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固相反应法合成具有理想Ruddlesden-Popper结构的Ca_4Mn_3O_(10)层状化合物 被引量:1
1
作者 禹日成 朱嘉林 +4 位作者 李凤英 刘振兴 靳常青 李树有 I.G.Voigt-Martin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6,共6页
采用高压下的固相反应方法 ,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空间群I4 mmm的理想三层结构化合物Ca4Mn3 O10 。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对此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近似的结构模型。基于提出的模型 ,进行了电子衍射图和高分辨像的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 采用高压下的固相反应方法 ,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空间群I4 mmm的理想三层结构化合物Ca4Mn3 O10 。用电子显微学方法对此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近似的结构模型。基于提出的模型 ,进行了电子衍射图和高分辨像的模拟 ,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Ruddlesden-Popper结构 层状化合物 高压 固相反应 Ca4mn3O10 理想结构 稀土锰化物 超巨磁阻反应
下载PDF
层状Ni-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叶尚云 张平伟 乔芝郁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层状Ni 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层状结构镍酸锂(LiNiO2)的高比容量以及尖晶石型结构锰酸锂(LiMn2O4)的高安全性、低价格等特点,是最有可能代替或部分代替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同时也可望用作低成本、高安全性和... 层状Ni 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层状结构镍酸锂(LiNiO2)的高比容量以及尖晶石型结构锰酸锂(LiMn2O4)的高安全性、低价格等特点,是最有可能代替或部分代替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用于小型锂离子电池,同时也可望用作低成本、高安全性和大容量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本文综述了层状Li Ni Mn O系化合物和LiNi1/3Mn1/3Co1/3O2的合成工艺、结构特点和电化学性能,阐述了层状Ni Mn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研究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结构ni—mn基化合物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层状结构Li[Ni,Co,Mn]O_2正极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何雨石 裴力 马紫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改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层状结构Li[Ni,Co,Mn]O2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O2 层状结构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层状锂离子正极材料Li_(1+x)(Co_(0.2)Ni_(0.4)Mn_(0.4))O_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吴英华 任凤莲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用柠檬酸作为鳌合剂,在不同的温度下合成制备均一的层状锂离子正极材料Li(Co0.2Ni0.4Mn0.4)O2.XRD、SEM实验数据表明,在较低温度700℃下便可制得层状Li1+x(Co0.2Ni0.4Mn0.4)O2,并具有均一的颗粒形貌,颗... 采用溶胶凝胶法,用柠檬酸作为鳌合剂,在不同的温度下合成制备均一的层状锂离子正极材料Li(Co0.2Ni0.4Mn0.4)O2.XRD、SEM实验数据表明,在较低温度700℃下便可制得层状Li1+x(Co0.2Ni0.4Mn0.4)O2,并具有均一的颗粒形貌,颗粒大小为300nm左右。XPS显示其正极材料中的Co、Ni、Mn的化学价态分别为+3,+2,+4,均为它们的稳定价态。700℃下合成的材料在20mA/g,2.9~4.6V电压范围内.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10.2mAh/g,50周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85.3mAh/g,容量损失为1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结构 Li1+x(Co0.2ni0.4mn0.4)O2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冷轧变形量对Mn12Ni2MoTi(Al)钢层状双相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张香阁 伍翠兰 +1 位作者 沈书成 朱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2-638,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电子探针(EPMA)和室温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及后续退火对Mn12Ni2MoTi(Al)钢的层状结构微观组织及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量越大,退火后越容易形成奥氏...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电子探针(EPMA)和室温单轴拉伸实验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及后续退火对Mn12Ni2MoTi(Al)钢的层状结构微观组织及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量越大,退火后越容易形成奥氏体(γ)、马氏体或铁素体(α)交替排列的层状双相结构;745℃1 h+480℃12 h二次退火有利于材料中奥氏体含量的提高,并有利于γ/α’层状结构的形成;层状双相结构组织往往存在强烈的织构和Mn元素的偏聚。当双相钢具有层状结构时,其强度和塑性同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量 mn12ni2MoTi(Al)钢 形变热处理 层状结构
