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居住幸福伦理研究
1
作者 陈丛兰 谢晨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8-64,共7页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人民谋居住幸福内含于为人民谋幸福之中,鲜明地体现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满足贫苦农民的居住需要,采取一系列旨在解决其“无...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探索和实践。为人民谋居住幸福内含于为人民谋幸福之中,鲜明地体现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满足贫苦农民的居住需要,采取一系列旨在解决其“无居”“贫居”“苦居”等状况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其中内含的居住需要伦理、居住空间伦理、居住关怀伦理、居住人际伦理和居住价值伦理,凝结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善政、仁政和德政等重要伦理品质。这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的伦理精神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居住幸福 民生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的伦理精神和智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丛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2,共8页
“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幸福的两大基石。作为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并矢志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幸福”具体表现在... “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幸福的两大基石。作为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并矢志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幸福”具体表现在多方面,而居住幸福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居住幸福”指基于“无居”“贫居”“陋居”等状况的改变,生活向“有居”“安居”“富居”和“善居”“乐居”提升,居住主体内心由此产生的愉悦感、认同感与价值感。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确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证成着中国共产党的“得民心”。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居住幸福的历程灌注着思想的探索、政策的制定和实践的落实,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居住伦理理论,它以“住有所居”为初始伦理要义,以“居有所安”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居有所乐”为民生幸福追求,凸显了对人民生命的尊重、生活的关心和对其生存状况的改善之伦理精神及其伦理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居住幸福 居住问题 居住需要 居住价值
下载PDF
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的城市规划与主观幸福感的联系途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峰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39-45,共7页
基于权威的社会调查数据,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检验和发掘城市规划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量化明确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途径以及可靠性,从战略建议的角度对完善城市规划与主观幸福感做出有益的探索尝试。
关键词 主观幸福 途径 居住幸福 有序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社区生态教育及践行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宏亮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48,共3页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生态教育正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参与的重要途径。我国社区生态教育面临着居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知识贫乏、生态认知偏颇、生态参与意愿低、生态破坏行为缺少约束... 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全体公民的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生态教育正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参与的重要途径。我国社区生态教育面临着居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知识贫乏、生态认知偏颇、生态参与意愿低、生态破坏行为缺少约束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多方联动,针对社区居民各自的群体结构、人文状况、受众特点,以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为原则,在生态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运作机制上,创新生态教育模式和践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幸福 生态文明 社区 生态教育 践行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