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的层圈结构与穿越层圈构造 被引量:19
1
作者 许志琴 王勤 +1 位作者 孙卫东 李忠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82,共22页
从1906年发现地核到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具有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层圈结构,并根据全球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初始参考地球模型。1967年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假定刚性的岩石圈板块在塑... 从1906年发现地核到20世纪60年代,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地球具有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层圈结构,并根据全球地震波速度和密度的变化建立了初始参考地球模型。1967年提出的板块构造理论假定刚性的岩石圈板块在塑性的软流圈之上发生运动,在洋中脊不断形成的洋壳逐渐在海沟俯冲,由于板块是刚性的,变形将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板块构造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大洋岩石圈的形成和消亡、火山和地震活动带的分布以及全球构造格局,给地球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但是,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尚未解决板块运动的起源和驱动力、大陆岩石圈的弥散性变形、大陆深俯冲等问题,因此大陆动力学成为对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补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板块汇聚边界,大洋岩石圈可以俯冲至地幔过渡带、下地幔,乃至核幔边界;而大陆岩石圈可以俯冲至150~300 km深度,然后相对低密度的陆壳物质快速折返形成含柯石英和微粒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带。地幔柱活动是是俯冲板块再循环的产物,不仅可以形成大火成岩省和洋岛玄武岩,还可以把俯冲到地幔过渡带的物质带回浅部,导致蛇绿岩中保留金刚石和深地幔矿物。因此,俯冲带和地幔柱不仅提供了穿越层圈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通道,也驱动了对地球宜居性至关重要的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和动力学演化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大陆动力学 俯冲带 地幔柱 层圈结构 壳-幔循环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层圈结构与成因模式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建人 陈守田 张克民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8-339,344,共3页
依据松辽盆地深部地震资料 ,分析了深部地震反射特征及深部层圈结构特征。应用“非对称伸展作用”理论 ,通过对深部层圈结构、基底构造特征、侏罗系断陷构造格局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的盆地成因模式。从该模式可看出 ,基底滑... 依据松辽盆地深部地震资料 ,分析了深部地震反射特征及深部层圈结构特征。应用“非对称伸展作用”理论 ,通过对深部层圈结构、基底构造特征、侏罗系断陷构造格局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的盆地成因模式。从该模式可看出 ,基底滑脱拆离断层控制了侏罗系断陷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层圈结构 滑脱拆离断 成因模式 基底构造 地震资料
下载PDF
地球的层圈结构与垂向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树银 孙爱群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地球 层圈结构 垂向运动 运动规律
下载PDF
地球的层圈结构 人类的生存环境
4
作者 王宗起 《地球》 1991年第2期9-10,共2页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曾经提出,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四个壳层构成。它们是,土(实心球)、水(海洋)、空气(大气)、和火(一个不可见的外层,在闪电的光中偶而可见)。而壳层以外是神秘的"以太"。它们之间连续过渡,一直延续到宇宙的终极...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曾经提出,我们这个世界是由四个壳层构成。它们是,土(实心球)、水(海洋)、空气(大气)、和火(一个不可见的外层,在闪电的光中偶而可见)。而壳层以外是神秘的"以太"。它们之间连续过渡,一直延续到宇宙的终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修改和充实了这位古代哲学家所构想的图画。地球由6个不同状态和不同物质的同心圈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层圈结构 人类 生存环境
下载PDF
三江平原地貌结构形成演化与合理开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广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8年第1期18-25,共8页
1、形态结构 1)半封闭型层圈结构 三江平原因三面环山而具有开口盆地的特征,在地貌结构上形成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层圈,即外层圈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带;中层圈的山前倾斜平原。内层圈的中部平原。外层圈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呈半环状,西侧的... 1、形态结构 1)半封闭型层圈结构 三江平原因三面环山而具有开口盆地的特征,在地貌结构上形成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层圈,即外层圈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带;中层圈的山前倾斜平原。内层圈的中部平原。外层圈的构造—侵蚀中低山呈半环状,西侧的小兴安岭以其翘起的东南段与平原接触,止于伊通—伊兰深断裂,由元古代及太古代花岗片麻岩组成,一般海拔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演化 山前倾斜平原 层圈结构 花岗片麻岩 合理开发 深断裂 太古代 元古代 形态结构 小兴安岭
下载PDF
极大平面图的局部结构及其着色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寿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14,共9页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极大平面图层圈结构中的几种典型局部结构及着色特性。这些局部结构包括轮图(由点v及D1(v)生成),弦弧圈(由Dr(v)生成),圈村图(由Dr-1与Dr生成)及平行圈和层间结构(由...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极大平面图层圈结构中的几种典型局部结构及着色特性。这些局部结构包括轮图(由点v及D1(v)生成),弦弧圈(由Dr(v)生成),圈村图(由Dr-1与Dr生成)及平行圈和层间结构(由Di与Di+1生成)。这些结构的多数可以简单地确定具有3色性或4色性。最后,讨论了任意极大平面图表示为两个典型局部结构的某种二元分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平面图 四色问题 着色 层圈结构
下载PDF
玛曲—北川MT大剖面及川西北地壳结构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锐 李爱勇 +1 位作者 朱春生 杨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338,共5页
