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源选择净土宗的动因及对近代居士佛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37,共2页
魏源选择净土宗作为治人心、“救世”的工具和心灵的归宿,是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的自然延伸,而非消极遁世的结果。魏源开近代居士佛学用理性精神研究佛经之风气,形成了援儒入佛的特色,发展了净土宗教的义理。
关键词 魏源 净土宗 近代居士佛学 贡献
下载PDF
试论明代地主阶级居士佛学兴盛的原因及其社会流派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海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4-58,共5页
明代的居士活跃于政坛、文坛、思想界 ,是明代社会文化的新现象 ,并对明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即通过对明代地主阶级居士佛学兴盛的原因及其社会流派的划分进行探析 ,这对于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明代的社会变迁、文化传承。
关键词 明代 居士佛学 转型兴盛 社会流派
下载PDF
乾嘉时期的居士佛学与时代学术
3
作者 梁结玲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第3期10-16,共7页
乾嘉时期考据学占据了学术的主流地位,这一时期的佛学居士与考据学者多有交往,居士佛学受到了考据学学风的影响。考据学以经史文献为考辨对象,注重博学考证,佛学居士也深入儒释道典籍,在典籍的细读中阐发教理,有意回击考据学重考据轻义... 乾嘉时期考据学占据了学术的主流地位,这一时期的佛学居士与考据学者多有交往,居士佛学受到了考据学学风的影响。考据学以经史文献为考辨对象,注重博学考证,佛学居士也深入儒释道典籍,在典籍的细读中阐发教理,有意回击考据学重考据轻义理的弊病。乾嘉考据学反对理学援佛入儒,指责佛教为异端。为回击考据学的责难,居士佛学在三教融合上走得更远,他们打通了三教的界线,认为三教其实只是一教,并无二教或三教。考据学重典籍的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居士佛学在经世、救世的实践上较前代也走得更远,这有力推动了世俗佛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考据学 居士佛学 三教融合
下载PDF
论杨仁山居士佛学对晚清维新思潮的影响
4
作者 王存博 董粉和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0-65,共6页
杨仁山是晚清著名佛学家,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振兴第一人,毕生致力于佛教近代化事业,建构了近代中国居士佛教的基本格局,深刻影响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维新派知识精英的思想。杨仁山居士佛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了维新运动中的思想文化... 杨仁山是晚清著名佛学家,被尊为中国近代佛教振兴第一人,毕生致力于佛教近代化事业,建构了近代中国居士佛教的基本格局,深刻影响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维新派知识精英的思想。杨仁山居士佛学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了维新运动中的思想文化形态,他提倡的佛教救国论,把振兴佛教与振兴中华民族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满足了维新志士的精神需求,也为维新思潮的形成直接铺路,两者存在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因此,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仁山 居士佛学 维新思潮
下载PDF
明中后期的居士佛教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白文固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20-25,共6页
从明代万历初期始,居士佛学兴盛。明中后期士林佛学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遁入空门又不甘寂寞的上层僧人与信佛的官僚在都市的结合;另一种是厌世的文化人和劳苦大众同中下层僧侣在山林的结合,而居主导地位的是前者,正是这种结合推动... 从明代万历初期始,居士佛学兴盛。明中后期士林佛学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遁入空门又不甘寂寞的上层僧人与信佛的官僚在都市的结合;另一种是厌世的文化人和劳苦大众同中下层僧侣在山林的结合,而居主导地位的是前者,正是这种结合推动了明后期佛教的复兴。明后期的居士们或念佛参禅,或诵经并潜研佛理,禅净合一的修行法门乃是最常见的修行方法。当时的居士大多当初受过良好的儒学教育,后来由信仰孔孟儒学转而信奉王氏心学,再而皈依了佛教,所以在哲学思想上反映出了禅理与心学相杂,又处处倡言儒释融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士佛学 佛教复兴 禅理与心学相杂 融通儒释
下载PDF
从“文化转型”到“佛学转型”——20世纪中国佛学的学术转向
6
作者 李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4期190-195,共6页
20世纪中国佛学的传承与创变有"一个背景、三条脉络、一个转向"。"一个背景"是指20世纪的中国佛学转型是在文化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是一个接受西方新思想、新方法而进行的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的过... 20世纪中国佛学的传承与创变有"一个背景、三条脉络、一个转向"。"一个背景"是指20世纪的中国佛学转型是在文化转型大背景下发生的,是一个接受西方新思想、新方法而进行的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的过程,具有担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三条脉络"是指在20世纪佛学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寺僧佛学、居士佛学、学者佛学三条佛学传承的脉络,他们由于文化使命和学术旨归的不同具有各自传承的特点,在共同的文化大背景下又体现出互通的方面。"一个转向"是指20世纪的中国佛学经历了从"经世"到"学术"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型 佛学转型 寺僧佛学 居士佛学 学者佛学
下载PDF
苏曼殊任教金陵刻经处事迹考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轶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86,共10页
2018年是苏曼殊逝世一百周年。百年以来,关于苏曼殊的言说纷纭繁多,但依然存在不少盲点,他在金陵刻经处担任英文教习之生平事迹就有不少以讹传讹之处,也影响到对其翻译理论和宗教观念的认识。清末之季,在内外交困中,积恶丛生的中国传统... 2018年是苏曼殊逝世一百周年。百年以来,关于苏曼殊的言说纷纭繁多,但依然存在不少盲点,他在金陵刻经处担任英文教习之生平事迹就有不少以讹传讹之处,也影响到对其翻译理论和宗教观念的认识。清末之季,在内外交困中,积恶丛生的中国传统佛教已是面目全非,基督教在中国强势发展,知识分子期望借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佛教鼎盛的经验,用宗教加持道德和信心,佛学重心慢慢从缁众流入居士长者之间,居士佛学有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刻经处 生平事迹 苏曼殊 考辨 明治维新时期 居士佛学 宗教观念 中国传统
