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四~六面积北区块一次加密井网层系互换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雪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大庆油田长垣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水驱产量仍占主导地位,在目前水驱开发井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仅依靠常规的调整挖潜措施改善开发效果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大庆油田杏四~六面积北块一次加密井网开发现状... 大庆油田长垣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水驱产量仍占主导地位,在目前水驱开发井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仅依靠常规的调整挖潜措施改善开发效果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大庆油田杏四~六面积北块一次加密井网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油层动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搞清了区块各类油层目前剩余油的分布状况,确定了一次加密井网两套层系(萨尔图、葡Ⅰ4及以下)互换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行性,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互换 补孔 剩余油 杏北地区
下载PDF
孤岛油田层系井网互换油井致效机制及见效模式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海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115,共7页
孤岛油田西区北Ng3-4开展层系井网互换先导试验,通过层系井网互换,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波及体积,互换后该区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但单井实施效果差异较大。采用Tanimoto系数法求解驱替压力梯度和水油渗流速度比2个判识参数场间的... 孤岛油田西区北Ng3-4开展层系井网互换先导试验,通过层系井网互换,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波及体积,互换后该区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但单井实施效果差异较大。采用Tanimoto系数法求解驱替压力梯度和水油渗流速度比2个判识参数场间的向量相似度,引入耗水控制指数评价参数评价变流线致效机制。结合油井见效规律,将油井见效特征归纳为4种模式:即时见效型、滞后见效性、反复见效型和无效型。致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油井互换后所处流线部位及井区油水分布,直接影响互换后油井对现层系的剩余油动用状况及高耗水层带的控制程度,进而影响互换后油井的生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井网互换 致效机制 见效模式 特高含水期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对水驱层系互换井不同效果差异的研究
3
作者 邢娟娟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15期126-126,共1页
A区块于2009年开展一次加密井网两套层系互换综合挖潜现场试验,通过转变开采层系,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波及体积,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一次加密井网开发效果的方法。互换开始后取得一定效果,但单井效果差异较大,通过分析得出单井射孔对应性... A区块于2009年开展一次加密井网两套层系互换综合挖潜现场试验,通过转变开采层系,改变液流方向,提高波及体积,探索特高含水期改善一次加密井网开发效果的方法。互换开始后取得一定效果,但单井效果差异较大,通过分析得出单井射孔对应性、注水状况不同以及所处井位的井网关系是影响单井生产情况的主要因素,并确立适合层系互换的射孔原则、井网部署原则及注水调整原则,对为进一步改善该区块试验效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互换 效果差异 射孔对应性 井网变化
原文传递
齐108块吞吐开采后期稳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丽丽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1999年齐108块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后,连续9a无新井投产,产量不断下降、吞吐效果逐渐变差。2009年以来,针对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采取层系互换、"两优一分"、量化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区块综合递减率由2006年的... 1999年齐108块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后,连续9a无新井投产,产量不断下降、吞吐效果逐渐变差。2009年以来,针对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精细地质研究,采取层系互换、"两优一分"、量化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区块综合递减率由2006年的23.54%下降到2010年的9.60%,检泵周期也相应地由425d延长至540d,区块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实现相对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互换 两优一分 量化管理 综合递减率 检泵周期 齐108块
下载PDF
Electronic physics and possible superconductivity in layered orthorhombic cobalt oxychalcogenides 被引量:1
5
作者 Congcong Le Shengshan Qin Jiangping H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563-571,共9页
We suggest that cobalt-oxychalcogenide layers constructed by vertex sharing CoA_2O_2(A = S, Se, Te) tetrahedra, such as BaCoAO,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multi-orbitals electron systems that can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 We suggest that cobalt-oxychalcogenide layers constructed by vertex sharing CoA_2O_2(A = S, Se, Te) tetrahedra, such as BaCoAO,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multi-orbitals electron systems that can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on the cause of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Differing from cuprates and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 these systems lack of the D_(4h) symmetry classification. However, their parental compounds possess antiferromagnetic(AFM) Mott insulating states through pure superexchange interactions and the low energy physics near Fermi surfaces upon doping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three t_(2g) orbitals that dominate the AFM interactions. We derive a low energy effective model for these systems and predict that a d-wave-like superconducting state with reasonable high transition temperature can emerge by suppressing the AFM ordering even if the pairing symmetry can not be classified by the rotational symmetry any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ONDUCTIVITY Transition metal bichalcogenides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Anti ferromagnet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