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范凌燕 陈丽雪 +3 位作者 曾清平 祝丽松 罗小军 钟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基础上加以热敏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1基础上加以针刀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第28天、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上肢FMA评分、MBI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加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热敏灸 针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樊北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后,对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后,对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训练和慢速牵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对比两组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上肢肢体功能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5min后,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阻尼振动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两周后腕关节活动度和肘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慢速牵伸训练,有助于优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腕屈肌张力,提高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减轻后上肢肌肉痉挛程度并提高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后上肢痉挛 屈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上肢肢体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川 王庆甫 +2 位作者 宗晨钟 彭浩轩 陶庆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5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肌筋膜触发点(以下简称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肌筋膜触发点(以下简称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3个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扳机指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测量拇长屈肌肌腱厚度,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扳机指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1周及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扳机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VAS及扳机指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拇长屈肌肌腱厚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能有效改善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功能受限及拇长屈肌肌腱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狭窄性腱鞘炎 超声引导 拇长屈肌 激痛点
下载PDF
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赵艺平 鹿军 赵思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2例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 目的 探讨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2例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分;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的AOFAS、ATRS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为93.75%。术后创面浅表皮缘坏死1例,给予换药处理,口服抗生素14 d,1个月后伤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单切口拇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 拇长屈肌转位术 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下载PDF
掌长肌腱分裂及小指短屈肌起点异常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尧 马建军 +1 位作者 陈飞雄 谢赛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前臂浅层掌长肌肌腱分裂及小指短心肌起点超过屈肌支持带,属少见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掌长肌为一细长梭形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前面,肌腹小而腱细长,走行于桡侧腕屈肌的内侧...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前臂浅层掌长肌肌腱分裂及小指短心肌起点超过屈肌支持带,属少见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掌长肌为一细长梭形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前面,肌腹小而腱细长,走行于桡侧腕屈肌的内侧,其肌腱向下于94.06mm处分裂为前、后2条,分裂点距豌豆骨40.84mm,距桡骨茎突43.4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指短屈肌 掌长 分裂 屈肌支持带 肱骨内上髁 桡侧腕屈肌 桡骨茎突 解剖学
下载PDF
[足母]长屈肌转位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体会
6
作者 张兆飞 武俊旗 +4 位作者 孔德伟 马重兴 栗贡策 高鑫 明立彪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3-36,5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滑县正骨医院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重建跟骨止点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跟腱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患者12例,... 目的探讨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滑县正骨医院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重建跟骨止点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跟腱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患者12例,跟腱断裂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5年以上,男9例,女3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4.3岁,跟腱缺损长度为5~8 cm,分别在术后3周、6周、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早期调整石膏,后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的患足重新获得提踵功能,恢复了正常行走及工作,疼痛及跛行症状消失,无跟腱再断裂。其中1例切口愈合不良,通过正常换药联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后愈合,无感染,该例患者BMI偏高。另外,12例病例均获得切口I期愈合。术后,12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超过2年,切口瘢痕无异常增生,无瘢痕皮肤磨损破溃,患肢腓肠肌萎缩恢复,小腿围周长与健侧接近,患足可提踵,提踵力量略弱于健足,可满足正常行走及劳作,恢复一定跑跳能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均在90分以上。结论使用[足母]长屈肌转位重建跟骨止点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断裂跟腱的临床效果良好,提踵力量强,牢固程度高,减少切口缝合张力,并发症少,可相对较早进行负重锻炼,有效改善跛行不适,是一种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陈旧损伤 [足母]长屈肌转位 腓肠腱条翻转桥接 修复
