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沙群岛海域北康盆地生物礁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其新近纪生物礁层序演化模式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红 陆永潮 +7 位作者 施和生 孙和清 张莉 蔡瑛 杜家元 王嘹亮 陈平 闫桂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4,共7页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中中新世 生物礁高精度 古海洋事件 层序演化模式
下载PDF
断陷湖盆层序演化对储集体成因类型及构型的控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赖生华 麻建明 孙来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0-364,共5页
断陷湖盆中层序发育、演化取决于相对湖平面(可容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相对湖平面上升时,湖浪能量增加,湖水向物源方向推进,形成水进型扇三角洲,水进滩坝和滑塌型浊积岩体较发育;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湖水活动急剧减弱,河流能量增强,... 断陷湖盆中层序发育、演化取决于相对湖平面(可容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相对湖平面上升时,湖浪能量增加,湖水向物源方向推进,形成水进型扇三角洲,水进滩坝和滑塌型浊积岩体较发育;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湖水活动急剧减弱,河流能量增强,形成水退型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砾岩体最为发育,同时也可形成高位滩坝砂、砾岩体和洪水型浊积岩体。在层序不同演化阶段,沉积环境的水动力能量状况有所不同,所形成的砂、砾岩体在平面上的构型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 层序演化 储集体 断陷湖盆 辽河盆地
下载PDF
楚雄盆地性质与沉积层序演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1 位作者 万方 谭富文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9年第5期1-11,共11页
晚三叠世楚雄盆地是扬子西南缘的前陆盆地,其西侧的前陆挠曲盆地盆底变形导致海平面相对上升,从而在卡尼期和瑞替期有3 次海泛,并向东侧的前陆盆地隆起带和克拉通边缘推进,沉积了前陆碳酸盐缓坡和暗色泥页岩海泛物。由于海泛体的... 晚三叠世楚雄盆地是扬子西南缘的前陆盆地,其西侧的前陆挠曲盆地盆底变形导致海平面相对上升,从而在卡尼期和瑞替期有3 次海泛,并向东侧的前陆盆地隆起带和克拉通边缘推进,沉积了前陆碳酸盐缓坡和暗色泥页岩海泛物。由于海泛体的推进和海退下超的双重作用,构筑了楚雄三角洲与水下砂砾质舌形体组成的复合沉积体系。前陆盆地三角洲复合沉积体发生在海平面的主体下降阶段,与被动大陆边缘层序迥然有别,对比标志也各异。复合沉积体系的特征由于海退下超面掩盖了海侵面,因而凝缩层不发育,其时空展布则呈进积型迁移,沉积体系域多为楔形体和朵状体。层序对比的标志∶一是据3 个关键界面的特征,包括暴露不整合面、海泛上超面和洪泛下超面;二是水下舌形体和洪泛体的性质和类型,依此划分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楚雄盆地 性质 沉积 层序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剑阁—九龙山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层序演化 被引量:7
4
作者 胡欣 裴森奇 +3 位作者 张本健 陈辉 王宇峰 杨迅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多口井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反映剑阁—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充填过程、精细刻画滩体分布范围,针对该区开展层序演化研究,明确鲕...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多口井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反映剑阁—九龙山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充填过程、精细刻画滩体分布范围,针对该区开展层序演化研究,明确鲕滩发育有利区带,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剑阁—九龙山地区钻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对飞仙关组地层层序重新划分,建立骨架剖面层序划分方案,开展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层序演化及鲕滩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认为:(1)飞仙关组地层可识别5个大的地震层序界面,划分4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2)飞仙关组发育Ⅰ、Ⅱ两种层序地层充填模式,且以Ⅰ类模式为主,海平面以震荡海退为主,具有"升降幅度大、变化频率高"的特点;(3)飞仙关组鲕滩发育部位、规模及储集性受水动力条件及暴露时间等因素控制,台缘带及台内浅滩等古地貌高部位是鲕滩发育的最有利区,斜坡区鲕滩的形成更多受次一级海平面旋回控制,水体能量低、暴露时间有限,其发育规模及储集性能也相对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剑阁—九龙山地区 早三叠世 飞仙关组 界面 格架 充填模式 层序演化
下载PDF
层序演化对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有利储层类型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凉高山组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天舒 陶士振 +8 位作者 吴因业 杨家静 庞正炼 杨晓萍 陈燕燕 袁苗 刘敏 范建玮 冯荣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6-1300,共15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滩坝相砂岩是致密油重要产层。生产数据表明,该储层非均质性强,亟需明确有利储层类型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针对凉高山组湖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利用岩心、露头、录/测井、岩石薄片、地球化学和古地貌等资料,应用湖侵—湖退体系域划分方法及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技术,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精细剖析层序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下的储层的成因类型和有利储层分布。提出凉高山组沉积时期湖平面的升降控制了滩坝的形成与发育,滩坝主要分布于湖侵体系域。并将滨浅湖滩坝进一步划分为坝(坝主体、坝侧缘)、滩(近岸滩和远岸滩)2个微相,认为凉高山组有利储层受沉积微相控制,浅湖砂坝主体砂岩为有利储层。最后初步优选2个致密油勘探有利区,明确了滩坝相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对下步勘探决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 层序演化 三角洲 滩坝 沉积微相 有利储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层序沉积演化及海平面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君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3,共8页
