的功能和服务 ,而且还加强了其现有的服务 ,该文先介绍COM +的原理和特征 ,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如何用C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ComponentObjectModel) COM+ n_层体
下载PDF
柔性路面结构的弯沉盆和路面层体模量的反算
6
作者 张巍 《城市道桥与防洪》 1997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一些关于路表弯沉盆和路面层体模量反算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弯沉盆 路面层体模量 反算 公路 柔性路面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糖尿病采用片层体计数预测胎儿肺成熟度
7
作者 DeRoche ME 袁素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C003-C004,共2页
关键词 妊娠 合并症 糖尿病 层体计数 胎儿肺成熟度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节理峰前循环剪切疲劳损伤机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彬 刘新荣 +4 位作者 周小涵 韩亚峰 刘俊 谢应坤 邓志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三峡库区频发微小地震下岩体节理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峰前循环剪切试验和PFC2D细观数值计算,研究了考虑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法向应力及循环剪切次数影响的软-硬互层岩体节理... 三峡库区频发微小地震下岩体节理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室内峰前循环剪切试验和PFC2D细观数值计算,研究了考虑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法向应力及循环剪切次数影响的软-硬互层岩体节理宏细观疲劳损伤机理。研究表明:①岩体节理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历经初始非线性压剪变形、近似线弹性压剪变形、循环剪切疲劳损伤变形、应力缓升压剪变形、应力陡升压剪变形及应力脆性跌落压剪变形六个演化阶段。②岩体节理峰值(残余)剪切强度和疲劳剪切(法向)位移在相同一阶起伏角、含水率、剪切速率、剪切幅度或法向应力下随循环剪切次增多而分别降低和增大;且其在相同循环剪切次数下随一阶起伏角或法向应力变大而分别增大和降低,而随含水率、剪切速率或剪切幅度变大则分别降低和增大。③宏细观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且岩体节理细观剪切疲劳损伤裂纹数量随剪切位移变化呈前期微增-陡增、中期缓增及后期陡增-缓增-陡增的发展特征,而其随循环剪切次数变化则呈前期陡增和后期缓增的发展特征。④岩体节理宏细观剪切疲劳损伤典型演化过程可概述为压密-起裂破坏、循环错动-贯通破坏及分离-啃断破坏3个渐进性发展阶段,且宏细观剪切疲劳损伤裂纹近似呈“倒U形”密集分布于岩体节理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节理 峰前循环剪切试验 PFC2D细观数值计算 演化过程 疲劳损伤机理
下载PDF
层联衬经斜纹机织预制体细观结构几何建模
9
作者 陈利 俞成童 +2 位作者 王静 张长龙 周庆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分析层联衬经斜纹机织预制体的细观结构,通过X射线显微镜(Micro-CT)观测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基于Micro-CT观测的纤维横截面形状和空间走向,提出矩形衬经纱横截面、矩形接结经纱横截面、凸透镜形纬纱横截面、直线型衬经纱路径、直线型纬... 为分析层联衬经斜纹机织预制体的细观结构,通过X射线显微镜(Micro-CT)观测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基于Micro-CT观测的纤维横截面形状和空间走向,提出矩形衬经纱横截面、矩形接结经纱横截面、凸透镜形纬纱横截面、直线型衬经纱路径、直线型纬纱路径和抛物线形接结经纱路径等假设,推导了纤维预制体厚度和纤维体积含量与纤维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预制体细观结构模型,通过纤维宽度和厚度计算纱线横截面变异系数、预制体厚度和纤维体积含量。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芳纶纤维和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制备了2种相同结构、不同纤维的层联衬经斜纹机织复合材料,并与提出的预制体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测值在合理误差范围之内,预制体厚度误差小于1.5%,预制体纤维体积含量误差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衬经斜纹机织预制 细观结构 预制厚度 预制纤维积含量 Micro-CT技术
下载PDF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入渗特性及其适宜模型
10
作者 徐得忠 李华坦 +4 位作者 张鹏飞 王泽磊 梁燊 庞景豪 刘亚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
[目的]明确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入渗过程及特征,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变形破坏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环入渗试验,获得黄河源鄂陵湖区斜... [目的]明确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入渗过程及特征,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变形破坏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环入渗试验,获得黄河源鄂陵湖区斜坡草毡层滑塌体入渗速率与时间关系曲线,明确适宜入渗模型。