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积夹层控制下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机理
1
作者 周亚洲 杨文斌 殷代印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1899-1902,1979,共5页
针对含侧积夹层厚油层层内动用差异大、剩余油难以挖潜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精确表征侧积夹层空间分布、走向的地质模型,通过开发指标历史拟合校正油藏物性参数,分析夹层控制下厚油层层内动用差异状况,定量表征油层不同部... 针对含侧积夹层厚油层层内动用差异大、剩余油难以挖潜的问题,采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精确表征侧积夹层空间分布、走向的地质模型,通过开发指标历史拟合校正油藏物性参数,分析夹层控制下厚油层层内动用差异状况,定量表征油层不同部位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能够建立有效驱替体系的注采井网优化,研究不同注采井网剩余油挖潜机理。结果表明:含侧积夹层厚油层水驱后层内动用差异大,底部油层比顶部油层采出程度高23.21%,侧积夹层控制的中上部油层剩余储量占比为73.34%,采用水平井注采井网,水平井垂直于侧积夹层的布井方式,并结合三元复合驱方法,能够有效挖潜侧积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能够比直井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5.95%。本文的研究对于高含水油田厚油层剩余油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积夹 厚油 层内剩余油 水平井 挖潜机理
下载PDF
长期水驱层内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永超 杜琬姝 李顺明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2期78-83,共6页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层内剩余油,定量分析不同储层非均质条件(不同夹层模式、不同韵律模式)对剩余油形成的控制作用。综合驱油效率和渗流速度,划分剩余油分布模式。首先根据驱油效率,将剩余油分布模式划分为高度分散零星状剩余油、中等波... 针对高含水期油藏层内剩余油,定量分析不同储层非均质条件(不同夹层模式、不同韵律模式)对剩余油形成的控制作用。综合驱油效率和渗流速度,划分剩余油分布模式。首先根据驱油效率,将剩余油分布模式划分为高度分散零星状剩余油、中等波及朵状剩余油、低波及团块状剩余油以及未波及片状剩余油;其次根据流速界限,进一步划分高速微观剩余油、高速低丰度零星剩余油、中速中丰度朵状剩余油、中速中丰度团状剩余油、低速中高丰度片状剩余油、低速高丰度片状剩余油。针对不同模式剩余油,分析主控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结合层内剩余油模式划分结果,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对不同模式剩余油、不同挖潜措施进行了经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层内剩余油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 经济评价
下载PDF
中二北馆5稠油水侵影响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3
作者 杨福稳 刘洪梅 +2 位作者 孟祥英 孙丰达 王卫国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平面上剩余油分布 井网内剩余油分布 层内剩余油分布j 水侵影响
下载PDF
辫状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白振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砂体 内部构型 地质建模 层内剩余油 挖潜措施
下载PDF
温米油田水淹层测井评价及认识
5
作者 李会兰 蔡仕斌 +1 位作者 郑佳奎 尹学琪 《吐哈油气》 201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温米油田注水开发时间长,采用污水回注和淡水注入两种方式导致储层特征复杂化。文章以水淹机理为基础,以测井资料和测试产能为依据,通过细分水淹模式和储层类型,总结平面规律,并引入侵入系数和岩性系数等敏感参数,基本解决了温米油田低... 温米油田注水开发时间长,采用污水回注和淡水注入两种方式导致储层特征复杂化。文章以水淹机理为基础,以测井资料和测试产能为依据,通过细分水淹模式和储层类型,总结平面规律,并引入侵入系数和岩性系数等敏感参数,基本解决了温米油田低阻油层和高阻水淹层识别难的问题,形成了一套适用的水淹层评价方法,确定了解释标准,现场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 高阻水淹 水淹类型 层内剩余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