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谌丽 张文忠 +2 位作者 李业锦 党云晓 余建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借助GIS分析和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基于5 066份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北京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在城市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居住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异显著,并且... 借助GIS分析和多项式逻辑回归模型,基于5 066份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北京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北京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特征在城市空间上的差异,及其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和郊区的居住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异显著,并且对居民的通勤方式造成了重大影响,超大街区不利于步行,而高容积率对小汽车出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度混合的土地利用形态则能够显著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性别、年龄、收入对北京居民的通勤方式具有影响,女性、中老年及低收入群体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的概率更高。结论表明居住空间形态规划是引导居民通勤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提出了减少居民小汽车出行、促进绿色出行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形态 通勤方式 绿色出行 北京
下载PDF
居住空间形态个性塑造的方法论框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丁旭 陈秀琴 《规划师》 2006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前有关居住形态个性的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特征。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落脚点”,从居住空间隐性形态与显性形态的个性塑造方面构建塑造居住空间形态个性的方法论框架,以确保居住空间形态个性的“形神合一”。
关键词 居住空间形态 个性塑造 方法论框架
下载PDF
创造一种体现地域场所精神的居住空间形态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旭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通过对地域个性的本质、影响个性的相关因子及个性创作的原则的分析,提出了创造居住空间个性的关键是打破固有化的设计思维模式、保护本土特征、考虑人文因素、寻求方案的突破点以及体现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并结合实例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关键词 居住空间形态 场所精神 地域文化 地域个性 自然特征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忠伟 杨露 《城市观察》 2011年第6期137-142,172,共7页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失地农民 居住空间形态 混合居住
下载PDF
基于时代性与地方性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及营建策略探讨——以湖北三个乡村的营建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超 《南方建筑》 2017年第4期86-91,共6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内容的田野调查和传统居住空间特征的提炼与重构,探讨"此时此地"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与适宜营建策略。最终所提出的空间形态营建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还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营建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时代性 地方性 居住空间形态 适宜营建策略
下载PDF
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与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露 杨忠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3年第1期66-70,共5页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失地农民 居住空间形态 混合居住
下载PDF
国家宏观经济背景与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学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背景和居住形态的涵义,然后,着眼于20世纪后半叶我国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演变,从国家宏观经济背景变化的过程中反思和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 发展演变 国家宏观经济背景 宏观经济学 城市住宅 城市经济学
下载PDF
空间形态指标对居住区室外热舒适的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杨宇霆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单元,舒适、健康、绿色的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正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厘清居住区室外空间的热舒适驱动要素以指导室外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是营造气候敏感性居住区的核心内容。文章探讨了空间形态指标天空视角...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单元,舒适、健康、绿色的居住区室外空间环境正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厘清居住区室外空间的热舒适驱动要素以指导室外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是营造气候敏感性居住区的核心内容。文章探讨了空间形态指标天空视角系数、高宽比及建筑密度等对居住区室外热舒适的作用效果并探究其内在影响机制,以期为以热舒适为导向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形态 热舒适 热环境 居住区设计
下载PDF
近代西安城乡居住空间结构及其形态特征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任云英 朱士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通过解析城市居住空间组织结构与社会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近代西安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轨迹和发展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因果分析及数据统计等方法。结果分析了自清中后期始逐渐形成的以保甲制度为基... 目的通过解析城市居住空间组织结构与社会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近代西安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变的轨迹和发展规律。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因果分析及数据统计等方法。结果分析了自清中后期始逐渐形成的以保甲制度为基础的社区管理、相应空间结构及其组织秩序。结论在城以“坊”、在乡以“村”为基层居住空间单元,其空间结构经历了农业经济社会背景下,封闭的地域居住空间单元向开放街巷形式的转变和规模结构的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坊 郊乡 居住空间形态 保甲 二元结构
下载PDF
泉州山区小城镇居住空间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昌新 《福建建筑》 2009年第10期41-45,共5页
本文在解读居住空间及形态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居住空间形态特征的构成内容:社会空间特征和物质空间特征;进而结合泉州山区小城镇社会空间特征的分析,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的物质层面来诠释泉州山区小城镇居住空间形态特征。
关键词 泉州山区 小城镇 居住空间形态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基于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研究——以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步行轴线上的空间形态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铭 吴涛 伍超 《华中建筑》 2014年第9期78-82,共5页
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行的舒适性,步行的体能消耗是影响舒适性的生理指标。该文将居民的生理因素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建... 山地居住区地形复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是步行,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行的舒适性,步行的体能消耗是影响舒适性的生理指标。该文将居民的生理因素与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的形态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建立山地步行体能消耗的相关模型,总结了山地步行中坡度、速度、距离以及高差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结合运动生理学的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并以恩施市连珠畔岛小区的步行轴线上的空间形态为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体能消耗山地居住区步行空间形态
下载PDF
北朱村传统民居住居形态研究与更新 被引量:2
12
作者 明文卉 张慧慧 《中国冶金教育》 2012年第3期84-89,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对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明清古民居空间分布形态,建筑形态,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焦作北朱村传统民居的特征。提出了适应经济水平与生活方式,体现适用、节约、适宜性,与地域文化特征和谐发展的优化原则及满足... 通过实地调查,对焦作市中站区北朱村明清古民居空间分布形态,建筑形态,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了焦作北朱村传统民居的特征。提出了适应经济水平与生活方式,体现适用、节约、适宜性,与地域文化特征和谐发展的优化原则及满足保护要求的优化更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朱村 传统民居 空间居住形态 建筑特征 更新
下载PDF
上海里弄更新中原住民拆迁前后居住形态对比研究——以大中里为例
13
作者 解慧 范文兵 《建筑与环境》 201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当前建筑学领域对城市更新前后的对比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城市居住形态学作为理论支撑,以社会学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上海老里弄之大中里的里弄原住民为研究主体,研究该群体搬迁前后的居住形态变化,希望能对今后上海老城区特别是上... 当前建筑学领域对城市更新前后的对比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城市居住形态学作为理论支撑,以社会学调研为主要研究方法,以上海老里弄之大中里的里弄原住民为研究主体,研究该群体搬迁前后的居住形态变化,希望能对今后上海老城区特别是上海里弄更新的相关政策与设计策略,总结分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弃原住民 拆迁 安置 居住空间形态 居住生活 形态
下载PDF
高校学生生活社区居住环境设计研究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问源 《美与时代(城市)》 2017年第8期38-39,共2页
一、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学生的居住环境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代高校学生在学生生活区的停留时间要远大于其在课堂中,营造更有凝聚力的学生生活社区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大学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大学对学生的教育成果[1]。自1... 一、研究背景研究表明,学生的居住环境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代高校学生在学生生活区的停留时间要远大于其在课堂中,营造更有凝聚力的学生生活社区代表了更高层次的大学教育理念,直接关系到大学对学生的教育成果[1]。自1999年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以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的校园建设虽逐渐被重视,学生生活社区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学习生活场所,其整体环境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生活社区的建设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 社区营造 居住空间形态
下载PDF
传统街巷人性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喻斐 《山西建筑》 2008年第8期31-32,共2页
针对传统街巷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街巷空间的发展历史,从街巷的场所感、奇妙的空间结构、生动有趣的人文历史三方面探讨了街道的人性化,同时论述了现代街巷的尴尬,以促进传统街巷的研究。
关键词 传统街巷 交往空间 人性化 居住空间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