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1
作者 瞿东滨 邹琳 +2 位作者 杨勇 徐准 程勇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6-508,512,共4页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 目的提出一种联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颈椎损伤的新术式—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进行解剖学可行性研究。方法随机调取5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的颈椎侧位片。年龄22~48岁,平均28岁。通过JW-PACS图像系统,测量C2~6椎体高度;C2/3~C5/6椎间盘高度以及椎间盘矢径;并模拟轴向螺钉固定,即下位椎体前下缘至上位椎体后上缘的连线,测量轴向螺钉最大长度、头倾角以及植骨块深度等。采用一例防腐成人尸体标本,在C臂X线机透视下,模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并颈椎轴向螺钉固定术。结果轴向螺钉最大长度为(41.18±3.92)mm,轴向螺钉头倾角为(25.21±3.58)°。植骨块合适深度应小于椎间盘矢径(17.09±1.50)mm,且大于(11.69±1.63)mm,即略大于12 mm。尸体模拟手术表明,颈椎前路轴向螺钉固定在C2/3、C3/4、C4/5、C5/6均可以顺利完成,C6/7节段由于胸骨阻挡,无法进行轴向螺钉固定。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并轴向螺钉固定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具有操作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屈曲牵张损伤 前路钢板固定 轴向螺钉 解剖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胡旭昌 康学文 +8 位作者 王栓科 杨同群 王永刚 邢帅 马兵 杨勇 杨明轩 任恩惠 杨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86-190,共5页
背景: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常不合并脊髓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无骨折脱位,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而导致迟发性脱位、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背景: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常不合并脊髓神经症状,影像学检查也无骨折脱位,临床上极易被忽视而导致迟发性脱位、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后迟发性脱位1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颅骨牵引,6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ACDF),4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术后费城颈托固定12周。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损伤节段Cobb角和脱位椎体水平位移以评估脱位复位效果。采用Eck融合分级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73±9)min,出血量30~100ml,平均(66±12)ml。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损伤节段Cobb角、脱位椎体水平位移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依Eck融合分级标准,术后12个月,8例患者植骨融合达到Ⅰ级,2例患者达到Ⅱ级,融合率100%。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迟发性脱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屈曲牵张性Ⅰ度损伤 迟发性脱位 颈椎前路手术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熙 李鹏 杨志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5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手术联合融...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和对照组(开放手术联合融合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及术后1月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后凸Cobb角均减小,伤椎前缘高度均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出院前损伤节段中柱高度、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且位置固定良好,未出现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融合治疗 屈曲牵张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梁旭兵 刘向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后路...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对屈曲牵张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屈曲牵张性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脊柱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Cobb角均减小,椎体前缘高度均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联合融合术治疗屈曲牵张性损伤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脊椎功能及结构形态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融合治疗 屈曲牵张损伤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建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2期121-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27例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指导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术后通过放射学测量和Oswestry功能...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护理要点。方法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27例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并指导出院后的康复训练。术后通过放射学测量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功能评估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3.1年,平均2.8年,无手术并发症。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70.6%±13.9%恢复至术后96.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95.2%±3.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平均(12.7±9.5)°恢复至术后(-1.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0.9±10.9)°(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11.5(0~32)。结论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脊柱骨折,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屈曲-牵张损伤 椎弓根螺钉 护理
下载PDF
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型损伤: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志成 李放 +3 位作者 任大江 杜培 李连华 孙天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型损伤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和开放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间,本院进行手术治疗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无神经功能障碍屈曲牵张型损伤患者45例,分为2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治... [目的]分析比较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型损伤行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和开放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间,本院进行手术治疗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无神经功能障碍屈曲牵张型损伤患者45例,分为2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组和开放手术组。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角度及术后损伤节段中柱高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2)。术中出血量经皮组明显低于开放组(P=0.00〈0.05)。术后切口疼痛在术后第2 d,开放组明显高于经皮组(P=0.01〈0.05),但在出院时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0)。开放组住院时间长于经皮组(P=0.04〈0.05)。两组术前后凸畸形(P=0.36)及伤椎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术后1个月(P=0.70和P=0.23)及术后12个月(P=0.69和P=0.8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损伤运动节段中柱高度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46)。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随访期间内固定位置良好,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以作为无神经功能障碍胸腰段屈曲牵张损伤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屈曲牵张损伤 微创 经皮椎弓根固定
原文传递
经皮内固定治疗单纯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勇 雍浩川 +4 位作者 张晓星 晁瑞 张鑫 邓志龙 曹志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63-1466,共4页
[目的]探讨非植骨融合单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屈曲-牵张型(AO分类B型)不稳定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采用非植骨融合单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非植骨融合单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屈曲-牵张型(AO分类B型)不稳定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采用非植骨融合单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39例伴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屈曲-牵张型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总结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手术时间(85.52±6.10)min,术中出血量(60.34±23.12)ml,支具保护下地行走时间(2.61±0.35)d,住院天数(9.47±1.61)d。所有患者随访(14.22±1.16)个月,随时间推移,39例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9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P<0.05),而矢状面Cobb角显著减少(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无显著改变(P>0.05)。至末次随访时,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或松动。[结论]非植骨融合单纯经皮微创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的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屈曲-牵张型不稳定胸腰段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屈曲-牵张损伤 CHANCE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经皮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难复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响 关骅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困难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46例难以闭合复位的下颈椎双侧关节突骨折脱位患者,按照Allen分类分为屈曲牵张组和伸展压缩组,根据其颈椎损伤类型选择手术方案;术前、术后查颈椎正侧位X线、CT及MRI,评价...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困难的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对46例难以闭合复位的下颈椎双侧关节突骨折脱位患者,按照Allen分类分为屈曲牵张组和伸展压缩组,根据其颈椎损伤类型选择手术方案;术前、术后查颈椎正侧位X线、CT及MRI,评价椎间盘损伤情况和手术复位效果。采用A-SIA2000标准评价其颈髓损伤术前、术后ASIA分级及感觉、运动评分变化。结果颈椎复位情况:屈曲牵张组27例中21例后路切开复位后完全复位,6例术后脱位在Ⅰ度以内且无椎管狭窄。伸展压缩组19例中16例全部复位,3例患者术后脱位在Ⅰ度以内且无椎管狭窄。椎间盘损伤情况:46例患者术前、术后均行CT及MRI检查,28例(60.86%)椎管内可见脱位节段椎间盘。全部病例复位后均未见椎间盘突出。神经功能:41例患者出院时ASIA感觉、运动评分有改善,5例患者至出院时评分无变化。手术前后感觉、运动评分变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正确的后路复位或前路复位多可达到良好复位,后路手术未见突出椎间盘加重脊髓损伤。(2)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Allen分类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关节突骨折脱位 屈曲牵张损伤 伸展压缩型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