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灰岩地区陡高边坡危岩的形成与破坏模式——以金佛山国家级风景区甑子岩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健 唐红梅 周福川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1期1-8,80,共9页
我国西南部及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广泛分布缓倾层状岩层,本文以重庆南川金佛山甑子岩危岩带为例,分析了灰岩地区缓倾层状陡崖危岩的破坏类型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通过对重庆市金佛山甑子岩危岩带内的现场调研发现:区域内共有33处危... 我国西南部及三峡库区灰岩地区陡高边坡广泛分布缓倾层状岩层,本文以重庆南川金佛山甑子岩危岩带为例,分析了灰岩地区缓倾层状陡崖危岩的破坏类型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通过对重庆市金佛山甑子岩危岩带内的现场调研发现:区域内共有33处危岩,危岩破坏类型可分为塑流—拉裂破坏、弯曲倾倒破坏、压裂座溃破坏和压剪座滑破坏四种,分别占7%、54%、25%和14%,并概化出相应的地质模型和力学模型;甑子岩两级陡崖的危岩带广泛分布,硬质灰岩和软质页岩、泥岩交互沉积,呈现“上硬下软”的二元地层结构特征;侧向卸荷和塑流拉裂作用将高陡边坡切割为两组近正交的竖向深大裂隙,控制着危岩的形态和规模,并决定其受力模式和破坏类型,是缓倾层状陡崖崩塌演化的内部机制。研究灰岩地区缓倾层状陡崖危岩的形成与破坏机制,可为该类陡崖危岩崩塌灾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破坏类型 缓倾角 层状陡崖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