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楚辞选注》平议
1
作者 周建忠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12-18,共7页
金开诚是当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著《屈原辞研究》或选择文献内证,立足楚辞文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所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 金开诚是当代著名楚辞研究专家,其专著《屈原辞研究》或选择文献内证,立足楚辞文本,对屈原生平研究有所突破;或围绕作品难点,通过制作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对《九歌》解读作出重大贡献;而对《天问》错简、《离骚》结构的探索,还有待深化。《楚辞选注》平和中肯,通俗谨严,是颇受欢迎的楚辞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开诚 屈原 《楚选注》 屈原辞研究》
下载PDF
略谈屈原辞在民族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2
作者 刘宏信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40-141,共2页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公元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样一种新形式,无疑为文化创造的个性开拓了道路,提供了范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公元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样一种新形式,无疑为文化创造的个性开拓了道路,提供了范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辞 民族文化发展 文化创造 中原文化 楚文化
下载PDF
熊任望《屈原辞译注》评析
3
作者 江思容 《歌海》 2013年第4期90-92,共3页
熊任望的《屈原辞译注》是一本有特色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楚辞》注本。它按创作时序排列屈原作品,展现屈原创作历程;点明《九歌》角色分唱的读法;注重对作品内容和体式的分析。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它是一本较好的带领... 熊任望的《屈原辞译注》是一本有特色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楚辞》注本。它按创作时序排列屈原作品,展现屈原创作历程;点明《九歌》角色分唱的读法;注重对作品内容和体式的分析。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它是一本较好的带领读者入《楚辞》之门的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任望 屈原辞译注》 创作时序 体式 《九歌》
下载PDF
新出土早期儒典与屈原辞
4
作者 常森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61,207,208,共22页
上博简、郭店简《穷达以时》《兰赋》《(李)[桐]颂》《孔子诗论》《五行》等新出土早期儒典,是在屈原生存时空中传播的重要文献。它们跟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辞有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关联,可以为屈原关于穷通出处的核心理念、知识支持... 上博简、郭店简《穷达以时》《兰赋》《(李)[桐]颂》《孔子诗论》《五行》等新出土早期儒典,是在屈原生存时空中传播的重要文献。它们跟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辞有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关联,可以为屈原关于穷通出处的核心理念、知识支持、伦理持守,为屈原辞香草-君子象喻、男女关系象喻等具有根本意义的“有意味的形式”,为其言情、言志一体化的自觉创作实践,提供富有发生学意义的说明。诸子时代早期的大多数原创性学说及其经典,起初不可能成为大众化的“公共素材”,因为授受双方必须存在于某个确定的传播链上才能实现传播行为,溢出这些传播链而达成更广泛的社会传播、获得某种公共性必须经过一个较为持久的过程。屈原也只有进入《穷达以时》等早期儒典的传播链,才能够与它们互相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出土儒典 屈原辞 文本间关联 传播链
原文传递
立足文本的创新──评金开诚著《屈原辞研究》
5
作者 刘宁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现代楚辞学注重综合与交叉的研究,自游国恩、闻一多等著名学者以社会学、民俗学治楚辞,越来越多的学者循此门径,更加广泛地向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中寻求他山之助,这种放眼于外的趋势近年来日趋显著。但从五十... 现代楚辞学注重综合与交叉的研究,自游国恩、闻一多等著名学者以社会学、民俗学治楚辞,越来越多的学者循此门径,更加广泛地向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中寻求他山之助,这种放眼于外的趋势近年来日趋显著。但从五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楚辞学的金开诚先生,却始终立足楚辞文本寻求突破,这种不鹜旁求,深耕熟耨的研究风格,以及由此体现的一位当代学者的精见睿识、在刚刚问世的《屈原辞研究》中得到集中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辞研究》 金开诚 文本 创新 著名学者 相关学科 五十年代
原文传递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读《屈原》
6
作者 席秋玲 颜泽翔(指导教师) 《写作(中)》 2009年第3期41-41,共1页
如果说风是刚劲的,那么你就是风中永不凋谢的树叶;如果说海是汹涌的,那么你就是海上坚强翻滚的浪花;如果说暴风雨是猛烈的,那么你就是暴风雨中不畏艰险的海燕……
关键词 中等教育 作文教学 《逸响伟卓绝一世--读〈屈原〉》 席秋玲
下载PDF
《楚辞》解诂四则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海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屈原的楚辞作品中“悔遁”、“物”、“不拎”、“极”四个词语其意思分别是“反悔、欺哄”,“法则”,“与众不同”,“屡次”。
关键词 屈原 悔遁 不醜
下载PDF
屈洪同轨 视界融合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洪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楚国的屈原因为其身处特殊的时代环境,且其个人的际遇遭受到了现实困境,所以屈原的生存境况带有强烈的边缘意识况味,屈赋的创作就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宋代的洪兴祖因为与屈原有着类似的历史境遇,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因此他在诠... 楚国的屈原因为其身处特殊的时代环境,且其个人的际遇遭受到了现实困境,所以屈原的生存境况带有强烈的边缘意识况味,屈赋的创作就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宋代的洪兴祖因为与屈原有着类似的历史境遇,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因此他在诠释《楚辞》时,能使解释者的视界与《楚辞》作品内容的视界两者之间达到融合,能深刻体味到《楚辞》作品的真谛,在诠释中体现了自己品读《楚辞》的真知灼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境遇 洪兴祖 视界融合
下载PDF
地理、身份与屈宋辞赋香草美人意象审美异同的形成
9
作者 李霖 吴广平 《中国美学》 2023年第1期207-219,共13页
屈原辞开创了香草美人意象,宋玉赋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创作传统与审美风貌。屈原辞、宋玉赋都借香草意象象征美好事物,借美人意象譬喻君王或自喻,但在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表现上又有不同。宋玉赋对屈原辞香草美... 屈原辞开创了香草美人意象,宋玉赋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创作传统与审美风貌。屈原辞、宋玉赋都借香草意象象征美好事物,借美人意象譬喻君王或自喻,但在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表现上又有不同。宋玉赋对屈原辞香草美人意象的象征系统进行了分离,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屈宋辞赋香草美人意象的异同,是地理环境、职官身份体验、当下言说身份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屈原、宋玉都生活于楚地,都仕途不顺,故两人作品中的香草美人意象塑造受到楚地地理环境与相似仕途经历的影响。但由于当下言说身份的不同,相较于屈原辞香草美人意象的重抒情、重政治象征,宋玉赋香草美人意象则重写实、重铺陈,主观性因素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辞 宋玉赋 香草美人意象 地理 身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