下载PDF
中国佛教传统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二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向平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44-51,共8页
近现代中国佛教因受诸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居士佛学和义理研究的兴盛发达,把中国现代佛教的学术成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居士佛学的兴起,反映了在家人与出家人的现代关系并反映了居士对弘扬佛教所做的贡献,其思想理论... 近现代中国佛教因受诸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居士佛学和义理研究的兴盛发达,把中国现代佛教的学术成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居士佛学的兴起,反映了在家人与出家人的现代关系并反映了居士对弘扬佛教所做的贡献,其思想理论特征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义学的发达主要在居士中间开展。法相唯识学是近现代佛教义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它与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哲学追求相互契应,因之受到了重建中国思想的一些学术大家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历史背景和佛教环境以及人格观念、思维方式等多方面予以阐述,较深刻地揭示了近现代中国佛教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法相唯识学 现代转换 人间佛教 欧阳竟无 章太炎 支那内学院 居士佛学 文化思想 唯识宗
下载PDF
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兵 《佛教文化》 1999年第6期6-7,22,共3页
关键词 佛学 支那内学院 佛教复兴运动 杨仁山 太虚大师 教育兴国 教育救国 中国佛教 佛学研究 居士佛学
下载PDF
左派王学:出世信仰的彰显与入世智慧的尴尬
10
作者 戴继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7-161,共5页
心学左派在晚明演变过程中异化为一种宗教或准宗教形式,儒家传统经邦济民的入世智慧因心学“良知”消解而体无完肤。无论是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还是泰州学派后期的居士佛学,都表明晚明心学发展到只有靠信仰才能延续的地步。宗教信仰的... 心学左派在晚明演变过程中异化为一种宗教或准宗教形式,儒家传统经邦济民的入世智慧因心学“良知”消解而体无完肤。无论是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还是泰州学派后期的居士佛学,都表明晚明心学发展到只有靠信仰才能延续的地步。宗教信仰的彰显对儒家入世智慧的侵蚀应该引起后人理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王畿 泰州学派 居士佛学 明代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论吕澂对佛教积极人生论法理依据的阐释
11
作者 刘成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4-47,共4页
吕澂认为 ,佛教的人生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论 ,积极人生主要表现为人类特有的“向善意欲” ,而“向善意欲”的根源正是佛教所讲的“缘起”。就具体的缘起理论而言 ,业感缘起论、受用缘起论和自性缘起论分别是与个人自由、社会变革和圆满... 吕澂认为 ,佛教的人生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论 ,积极人生主要表现为人类特有的“向善意欲” ,而“向善意欲”的根源正是佛教所讲的“缘起”。就具体的缘起理论而言 ,业感缘起论、受用缘起论和自性缘起论分别是与个人自由、社会变革和圆满人生相对应的。因此 ,佛家对于宇宙人生实相的分析 ,并不是出于理论本身的目的 ,而是出于对现实人生实践的指导 ,主要是说明人生追求“善法欲”的合理性。吕对佛教经典中“微言大义”的阐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人生论 缘起论 吕激 居士佛学
下载PDF
寂灭的海潮音——读《太虚法师年谱》
12
作者 辛晓征 《艺术广角》 1996年第5期50-53,共4页
20年代初,由太虚推行的佛教复兴运动,是现代佛教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内容。这个运动发端而未完成,在兴起之初,就昭示了失败。以致未能如愿以偿,发展成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主流。太虚晚年著有《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总结失败的原因是,“理论... 20年代初,由太虚推行的佛教复兴运动,是现代佛教史和思想史的重要内容。这个运动发端而未完成,在兴起之初,就昭示了失败。以致未能如愿以偿,发展成中国文化思想界的主流。太虚晚年著有《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总结失败的原因是,“理论有余而实行不足”,认为自己长于计划短于任事,加以身心早衰,使一生事业半途而废。作为中国知识者,承认自己任事乏力,已经是深刻的反省。但这种反省仅仅是自省和自责,还不能触及到一切社会运动成败的关键。近两年来,有关佛教复兴运动失败的原因,积累了许多意见。其中葛兆光《十年海潮音》(载《学人》第二辑)一文,在各种意见中最出类拔萃。他认为,佛教复兴运动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复兴运动 佛教史 太虚法师 居士佛学 支那内学院 欧阳竟无 中国佛学 失败 转识成智 唯识学
下载PDF
论吕对印度佛学发展规律的系统探索
13
作者 刘成有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53,62,共9页
佛教的现代化是 2 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 ,向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 ,在 1 94 9年以后 ,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 佛教的现代化是 2 0世纪佛教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如何实现佛教的现代转换 ,向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居士佛学中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中坚人物吕 ,在 1 94 9年以后 ,自觉地把佛教的现代化方向指向了学术化。他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 ,明显地表现出对印度佛教思想发展规律的自觉探讨。这种探讨同他对佛教思想的本质以及对中国佛学发展规律的探讨一起 ,共同构成了作者“佛教学术化”和“佛学学科化”的尝试 ,实际上也是他对佛教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澂 印度 发展规律 佛学研究 佛教现代化 居士佛学 支那内学院 佛教学术化 佛学学科化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佛教思想
