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字诀与抗痉挛手法对比作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单园菲 陈碧华 +4 位作者 周鹏 唐征泳 卫静怡 崔蓉 张颖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33-36,42,共5页
目的:评价健身功法“六字诀”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有效性,综合评价对患者整体功能的受益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康... 目的:评价健身功法“六字诀”应用于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有效性,综合评价对患者整体功能的受益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六字诀,对照组用常规抗痉挛技术。两组疗程均为4周,5次/周,1次/d,40 min/次。研究以反应痉挛的改良Tardieu量表(modifiled Tardieu scale,MTS)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改良Ashworth评价法(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躯干损伤量表(Trunk impairment scale,T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The barthel index,BI)作为次要指标。入组0 d、4周进行主要和次要指标评估。结果:两组患者MTS的R1角度值(快速)和R2角度值(慢速)及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MTS的R1角度值(快速)及BBS评分改善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六字诀可以更好地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并改善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抗痉挛手法 常规康复训练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凌燕 陈丽雪 +3 位作者 曾清平 祝丽松 罗小军 钟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基础上加以热敏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1基础上加以针刀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第28天、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上肢FMA评分、MBI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加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热敏灸 针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OpenSim预测青少年跖屈肌无力的下肢生物力学行为
3
作者 付恩洪 杨行 +3 位作者 梁成 张小刚 张亚丽 靳忠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9-1795,共7页
背景:跖屈肌无力是痉挛型脑瘫和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常见肌肉缺陷,临床上会表现出异常步态,而跖屈肌无力与异常步态间的关系尚不明晰。目的:探讨跖屈肌无力单因素作用时对下肢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揭示跖屈肌无力诱发异常步态的机制,为... 背景:跖屈肌无力是痉挛型脑瘫和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常见肌肉缺陷,临床上会表现出异常步态,而跖屈肌无力与异常步态间的关系尚不明晰。目的:探讨跖屈肌无力单因素作用时对下肢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揭示跖屈肌无力诱发异常步态的机制,为跖屈肌无力患者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方法:基于OpenSim Moco建立矢状面内骨肌多体动力学预测框架,预测正常受试者下肢关节角和肌肉激活变化,结合实验数据逆运动学和肌电图激活时间,验证框架有效性。减小等距肌肉力进行跖屈肌无力建模并将预测得到的下肢关节角、关节力矩和肌肉能量消耗,与正常受试者对比,以分析跖屈肌无力对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基于Moco的预测框架较真实地预测了正常受试者步行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关节角归一化相关系数≥0.73,均方根误差≤7.10°);②跖屈肌无力时模型采用小步幅且支撑相上升的“脚跟行走”步态,当跖屈肌无力达到80%时,肌肉能量消耗为5.6914 J/(kg·m),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激活度最大分别为0.72,0.53,可能致使跖屈肌无力患者步行时更易疲劳;③当跖屈肌无力超过40%时,肌肉能量消耗显著升高;跖屈肌无力超过60%时,下肢关节角和关节力矩出现较明显恶化,说明跖屈肌无力对步态的影响可能存在“阈值”,这或许对应于医护人员进行临床干预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屈肌无力 生物力学 步态 预测 肉能量消耗 肉激活 OpenSimMoco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樊北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后,对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体外冲击波联合慢速牵伸训练后,对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康复训练和慢速牵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对比两组腕屈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上肢肢体功能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5min后,桡侧腕屈肌和尺侧腕屈肌阻尼振动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两周后腕关节活动度和肘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慢速牵伸训练,有助于优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腕屈肌张力,提高肘关节、腕关节活动度,减轻后上肢肌肉痉挛程度并提高患者上肢肢体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脑卒中 后上肢痉挛 屈肌张力 关节活动度 上肢肢体功能
下载PDF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巴氯芬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
5
作者 刘银波 何芳 马金格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68-0071,共4页
