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与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 被引量:1
1
作者 窦侠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当个体经皮肤接触某种半抗原致敏后,再次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吸入或经皮肤粘膜吸收等系统途径接触相同的半抗原时,可能会诱发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药物、金属以及食品添加剂是引起系...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当个体经皮肤接触某种半抗原致敏后,再次通过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吸入或经皮肤粘膜吸收等系统途径接触相同的半抗原时,可能会诱发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药物、金属以及食品添加剂是引起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原因。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往接触性皮炎部位或斑贴试验阳性部位皮炎复发是较为常见而特异的表现,还可表现为瘙痒性水疱性手部湿疹、屈侧皮炎、狒狒综合征和泛发性斑丘疹等。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疹是一种药物引起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与狒狒综合征相似,目前认为属于药物引起的狒狒综合征。目前对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还了解较少,除了经典的T细胞介导的迟发超敏反应外,速发超敏反应以及多种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发病。当明确了系统性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后,避免系统接触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狒狒综合征 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和屈侧
下载PDF
儿童不对称性屈侧周围疹1例
2
作者 高磊 张均秀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5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儿女,2岁。左侧躯干及腋下红斑、丘疹5d,于2021年6月1日就诊于保定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患儿7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在37.2℃~38.2℃之间,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具体剂量不详),体温恢复正常。5d前患儿左侧胸部及腋下出现... 1病历摘要患儿女,2岁。左侧躯干及腋下红斑、丘疹5d,于2021年6月1日就诊于保定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患儿7d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在37.2℃~38.2℃之间,自行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具体剂量不详),体温恢复正常。5d前患儿左侧胸部及腋下出现红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多发展至腋下皮肤,伴轻度瘙痒,未予用药。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屈侧周围疹 儿童 性胸 皮肤镜
下载PDF
一家族中8例患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汝芝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患者女31岁,屈侧色素沉着15年,偶有瘙痒。检查见腹部、股内侧、外阴对称性褐色网状沉着斑点。组织病理显示毛囊角栓,表皮突下延,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层小血管周围炎性浸润。其家族中,4代中8人有类似病史。
关键词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 Dowling-Degos病
下载PDF
屈侧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睿 李咏梅 +4 位作者 宋瑜 李燕娜 冯国强 高尚璞 顾敏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7,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因足趾甲下脓疱,腋下、腹股沟红斑、脱屑伴瘙痒2年,于2013年1月15日收入本科住院治疗。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左足第二趾趾甲下出现少量脓疱,甲周可见红斑、鳞屑。
关键词 银屑病 屈侧
下载PDF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一家系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诚让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71-672,共2页
报告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的一家系调查,该家系4代人中共有15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多数患者于10岁以后发病,表现为典型的屈侧色素沉着。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突向下延伸呈细丝状或棒状。
关键词 色素沉着 网状 屈侧 家系调查
下载PDF
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屈侧疹 被引量:4
6
作者 赵辨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21-323,共3页
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屈侧疹(symmetrical drug-related intertriginous and flexural exanthema,SDRIFE)是2004年提出的一个新病名,是药疹的一个特殊表现。本文介绍了名称的由来、与狒狒综合征的关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 对称性药物相关性间擦部及屈侧疹(symmetrical drug-related intertriginous and flexural exanthema,SDRIFE)是2004年提出的一个新病名,是药疹的一个特殊表现。本文介绍了名称的由来、与狒狒综合征的关系、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擦部及屈侧 药物相关性 对称性
下载PDF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异常1例
7
作者 姚红娜 张燕 蒙秉新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183-183,共1页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异常,又名Dowling-Degos病和黑点病(dark dot disease).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
关键词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异常 Dowling-Degos病 黑点病
下载PDF
儿童屈侧银屑病一例
8
作者 周源 何威 +2 位作者 李元朝 李冉 梁越丹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1期51-52,共2页
男性10岁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反复红斑、丘疹、鳞屑1年。皮肤科情况:颈周及腋窝散在鳞屑性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区可见境界相对清楚的大片红斑,表面相对湿润,鳞屑不明显,其中腹股沟内侧皱褶处局部浸渍,腹股沟区红斑... 男性10岁患儿,颈部、腋窝、腹股沟反复红斑、丘疹、鳞屑1年。皮肤科情况:颈周及腋窝散在鳞屑性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双侧腹股沟区可见境界相对清楚的大片红斑,表面相对湿润,鳞屑不明显,其中腹股沟内侧皱褶处局部浸渍,腹股沟区红斑周围、股内侧散在鳞屑性红色丘疹;头皮、躯干及四肢无类似皮损;指(趾)甲未见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肿,棘层肥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处小血管增生,部分区域充血,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最后诊断:屈侧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屈侧 儿童
