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扩散屏障层对Mo/Si多层膜软X射线反射率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秦俊岭 邵建达 +1 位作者 易葵 范正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0-303,共4页
在特定波长下,用四层结构模型模拟了Mo/Si多层膜的软X射线反射率.研究了扩散屏障层dMo-on-Si和dSi-on-Mo对Mo/Si多层膜软X射线反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扩散屏障层并不总是损害Mo/Si多层膜的光学性能,通过合理设计dMo-on-Si和dSi-on-Mo厚... 在特定波长下,用四层结构模型模拟了Mo/Si多层膜的软X射线反射率.研究了扩散屏障层dMo-on-Si和dSi-on-Mo对Mo/Si多层膜软X射线反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扩散屏障层并不总是损害Mo/Si多层膜的光学性能,通过合理设计dMo-on-Si和dSi-on-Mo厚度,增加dMo-on-Si与dSi-on-Mo的比值,也能提高多层膜的软X射线反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 扩散屏障层 MO/SI 反射率 模拟
下载PDF
非线性屏障层对HVDC电缆电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文敏 王磊 +1 位作者 蒋晓娟 李忠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54-2663,共10页
电缆绝缘中的电场分布是决定高压直流电缆输电线路长期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非线性材料能够在电场不均匀的情况下自行均化电场的分布,对电树枝的生长和空间电荷的产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此,尝试将非线性材料作为屏障层置于电缆屏蔽... 电缆绝缘中的电场分布是决定高压直流电缆输电线路长期可靠运行的主要因素,非线性材料能够在电场不均匀的情况下自行均化电场的分布,对电树枝的生长和空间电荷的产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此,尝试将非线性材料作为屏障层置于电缆屏蔽层与绝缘层之间,并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分别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研究屏障层结构对高压直流(HVDC)电缆绝缘中暂态和稳态电场分布、空间电荷的影响。仿真结果发现:与无屏障层相比,添加非线性屏障层的电缆绝缘中稳态及暂态电场强度最大值均有所降低,即屏障层结构能够抑制绝缘中空间电荷的注入,改善电场分布;屏障层越厚,绝缘中空间电荷越少,电场强度最大值越小,但界面电荷会有所增加。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屏障层可均化电缆绝缘中的电场分布,但同时会引起界面电荷的积聚。因此在开发具有非线性屏障层结构的HVDC电缆时,屏障层厚度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界面电荷积聚和电场分布,从而达到改善电缆绝缘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电缆 屏障层 电场分布 空间电荷 非线性 温度
下载PDF
皮肤屏障功能与皮肤病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小琼 魏志平 刘彦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731-733,共3页
皮肤在防御外界有害因素损伤及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皮肤屏障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皮肤屏障 角质屏障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下载PDF
浅析会计诚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学平 《四川会计》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会计诚信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 基础保障 他律控制 自律屏障层
下载PDF
铜对Caco-2细胞单层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伟 陈佳琳 陈秉衡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研究铜对Caco2细胞单层细胞间通透性、P糖蛋白(Pgp)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测定铜暴露后细胞单层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来反映通透性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和荧光染色观察铜对紧密连接蛋白ZO1和F微丝的影响;通... 目的研究铜对Caco2细胞单层细胞间通透性、P糖蛋白(Pgp)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通过测定铜暴露后细胞单层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来反映通透性的改变;通过免疫荧光和荧光染色观察铜对紧密连接蛋白ZO1和F微丝的影响;通过测定细胞单层对罗丹明123的跨膜转运和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来反映P糖蛋白活性的改变。结果细胞单层顶面铜暴露(30~100μmol/L,Hanks缓冲溶液,0~3h)可导致TEER值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同时伴随着F微丝的解聚,但对紧密连接蛋白ZO1无显著影响;在不影响细胞活性和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剂量下,顶面铜暴露(300μmol/L,完全培养基,24h)后细胞单层对罗丹明123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BL→AP从对照组的(737±020)10-6cm/s降低为(643±027)×10-6cm/s,PappAP→BL从对照组(123±005)×10-7cm/s增加为(341±008)×10-7cm/s,同时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量从对照组的每膜(031±001)nmol增加为每膜(050±003)nmol。结论铜可显著增加Caco2细胞单层的通透性和抑制Pgp的活性,从而推测可能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细胞单屏障功能 P-糖蛋白 铜毒作用
原文传递