[结果]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入渗曲线总体上表现出入渗速率随入渗时间的增加先急剧减小后逐渐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3个试验点的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5.81±2.18)×10^(-3)cm/s,(4.53±0.82)×10^(-3)cm/s和(4.42±0.51)×10^(-3)cm/s,相互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相比于Kostiakov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Horton模型对研究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水分入渗过程的模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结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水分入渗过程使用Horton模型模拟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草毡滑塌 渗透系数 入渗模型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理论与实践——四川盆地新类型页岩气与致密砂岩气突破的启示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彤楼 熊亮 +3 位作者 叶素娟 董晓霞 魏力民 杨映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7,共14页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 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层系寒武系筇竹寺组历经多年页岩气勘探未获重大突破、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气一直未能实现规模商业建产的问题,在对老井反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致密气、页岩气的聚集机理以及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开发过程中产量压力变化等特征,提出转变勘探开发思路,从源、储勘探转向输导层(体)勘探,把有效烃源岩、有效输导层(体)和有效砂岩(页岩)层的有机组合作为成藏体,建立了输导层(体)非常规天然气形成富集模式。实践应用上取得2项成效:(1)指导筇竹寺组低有机质丰度粉砂质页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改变了只在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中寻找页岩气的传统思维,也实现了四川盆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的突破与勘探开发向多层系的转变;(2)实现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难动用储量的勘探突破和高效开发,破解了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层产量不高、裂缝带产量不稳的难题,推动了致密砂岩气从有储量无产量向有效动用的转变,提升了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输导() 致密气 页岩气 粉砂质页岩 寒武系筇竹寺组 三叠系须家河组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三岔口联合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艺超 吕高磊 +3 位作者 李廷春 贾东秀 赵军 崔浩楠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解决软硬互层顶板条件下巷道三岔口区域受力复杂、易失稳等问题。以邱集煤矿1113三岔口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三岔口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基于围岩强度强化理论、厚锚固板理论、整体支护理论及悬吊理... 为解决软硬互层顶板条件下巷道三岔口区域受力复杂、易失稳等问题。以邱集煤矿1113三岔口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三岔口应力分布规律,揭示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基于围岩强度强化理论、厚锚固板理论、整体支护理论及悬吊理论,形成“锚杆(索)+锚索梁+钢筋网”的联合支护体系,并计算各项关键性支护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三岔口锐角三角区属于高应力集中区,巷道围岩易发生破坏,理论计算最大破坏深度为2.77 m。在联合支护体系控制下,经数值模拟验证,三角区最大集中应力为10.74 MPa,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6.82 mm,最大破坏深度为2.24 m,可有效改善围岩力学状态。现场实施后,顶板未发生明显离层,满足安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岔口 联合支护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基于Geant4的β-γ混合场叠层闪烁体探测器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俊良 司书尧 +5 位作者 唐军 张勤 方开洪 李连顺 杨廷贵 王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4-262,共9页
在核工业的一些工作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β射线和γ射线,准确测量β粒子和γ粒子能谱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Geant4模拟了β粒子和γ粒子在叠层闪烁体探测器中的能量沉积,研究了材料和结构对叠层闪烁体探测器甄别... 在核工业的一些工作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β射线和γ射线,准确测量β粒子和γ粒子能谱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Geant4模拟了β粒子和γ粒子在叠层闪烁体探测器中的能量沉积,研究了材料和结构对叠层闪烁体探测器甄别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对于双层结构的闪烁体探测器,第1层和第2层选用不同材料的闪烁体对β粒子的甄别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对γ粒子的甄别。γ粒子的误甄别率和识别率分别随第1层和第2层材料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3层结构闪烁体探测器对于γ粒子的误甄别率明显低于双层结构,并且γ粒子的误甄别率随第1层闪烁体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经过对模拟结果分析,采用0.2 mm BC-444+17.8 mm BC-444+25 mm BaF_(2)的3层闪烁体结构甄别性能较好,对β粒子和γ粒子的平均识别率和误甄别率分别为96.7%、41.1%和<0.00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 β-γ混合场 闪烁探测器
