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超厚煤层成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 1
-
-
作者
王东东
邵龙义
刘海燕
邵凯
于得明
刘炳强
-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7-1497,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2086
41572090)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资助项目(J14LH06)
-
文摘
为了研究超厚煤层(厚度大于40 m)的形成机制,许多煤地质学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传统的煤地质学理论认为,泥炭沼泽水面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长期处于均衡补偿状态便可以形成厚煤层,甚至厚度达数百米。将这些厚煤层按照一定的压缩比例恢复成泥炭厚度,则可达数千米;然而现今见到的单层泥炭厚度最厚不超过20 m;这种超厚煤层成因解释势必造成古代和现代泥炭堆积之间的巨大矛盾。异地堆积成因模式,从泥炭(煤)再搬运的角度解释了一些超厚煤层的成因,这些超厚煤层大都发育在断陷盆地内;多煤层叠加成因模式,从多期泥炭沼泽演化、泥炭层叠加的角度解释了一些超厚煤层的成因,这些超厚煤层大都发育在坳陷盆地内。这些模式可以用将今论古的思想解释现代和古代的泥炭沼泽发育特征的一致性。一个超厚煤层的形成,也可能是一种或多种成因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是否存在其他的成因模式,上述成因模式发育的控制因素和作用机理,如何准确而深入的挖掘超厚煤层内部蕴含的丰富地质信息,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关键词
超厚煤层
均衡补偿
异地堆积
多煤层叠加
层内间断面
成因机制
-
Keywords
super thick coal seam
isostatic compensation
allochthonous accumulation
more stacked coal seam
hiatal surfaces within coal seam
formation mechanism
-
分类号
P618.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