通过玛曲-北川MT勘探大剖面,揭示了沿线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的空间展布与构造特征。认为上地壳盖层与基底之间存在一个自华北地块向龙门山方向的巨型推覆构造;上地壳,尤其是结晶基底的厚度制约了地块的稳定性;壳内低阻层起伏、莫霍... 通过玛曲-北川MT勘探大剖面,揭示了沿线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的空间展布与构造特征。认为上地壳盖层与基底之间存在一个自华北地块向龙门山方向的巨型推覆构造;上地壳,尤其是结晶基底的厚度制约了地块的稳定性;壳内低阻层起伏、莫霍面的隆坳与地块的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法 剖面勘探 二维反演 层圈结构
下载PDF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模式探析——以电子科技大学组建面向行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玲召 杨海光 +1 位作者 邓龙江 杨晓波 《中国高校科技》 2013年第6期22-23,共2页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行业开展原始创新的主力军。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特色型大学,在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探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层圈结构概念模型,分析了中心组建要素和运行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创新方向、企业...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行业开展原始创新的主力军。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电子信息行业的特色型大学,在组建协同创新中心过程中,探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层圈结构概念模型,分析了中心组建要素和运行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创新方向、企业的积极参与、政府的投入等是促进同类中心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中心 层圈结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元素地球化学场及其地学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国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6-574,共9页
有关岩浆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说,揭示了各种化学元素在内生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据此并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了元素地球化学场的概念。元素地球化学场不但总结了元素在原地重熔过程中的聚散趋势,而且揭示了元素自身组构与其... 有关岩浆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说,揭示了各种化学元素在内生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据此并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了元素地球化学场的概念。元素地球化学场不但总结了元素在原地重熔过程中的聚散趋势,而且揭示了元素自身组构与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展示出三个不同层次的地质断面,即花岗岩体上部和顶部盖层断面、大陆地壳断面及地球球体断面。此外,元素地球化学场还揭示了大陆物质的循环过程,并清楚地表明,壳内融熔是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场 重熔界面 地球层圈结构
下载PDF
地学前沿——地球物质学与矿物标型学
10
作者 江永宏 李胜荣 《安徽地质》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不仅研究地球的物质,还从物质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因此,地球物质学研究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极大、极小、极复杂这一系列理学前沿.在地球物质学中,矿物的研究正试图...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它不仅研究地球的物质,还从物质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的层圈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因此,地球物质学研究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极大、极小、极复杂这一系列理学前沿.在地球物质学中,矿物的研究正试图为宏观与微观建立联系,也是地球物质的时间科学、空间科学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矿物标型学在矿物学中地位的揭示,认为矿物标型学在地球物质学中有理论和方法两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质学 矿物标型学 层圈结构 地球动力学 矿物学
下载PDF
Dominance hierarch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a group of Captive black-and-white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bietl) 被引量:2
11
作者 Liang-Wei CUI Qing-Lei SUN Bao-Guo LI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4-213,共10页
Different types of dominance hierarchies reflect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primates. In this study, we clarified the hierarch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a one-male unit of captive Rhinopithecus bieti observe... Different types of dominance hierarchies reflect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primates. In this study, we clarified the hierarch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in a one-male unit of captive Rhinopithecus bieti observed between August 1998 and March 1999. Mean frequency of agonistic behaviour among adult females was 0.13 interactions per hour. Adult females exhibited a linear hierarchy with a reversal of 10.9%, indicating an unstable relationship; therefore, R. bieti appears to be a relaxed/tolerant species. The lack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onistic ratio of the adult male towards adult females and their ranks indicated that males did not show increased aggression towards low-ranking females. Differentiated female affiliative relationships were loosely formed in terms of the male, and to some extent influenced by female