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室岩爆机理的层裂屈曲模型 被引量:33
1
作者 冯涛 潘长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87-290,共4页
应用断裂力学原理讨论分析了岩体的断裂特征 ,指出裂纹与自由边界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引起裂纹的失稳扩展 ,进而裂纹相互连接形成一长的薄片状岩层 ,由此提出了岩爆发生机理的层裂屈曲模型。该模型认为岩爆的发生与分裂层屈曲断裂有关 ,岩... 应用断裂力学原理讨论分析了岩体的断裂特征 ,指出裂纹与自由边界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引起裂纹的失稳扩展 ,进而裂纹相互连接形成一长的薄片状岩层 ,由此提出了岩爆发生机理的层裂屈曲模型。该模型认为岩爆的发生与分裂层屈曲断裂有关 ,岩体分裂层屈曲断裂的最小长度lb 可以通过考虑板的稳定性来估算 ,如果岩体分裂层足够长 ,岩爆将实际发生。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层裂屈曲模型 洞室
下载PDF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腹板局部屈曲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丽忠 曾丽娟 孙林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7-31,共5页
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钢腹板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负弯矩区钢梁腹板在弯曲、轴向压力和剪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出了组合梁腹板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简化计算模型,建立了非均匀受压、纯剪和弯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临界屈曲... 对连续组合梁负弯矩区钢腹板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负弯矩区钢梁腹板在弯曲、轴向压力和剪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提出了组合梁腹板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局部稳定性简化计算模型,建立了非均匀受压、纯剪和弯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了钢梁腹板在非均匀受压和纯剪状态下的弹性屈曲系数,并根据偏心受压与剪切作用下的相关方程计算了钢梁腹板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屈曲系数;基于屈曲分析结果,提出了组合梁在弹性受力阶段钢梁腹板不设横向加劲肋的高厚比限值。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确定的钢梁腹板高厚比更具合理性,且计算过程简单,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 稳定承载力 屈曲模型 局部屈曲 高厚比
下载PDF
矩形钢管柱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洪卫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满足国家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同康医院项目是该地区首座须满足装配式要求的医疗建筑。通过对结构体系及各个结构体系装配率、经济性及实用性等比选,最终采用矩形钢管柱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BRB)设计模拟方法及... 为满足国家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同康医院项目是该地区首座须满足装配式要求的医疗建筑。通过对结构体系及各个结构体系装配率、经济性及实用性等比选,最终采用矩形钢管柱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BRB)设计模拟方法及在小震下如何判断支撑布置是否合理。采用佳构STRAT软件对大震下结构总体指标及结构出铰情况分析;屈曲约束支撑(BRB)首先进入屈服耗能,框架梁轻微损坏,框架柱基本完好,抗震性能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比选 减震性能目标 屈曲约束支撑(BRB)力学模型及模拟方法 弹性及弹塑性分析(PushOver)
下载PDF
径向热应力对离合器摩擦对偶钢片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明阳 马彪 +3 位作者 李和言 杜秋 于亮 陈飞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建立了径向热应力作用下摩擦对偶钢片各阶临界屈曲应力计算模型,应用临界屈曲应力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厚度、径向温差等参数对摩擦对偶钢片临界屈曲应力的影响,并通过离合器台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径向温度梯度产生的径... 建立了径向热应力作用下摩擦对偶钢片各阶临界屈曲应力计算模型,应用临界屈曲应力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厚度、径向温差等参数对摩擦对偶钢片临界屈曲应力的影响,并通过离合器台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径向温度梯度产生的径向热应力会导致摩擦对偶钢片屈曲变形;摩擦对偶钢片不同屈曲阶数对应的临界屈曲应力不同,低阶屈曲对应临界屈曲应力较小;不同边界约束条件对应的临界屈曲应力不同,外径简支边界条件对应临界屈曲应力较小,即相同厚度摩擦对偶钢片,外齿摩擦对偶钢片较内齿摩擦对偶钢片更容易发生屈曲;通过增加摩擦对偶钢片厚度可明显提高其抗屈曲变形的能力,内、外径简支条件下2mm厚的摩擦对偶钢片厚度同时增加1mm,抗屈曲变形能力可分别提高125.4%和12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多片离合器 摩擦对偶钢片 径向热应力 屈曲模型 临界屈曲应力
下载PDF
EMC变形机理及在空间展开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正道 李郑发 +1 位作者 熊志远 畅若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5-309,共5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EMC)作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高极限应变、高比刚度和低密度等优点,在未来空间展开结构中极具应用潜力。首先介绍了EMC折叠变形机理及作为空间展开材料所具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现有屈曲理论模型...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EMC)作为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高极限应变、高比刚度和低密度等优点,在未来空间展开结构中极具应用潜力。首先介绍了EMC折叠变形机理及作为空间展开材料所具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现有屈曲理论模型在分析EMC折叠变形时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用EMC设计展开结构目前国际上所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由于EMC形状折叠和展开是通过热激励实现的,因此对EMC的热源系统设计也进行了专门分析。最后,对EMC用于空间展开结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 空间展开 折叠变形 屈曲模型 热源系统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织物外观真实感模拟高效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瑞林 王文正 郭炜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29,136,共5页
为提高织物外观真实感模拟算法的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简洁高效的织物外观模拟算法。在织物外观仿真中,通过优化纱线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多边形深度缓存算法,结合织物中纱线的反射特性,以及浮长线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建立了基于... 为提高织物外观真实感模拟算法的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简洁高效的织物外观模拟算法。在织物外观仿真中,通过优化纱线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多边形深度缓存算法,结合织物中纱线的反射特性,以及浮长线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建立了基于浮长线的屈曲模型,最后结合图像技术,使模拟的织物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利用二维图像方法达到三维模拟的目的,降低了运算复杂度,提高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模拟 深度缓存 光照模型 屈曲模型
下载PDF