下载PDF
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手指屈肌腱损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三莲 陆惠芳 朱瑞雯 《上海护理》 2004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改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 5 6例 ,共 85指 ,按术后是否住院进行分组 ,对他们的病情、术后功能锻炼情况及疗效进行... 目的 探讨改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 5 6例 ,共 85指 ,按术后是否住院进行分组 ,对他们的病情、术后功能锻炼情况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住院治疗组与门诊治疗组病情构成相同 ,但前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手指屈肌腱损伤 屈肌健端端缝合术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屈肌支持带不同比例切开对屈肌腱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仁国 汤锦波 +1 位作者 于晓巍 侍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探索腕部手术时,屈肌支持带切开对屈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尸体手标本,共分5种状态:即为屈肌支持带完整,从近侧中点按不同比例纵行切开屈肌支持带的部分(近1/3、近1/2、近2/3和全切);测量腕关节由0... 目的:探索腕部手术时,屈肌支持带切开对屈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尸体手标本,共分5种状态:即为屈肌支持带完整,从近侧中点按不同比例纵行切开屈肌支持带的部分(近1/3、近1/2、近2/3和全切);测量腕关节由0°到屈曲50°时,腕管内各肌腱的滑动距离,分析比较不同比例切开与完整状态的百分比变化。结果:在屈肌支持带切开近侧 1/3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4%~ 7%;切开近侧 1/2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7%~9%;切开近侧2/3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12%~14%;全部切开后,肌腱滑动距离增大20%~70%。结论:腕管内手术时,将屈肌支持带切开1/2~2/3,可基本保持屈肌腱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支持带 腔部手术 屈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拇长屈肌变异2例
9
作者 王丹丹 马建军 +5 位作者 陈柳一 石静宝 李辉 周志帅 杨智奎 曹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295,300,共2页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时,发现拇长屈肌变异2例,此类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变异1标本1为一成年男性左侧上肢肌肉标本。分开其肌间隙后,见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均正常,
关键词 拇长屈肌 变异 指浅屈肌 指深屈肌 标本 间隙 上肢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与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西迅 《中医正骨》 2012年第2期49-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42例,其中应用桡侧腕屈肌者20例(A组),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者22例(B...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42例,其中应用桡侧腕屈肌者20例(A组),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者22例(B组)。两组均用掌长肌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结果:经9个月至8.5年,平均3年随访。A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腕桡偏畸形,出现腕尺偏畸形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腕功能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比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桡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腱移位 伸指 功能重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拇长屈肌副头三例
11
作者 陈柳一 杨建华 +1 位作者 曹腾 马建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0,365,共2页
在制作成年男性右侧上肢肌肉标本时,发现拇长屈肌副头3例,查近10年来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详细报道如下。 标本1 中拇长屈肌副头以肌腹起于指浅屈肌,起始处中点距肱骨内上髁50.60mm,起始处肌腹的宽为6.46mm,... 在制作成年男性右侧上肢肌肉标本时,发现拇长屈肌副头3例,查近10年来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详细报道如下。 标本1 中拇长屈肌副头以肌腹起于指浅屈肌,起始处中点距肱骨内上髁50.60mm,起始处肌腹的宽为6.46mm,厚为5.3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长屈肌副头 肱骨内上髁 指浅屈肌 解剖学 标本
下载PDF
环、小指屈肌腱自发性断裂1例
12
作者 廖坚文 张振伟 +1 位作者 古纪欢 庄加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小指屈肌 自发性断裂 环指屈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蓝方 马建军 +5 位作者 石静宝 周志帅 陈柳一 杨智奎 刘雪亚 胡威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7,共1页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过程中,见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查文献,未见此类型变异报道,现报道如下。在标本前臂前群肌中,桡侧腕屈肌尺侧、指浅屈肌桡侧浅面见一细长的变异肌束(图1)。
关键词 指浅屈肌 变异 小指 桡侧腕屈肌 标本
下载PDF
指深屈肌两副束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祯杰 马建军 +1 位作者 鲁亚明 薛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4-584,共1页