下载PDF
三氧化钼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管自生 张玉 李东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73,78,共4页
MoO_3具有特殊层状或孔道结构,非常适合其它小分子或离子的嵌入,形成具有MoO_3基体骨架的MoO_3基化合物,这一性质使其在催化、光电、气敏材料和颜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MoO_3及MoO_3基化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研究方向及其... MoO_3具有特殊层状或孔道结构,非常适合其它小分子或离子的嵌入,形成具有MoO_3基体骨架的MoO_3基化合物,这一性质使其在催化、光电、气敏材料和颜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MoO_3及MoO_3基化合物的主要制备方法、研究方向及其潜在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化合物 MOO3 层状结构
下载PDF
异种不锈钢1Cr18Ni9Ti/Mn-Ni-Cr/1Cr21Ni5Ti钎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立驰 毛冬远 +4 位作者 袁琳 褚强 李双吉 李昭希 熊江涛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50-357,共8页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焊接制造,采用Mn-Ni-Cr箔材钎料对异种不锈钢1Cr18Ni9Ti与1Cr21Ni5Ti进行了钎焊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焊缝区缺陷、第二相的形成过程。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接头组织结... 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焊接制造,采用Mn-Ni-Cr箔材钎料对异种不锈钢1Cr18Ni9Ti与1Cr21Ni5Ti进行了钎焊实验,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焊缝区缺陷、第二相的形成过程。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获得了接头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响应关系,确定了钎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1190℃、30 min,其爆破压力达到80 MPa。利用SEM、EDS以及EBSD等表征手段对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规范下接头的断裂机理,为不锈钢燃烧室的焊接制造提供了工艺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 双相不锈钢1Cr21ni5Ti mn钎料 钎焊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层状正极材料Li[Li_(0.2)Ni_(0.2)Mn_(0.6)]O_2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甘朝伦 詹晖 周运鸿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70,共2页
以LiAc·H2O、Ni(Ac)2·4H2O和Mn(Ac)2·4H2O为原料,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Li0 2Ni0 2Mn0 6]O2。XRD分析表明:其晶体结构为典型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该材料的初始容量大于220mAh/g,100次循环后,仍大于210mAh/g... 以LiAc·H2O、Ni(Ac)2·4H2O和Mn(Ac)2·4H2O为原料,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Li0 2Ni0 2Mn0 6]O2。XRD分析表明:其晶体结构为典型的αNaFeO2型层状结构。该材料的初始容量大于220mAh/g,100次循环后,仍大于210mAh/g,展示了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结构 Li[Li0.2ni0.2mn0.6]O2
下载PDF
Ag_(y)In_(3.33-y/3)Se_(5)化合物结构和热电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訾鹏 白辉 +6 位作者 汪聪 武煜天 任培安 陶奇睿 吴劲松 苏贤礼 唐新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14-325,共12页