高层塔式起重机塔身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冬梅 罗高作 《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文提出对高层塔式起重机塔身的稳定性分析应分为三部分进行讨论。建立了三部分的相应屈曲模型,导出了相应的屈曲方程。对高层塔身的稳定性设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 高层塔式起重机 塔身 稳定性分析 屈曲模型 屈曲方程 稳定性设计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屈曲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左新龙 唐文献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79-3289,共11页
为开展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屈曲特性理论研究,建立了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的复材层局部包裹面积比与厚度比数学关系,推导了金属内衬复材螺旋缠绕多层耐压壳抗压极限载荷理论模型。其次,开展了线性屈曲及非线性... 为开展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屈曲特性理论研究,建立了复合材料螺旋加强金属柱壳的复材层局部包裹面积比与厚度比数学关系,推导了金属内衬复材螺旋缠绕多层耐压壳抗压极限载荷理论模型。其次,开展了线性屈曲及非线性屈曲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最后,根据推导的理论模型,形成了该类型全尺寸柱壳适用水深图谱。结果表明:插值法分析中数值分析与理论计算值的误差随复合材料包裹面积比增加而减小,最大误差为5.2%,最小误差为0.9%;试验模型中理论计算与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误差分别为3.20%、3.46%,三者具有良好一致性;内衬金属层厚度一定时,螺旋包裹适当复合材料带可适应水深范围较广,该应用对水下管路原位加强、深水管再利用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柱壳 屈曲理论模型 有限元 螺旋肋
原文传递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NCRETE BASED ON TWO SURFACE ELASTOPLASTIC MODEL
9
作者 冯继玲 王世文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7年第2期45-50,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finite element formulas based on two Surface elastoplastic yielding model. The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numerical procedures and develops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These formulas have provided ac... This paper presents finite element formulas based on two Surface elastoplastic yielding model. The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numerical procedures and develops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These formulas have provided accurate elastoplastic method for analysing concrete, rock and soil lik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finite element
下载PDF
基于模型驱动的冷轧带钢虚拟建模与系统仿真 被引量:2
10
作者 燕猛 黄华贵 +1 位作者 史英钦 杜凤山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7,83,共6页
为解决冷轧带钢板形和轧机动作的模型驱动与人机交互问题,以冷轧带钢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和板带屈曲判别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VRML高程格网(Elevation Grid)节点的虚拟带钢建模技术,实现了边浪、中浪等常见板形缺陷的量化解析预测和三... 为解决冷轧带钢板形和轧机动作的模型驱动与人机交互问题,以冷轧带钢出口张应力横向分布和板带屈曲判别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基于VRML高程格网(Elevation Grid)节点的虚拟带钢建模技术,实现了边浪、中浪等常见板形缺陷的量化解析预测和三维动态可视化呈现,并结合国内某厂2 230 mm冷连轧机组出口板形仪实测数据,将浪形几何参数数值预测结果与现场带钢板形缺陷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以650 mm UCM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为对象,利用MATLAB/Simulink 3D Animation工具箱,将轧机、带钢、厂房车间等VRML三维场景与轧制过程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了通讯集成,为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形缺陷 虚拟带钢 屈曲判别模型 VRML 模型驱动
原文传递
Stress changes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at different knee flexion with or without displaced movements: a 3-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被引量:3
11
作者 ZHONG Yan-lin WANG You +2 位作者 WANG Hai-peng RONG Ke XIE Le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1年第2期79-83,共5页
Objective: To create a 3-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knee ligaments and to analyse the stress changes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 with or without displaced movements at different knee flexion condi... Objective: To create a 3-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knee ligaments and to analyse the stress changes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LCL) with or without displaced movements at different knee flexion conditions. Methods: A four-major-ligament contained knee specimen from an adult died of skull injury was prepared for CT scanning with the detectable ligament insertion footprints, locations and orientations precisely marked in advance. The CT scanning images were converted to a 3-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knee with the 3-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transformed into finite element model by the software of ANSYS.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usi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by other scientists. The natural stress changes of LCL at five different knee flexion angles (0°, 30°60°, 90°, 120°) and under various motions of anterior-pos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tibial varus rotation and internal-external tibial rotation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maximum stress reached to 87%-113% versus natural stress in varus motion at early 30° of knee flexions. The stress values were smaller than the peak value of natural stress at 0° (knee full extension) when knee bending was over 60° of flexion in anterior-pos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and internal-external rotation. Conclusion: LCL is vulnerable to varus motion in almost all knee bending positions and susceptible to ante- rior-pos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 or internal-external rotation at early 30° of knee flex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ee joint Collateral ligament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