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下二叠统层状硅岩的形成及意义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玉卿 冯增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华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层状硅岩分布较稳定,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并据此可分为放射虫硅岩、海绵骨针硅岩和贫化石硅岩。化学成分特点和硅氧同位素值,具有生物化学成因硅岩的特征,与火山成因和热水成因... 华南地区下二叠统的层状硅岩分布较稳定,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含有数量不等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并据此可分为放射虫硅岩、海绵骨针硅岩和贫化石硅岩。化学成分特点和硅氧同位素值,具有生物化学成因硅岩的特征,与火山成因和热水成因的硅岩也有一定联系。层状硅岩的形成明显受断裂控制,硅质生物、上升洋流和水平洋流则是硅质富集、保存和沉淀的主要因素,而海底火山和热水活动的参与也起到一定促进。层状硅岩中有机碳含量丰富,平均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二叠统 层状硅岩
下载PDF
湖南大庸慈利一带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海底喷流沉积硅岩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有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湘西北大庸慈利一带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的硅岩,分布上受深断裂控制,具多孔状构造,微量元素Se、As、Ba含量较高,Al/(Al+Fe+Mn)比值为0.15~0.32,稀土元素ΣREE含量大于围岩的数倍,Ce亏损,δ18... 湘西北大庸慈利一带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的硅岩,分布上受深断裂控制,具多孔状构造,微量元素Se、As、Ba含量较高,Al/(Al+Fe+Mn)比值为0.15~0.32,稀土元素ΣREE含量大于围岩的数倍,Ce亏损,δ18O(对SMOW)值为17.62‰~22.91‰。这些特征表明,该硅岩是一种典型的喷流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寒武统 黑色页 层状硅岩 喷流成因 沉积
下载PDF
湘桂地区泥盆纪硅岩Rb-Sr、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沉积背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卓卓 施立志 +2 位作者 张永生 陈代钊 梁江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9-686,共8页
泥盆纪时,由于扭张裂谷作用,华南地区形成复杂的台盆相间格局。层状硅岩广泛分布,一般与凝灰岩互层,产出于狭长的台间盆地(或沟槽)中。为了揭示湘桂地区硅岩形成机制、分布及与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RbSr、Sm-Nd同位素研究。研究... 泥盆纪时,由于扭张裂谷作用,华南地区形成复杂的台盆相间格局。层状硅岩广泛分布,一般与凝灰岩互层,产出于狭长的台间盆地(或沟槽)中。为了揭示湘桂地区硅岩形成机制、分布及与断裂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RbSr、Sm-Nd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硅岩(87Sr/86Sr)0值一般在0.721 000~0.731 000之间,表明硅岩形成时受到陆源和海水的影响。硅岩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或t2DM)和εNd(0)值大多分布区间分别为1.5~2.1与-16^-21,表明硅质来源于深部元古代地壳。εNd(0)值(-0.22~14.7)高的一些地区,大多沿狭长海槽分布,表明硅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通过延伸到地幔的地块边缘断裂带上升到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层状硅岩 RB-SR Sm-Nd同位素系统 沉积背景 盆地演化 热液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