原文传递
论清末佛学思想的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尚思 《学术月刊》 1981年第3期36-38,58,共4页
清末在中国佛学思想发展史上,是占了很高的地位的。中国佛学思想,最盛的是隋唐时期,把佛学发展到最高峰的是清末时期,如杨文会的《遗著》实集念佛万灵一派之大成,谭嗣同的《仁学》实集性灵不死一派之大成,章太炎的《五无论》等实是众生... 清末在中国佛学思想发展史上,是占了很高的地位的。中国佛学思想,最盛的是隋唐时期,把佛学发展到最高峰的是清末时期,如杨文会的《遗著》实集念佛万灵一派之大成,谭嗣同的《仁学》实集性灵不死一派之大成,章太炎的《五无论》等实是众生无生一派的顶点。中国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约可分为侧重政治方面和侧重学术方面两大类,清代与古代不同,凡是以学术为中心的大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章太炎 佛学思想 佛教 清末 中国佛学 居士佛学 中国思想史 隋唐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文传递
蒋维乔与佛学
15
作者 周霞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39,共6页
蒋维乔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声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近代居士佛学的代表人物和佛学专家,还是南方高等学府开讲佛教哲学的前驱。其佛学著作《佛学概论》、《佛学纲要》和《因是子静坐法》等,传诵甚广;尤其是他编著的《中... 蒋维乔是中国近代一位颇有声名的学者、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近代居士佛学的代表人物和佛学专家,还是南方高等学府开讲佛教哲学的前驱。其佛学著作《佛学概论》、《佛学纲要》和《因是子静坐法》等,传诵甚广;尤其是他编著的《中国佛教史》,是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系统的佛教通史。本文对蒋维乔学佛因缘及其在佛学上的贡献略作通观,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士佛学 蒋维乔 中国佛教史 佛教哲学 社会活动家 代表人物 高等学府 近代
原文传递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
16
作者 陈颍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0-32,共3页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陈颍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重要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他们既是朋友,又都是当时在社会上大声疾呼,锐意进取,要求改革自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著述和功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陈颍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重要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他们既是朋友,又都是当时在社会上大声疾呼,锐意进取,要求改革自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著述和功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光是提倡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自珍 天台宗 近代佛学 林则徐 佛教 净土宗 经世致用 中国近代史 居士佛学 近代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万水千山入佛门──记田光烈居士学佛的因缘
17
作者 韩通远 《文史天地》 1995年第3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居士佛学 支那内学院 熊十力 欧阳竟无 学佛 法相唯识学 宇宙人生 中国书法艺术 千山 哲学思想
原文传递
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建福 《法音》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3-28,共6页
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吕建福一、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的创立杨仁山,名文会,生于1837年,安徽石埭人。十岁受读,十四岁能文,聪明颖悟,性格豪爽,喜读奇书,知识广博,“凡音韵历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之术,靡不探颐,韫之于心... 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吕建福一、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的创立杨仁山,名文会,生于1837年,安徽石埭人。十岁受读,十四岁能文,聪明颖悟,性格豪爽,喜读奇书,知识广博,“凡音韵历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之术,靡不探颐,韫之于心。”①大约二十七岁左右接触佛学,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刻经处 杨仁山 佛教文化 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 近代佛教 佛学研究 居士佛学 太虚大师 世道人心
原文传递
中国近现代国运危机中守护中华文化根基的报国志士袁焕仙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和晖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3,共6页
本文论述了近代国运危机深重,巴蜀志士蜂起救亡图存背景下,普济入世家国情深的袁焕仙系念中国国运的兴衰与中华文化的重兴,提出《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提案。本文从学理与见识上对其提案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袁焕仙的"济世"本色... 本文论述了近代国运危机深重,巴蜀志士蜂起救亡图存背景下,普济入世家国情深的袁焕仙系念中国国运的兴衰与中华文化的重兴,提出《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提案。本文从学理与见识上对其提案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袁焕仙的"济世"本色,对其"维摩精舍"及居士佛学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亡图存 提案 维摩精舍 居士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