本文使用静态扩散法结合常规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子探针技术,在Ag-In-Se体系中发现了Ag_(y)In_(3.33-y/3)Se_(5)新化合物.其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P3m1,是二维层状结构,单层晶胞由9个原子量子层按照Se1-In1-Se2-In2-Se3-Ag/In3-Se4-In... 本文使用静态扩散法结合常规X射线粉末衍射和电子探针技术,在Ag-In-Se体系中发现了Ag_(y)In_(3.33-y/3)Se_(5)新化合物.其结构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为P3m1,是二维层状结构,单层晶胞由9个原子量子层按照Se1-In1-Se2-In2-Se3-Ag/In3-Se4-In4-Se5顺序排布构成,层间由弱范德瓦耳斯力结合.烧结的块体样品表现出强烈的取向性,在平行压力方向上具有极低的晶格热导率(在873 K为0.15 W·m^(-1)·K^(-1)).这种本征低的晶格热导率主要源于材料的低声速和低频光学支声子与声学支声子强耦合作用.Ag_(y)In_(3.33-y/3)Se_(5)样品表现为n型传导,室温下电导率约为4×10^(4)S·m^(-1),Seebeck系数约为-80μV·K^(-1),样品在宽温度范围内均表现出较好的电传输性能,在450—800 K范围内的功率因子为5μW·cm^(-1)·K^(-2)左右.由于在平行压力方向上低的晶格热导率,最终Ag_(0.407)In_(3.198)Se_(5)样品在873 K达到最大热电优值ZT为1.01,在300—850 K的平均ZT为0.45.该化合物的发现,扩充了铜属硫基化合物体系的n型材料,为铜属硫基化合物体系的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e化合物 二维层状结构 超低晶格热导率 热电性能
下载PDF
Ni粉对层状MgNiTi储氢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少奇 王百帅 +2 位作者 张欢 罗旭东 周宁宁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38,146,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Mg_2Ni型储氢材料的性能,利用Mg锭、Ni粉及Ti粉在高温下发生固相扩散反应制得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gNiTi储氢合金,该层状结构主要由Ni_3Ti_4相和Mg_3TiNi_2相包裹Mg_2Ni相内核构成。研究了加入不同的预合成Ni粉对合金相结构和... 为进一步提高Mg_2Ni型储氢材料的性能,利用Mg锭、Ni粉及Ti粉在高温下发生固相扩散反应制得了具有层状结构的MgNiTi储氢合金,该层状结构主要由Ni_3Ti_4相和Mg_3TiNi_2相包裹Mg_2Ni相内核构成。研究了加入不同的预合成Ni粉对合金相结构和电化学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i粉中含有少量Ni O有助于增加合金的电化学容量,而Ni粉比重的变化会影响其与Mg锭及Ti粉的反应活性,从而改变层状MgNiTi储氢合金的相组成,其中Mg∶Ni∶Ti摩尔配比为2∶1∶1时,电化学容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扩散 储氢合金 ni 层状结构 电化学容量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静静 仇卫华 +1 位作者 李涛 赵海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0-341,共2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出(Ni1/3Co1/3Mn1/3)(OH)2,与LiOH·H2O混合后,在900℃下焙烧12 h,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在2.70~4.35 V,电流为40 mA/g时,循环性能稳定.当截止电压升高到4.60 V时,容量可达190 mAh/g.循环伏... 用共沉淀法制备出(Ni1/3Co1/3Mn1/3)(OH)2,与LiOH·H2O混合后,在900℃下焙烧12 h,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在2.70~4.35 V,电流为40 mA/g时,循环性能稳定.当截止电压升高到4.60 V时,容量可达190 mAh/g.循环伏安实验表明,材料的结构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i1/3Co1/3mn1/3)(OH)2 层状结构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1/3)Ni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海燕 王剑华 +1 位作者 李斌 郭玉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11期299-302,共4页
综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_xNi_yMn_(1-x-y)O_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LiCo_(1/3)Ni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LiCO_(1/3)Ni_(1/3)Mn_(1/3)O_2与其... 综述了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_xNi_yMn_(1-x-y)O_2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LiCo_(1/3)Ni_(1/3)Mn_(1/3)O_2的电化学性能、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LiCO_(1/3)Ni_(1/3)Mn_(1/3)O_2与其它商业化正极材料相比具有高容量、热稳定性好、高倍率放电等诸多优异的性能,若能解决循环、存放等问题,将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结构 LiCo1/3ni1/3mn1/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感应熔覆原位自生TiC/Ni基复合涂层的组织与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振廷 王永东 陈华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为了提高16Mn钢的干滑动磨损耐磨性能,以N i60、钛粉和石墨粉为原料对16Mn钢表面进行感应熔敷处理,制备出以TiC颗粒为增强相的原位自生复合涂层,利用金相、SEM、XRD等技术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 为了提高16Mn钢的干滑动磨损耐磨性能,以N i60、钛粉和石墨粉为原料对16Mn钢表面进行感应熔敷处理,制备出以TiC颗粒为增强相的原位自生复合涂层,利用金相、SEM、XRD等技术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涂层中TiC颗粒均匀分布于共晶基体上,整个涂层组织均匀、无气孔、无裂纹;涂层与基材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具有很高的硬度,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mn 感应熔覆 原位自生TiC/ni复合涂层 结构 耐磨性