下载PDF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一家系POFUT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源昊琪 董辉 +6 位作者 杨彪 师志云 于辛酉 喻楠 焦亚宁 葛新红 王培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检测一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家系的突变位点是否位于POFUT1基因中已报道确认的突变位点上。方法整理国内外患有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家系POFUT1基因突变的位点并为其设计引物,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OFUT1... 目的检测一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家系的突变位点是否位于POFUT1基因中已报道确认的突变位点上。方法整理国内外患有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家系POFUT1基因突变的位点并为其设计引物,提取该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OFUT1基因的引物设计区域并测序。结果该家系的所有患者均未在POFUT1基因扩增的区域发现之前报道的突变和新发的突变,其致病突变可能存在于POFUT1基因的其余外显子区域,也可能存在于其他基因。结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不在POFUT1基因所报道确认的突变位点上,其遗传异质性较大,致病突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侧网状色素沉着症 突变位点 POFUT1基因
下载PDF
屈侧网状色素异常一家系角蛋白5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楠 李晶辉 +5 位作者 刘红 付希安 施仲香 周桂芝 于永翔 张福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检测一屈侧网状色素异常(DDD)患者家系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KRT5基因的所有9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及家系中1位正常人KRT5基... 目的:检测一屈侧网状色素异常(DDD)患者家系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 KRT5基因的所有9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对其产物直接测序和序列分析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及家系中1位正常人KRT5基因6号内含子检测到1个新的SNP在外显子区域均未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结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未在KRT5基因所有外显子及邻近区域,其致病突变基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侧网状色素异常 突变 KRT5基因
下载PDF
“前屈侧颈位法”治疗根痛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马高亮 黄竹妹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3期96-96,125,共2页
目的:观察"前屈侧颈位法"治疗根痛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经CT、MRI并结合临床诊断为根痛型颈椎病,治疗组为2012年我科收治的41例根痛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推拿中加施"前屈侧颈位法";对照组为2010... 目的:观察"前屈侧颈位法"治疗根痛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经CT、MRI并结合临床诊断为根痛型颈椎病,治疗组为2012年我科收治的41例根痛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推拿中加施"前屈侧颈位法";对照组为2010年1月至2011年所收治的45例患者,使用常规推拿,对比分析两组的效果与疗程。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效果显效以上者36例(87.7%),对照组显效以上者27例(60.0%),两组效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17次,对照组26次。结论:推拿治疗根痛型颈椎病时加施"前屈侧颈位法",能明显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显著提高治疗显效率,且明显缩短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痛型颈椎病 屈侧颈位法 效果 疗程
下载PDF
腕部屈侧离断伤护理体会
12
作者 张成华 许桂凤 何晓玲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6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腕部屈侧离断伤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功能锻炼
全文增补中
桡侧腕屈肌腱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球 吴柏战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7-69,77,共4页
目的探究桡侧腕屈肌腱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 目的探究桡侧腕屈肌腱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直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患者采取桡侧腕屈肌腱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介质水平[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5-HT、PGE_(2)低于本组术前,观察组的5-HT、PGE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腕屈肌腱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降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介质水平,促进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肌腱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疼痛介质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志明 裴福兴 +1 位作者 张世琼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在屈时功能重建的同时,需从上肢整体功能考虑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前臂旋转功能。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肱三头肌肌力不足致伸肘障碍;尺侧腕屈肌肌力小于Ⅳ级者,重建的屈肘活动度较小;肩关节不稳定影响屈肘肌的力量;以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等。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疗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重建 肘关节 随访 疗效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志明 黄富国 +1 位作者 张世琼 项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36-338,共3页
臂丛神经损伤或小儿麻痹后遗症,因肌肉麻痹导致旋后功能障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为了寻找重建旋后功能的动力肌,解剖观察了50侧成年男尸的桡侧腕屈肌。发现该肌有多源性血管供血,主要来自肱动脉和桡动脉。由正中神经肌支支配肌肉... 臂丛神经损伤或小儿麻痹后遗症,因肌肉麻痹导致旋后功能障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为了寻找重建旋后功能的动力肌,解剖观察了50侧成年男尸的桡侧腕屈肌。发现该肌有多源性血管供血,主要来自肱动脉和桡动脉。由正中神经肌支支配肌肉运动;只要保留近侧1/3肌腹便能保证全肌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根据解剖资料,设计了用桡侧腕屈肌远侧2/3段,经前臂尺侧到桡背侧,将肌腱于前臂极度旋后位,固定在桡骨茎突近端6cm~10cm的桡骨干上。临床应用4例,经平均3.2年随访,旋后功能恢复良好。认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麻痹,或需用来重建其它运动功能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旋后功能 重建
