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曹笃盟 李志友 周科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63-265,共3页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其中Li1+xV3O8成为了最具有发展前景和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之一。为了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人们开展大量的研究来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从电化学性能的角度出发,针对合成技术、离...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其中Li1+xV3O8成为了最具有发展前景和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之一。为了提高其电化学性能,人们开展大量的研究来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从电化学性能的角度出发,针对合成技术、离子取代、引入第二相和颗粒形貌处理等方面对Li1+xV3O8进行的改性研究和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评述,并对各种改性机理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xv3o8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研究进展 过渡金属氧化物 电化学性能 发展前景 改性处理 合成技术 离子取代 综合评述 改性研究 颗粒形貌 改性机理 第二相
下载PDF
低温合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及其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刘素琴 黄可龙 +1 位作者 雷磊 唐爱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3-386,共4页
以 L i2 CO3 和 NH4 VO3 为原料 ,低温合成了 L i1+ x V3 O8.通过对中间产物的热分析 ,选定了低温合成 L i1+ x V3 O8的适宜煅烧温度为 30 0℃ .研究表明 ,L i1+ x V3 O8,原料 L i/ V摩尔比应大于1∶ 3.以 Li1+ x V3 O8作为正极材料 ,... 以 L i2 CO3 和 NH4 VO3 为原料 ,低温合成了 L i1+ x V3 O8.通过对中间产物的热分析 ,选定了低温合成 L i1+ x V3 O8的适宜煅烧温度为 30 0℃ .研究表明 ,L i1+ x V3 O8,原料 L i/ V摩尔比应大于1∶ 3.以 Li1+ x V3 O8作为正极材料 ,金属锂为负极组装了模拟电池 ,高、低温合成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放电电压 .XRD、SEM分析结果说明低温合成样品的结晶度低、粒径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li1+xv3o8 正极材料 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立宝 贺跃辉 +2 位作者 邓意达 黄伯云 张晓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8期37-40,共4页
层状的Li_(1+x)V_3O_8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价格便宜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综述了层状的Li_(1+x)V_3O_8正极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技术、掺杂技术、电化学性能以及影响电极材料性能的各... 层状的Li_(1+x)V_3O_8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价格便宜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综述了层状的Li_(1+x)V_3O_8正极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技术、掺杂技术、电化学性能以及影响电极材料性能的各因素。其中重点总结Li_(1+x)V_3O_8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高温固相合成技术、低温合成技术和掺杂技术。指出溶胶-凝胶法和经脱水处理的电极材料在综合性能上取得了一定突破,有望实现产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v3o8 电化学性能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_(1+δ)V_3O_8的结构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学山 林晓静 +2 位作者 吁霁 孙玉恒 刘兴泉 《化工科技》 CAS 2004年第4期45-51,共7页
综述了锂钒氧化物Li1+δV3O8的结构特点、作为正极材料时的工作机理、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着重论述了锂钒氧化物Li1+δV3O8的制备方法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最后指出了掺杂改性研究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1+δV3o8 结构 制备 电化学 掺杂改性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丽英 田彦文 +2 位作者 徐茶清 姜霖琳 翟玉春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通过TG-DTG分析,确定了合成过程的反应机理。通过XRD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Li1+xV3O8样品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580℃焙烧得到层状结构的Li1+xV3O8产品,电化学性...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通过TG-DTG分析,确定了合成过程的反应机理。通过XRD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Li1+xV3O8样品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580℃焙烧得到层状结构的Li1+xV3O8产品,电化学性能优于630℃焙烧得到的产品;以C/8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45.1 mAh/g,第30次循环的比容量仍为246.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v3o8 合成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枝贤 韩坤明 +1 位作者 鲁道荣 陈先海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7年第4期15-18,共4页
采用一种新型有机酸为络合剂制备正极材料Li1+xV3O8,并用自制的复合纳米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装的扣式电池具有高的比容量和好的循环性能,正极材料Li1+xV3O8在2.2~4.2 V之间放电曲线中电压平台变的平坦,改变了通常情况下正极材料Li1+... 采用一种新型有机酸为络合剂制备正极材料Li1+xV3O8,并用自制的复合纳米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组装的扣式电池具有高的比容量和好的循环性能,正极材料Li1+xV3O8在2.2~4.2 V之间放电曲线中电压平台变的平坦,改变了通常情况下正极材料Li1+xV3O8的放电曲线形状.实验表明,复合纳米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和新型络合剂制备的正极材料Li1+xV3O8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电池放电时的电压下降,使电池的容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li1+xv3o8 复合纳米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高比容量
下载PDF
