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市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空间结构——基于面源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王茂军 张学霞 张文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以大连市为例 ,首先利用ARC/INFO软件将研究地区划分成 162个元胞作为评价的基本空间单元 ,建立了居住环境评价的面源模型。其次利用MDS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列联表法验证了居民属性与居住环境评价之间的相互独立程度、因子分析方法探... 以大连市为例 ,首先利用ARC/INFO软件将研究地区划分成 162个元胞作为评价的基本空间单元 ,建立了居住环境评价的面源模型。其次利用MDS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列联表法验证了居民属性与居住环境评价之间的相互独立程度、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居住环境评价结构的平行性。最后应用GIS对居住环境评价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空间结构 面源模型 多维标度法 列联表法 因子分析法 居住环境评价
下载PDF
居住环境关注度评价方法在社区微更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贵庆 房佳琳 关中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87,共5页
为了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和最期待的居住环境问题,为社区规划建设精准发力提供依据,文章基于过去常规的"居住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抱怨"和"居住环境期待"3个评价因子的交集,建构了"... 为了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和最期待的居住环境问题,为社区规划建设精准发力提供依据,文章基于过去常规的"居住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抱怨"和"居住环境期待"3个评价因子的交集,建构了"居住环境关注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社区居民不同程度关注的居住环境问题,并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洋泾街道两个社区的微更新调研实践,展开应用研究。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得社区规划工作的指向更为明确,政府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有效,切实解决好民生关注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品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关注度 居住环境评价方法 浦东新区 缤纷社区 社区规划 微更新
下载PDF
小城镇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炜 李宇 +3 位作者 赵文革 李永林 崔力长 尚改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前 ,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对居住环境做进一步的研究 ,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可量化的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建立 ,坚持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原则 ,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大方... 目前 ,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对居住环境做进一步的研究 ,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可量化的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建立 ,坚持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原则 ,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大方面构建了一个“大类 -中类 -小类” 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对组成该体系的主要指标进行了说明 ,旨在从各指标的分析比较中 ,找出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我国居住区环境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付成华 《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5期144-144,共1页
文章概述了国内关于居住区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分析了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居住区环境评价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居住环境评价 研究状况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赣西地区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宜居性对比研究——以江西宜春、萍乡、新余为例
5
作者 彭剑 《传承》 2010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对赣西地区的宜春、萍乡和新余三地的人居环境良进行社会问卷调查,对其生活便利性、居住安全性、环境舒适性、出行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五大宜居内容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寻找不同城市区域宜居性规律并为其和谐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居住环境评价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城市内部居住环境宜居性对比研究——以北京东城区和南昌西湖区为例
6
作者 李文娟 尹卫红 郑林 《时代经贸》 2008年第S1期106-108,共3页
本文选取同位于旧城且经济发展状况均处于本市前列的北京东城区和南昌西湖区,根据社会问卷调查数据对两区的生活便利性、居住安全性、环境舒适性、出行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五大宜居内容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寻找不同城市区域宜居... 本文选取同位于旧城且经济发展状况均处于本市前列的北京东城区和南昌西湖区,根据社会问卷调查数据对两区的生活便利性、居住安全性、环境舒适性、出行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五大宜居内容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寻找不同城市区域宜居性规律并为其和谐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居住环境评价 对比研究
下载PDF
Scales,methods and technical analysis of China'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绥 石铁矛 周乐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2期274-277,共4页
To improve China'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enhance its guiding rol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research scale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pp... To improve China'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 and enhance its guiding rol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research scale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applied technology by means of comparison, induction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current macro-scal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generally not obvious, whereas the guiding role of medium and micro-scale systems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is improving. There are diversifi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threshold values and the weights of indices in China's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stance,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method i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s of indi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ethod a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calcu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prehensive analyses, a nonlinear model can reflect interactions among indices more than a linear model; the evaluation model under the ARCGIS platform prevails since it combines space and attribute, and it has intuitive results. So far, the methodological system of China'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ts subject coverage and research category should be expanded, and its guiding role should be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 SCALE threshold value WEIGHT evaluation mode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