探讨基于脑卒中伴随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施展有效治疗(即:体外冲击波+巴氯芬),观察分析对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遴选试验场地为笔者所在医院,研究时限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择取80例脑卒中伴随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此试验的目标群体,凭... 探讨基于脑卒中伴随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施展有效治疗(即:体外冲击波+巴氯芬),观察分析对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遴选试验场地为笔者所在医院,研究时限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择取80例脑卒中伴随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此试验的目标群体,凭借治疗方案的不同划定组分,共分为2组,分别显示为对照组(n=40,巴氯芬药物医治)、观察组(n=40,体外冲击波+巴氯芬医治)。结果 评定不同时间节点的上肢运动功能,治疗前组间评议数据比较(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的FMA数据均呈现更高(P<0.05)。比较组间的肘关节、腕关节的肌张力情况,医治前两组分数据相当(P>0.05),医治后不同时间节点的MAS评分均为更低朝向(P<0.05)。有效估算组间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出观察组在各个时间上的数据均为更高指向(P<0.05)。组间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数据具有相似价值(P>0.05)。组间的疗效率加以统计,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数据为97.50%(39例),对照组为85.00%(34例),前者数据为更高指向(P<0.05)。结论 针对基于脑卒中伴随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施展有效治疗(即:体外冲击波+巴氯芬),相较单独运用巴氯芬药物治疗而言更具疗效,可显著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和降低肌张力,促进更快融入日常生活,治疗更为安全,疗效佳,可值得推广于临床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体外冲击波 巴氯芬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于川 王庆甫 +2 位作者 宗晨钟 彭浩轩 陶庆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5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肌筋膜触发点(以下简称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肌筋膜触发点(以下简称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3个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扳机指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测量拇长屈肌肌腱厚度,并于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扳机指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1周及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扳机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VAS及扳机指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拇长屈肌肌腱厚度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拇长屈肌激痛点灭活能有效改善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功能受限及拇长屈肌肌腱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狭窄性腱鞘炎 超声引导 拇长屈肌 激痛点
下载PDF
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昌民 孟昭阳 +2 位作者 林兵宾 章连新 俞建辉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6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TF)的临床疗效及对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T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TF)的临床疗效及对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T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刀松解治疗,观察组给予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指功能Quinnell分级评分、患指血运与感觉恢复情况、关节弹响与绞索情况、疼痛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Quinnell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毛细血管充盈恢复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弹响、关节绞索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r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指疼痛,减少关节弹响、绞索现象,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加速患指功能康复,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 骨超声技术 针刀疗法 Quinnell分级评分
下载PDF
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赵艺平 鹿军 赵思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2例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 目的 探讨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2例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单切口拇长屈肌转位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分;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时,两组的AOFAS、ATRS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为93.75%。术后创面浅表皮缘坏死1例,给予换药处理,口服抗生素14 d,1个月后伤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 单切口拇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切口 拇长屈肌转位术 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下载PDF