镧掺杂对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鲁道荣 李枝贤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用甘氨酸络合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并通过镧掺杂对材料进行改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合成的Li1+xV3O8在室温下以10mA/g的电流放电时,其比容量高达360mAh/g;当掺杂La后,正极材料Li1+xV3-yLayO8的电导率和循环性能均比未掺杂时提... 用甘氨酸络合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并通过镧掺杂对材料进行改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合成的Li1+xV3O8在室温下以10mA/g的电流放电时,其比容量高达360mAh/g;当掺杂La后,正极材料Li1+xV3-yLayO8的电导率和循环性能均比未掺杂时提高,但初始容量有所降低。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测试了正极材料Li1+xV3-yLayO8(y=0、0.02、0.04、0.06)的结构,发现La掺杂能使该正极材料的各晶面衍射峰强度增加;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充放电前后的正极材料Li1+xV3-yLayO8的形貌进行测试,发现15次循环后该材料的表面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li1+xv3o8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甘氨酸络合制备正极材料Li_(1+x)V_3O_8及其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鲁道荣 李枝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以甘氨酸为络合剂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采用XRD﹑SEM﹑DSC和TG-DTA测试了Li1+xV3O8的结构、形貌和性质。结果表明:在420℃下焙烧20 h,可以得到正极材料Li1+xV3O8,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此方... 以甘氨酸为络合剂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采用XRD﹑SEM﹑DSC和TG-DTA测试了Li1+xV3O8的结构、形貌和性质。结果表明:在420℃下焙烧20 h,可以得到正极材料Li1+xV3O8,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此方法合成的Li1+xV3O8在室温下以10 mA/g的电流放电时,首次放电容量高达360 mA.h/g,循环30次后容量衰减约9.7%,循环性能良好;当放电电流从10 mA/g增大到25 mA/g时,其容量损失约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1+xv3o8 甘氨酸 比容量 循环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 李华 冯传启 《电池工业》 CAS 2009年第5期350-353,共4页
层状化合物Li1+xV3O8具有价格低、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1+xV3O8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Li1+xV3O8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L... 层状化合物Li1+xV3O8具有价格低、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因此成为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正极材料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1+xV3O8正极材料的合成及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Li1+xV3O8正极材料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并对Li1+xV3O8正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v3o8 合成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枝贤 鲁道荣 《电池工业》 CAS 2006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层状结构材料Li1+xV3O8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Li1+xV3O8的几种合成方法,分析了Li1+xV3O8的掺杂改性研究,总结了正极材料Li1+xV3O8的充放电工作原理,并展望了锂离子... 层状结构材料Li1+xV3O8有可能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国内外Li1+xV3O8的几种合成方法,分析了Li1+xV3O8的掺杂改性研究,总结了正极材料Li1+xV3O8的充放电工作原理,并展望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未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li1+xv3o8 合成方法 掺杂改性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叶琬玲 刘恒 +3 位作者 班文俊 吕玲 陈渝 余艳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22-2024,共3页
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超细、粒径分布窄的球形V2O5,以该V2O5和LiOH·H2O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得到棒状Li1+xV3O8颗粒。采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在电压为1.8~3.8V范围,放电倍率为0.2C对制备的... 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超细、粒径分布窄的球形V2O5,以该V2O5和LiOH·H2O为原料在较低温度下煅烧得到棒状Li1+xV3O8颗粒。采用XRD、S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分别进行了表征。并在电压为1.8~3.8V范围,放电倍率为0.2C对制备的电极材料进行了电池性能测量。结果表明,采用比传统固相法低的温度和时间可以获得单斜晶系的纯相L1+xV3O8。450℃合成的Li1+xV3O8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75mAh/g,550℃合成的Li1+xV308在循环15次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v3o8 V2o5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合成、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徐甲强 张海林 +2 位作者 李超 陈小娜 张胜利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嵌锂钒系化合物Li1+xV3O8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不同方法制备的Li1+xV3O8形貌结构及其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开发真正绿色、高能的锂离子电池钒酸锂正极... 综述了嵌锂钒系化合物Li1+xV3O8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不同方法制备的Li1+xV3O8形貌结构及其对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开发真正绿色、高能的锂离子电池钒酸锂正极材料,关键是要合成结晶完整的纯净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1+x V3o8 形貌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制备及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李枝贤 鲁道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84-987,共4页