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现指深屈肌2副束变异1例.查10年文献,此种变异较为罕见.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变异肌1起自尺骨冠突,呈扁梭形紧贴指浅屈肌肱尺头,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后移行为一细长肌腱,... 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现指深屈肌2副束变异1例.查10年文献,此种变异较为罕见.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变异肌1起自尺骨冠突,呈扁梭形紧贴指浅屈肌肱尺头,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后移行为一细长肌腱,该肌腱下行至腕横韧带上方2.79cm处并入指深屈肌环指肌腱。该肌腹长6.52cm,宽9.70mm,厚5.48mm肌腱长14.90cm,宽1.58mm,厚0.60mm。并见尺动脉在前臂近侧端从变异肌与指深屈肌间穿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深屈肌 变异 指浅屈肌 上肢标本 尺骨冠突 腕横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王向东 刘学贞 +2 位作者 仰红慧 胡水清 卢德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进行等长和等速测试。结果发现 :在等长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均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跖屈峰力矩随测试角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测试均表明 ,跖屈肌群峰力矩大于背屈肌群峰力矩 (P <0 0 5)。男性与女性相比 ,绝对力矩较大(P <0 0 5) ;但去除体重因素后 ,男、女相对力矩间差距缩小。结果表明 ,用相对峰力矩比较男、女肌力的差别更为合理。通过对踝关节背屈 /跖屈肌群峰力矩比值的研究 ,发现我国健康青年普遍踝关节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踝关节跖 屈肌 力量 运动训练 损伤 康复 等速向心测试 等长测试 峰力矩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观察及表面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琳 席艳玲 +2 位作者 黄海霞 严会荣 陈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4-958,共5页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收集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DL、FMA-U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伸展角度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伸展肱三头肌iEM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伸展肱二头肌iEM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屈肘时的肱三头肌和伸肘时的肱二头肌CR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缓解上肢屈肌痉挛,增加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协调上肢系统张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机器人辅助训练 表面电图
下载PDF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志明 裴福兴 +1 位作者 张世琼 黄富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93-195,共3页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在屈时功能重建的同时,需从上肢整体功能考虑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前臂旋转功能。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肱三头肌肌力不足致伸肘障碍;尺侧腕屈肌肌力小于Ⅳ级者,重建的屈肘活动度较小;肩关节不稳定影响屈肘肌的力量;以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等。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疗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屈肌 功能重建 肘关节 随访 疗效
下载PDF
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19
18
作者 叶大勇 张希彬 李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 目的:探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对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6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加用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于每天训练结束后累计穿戴4~8 h,每次30~60 min,休息15 min。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进行评定,采用量角器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掌屈、背伸、桡偏、尺偏关节活动度(AROM)。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均未见明显改善,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8周时,两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腕关节各方向ARO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其中背伸ARO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12周时,观察组MAS和FMA评分较治疗8周时进一步明显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背伸、掌曲、桡偏ARO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腕手关节矫形器可明显缓解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手关节屈肌痉挛,促进腕手关节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屈肌 痉挛 腕手关节矫形器 主动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H反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超君 吕飞舟 +5 位作者 夏新雷 王立勋 马晓生 金翔 朱愈 姜建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C6及C7神经根受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1.3%。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长期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法耐受相应症状者,手术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近期研究证明NDI、SF-36、SF-12及VAS疼痛评分等评分系统都是较为可靠的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方法,但由于个体对于不适及疼痛等的耐受能力不同,所以利用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较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桡侧腕屈肌H反射是一项常规且可靠的评估C6及C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故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术前及术后桡侧腕屈肌H反射的相关电生理参数的变化对C6或C7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地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桡侧腕屈肌 术后评估 H反射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躯干伸屈肌肌力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20
作者 曹永廉 孙启良 +2 位作者 孙乔 绳厚福 陈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0,37,共3页
目的:研究躯干背伸与腹屈肌群肌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正常男性56名,女性55名,依据年龄段各划分成6组。用FET5000型肌力测量仪,以等长法测量躯干背伸、腹屈肌群肌力。结果:正常人躯干伸屈肌肌力随年龄增长而... 目的:研究躯干背伸与腹屈肌群肌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正常男性56名,女性55名,依据年龄段各划分成6组。用FET5000型肌力测量仪,以等长法测量躯干背伸、腹屈肌群肌力。结果:正常人躯干伸屈肌肌力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在30~39岁,男性在40~49岁,肌力达到峰值;在峰值时,女性背伸肌肌力是屈肌肌力的16倍,男性是14倍;此后,肌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背伸肌肌力降低更为显著。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伸 躯干屈肌 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