[足母]长屈肌转位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兆飞 武俊旗 +4 位作者 孔德伟 马重兴 栗贡策 高鑫 明立彪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3-36,5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滑县正骨医院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重建跟骨止点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跟腱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患者12例,... 目的探讨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滑县正骨医院应用[足母]长屈肌转位重建跟骨止点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跟腱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患者12例,跟腱断裂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5年以上,男9例,女3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4.3岁,跟腱缺损长度为5~8 cm,分别在术后3周、6周、8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早期调整石膏,后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2例陈旧跟腱断裂患者的患足重新获得提踵功能,恢复了正常行走及工作,疼痛及跛行症状消失,无跟腱再断裂。其中1例切口愈合不良,通过正常换药联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后愈合,无感染,该例患者BMI偏高。另外,12例病例均获得切口I期愈合。术后,12例患者最长随访时间超过2年,切口瘢痕无异常增生,无瘢痕皮肤磨损破溃,患肢腓肠肌萎缩恢复,小腿围周长与健侧接近,患足可提踵,提踵力量略弱于健足,可满足正常行走及劳作,恢复一定跑跳能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均在90分以上。结论使用[足母]长屈肌转位重建跟骨止点联合腓肠肌腱条翻转桥接断裂跟腱的临床效果良好,提踵力量强,牢固程度高,减少切口缝合张力,并发症少,可相对较早进行负重锻炼,有效改善跛行不适,是一种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陈旧损伤 [足母]长屈肌转位 腓肠腱条翻转桥接 修复
下载PDF
掌长肌腱分裂及小指短屈肌起点异常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尧 马建军 +1 位作者 陈飞雄 谢赛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1,共2页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前臂浅层掌长肌肌腱分裂及小指短心肌起点超过屈肌支持带,属少见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掌长肌为一细长梭形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前面,肌腹小而腱细长,走行于桡侧腕屈肌的内侧...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右侧前臂浅层掌长肌肌腱分裂及小指短心肌起点超过屈肌支持带,属少见变异,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掌长肌为一细长梭形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前面,肌腹小而腱细长,走行于桡侧腕屈肌的内侧,其肌腱向下于94.06mm处分裂为前、后2条,分裂点距豌豆骨40.84mm,距桡骨茎突43.4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指短屈肌 掌长 分裂 屈肌支持带 肱骨内上髁 桡侧腕屈肌 桡骨茎突 解剖学
下载PDF
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手指屈肌腱损伤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三莲 陆惠芳 朱瑞雯 《上海护理》 2004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改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 5 6例 ,共 85指 ,按术后是否住院进行分组 ,对他们的病情、术后功能锻炼情况及疗效进行... 目的 探讨改善手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手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 5 6例 ,共 85指 ,按术后是否住院进行分组 ,对他们的病情、术后功能锻炼情况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住院治疗组与门诊治疗组病情构成相同 ,但前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手指屈肌腱损伤 屈肌健端端缝合术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屈肌支持带不同比例切开对屈肌腱功能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仁国 汤锦波 +1 位作者 于晓巍 侍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探索腕部手术时,屈肌支持带切开对屈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尸体手标本,共分5种状态:即为屈肌支持带完整,从近侧中点按不同比例纵行切开屈肌支持带的部分(近1/3、近1/2、近2/3和全切);测量腕关节由0... 目的:探索腕部手术时,屈肌支持带切开对屈肌腱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尸体手标本,共分5种状态:即为屈肌支持带完整,从近侧中点按不同比例纵行切开屈肌支持带的部分(近1/3、近1/2、近2/3和全切);测量腕关节由0°到屈曲50°时,腕管内各肌腱的滑动距离,分析比较不同比例切开与完整状态的百分比变化。结果:在屈肌支持带切开近侧 1/3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4%~ 7%;切开近侧 1/2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7%~9%;切开近侧2/3时,肌腱滑动距离增大12%~14%;全部切开后,肌腱滑动距离增大20%~70%。结论:腕管内手术时,将屈肌支持带切开1/2~2/3,可基本保持屈肌腱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支持带 腔部手术 屈肌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拇长屈肌变异2例
13
作者 王丹丹 马建军 +5 位作者 陈柳一 石静宝 李辉 周志帅 杨智奎 曹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295,300,共2页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时,发现拇长屈肌变异2例,此类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变异1标本1为一成年男性左侧上肢肌肉标本。分开其肌间隙后,见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均正常,
关键词 拇长屈肌 变异 指浅屈肌 指深屈肌 标本 间隙 上肢
下载PDF