采用二次缩合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首次放电容量达330 mA.h/g,循环15次后容量衰减7.6%。测试不同温度下放电时正极材料Li1+xV3O8中Li+的扩散系数DLi+;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温度放电倍率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二次缩合溶胶-凝胶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首次放电容量达330 mA.h/g,循环15次后容量衰减7.6%。测试不同温度下放电时正极材料Li1+xV3O8中Li+的扩散系数DLi+;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温度放电倍率密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DLi+增大,比容量相应增大;当以0.02 C的放电倍率放电时,电容量较高,以0.08 C的放电倍率放电时,电容量衰减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正极材料li1+xv3o8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中热固相法Li_(1+x)V_3O_(8-y)F_y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秦红莲 唐致远 马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7-461,共5页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 以Li2CO3和V2O5为原料,用中热固相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氟离子含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yFy,采用XRD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电导率测试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中热固相法制得的Li1+xV3O8-yFy产品较纯,没有杂质相存在;当y=0.1时产品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最好,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52.08 mAh/g,以0.2c倍率循环25次之后比容量仍保持在210.93 mAh/g,容量保持率达9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xv3o8-yFy F-掺杂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中热固相法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师文林 刘进 《湿法冶金》 CAS 2008年第4期200-203,共4页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简单介绍了其制备方法,指出了Li1+xV3O8材料的一些缺点及今后应进一步开发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1+xv3o8正极材料 制备方法
下载PDF
微波烧结法制备Li_(1+x)V_3O_8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华香 童庆松 +1 位作者 林素英 薛惠桑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4,共4页
以LiOH·H2O和NH4VO3为原料,用微波烧结法首次制得圆球形和棒状的Li1+xV3O8。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实验、XRD、FTIR和TEM等现代手段被用于研究微波对样品充放电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将导致样品的XRD衍射线出现明显的... 以LiOH·H2O和NH4VO3为原料,用微波烧结法首次制得圆球形和棒状的Li1+xV3O8。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实验、XRD、FTIR和TEM等现代手段被用于研究微波对样品充放电性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将导致样品的XRD衍射线出现明显的宽化现象,样品的形貌可能是影响样品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低温固相烧结并结合微波烧结制得的固相微波烧结样(Lw)的第一循环的容量达到323mAh/g,第40循环的容量186.6mAh/g,放电态存放1个月后的容量达到210mAh/g,表现出优秀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li1-xv3o8 可充性 正极材料
下载PDF
球形Li_(1+x)V_3O_8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剑 姜长印 万春荣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Li1+xV3O8是一种很好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采用高温骤冷法制得V2O5溶胶,与LiOH溶液混合,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中间产物,在350℃温度下热处理4h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1+xV3O8粉末结晶度较... Li1+xV3O8是一种很好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采用高温骤冷法制得V2O5溶胶,与LiOH溶液混合,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中间产物,在350℃温度下热处理4h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合成的Li1+xV3O8粉末结晶度较低。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颗粒呈球形,粒径约为3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首次充电比容量为333.4mAh/g,放电比容量为339.6mAh/g,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球形li1+xv3o8 高温骤冷法 喷雾干燥法
下载PDF
Li_(1+x)V_3O_8的结构及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丽英 田彦文 +2 位作者 徐茶清 翟玉春 倪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综述了Li1+xV3O8的结构特点及充放电过程中物相的变化;讨论了充放电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介绍了高温固相法、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液相反应法等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利弊。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xv3o8
下载PDF
Al_2O_3修饰改进Li_(1+x)V_3O_8的电化学性能(英文)
19
作者 丁燕怀 张平 姜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5,109,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Al2O3修饰的Li1+xV3O8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法等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2O3修饰使得Li1+xV3O8材料的层间距离增大,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提高。...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Al2O3修饰的Li1+xV3O8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法等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l2O3修饰使得Li1+xV3O8材料的层间距离增大,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提高。当Al2O3含量为6mol%时,Li1+xV3O8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19mAh/g,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li1+xv3o8 层间距离 电导率
下载PDF
Li_(1+x)V_3O_8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张华香 《河北化工》 2006年第3期9-12,22,共5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研究和发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对钒酸锂系化合物Li1+xV3O8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放电机理、合成方法、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总结了最近几年旨在提高其容量的几种新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li1+xv3o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