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接替区,但其层序沉积研究工作一直较薄弱,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展。为此,基于碳同位素值旋回变化特征,结合测井曲线分析及井震标定,将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依据岩... 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接替区,但其层序沉积研究工作一直较薄弱,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展。为此,基于碳同位素值旋回变化特征,结合测井曲线分析及井震标定,将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依据岩石薄片镜下识别出的亮晶胶结颗粒灰岩、藻黏结砂屑灰岩、泥粒灰岩、泥晶灰岩、中粗晶脏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6种"微相"类型组合特征,解析了层序内的沉积体系分布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该区发育台缘—半局限台地及台缘—开阔台地沉积体系,层序OSQ1和OSQ2均以海平面下降半旋回为主,主要发育台缘石灰岩及半局限台地白云岩;②层序OSQ3以海平面上升半旋回为主,海平面上升阶段早期发育台缘—半局限台地,之后发育台缘—开阔台地;③层序OSQ4由海平面上升半旋回构成,发育台缘—开阔台地石灰岩。结论认为: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了该区层序内沉积体系的分布及演化,OSQ1、OSQ2层序在海平面下降阶段半局限台地最为发育,是白云岩发育的主要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地区 奥陶纪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沉积微相类型 层序演化 海平面升降旋回
下载PDF
书海拾贝:中朝板块层序·事件·演化——天文周期的沉积响应和意义
7
作者 孟祥化 葛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2-102,共1页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319、IGCP447)、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英合作项目等综合性研究成果、它以天文周期观沉积地质学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对中朝板块从中元古代至中、新生代的旋回层序... 本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319、IGCP447)、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英合作项目等综合性研究成果、它以天文周期观沉积地质学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对中朝板块从中元古代至中、新生代的旋回层序、海平面变化、地质事件及古地理、古构造演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编制了相应的综合图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朝板块·事件·演化——天文周期的沉积响应和意义》 沉积地质学 学术思想 岩相古地理图 沉积矿床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新军 徐旭辉 +2 位作者 朱建辉 王果寿 纪有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2-465,共4页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型的箕状断陷盆地。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的综合研究,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十屋断陷划分出3个超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水下扇、滨浅湖、半深湖、深湖和水下重力流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东南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中央凹陷带发育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相。研究表明十屋断陷经历过3次大的湖泛,层序在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中晚期继承性发育到达鼎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演化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全红 李文厚 +2 位作者 赵宏刚 崔军平 梁积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4-788,共5页
目的详细划分安塞地区延长组层序,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组样式、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划分层序... 目的详细划分安塞地区延长组层序,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组样式、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划分层序并进行分析。结果把延长组化分为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和长3+2—长1期沉积;层序1至层序4分别经历了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区域规模的储层大都处在低位体系域中。结论层序控制着生储盖的组合、储层的展布及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地区 延长组 格架 层序演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梅桂 贺勇 +3 位作者 范筱聪 李映涛 刘亿 何洧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10,共7页
运用地震、测井等手段,结合岩石学、生物地层学地层对比方法,将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层序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SSQ6),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对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研究发现,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变化为塔里木盆地... 运用地震、测井等手段,结合岩石学、生物地层学地层对比方法,将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层序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SSQ6),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对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研究发现,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和古气候变化为塔里木盆地中—下奥陶统层序发育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界面 沉积相 层序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红霞 李文厚 +4 位作者 陈全红 袁珍 贾德生 冯娟萍 李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对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进行详细划分,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样式及演化、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 目的对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进行详细划分,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样式及演化、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对地层进行划分。结果该地层自下而上为S1,S2,S3和S4;S1至S4分别经历了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结论研究区的层序对于生储盖的组合、储层的展布以及储层的储集性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有利储集层为长8和长6油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川地区 延长组 格架 层序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和层序特征 被引量:84