桡侧腕屈肌与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西迅 《中医正骨》 2012年第2期49-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42例,其中应用桡侧腕屈肌者20例(A组),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者22例(B...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腱与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的临床疗效与差异。方法:分别应用桡侧腕屈肌或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术治疗桡神经深支损伤42例,其中应用桡侧腕屈肌者20例(A组),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者22例(B组)。两组均用掌长肌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结果:经9个月至8.5年,平均3年随访。A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1例。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腕桡偏畸形,出现腕尺偏畸形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腕功能情况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比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 桡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肌 腱移位 伸指 功能重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拇长屈肌副头三例
15
作者 陈柳一 杨建华 +1 位作者 曹腾 马建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0,365,共2页
在制作成年男性右侧上肢肌肉标本时,发现拇长屈肌副头3例,查近10年来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详细报道如下。 标本1 中拇长屈肌副头以肌腹起于指浅屈肌,起始处中点距肱骨内上髁50.60mm,起始处肌腹的宽为6.46mm,... 在制作成年男性右侧上肢肌肉标本时,发现拇长屈肌副头3例,查近10年来文献未见报道,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详细报道如下。 标本1 中拇长屈肌副头以肌腹起于指浅屈肌,起始处中点距肱骨内上髁50.60mm,起始处肌腹的宽为6.46mm,厚为5.3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长屈肌副头 肱骨内上髁 指浅屈肌 解剖学 标本
下载PDF
环、小指屈肌腱自发性断裂1例
16
作者 廖坚文 张振伟 +1 位作者 古纪欢 庄加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18-118,共1页
关键词 小指屈肌 自发性断裂 环指屈肌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蓝方 马建军 +5 位作者 石静宝 周志帅 陈柳一 杨智奎 刘雪亚 胡威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57,共1页
在制作上肢肌肉标本过程中,见小指指浅屈肌变异1例。查文献,未见此类型变异报道,现报道如下。在标本前臂前群肌中,桡侧腕屈肌尺侧、指浅屈肌桡侧浅面见一细长的变异肌束(图1)。
关键词 指浅屈肌 变异 小指 桡侧腕屈肌 标本
下载PDF
指深屈肌两副束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祯杰 马建军 +1 位作者 鲁亚明 薛刚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4-584,共1页
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现指深屈肌2副束变异1例.查10年文献,此种变异较为罕见.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变异肌1起自尺骨冠突,呈扁梭形紧贴指浅屈肌肱尺头,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后移行为一细长肌腱,... 在制作一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现指深屈肌2副束变异1例.查10年文献,此种变异较为罕见.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变异肌1起自尺骨冠突,呈扁梭形紧贴指浅屈肌肱尺头,于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下行,后移行为一细长肌腱,该肌腱下行至腕横韧带上方2.79cm处并入指深屈肌环指肌腱。该肌腹长6.52cm,宽9.70mm,厚5.48mm肌腱长14.90cm,宽1.58mm,厚0.60mm。并见尺动脉在前臂近侧端从变异肌与指深屈肌间穿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深屈肌 变异 指浅屈肌 上肢标本 尺骨冠突 腕横韧带 解剖学
下载PDF
中国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力量的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王向东 刘学贞 +2 位作者 仰红慧 胡水清 卢德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 目的 :(1 )通过测试健康青年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的力量 ,为运动训练、损伤和康复提供实验依据 ;(2 )探讨健康青年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工作的生物力学规律。方法 :利用CYBEX -60 0 0型测力系统对 70例健康青年 (男 35人 ,女 35人)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进行等长和等速测试。结果发现 :在等长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肌群峰力矩均随测试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跖屈峰力矩随测试角的增加而减小。在等速向心测试中 ,男、女踝关节背屈、跖屈肌群峰力矩随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测试均表明 ,跖屈肌群峰力矩大于背屈肌群峰力矩 (P <0 0 5)。男性与女性相比 ,绝对力矩较大(P <0 0 5) ;但去除体重因素后 ,男、女相对力矩间差距缩小。结果表明 ,用相对峰力矩比较男、女肌力的差别更为合理。通过对踝关节背屈 /跖屈肌群峰力矩比值的研究 ,发现我国健康青年普遍踝关节背屈肌群力量比较薄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踝关节跖 屈肌 力量 运动训练 损伤 康复 等速向心测试 等长测试 峰力矩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的疗效观察及表面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朱琳 席艳玲 +2 位作者 黄海霞 严会荣 陈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4-958,共5页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收集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MAS)、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DL、FMA-U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伸展角度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伸展肱三头肌iEM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伸展肱二头肌iEM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屈肘时的肱三头肌和伸肘时的肱二头肌CR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缓解上肢屈肌痉挛,增加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协调上肢系统张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机器人辅助训练 表面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