estrus, implying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s is influenced by estrus and not rank alon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onistic ratio of adult females and their rank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to which one female negatively impacted others decreased with reduction in rank. Similarl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onistic ratio of females and differences in rank suggests that a female had fewer negative effects on closely ranked individuals than distantly ranked one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rank may influe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males. A steeper slope of regression between the agonistic ratio and inter-female rank differences indicated that the extent of the power difference in high-ranking females exerting negative effects on low-ranking ones was larger during the mating season than the birth season, suggesting that rank may influence the mating success of fe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ce style Hierarchy LINEARITY Rhinopithecus bieti Social relationship
下载PDF
Vector Loop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u Hierarchy
12
作者 WANG Ya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73-776,共4页
A vector loop algebra and its extended loop algebra are proposed, which are devoted to obtaining the Tu hierarchy. By making use of the extended trace identity, the Harniltonian structure of the Tu hierarchy is constr... A vector loop algebra and its extended loop algebra are proposed, which are devoted to obtaining the Tu hierarchy. By making use of the extended trace identity, the Harniltonian structure of the Tu hierarchy is constructed. Furthermore, we apply the quadratic-form identity to the integrable coupling system of the Tu hierarc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ctor loop algebra Hamiltonian structure quadratic identity
下载PDF
高压物理研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大和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9-205,共7页
高压物理是研究高压下物质状态、结构、特性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高压实验室,其内部物质无不经受高压作用.应用高田物理研究的新成就来探讨地球内部物质的相变和物性,是一项重要课题.该文从地球层田结构、地球内... 高压物理是研究高压下物质状态、结构、特性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高压实验室,其内部物质无不经受高压作用.应用高田物理研究的新成就来探讨地球内部物质的相变和物性,是一项重要课题.该文从地球层田结构、地球内部物性分析入手,重点阐明高压物理与地球科学的密切联系和发展交叉学科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物理 地球科学 地球层圈结构 相变
原文传递
Ge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extensio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健 汪集旸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5期437-445,共9页
Based on the geothermal and gravit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heological and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under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 Based on the geothermal and gravit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rheological and therm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under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upper crust is 150–300°C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viscous coefficient of the upper crust is 2–3 orders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crust. It reveals that the upper crust is characterized by brittle deformation while the lower crust by ductile deformation. A channel of lower-viscosity should be formed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crust when the lithosphere is scattered and spreads out toward ocean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And, a brittle deformation takes plac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thosphere while a ductile deformation takes plac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lithosphere due to different viscous coefficients and temperature. The layered deformation leads the faulted blocks to rotate along the faulting and the marginal grabens to appear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in Cenozoic tectonic expa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the zone of continental margin thermal and rheological structure layered deformation of lithosphe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