12
作者 杨友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也不同,因此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以主力含油层段长8油组为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西南缘较陡坡带,砂体为长石砂岩,以槽状层理构造发育、...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类型形成于不同的地质背景,物源方向和沉积环境也不同,因此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差异较大。以主力含油层段长8油组为例,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西南缘较陡坡带,砂体为长石砂岩,以槽状层理构造发育、前三角洲中有重力流沉积为特征;重力流沉积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渭北地区的长7油层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形成于深湖环境中,发育的鲍玛组合层序有ABCE、ADE、AE和BCE型序列;东北方向水系形成了曲流河三角洲体系,主要位于盆地东北缓坡带上,三角洲分流河道伸展距离长,朵体规模大,以长石细砂岩为主,河口砂坝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体系 辫状河 三角洲 层序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及油气勘探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哲 金振奎 +1 位作者 付晶 郭守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3-562,共10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充填及沉积演化特征,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为"一个半"层序,包括5个体系... 运用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分析层序充填及沉积演化特征,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为"一个半"层序,包括5个体系域。整体经历了一个先退积、后进积、再退积的过程。研究区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5种沉积亚相类型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JSQ1层序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JSQ2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湖侵体系域以滨浅湖沉积为主。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发育的有利储集砂体是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研究区八道湾组沟谷型古地貌可与JSQ1低位体系域广泛分布的辫状河道砂体组合形成地层—岩性圈闭,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充填沉积演化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
下载PDF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古生界沉积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培星 《科技与创新》 2019年第8期86-87,共2页
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区域,由于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天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所以其地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此,从马家沟组、本溪组、太原组等六个区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并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层序及层序... 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区域,由于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天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所以其地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此,从马家沟组、本溪组、太原组等六个区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并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层序及层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 展布特征 层序演化
下载PDF
梨树西北部中深层构造层序特征与油气藏关系
15
作者 刘峻甫 钟锴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1期188-192,196,共6页
研究区营城至火石岭组中、深层勘探程度低,经研究发现,断坳期除了发育断裂—挤压构造油气藏之外,相控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同样显眼。针对油气成藏要素与构造层序间的关系,综合运用测井、岩性、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面分析各构造时期... 研究区营城至火石岭组中、深层勘探程度低,经研究发现,断坳期除了发育断裂—挤压构造油气藏之外,相控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同样显眼。针对油气成藏要素与构造层序间的关系,综合运用测井、岩性、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全面分析各构造时期、构造区地层层序的类型、分布特征、演化、主要沉积相类型和油气藏特征。该区层序特征和油气成藏受梨树断陷多幕式拉伸断裂影响,通过对地层层序演化与其主控因素关系的探讨提出,断陷时期地层层序演化划为3期序列,形成2种主要层序发育模式。Ⅱ、Ⅲ期序列形成主要的烃源岩,Ⅱ期以湖泊相为主,其中浊积砂体极其发育,属于典型的地层—岩性隐蔽油气藏,Ⅲ期序列受后期南北构造差异性影响,沉积相纵横向演变快,发育复合型油气藏,其中最具有勘探价值的甜点区位于中部北东向断裂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 层序演化 烃源岩 油气藏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梅山组海底扇成因演化特征与勘探建议
16
作者 李胜勇 胡林 +6 位作者 杨希冰 吴其林 王真真 李安琪 罗威 陈奎 郑飞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0,共13页
梅山组海底扇作为中央峡谷水道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大型储集体,是琼东南盆地尤其是深水区常规碎屑岩领域下一步最为重要的勘探对象。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钻井资料所揭示的梅山组海底扇差异分布现象,通过研究区大陆架发育特征、陆架坡折... 梅山组海底扇作为中央峡谷水道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大型储集体,是琼东南盆地尤其是深水区常规碎屑岩领域下一步最为重要的勘探对象。总结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钻井资料所揭示的梅山组海底扇差异分布现象,通过研究区大陆架发育特征、陆架坡折带发育特征,结合物源供给与优势海流方向,首次从宏观格局解释了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凹陷海底扇发育地质背景的差异及成因,提出乐东凹陷梅山组大型海底扇主物源来自东北方向海南隆起。通过细化中中新世大海退内部次级海平面旋回特征,首次建立了本区梅山组层序充填与海平面旋回的精确对应关系,从层序成因角度厘清了梅山组各期次海底扇发育演化特征与凹陷级别的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勘探建议,指出乐东凹陷梅山组中-晚期海底扇储层风险低,是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突破的首选区带;陵水凹陷早期海底扇圈闭有效性较好,是梅山组海底扇大规模成藏的有利勘探方向。