下载PDF
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忠劭 李龙起 +3 位作者 胡忠良 徐雷 黄杨 何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145,共7页
针对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破坏问题,以汶川水磨沟滑坡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理论,制作软硬互层岩质试块,开展单轴压缩及变上下限等幅值循环荷载试验,研究其动力特性及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其破坏模式为贯通层... 针对动力荷载下软硬互层岩体破坏问题,以汶川水磨沟滑坡层状岩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理论,制作软硬互层岩质试块,开展单轴压缩及变上下限等幅值循环荷载试验,研究其动力特性及破坏过程。结果表明:随岩层倾角的增大,其破坏模式为贯通层面的张拉破坏(0°~30°)、沿层面的剪切破坏(45°~75°)及沿层面的劈裂破坏(90°),而试样的强度及应变先增后减。对于相同倾角的试样,强度随加载频率及围压增大而增大。应变随加载频率增大而减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加载频率的增大会导致竖向拉张裂缝贯通、破裂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循环荷载试验 软硬互 水磨沟滑坡 单轴压缩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德阳市浅层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邵昌盛 饶魁元 +2 位作者 冯永来 刘灿 戴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472,共8页
开展城市隐伏断裂、富水松散砂砾卵石土、膨胀性黏土、软土等不良地质体多方法地球物理探测,建立相应的地球物理特征响应。针对德阳城市地下可能出现的隐伏断裂、富水松散砂砾卵石土等不良地质体开展高密度电法及放射性测氡方法技术研究... 开展城市隐伏断裂、富水松散砂砾卵石土、膨胀性黏土、软土等不良地质体多方法地球物理探测,建立相应的地球物理特征响应。针对德阳城市地下可能出现的隐伏断裂、富水松散砂砾卵石土等不良地质体开展高密度电法及放射性测氡方法技术研究,探讨相应的电阻率参数及放射性参数特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剖面显示视电阻率断面分布特征可分为上、中、下3个电性层及两个电性界面,3个电性层主要反映近地表耕植土层-中间砂卵石层-下伏基岩层3种地质层;地面土壤氡测量成果推断出4处局部的隐伏断裂。密度电法在浅层地下结构分层精细化探测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地面土壤氡测量对于隐伏断层的探测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 地质 探测方法
下载PDF
基于互层岩体的非定常黏弹塑性蠕变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胡涛涛 康志斌 +2 位作者 陈建勋 胡雄 王栋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互层岩体在考虑时效变形作用时的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应力、应变阈值的非定常黏弹塑性五元件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岩体的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蠕变、线性黏塑性蠕变和非线性黏塑性蠕变(加速蠕变),推导得出了其在三维应力... 为研究互层岩体在考虑时效变形作用时的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应力、应变阈值的非定常黏弹塑性五元件模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岩体的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蠕变、线性黏塑性蠕变和非线性黏塑性蠕变(加速蠕变),推导得出了其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蠕变方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了UMAT子程序的研发,并通过对比岩体的室内蠕变试验与该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蠕变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非定常黏弹塑性模型不仅可以精确描述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过程,还可以较好地描述岩体的加速蠕变过程,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蠕变 损伤 黏弹塑性模型 UMAT子程序
下载PDF
互层岩体隧道超欠挖机理及围岩稳定性控制
17
作者 刘利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针对互层岩体隧道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超欠挖问题,依托康定2号隧道,基于Voronoi随机裂隙块体模型和等效爆破荷载时程建立互层岩体隧道爆破计算模型,通过现场超欠挖监测结果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互层倾角对隧... 针对互层岩体隧道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超欠挖问题,依托康定2号隧道,基于Voronoi随机裂隙块体模型和等效爆破荷载时程建立互层岩体隧道爆破计算模型,通过现场超欠挖监测结果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互层倾角对隧道超欠挖的影响规律,最后分析了炮孔周边眼间距优化和增设“预留层”爆破的超欠挖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互层水平时,两侧拱肩超挖严重,顶部出现“门框形”的平顶、离层破坏;互层倾角接近垂直时隧道超挖量较小;隧道拱顶在互层倾角30°时的线性超挖值最大达到0.712 m。现场采用设置“预留层”爆破的优化方案后,最大线性超挖值控制在8 cm以内,满足Ⅴ级围岩光面爆破最大线性超挖值不超过15 cm的要求,且隧道周边位移量减小,围岩无明显变形突变现象。建议对于超欠挖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隧道,采用设置“预留层”爆破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裂隙块模型 超欠挖 光面爆破 预留
