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郊区居住功能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关于“居业合一”与“居业分离”的讨论
1
作者 祝炜 山少男 《北方经济》 2023年第9期59-64,共6页
乡村作为大城市郊区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生活居住功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北京郊区和乡村相对于中心市区而言,居住功能比产业功能更为突出。在中心市区不断向外扩展的过程中,由市场经济机制发生作用,城郊居住人口与就... 乡村作为大城市郊区的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生活居住功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北京郊区和乡村相对于中心市区而言,居住功能比产业功能更为突出。在中心市区不断向外扩展的过程中,由市场经济机制发生作用,城郊居住人口与就业人口存在着时间上、空间上的分离。在时间维度表现为郊区化居住领先于郊区化就业,在空间维度表现为郊区居住人口增长快于中心市区,因此总体上形成了郊区居住功能更为显著的功能分布格局。采取支持郊区加强生活居住功能建设、调整要素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培育在地就近就业的产业容量,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郊区 居住和就业功能 居业分离 职住关系
下载PDF
传统村落居业分离式空心化识别及驱动机制——以苏州市东村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羽佳 汪德根 周国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107,共12页
传统村落是留住乡愁的主要载体,空心化及其引发的人居环境衰败,使传统村落物质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以苏州市金庭镇东村为例,依托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居业关系视角分析空心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以期为传统村落空... 传统村落是留住乡愁的主要载体,空心化及其引发的人居环境衰败,使传统村落物质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重大挑战。本文以苏州市金庭镇东村为例,依托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居业关系视角分析空心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以期为传统村落空心化治理提供启示。研究发现:东村住房呈现为“一户多宅”“一宅多户”和“欠修历建”的致空特点,而产业呈现出“青壮年就业城镇化”和“农业耕作老弱化”的致空特点。通过识别发现,东村居业分离式空心化主要表现为“居业双空”型、“居实业空”型、“业实居空”型等3种类型。其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的城乡差异吸引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之农村的产业落后和家庭结构因素,“乡推城拉”驱使就业城镇化,而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的“城推乡拉”驱使置宅返乡化,但传统村落严格的古建筑保护政策和历史传承因素造成的老房产权问题成为阻碍拆旧建新的因素,形成与一般村不同的住房空心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大城市郊区便捷的交通为居业城乡分离提供了条件,助推了乡村产业、住房的双重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心化识别 居业分离 驱动机制 苏州东村
下载PDF
黄淮海地区乡村人—地—业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 被引量:79
3
作者 程明洋 刘彦随 蒋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76-1589,共14页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乡村衰败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破解乡村病问题。现有乡村研究主要关注乡村单一系统、乡村转型或乡村特定问题的研究,对乡村系统自身、乡村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及其驱动乡村发展逻辑的研究则显... 乡村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乡村衰败目前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破解乡村病问题。现有乡村研究主要关注乡村单一系统、乡村转型或乡村特定问题的研究,对乡村系统自身、乡村各子系统之间关系及其驱动乡村发展逻辑的研究则显匮乏。基于黄淮海地区县域数据,选取乡村人-地-业3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刻画了乡村内部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对人-地-业驱动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①黄淮海地区大部分县域乡村人-地-业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4条明显的高值轴带,且乡村系统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②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高,但大部分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③黄淮海地区乡村耦合协同关系可分为低协调水平-土地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人口发展领先型和高协调水平-人业发展引领型3种类型,其中产业在黄淮海地区乡村协调发展中至关重要。④乡村人-地-业的协调发展可有效激活"四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理解乡村系统自身、破解乡村问题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乡村病 协调发展 居业分离 乡村振兴 黄淮海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