该研究为梅山组海底扇领域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组 海底扇 物源方向 海平面变化 层序演化 深水油气勘探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与油气勘探和开发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大荣 《石油知识》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一。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 沉积地格架 充填演化 生油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深部地层格架与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长清 杨传胜 +5 位作者 杨艳秋 孙晶 王建强 肖国林 王蛟 袁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71,共14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西太平洋边缘的前中生代克拉通基础上的中、新生代坳陷-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层(上三叠统—白垩系)由于埋藏深,区域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场、构造演化复杂,温度场、压力场与应力场变化大,...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西太平洋边缘的前中生代克拉通基础上的中、新生代坳陷-断陷-坳陷叠合型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层(上三叠统—白垩系)由于埋藏深,区域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场、构造演化复杂,温度场、压力场与应力场变化大,地质结构改造强烈,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影响了对盆地深层烃源岩与油气生、排、聚潜力综合评价。因此,本文在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钻井、地球物理和浙闽陆域资料,通过区域地震地质解释和井-震标定,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深层划分出上三叠统—中侏罗统、上侏罗统和白垩系3个二级构造层序,建立了深部层序格架和层序演化序列,明确了深部主要发育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两套受海侵影响或海相泥页岩烃源岩,提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深层总生烃能力和平均资源丰度较大,具有可观的油气资源潜力,是今后东海深部油气勘探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构造 深部地格架 层序演化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
下载PDF
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高频层序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页岩为例
19
作者 方正 蒲秀刚 +3 位作者 陈世悦 鄢继华 陈星燃 崔绮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3-1682,共20页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为代表的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但其岩相宏观分布与储层微观特征的联系尚不明确。利用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测试... 以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孔二段)为代表的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具有良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但其岩相宏观分布与储层微观特征的联系尚不明确。利用岩心观察描述、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矿物定量分析、元素及有机地球化学测试、测井曲线、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氮气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在页岩高频湖进-湖退(T-R)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层序的岩相充填演化序列和不同岩相的储层特征,探讨了高频层序对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孔二段富有机质页岩段可划分为11个高频T-R层序(五级层序SQ①-SQ⑪,其中,SQ⑨发育重力流成因砂岩);根据高频层序内T-R旋回的对称性,层序可分为以T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以R旋回为主的不对称型和近对称型;页岩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等微观孔隙,以粒间孔和粒内孔等无机孔为主;长英质矿物含量更高、纹层状构造更发育的纹层状长英页岩相和纹层状混合页岩相的宏孔更为发育,连通性更好,而碳酸盐矿物含量更高、块状构造更发育的块状混合页岩相和纹层状/块状碳酸盐页岩相的介孔更为发育,连通性一般;页岩的储层特征受矿物含量和沉积构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相控”特征,而高频层序可以看作是连续时间序列下沉积环境变化的响应,影响着湖盆中心页岩的沉积作用;高频层序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储层特征差异明显,快速湖侵阶段的中—上部层序和振荡湖侵阶段的底部层序为优质储层发育段,而在稳定高位阶段仅局部层序发育优质储层。研究成果以期为陆相湖盆深水区页岩高频层序的划分及优质储层评价与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T-R 类型 层序演化 孔隙结构 沧东凹陷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49
20
作者 文龙 张奇 +8 位作者 杨雨 刘划一 车琴 刘微 曾云贤 魏小薇 徐亮 刘敏 刘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4,120-121,共6页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突破需要更进一步弄清其礁、滩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为此,在对比分析各种过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晚二叠世区域古地貌格局、拉张作用、长兴组—飞仙关组体系域等...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突破需要更进一步弄清其礁、滩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为此,在对比分析各种过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晚二叠世区域古地貌格局、拉张作用、长兴组—飞仙关组体系域等对开江—梁平海槽形态和礁、滩分布、发育的影响。结论认为:①晚二叠世末,四川盆地呈"三隆三凹"的古地貌格局,其对礁滩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②拉张作用的不均衡性使得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斜坡带坡度陡缓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影响着礁滩发育的早晚和连续性;③层序演化结果表明龙潭期以海侵体系域为主,长兴组中后期为高水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变迁使得近台缘地区可能发育多期礁体。此外,还对台缘地区微古地貌的刻画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台缘生物礁的分布形态可以是沿台地边缘弯曲展布的串珠状礁体,也可能是与海槽斜交的斜列式分布的礁体。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三叠纪 礁滩气藏 控制因素 层序演化 拉张作用 古地貌格局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