下载PDF
强冲击地压矿井煤层顶板覆岩结构研究——以孟村煤矿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珂 王海军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3期47-59,共13页
矿井工作面上覆坚硬厚层顶板对冲击地压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顶板坚硬厚层砂岩通常因沉积相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上呈现出厚度、顶底板起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变化。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主采煤层顶板发育多层厚砂岩,矿... 矿井工作面上覆坚硬厚层顶板对冲击地压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顶板坚硬厚层砂岩通常因沉积相的变化在横向和纵向上呈现出厚度、顶底板起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方面的变化。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地质条件复杂,主采煤层顶板发育多层厚砂岩,矿井长期受冲击地压灾害威胁。为准确掌握工作面顶板坚硬厚层砂体层位及展布状态等信息,对其进行压裂弱化,保障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基于孟村煤矿工程地质条件,通过井下工作面巷道顶板钻孔取心编录和钻孔电视测井方法,进行工作面顶板覆岩结构探查,对顶板主要砂体采样,进行岩石学、沉积相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分析,得到如下主要成果:①孟村煤矿401103工作面顶板100m内可对比划分出5层连续的砂体,工作面沉积微相变化导致各砂体厚度和顶底板标高不稳定;②401103工作面顶板延安组二段、直罗组、安定组底部均为河流相沉积,河流微相中的天然堤相细粒砂岩和粉砂岩的岩石力学强度相对最大,随着岩石粒径的逐渐增大,边滩相和河床滞留相中、粗粒砂岩的强度相对降低。不同沉积环境同一粒级砂岩的岩石力学强度因石英含量增高、硅质胶结物含量增高、颗粒支撑结构等因素而增大;③井田现今构造应力和顶板坚硬厚层砂岩等是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的主要诱因,对上覆高位坚硬厚层砂体进行区域水力致裂弱化,可显著降低矿井冲击地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坚硬厚 顶板探查 覆岩结构 沉积相 岩石力学性质
下载PDF
利用多层体光栅产生飞秒脉冲串 被引量:1
19
作者 阎晓娜 赵嘉渊 +2 位作者 陈园园 王燕 戴晔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4-40,共7页
利用Kogelnik耦合波方程和传输矩阵法,推导了飞秒脉冲通过透射型多层体光栅(SVHG)衍射的耦合波方程,得到时、频域的衍射场和衍射光强表达式。时域衍射光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每一个VHG层提供一个时域衍射脉冲,脉冲波形由该VHG参数决定... 利用Kogelnik耦合波方程和传输矩阵法,推导了飞秒脉冲通过透射型多层体光栅(SVHG)衍射的耦合波方程,得到时、频域的衍射场和衍射光强表达式。时域衍射光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每一个VHG层提供一个时域衍射脉冲,脉冲波形由该VHG参数决定,如厚度、折射率调制度等,与其他VHG和穿插层的参数无关。穿插层会对置于其左侧的VHG层衍射脉冲产生负时间轴方向的平移,对置于其右侧的VHG层衍射脉冲无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VHG层和穿插层参数实现可调控的飞秒脉冲串。最后,通过衍射效率和衍射谱表达式解释了产生脉冲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 层体光栅 飞秒脉冲 衍射 脉冲整形
原文传递
三层石墨烯吸波体熔融沉积成形及层间材料分布对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海华 杨增辉 +3 位作者 刘力 张忍静 邓开鑫 李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6,共7页
利用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烯/聚乳酸和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聚乳酸两类复合吸波材料和三层石墨烯吸波体,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计算了反射率;利用CST仿真与实验研究了吸波剂层间分布及孔洞结构对三层石墨烯吸波体吸波性能... 利用熔融沉积成形技术快速制备了石墨烯/聚乳酸和石墨烯/四氧化三铁/聚乳酸两类复合吸波材料和三层石墨烯吸波体,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参数,计算了反射率;利用CST仿真与实验研究了吸波剂层间分布及孔洞结构对三层石墨烯吸波体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复合材料而言,双组元吸波剂的吸波性能更佳,但难以与石墨烯单组元吸波剂形成良好的阻抗匹配;对三层石墨烯吸波体而言,石墨烯呈均匀梯度分布(石墨烯加入量分别为5%、7%、9%(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可获得最佳的吸波效果;周期性孔洞结构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反射界面数量,产生更多的边缘散射效应与多重共振耦合,另一方面通过改善阻抗匹配使石墨烯呈非均匀梯度分布(石墨烯加入量分别为7%、7%、9%)时实现Ku波段(12~18 GHz)全覆盖有效吸收(反射率小于-10 dB),为微波频段高效吸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吸波 吸波剂间分布 周期性孔洞结构 熔融沉积成形 吸波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