下载PDF
微粒溶胶-凝胶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震涛 黄鲲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9-652,共4页
以Ni(OAc)2·4H2O、Co(OAc)2·4H2O、Mn(OAc)2·4H2O、LiOH·H2O在水和乙二醇混合溶剂中形成微粒溶胶-凝胶来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循环伏安实验、充放电实验等方法... 以Ni(OAc)2·4H2O、Co(OAc)2·4H2O、Mn(OAc)2·4H2O、LiOH·H2O在水和乙二醇混合溶剂中形成微粒溶胶-凝胶来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循环伏安实验、充放电实验等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形成的微粒溶胶-凝胶在480℃预烧4h后,再在空气中800℃保温16h,补锂量5%(摩尔比),所得产物形成稳定的α-NaFeO2型层状有序晶体结构,在2.0~4.4V间,以30mA·g-1的电流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68.2mAh·g-1,经过25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还有162.5mAh·g-1,容量衰减3.4%,显示出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微粒溶胶-凝胶法 层状晶体结构 比容量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析出Ni-Fe-Ti-B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维平 刘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6,共6页
选用合适的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在45#钢基体表面得到了激光熔覆原位析出的Ni-Fe-Ti-B复合材料涂层.涂层中的粘结金属基体为γ-(Ni,Fe)和Nihcp,原位弥散析出相为呈现出颗粒状、细条状等分布的稳定相TiB2、Ni4B3及亚稳定相Ni2B、(Fe,N... 选用合适的激光工艺参数及涂层成分,在45#钢基体表面得到了激光熔覆原位析出的Ni-Fe-Ti-B复合材料涂层.涂层中的粘结金属基体为γ-(Ni,Fe)和Nihcp,原位弥散析出相为呈现出颗粒状、细条状等分布的稳定相TiB2、Ni4B3及亚稳定相Ni2B、(Fe,Ni)3B型化合物.前两者已经细化成为纳米晶,而后两者晶粒度相对较粗.γ-(Ni,Fe)是稳定的Ni、Fe固溶体,而Nihcp形成于基体金属内部的堆垛层错作用;原位析出相产生于激光熔覆过程中涂层表面发生的原位燃烧反应或合金系快速凝固过程中的低熔点共晶作用.在基体与析出相的界面上存在高密度位错堆积,从而引起基体金属亚结构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原位析出 结构研究 涂层组织 复合材料涂层 体金属 45^#钢 低熔点共晶 析出相 工艺参数 金属 体表面 TiB2 ni2B 堆垛层错 凝固过程 燃烧反应 涂层表面 稳定相 颗粒状 纳米晶 化合物 晶粒度 固溶体 高密度
下载PDF
新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Ni_(0.5)Mn_(0.5))O_2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
16
作者 刘国强 李跃 杜玉龙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78-1581,共4页
以C H 3C O O N a,N i( C H 3C O O )2 ,4 H 20 和M n ( C H 3C O O )2 ,4 H 20 为原料,经过溶解、干燥和焙烧,得到产物N a ( N i0.5M n 0.5) 0 4 . 利用X R D ,S E M 对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产物含有少量的N iO ... 以C H 3C O O N a,N i( C H 3C O O )2 ,4 H 20 和M n ( C H 3C O O )2 ,4 H 20 为原料,经过溶解、干燥和焙烧,得到产物N a ( N i0.5M n 0.5) 0 4 . 利用X R D ,S E M 对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分析,结果显示产物含有少量的N iO 相,呈片状形貌,颗粒小于5μm ,有一定程度的团聚. 对材料进行了不同倍率的充放电性能测试,产物展示了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 1 ,0 . 2 , 0 . 5 ,1 和5 倍率时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 24,1 21,1 1 6 .7 ,110. 1 和7 3 .8 m A . h /g .产物在2. 0 - 4. 0 V 电压区间充放电循环3 0 次后,室温和55 t 下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 8 % 和91. 1% ,显示具有较好的髙温性能,可以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化合物Na(ni0.5mn0.5)O2 阴极材料 制备 钠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Li[Li_(0.182)Ni_(0.182)Co_(0.091)Mn_(0.545)]O_2的高温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朝伦 詹晖 周运鸿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8-199,共2页
