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黄传说采用层累造成说的可行性
1
作者 老任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3,共5页
炎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教科书式”的版本,大家耳熟能详;另一个是顾颉刚的层累造成说,近十几年学术界不时有文章谈论他的价值,而在20世纪后50年,顾氏的学说几乎被人忘记了,至少师范大学历史专业的教材不介绍层累造成说,
关键词 炎黄传 层累造成说 历史真相
原文传递
浅谈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及其思想渊源 被引量:1
2
作者 戴佳文 《文教资料》 2015年第32期61-62,共2页
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开创了古史研究的新局面,主张"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件事正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文章试从三... 顾颉刚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开创了古史研究的新局面,主张"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件事正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状况"。文章试从三大要点入手,较全面地阐释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同时简析其思想渊源,以冀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造成的中国古史” 思想渊源
下载PDF
从求实到致用:顾颉刚史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
3
作者 邓培研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79-81,共3页
史学理论一直以来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其中顾颉刚在史学理论领域的研究有巨大贡献。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他带动了“古史辨”运动的开展。20世纪20年代的顾颉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学理论,打... 史学理论一直以来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其中顾颉刚在史学理论领域的研究有巨大贡献。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他带动了“古史辨”运动的开展。20世纪20年代的顾颉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史学理论,打破了当时的学术封建思想,为后世打开了新的研究大门。顾颉刚作为一名优秀的史学研究工作者,在史学领域建树颇丰,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学者的喜爱,他所提出的学术理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被广泛研究。顾颉刚逝世已有130年之久,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其理论进行回顾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造成古史” 史学理论
下载PDF
从《古史辨》前三册看“古史辨”运动的一个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67,共11页
时下学界对“疑古”思潮的反思,仍大多局限在“疑古”派的某些早期的观点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破坏上。这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疑古”思潮,只是它的一个层面。本文认为,从《古史辨》第一册到第二册之间,面对考古发现和新材料不断涌现的... 时下学界对“疑古”思潮的反思,仍大多局限在“疑古”派的某些早期的观点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破坏上。这是作为“意识形态”的“疑古”思潮,只是它的一个层面。本文认为,从《古史辨》第一册到第二册之间,面对考古发现和新材料不断涌现的挑战,“疑古”思潮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从意识形态的思想冲击到学术典范的建立,从而把它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人们观念中的“上古”。《古史辨》第三册反映了顾颉刚“疑古”方法论的逐步完善,回到文献考订后,“层累造成古史”理论得到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古” 造成古史”殷墟发掘 “科学主义”
下载PDF
关于童书业山水画“南北宗”问题研究方法探析
5
作者 王洪伟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98-103,122,共7页
童书业学术研究领域广博,在其所涉领域皆有独到建树。画学史上的"南北宗"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末及整个30年代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童书业从史实考辨角度进行辨伪研究,是民国时期最早在美术史研究领域运用新历史考证法的... 童书业学术研究领域广博,在其所涉领域皆有独到建树。画学史上的"南北宗"问题,在20世纪20年代末及整个30年代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童书业从史实考辨角度进行辨伪研究,是民国时期最早在美术史研究领域运用新历史考证法的学者。分析童书业"南北宗"研究,可加强对学术方法与研究对象性质转换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能更深入了解民国史学对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书业 顾颉刚 新历史考证法 造成的古史 “南北宗论” 文献与作品
下载PDF
《古史辨》评议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树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3-53,共11页
在今日批判地接受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应让大多数人了解《古史辨》的成果和精神,同时要端正方向,克服其破伪有余,立新不足,忽视求真的缺点。“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是符合古史传说的发展规律的。但运用不当,真实的古代历史就完... 在今日批判地接受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中,应让大多数人了解《古史辨》的成果和精神,同时要端正方向,克服其破伪有余,立新不足,忽视求真的缺点。“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是符合古史传说的发展规律的。但运用不当,真实的古代历史就完全成为不可知者。分析古代传说的真实性,要与神话严格分开,并注意传说本身也有各种不同性质。“五帝”的本义,是用以表现未有朝代以前的历史时期;战国后期,泛称的“五帝”才逐渐坐实为五个前后相承的帝王。五德说与三统说各有其依据和来历,但都与古代的实际历史无关,而为战国时人以当时流行的思想比附于古代历史。老子为老聃。《老子》一书因老聃而得名,而其书晚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造成的古史 古代传 五帝 五德 三统 老子 《老子》
下载PDF
戰争與傳説:大禹傳説中的對外戰争及其流傳
7