下载PDF
尺侧腕屈肌反转重建屈肘功能的解剖学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爱玉 邹云文 +2 位作者 夏精武 夏玉军 徐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在15例30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腕屈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供应尺侧腕屈肌的血管有2~3组,以起自尺动脉或尺侧返动脉进入该肌起始部的一组血管最为恒定。支配该肌的主要的神经支多在尺神经出尺神经沟时分出,临床3例臂丛神经... 在15例30侧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腕屈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供应尺侧腕屈肌的血管有2~3组,以起自尺动脉或尺侧返动脉进入该肌起始部的一组血管最为恒定。支配该肌的主要的神经支多在尺神经出尺神经沟时分出,临床3例臂丛神经不全损伤的病人,利用尺侧腕屈肌反转,经皮下隧道与三角肌止点做扣式缝合重建屈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下载PDF
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国君 郭东辉 +2 位作者 沈润斌 李运美 韩广普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6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对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218例Colles骨折的患者,行门诊手法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其中14例患者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男9例,女5例;年龄14... 目的:对Colles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12年6月218例Colles骨折的患者,行门诊手法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其中14例患者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男9例,女5例;年龄14~52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交通事故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腕部肿胀明显,尺侧压痛明显,并行CT+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桡骨远端骨折情况,发现Colles骨折均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并明显移位,进行手术治疗,先行尺骨茎突部位手术,沿尺骨纵轴作纵直切口,术中发现尺骨茎突骨块移位明显,发现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经骨折端脱位绕到尺骨背侧,影响腕关节复位,将尺侧腕屈肌复位,直视复位尺骨茎突骨块,根据骨块大小用克氏针或Herbert钉固定尺骨茎突骨折。尺骨茎突骨折复位后其中8例桡骨下端骨折闭合复位满意,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以2枚克氏针贯穿骨折远近端固定,分别自桡骨远端桡侧及背侧入针交叉固定。另6例因桡骨下端骨折粉碎闭合复位欠佳而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桡骨远端掌侧入路,用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后观察并发症情况,如伤口感染、内固定失败、神经损伤、创伤性关节炎等,影像学观察腕关节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运用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腕关节活动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20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情况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掌倾角由术前平均-7.0°改善至术后7.6°,尺偏角由术前平均15.5°改善至术后21.8°。按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12例,良1例,可1例 ,优良率为92.86%。结论Colles 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闭合复位失败后应考虑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的可能,应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骨折 尺骨茎突骨折 肌肌腱脱位 手术
下载PDF
尺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解剖与临床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国栋 张发惠 +2 位作者 林永绥 陈日景 钟桂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目的: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分为上、中、下3部分作形态学测量,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宽度:上段为(7.6±0.9)mm,中段(6.4±0.7)mm,下段... 目的: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移位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成人上肢标本,将尺侧腕屈肌腱分为上、中、下3部分作形态学测量,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尺侧腕屈肌腱宽度:上段为(7.6±0.9)mm,中段(6.4±0.7)mm,下段(5.5±0.6)mm。厚度:上段为(1.7±0.3)mm,中段(2.0±0.3)mm,下段(2.3±0.2)mm。尺侧腕屈肌腱性部分长(16.7±2.7)cm。力学测试:尺侧腕屈肌全肌腱破坏载荷为(266.7±45.2)N,半肌腱破坏载荷为(107.2±19.9)N,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尺侧腕屈肌腱部分转位有足够的长度和强度以修复桡尺远侧关节脱位,临床应用12例,均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 桡尺远关节脱位 部分肌腱移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健康人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辉 高中洋 +4 位作者 赵英杰 高正超 邱晓文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方法:选择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和"金标准"X线两种工具同时测量其颈椎侧屈活动度... 目的:探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为临床及科研实践探索一种新的测量工具。方法:选择4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和"金标准"X线两种工具同时测量其颈椎侧屈活动度。运用散点图、皮尔森相关系数r评估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结果: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与X线测量出的颈椎侧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工具在测量右侧屈、左侧屈以及总侧屈活动度呈正相关,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85和0.90。结论: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准确性好,可能作为一种新型测量工具用于临床及科研测量颈椎侧屈活动度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活动度 CODA Motion运动分析系统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