在60℃下,Li[Li0.182Ni0.182Co0.091Mn0.545]O2正极材料在2.0~4.3V充放电,比容量从首次循环时的111.0mAh/g上升到第30次循环时的138.9mAh/g;而在2.0~4.6V充放电,比容量从首次循环时的261.0mAh/g下降到第18次循环时... 在60℃下,Li[Li0.182Ni0.182Co0.091Mn0.545]O2正极材料在2.0~4.3V充放电,比容量从首次循环时的111.0mAh/g上升到第30次循环时的138.9mAh/g;而在2.0~4.6V充放电,比容量从首次循环时的261.0mAh/g下降到第18次循环时的245.1mAh/g。在室温下,不管是在2.0—4.3V还是在2.0~4.6V充放电,比容量基本不变。这是因为在60℃下充放电时,Li[Li0.182Ni0.182Co0.091Mn0.545]O2中的Mn^4+被不断“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结构 Li[Li0.182ni0.182Co0.091mn0.545]O2 高温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Ni_(0.16)Mn_(0.56)Co_(0.06)Al_(0.02)]O_2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艳艳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6Mn0.56Co0.06Al0.02]O2,它可以看成是Li[Li1/3Mn2/3]O2和LiNi0.4Mn0.4Co0.15Al0.05O2形成的固溶体。XRD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ɑ-NaFeO2层状结构,用SEM观察材料粒径为100nm左右。充放电... 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6Mn0.56Co0.06Al0.02]O2,它可以看成是Li[Li1/3Mn2/3]O2和LiNi0.4Mn0.4Co0.15Al0.05O2形成的固溶体。XRD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ɑ-NaFeO2层状结构,用SEM观察材料粒径为100nm左右。充放电测试得到,材料在2~4.8V范围内,0.1C的电流下,20℃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21.8mAh/g,库伦效率为85.3%;55℃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81.7mAh/g,库伦效率为93.0%;且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及优良的倍率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分析了该材料的充放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 2ni0 16mn0 56Co0 06Al0 02]O2 层状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少量Mn替代对Gd_2Co_(17)化合物结构与磁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立刚 李云宝 +1 位作者 张绍英 沈保根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3-916,共4页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了Gd2 Co1 7-xMnx(x =0— 1)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X射线衍射表明样品均为Th2 Zn1 7型菱方结构 .晶胞体积随Mn含量x线性增大 ,居里温度TC 单调下降 ,饱和磁化强度Ms 单调增加 ,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场 μ0 Ha... 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研究了Gd2 Co1 7-xMnx(x =0— 1)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 .X射线衍射表明样品均为Th2 Zn1 7型菱方结构 .晶胞体积随Mn含量x线性增大 ,居里温度TC 单调下降 ,饱和磁化强度Ms 单调增加 ,化合物的磁晶各向异性场 μ0 Ha 先随Mn含量减少 ,当x =0 .6时达到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Gd2Co17 2:17型化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X射线衍射 化合物 钴化钆
原文传递
稀土永磁材料Er_2Fe_(15)Mn_2C的中子衍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凯 陈东风 +5 位作者 勾成 王芳卫 严启伟 张泮霖 孙向东 郝延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用中子衍射方法研究了 2∶17型稀土铁基化合物Er2 Fe15Mn2 C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Er2 Fe15Mn2 C为Th2 Ni17型六角结构 ,空间群为P63 /mmc ,居里温度TC=34 9K ,Mn原子在12k、12 j、6g和 4 f四个晶位均发生替代 ,占位数分别... 用中子衍射方法研究了 2∶17型稀土铁基化合物Er2 Fe15Mn2 C的晶体结构和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Er2 Fe15Mn2 C为Th2 Ni17型六角结构 ,空间群为P63 /mmc ,居里温度TC=34 9K ,Mn原子在12k、12 j、6g和 4 f四个晶位均发生替代 ,占位数分别为 0 0 39、0 168、0 0 2 2和 0 336。室温下所有磁性原子的磁矩均位于垂直于六重轴的平面内 ,Er次晶格的磁矩方向与 (Fe ,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衍射 晶体结构 结构 Er2Fe15mn2C 稀土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