作者 陳嘉禮 《汉籍与汉学》 2019年第1期69-92,共24页
自顧頡剛起,大禹傳説的研究迄今已延续八十年,從傳説發展、文類異同、民俗等角度,都已經形成深入的討論。但前人多把視野放在大禹其人其事是否是史實之上,忽略了傳説的流傳。本文以大禹的戰争爲例,分析其流傳過程,考察大禹的對外戰争是... 自顧頡剛起,大禹傳説的研究迄今已延续八十年,從傳説發展、文類異同、民俗等角度,都已經形成深入的討論。但前人多把視野放在大禹其人其事是否是史實之上,忽略了傳説的流傳。本文以大禹的戰争爲例,分析其流傳過程,考察大禹的對外戰争是如何被'塑造'出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戰争 傳説 層纍地造成的古史説
原文传递
大禹真实性问题再认识
8
作者 杜勇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6,188,共8页
禹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国家的开创者。其立政为民、治水除患的功业,勤于国事、公而忘私的品格,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由衷的称颂。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禹是真实的人,还是虚拟的神,在古史学界有过一场热烈的讨论。顾颉刚认为禹是天神... 禹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国家的开创者。其立政为民、治水除患的功业,勤于国事、公而忘私的品格,几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由衷的称颂。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禹是真实的人,还是虚拟的神,在古史学界有过一场热烈的讨论。顾颉刚认为禹是天神,而非真实的人王,并提出层累地造成古史说,在学术界影响深广,至今余波犹在。实际上,由于中国具有悠久的重史传统和史官制度,使不具文字记录条件的上古文明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流下来,有些细节可能失真,但基本框架和标志性人物不会是向壁虚构的,必然有其史实的质素。禹有神性是原史时期历史神话化的结果,应该还原为一个历史人物来看待,而且是中国早期文明史上的伟大人物。疑古派对大禹及夏代历史的否定,不管是作为一种古史观还是一种研究方法,都是需要加以扬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 天神 古史辨 顾颉刚 造成古史
原文传递
“故事”与“古史”:贯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东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99,共19页
一般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与"释古"两条学术路向分别代表了破坏古史和重建古史两条不同的路线。这一看法大体成立。但二者在观念上也有不少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一方面,"重建派"学者在研究中也运... 一般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与"释古"两条学术路向分别代表了破坏古史和重建古史两条不同的路线。这一看法大体成立。但二者在观念上也有不少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一方面,"重建派"学者在研究中也运用了与顾颉刚非常相似的"层累说"观察古史的构成,而历史研究中的"故事眼光"更成为贯穿"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另一方面,"疑古派"在辨伪过程中也发展出来一些与"重建派"非常相似的具有建设意义的观念,但因其给人留下的"破坏"的形象过强而被忽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疑古 释古 造成的古史
原文传递
“古史辨派”的兴起及其评价问题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其泰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1期12-19,1,共9页
当此“世纪之交”的不平常的时刻,在对百年以来学术的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和总结之中,“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回顾”确实是一个值得从多方面探讨的、很有意义的题目。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的主要代表,即是顾颉刚先生及其创立的“古史辨派”。对... 当此“世纪之交”的不平常的时刻,在对百年以来学术的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和总结之中,“二十世纪疑古思潮回顾”确实是一个值得从多方面探讨的、很有意义的题目。二十世纪疑古思潮的主要代表,即是顾颉刚先生及其创立的“古史辨派”。对于这一在本世纪曾经产生巨大影响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顾颉刚 《古史辨》 学术交融 传统学术 《诗经》 上古史 科学方法 造成的古史 辨伪学
原文传递
鲁迅与顾颉刚(五)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富仁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7年第1期123-154,共32页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胡适 章太炎 “整理国故” 疑古主义史学 造成的中国古史 今文学派 古文学派 抄袭事件 “面子观念” 学识 史识 胆识
原文传递
鲁迅与顾颉刚(二)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富仁 《华夏文化论坛》 2015年第2期115-144,共30页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胡适 章太炎 “整理国故” 疑古主义史学 造成的中国古史 今文学派 古文学派 抄袭事件 “面子观念” 学识 史识 胆识
原文传递
鲁迅与顾颉刚(一)
13
作者 王富仁 《华夏文化论坛》 2015年第1期55-79,共25页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胡适 章太炎 “整理国故” 疑古主义史学 造成的中国古史 今文学派 古文学
原文传递
鲁迅与顾颉刚(四)
14
作者 王富仁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第2期95-123,共29页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胡适 章太炎 “整理国故” 疑古主义史学 造成的中国古史 今文学派 古文学派 抄袭事件 “面子观念” 学识 史识 胆识
原文传递
鲁迅与顾颉刚(三)
15
作者 王富仁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第1期93-116,共24页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胡适 章太炎 “整理国故” 疑古主义史学 造成的中国古史 今文学派 古文学派 抄袭事件 “面子观念” 学识 史识 胆识
原文传递
鲁迅与顾颉刚(六)
16
作者 王富仁 《华夏文化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145-169,共25页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 本文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指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顾颉刚 胡适 章太炎 “整理国故” 疑古主义史学 造成的中国古史 今文学派 古文学派 抄袭事件 “面子观念” 学识 史识 胆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