黄连膏联合LED红、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章海涛 郭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黄连膏联合LED红、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9例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LED红、黄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 目的:探究黄连膏联合LED红、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9例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LED红、黄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膏治疗,治疗2周。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角质层屏障功能、皮肤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1%vs 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脂含量、水合度较高,酸碱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鳞屑、发热、瘙痒程度和颜色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膏联合LED红、黄光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可明显减少皮损情况,修复角质层屏障功能,改善皮肤症状,疗效显著,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膏 LED红光 LED黄光 面部过敏性皮炎 角质屏障功能 皮肤症状
下载PDF
皮肤保湿才有光泽
7
《中国质量万里行》 1999年第7期62-62,共1页
人的皮肤角质层应含有10-30%的水份,来维持皮肤的弹性与柔软性,若少于10%,将导致各种皮肤障碍。角质层是自身保留水分的屏障层又称防御层,若是这层中的某种水溶性物质失去了,皮肤的保湿性就没有了。这些物质我们称为天然保湿因素。表皮... 人的皮肤角质层应含有10-30%的水份,来维持皮肤的弹性与柔软性,若少于10%,将导致各种皮肤障碍。角质层是自身保留水分的屏障层又称防御层,若是这层中的某种水溶性物质失去了,皮肤的保湿性就没有了。这些物质我们称为天然保湿因素。表皮细胞组织与内含物质共同称为皮肤保湿机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成份使皮肤适度闭塞,阻止天然保湿成份的流失,有助水分的保留,您的皮肤才会有光泽。但天然皮肤保湿机构常会因各种内外因素的变化失去保湿力,每当这时,皮肤都渴望您的呵护。从天然保湿机构中可以看出,清洁肌肤需补充保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角质 保湿性 内含物质 柔软性 水溶性物质 天然 水分 屏障层 光泽 吸湿性
下载PDF
氢溴酸高乌甲素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邱永锋 赵苗 +1 位作者 沙先谊 方晓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第20期30-32,共3页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方法:通过考察角质层和浓度两个因素。采用HPLC和TK-20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结果:去角质层后药物24h累积渗透量是完整皮肤的13.22倍,说明角质层是氢溴酸高乌甲素透...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方法:通过考察角质层和浓度两个因素。采用HPLC和TK-20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结果:去角质层后药物24h累积渗透量是完整皮肤的13.22倍,说明角质层是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的主要屏障;氢溴酸高乌甲素的透皮吸收速率与浓度并不成线性关系。结论:降低角质层屏障可改善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为其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高乌甲素 角质屏障 透皮
下载PDF
ATR-FTIR技术在面部敏感性皮肤角质层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江文才 谈益妹 +3 位作者 徐雅菲 江长清 杨静文 徐颖盈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95-800,共6页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ATR-FTIR)分析敏感性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成分的差异,探讨该技术在敏感性皮肤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招募在上海市居住≥6年的148例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乳... 目的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ATR-FTIR)分析敏感性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成分的差异,探讨该技术在敏感性皮肤发生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招募在上海市居住≥6年的148例志愿者,通过问卷调查、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皮肤组和敏感性皮肤组;同时,记录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中受试者的总刺痛评分和总灼痛评分。应用ATR-FTIR检测角质层成分,包括天然保湿因子(NMF)、角质层脂质、游离脂肪酸(FFA)和β/α比值;同时应用其他无创技术测量经表皮失水率(TEWL)、角质层含水量、角质层脂质、皮肤pH值和3种周围感觉神经纤维的电流感觉阈值和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等皮肤生理参数。分析角质层成分与总刺痛评分和总灼痛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与皮肤生理参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73例志愿者完成全部试验,其中敏感性皮肤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41.8±8.9)岁;正常皮肤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42.8±9.4)岁。敏感性皮肤组和正常皮肤组角质层NMF分别为30.90±7.38、37.01±8.77(t=3.193,P<0.01),FFA分别为14.90±6.75和20.45±11.76(t=2.422,P<0.05),β/α值分别为3.17±1.03和2.67±0.56(t=-2.595,P<0.05),角质层脂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05)。皮肤生理参数中,敏感性皮肤组TEW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t=-3.496,P<0.001),而5 Hz电流感觉阈值和表皮致密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P<0.05),角质层脂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NMF、FFA和β/α与TEWL(r值分别为-0.405、-0.562、0.503,均P<0.01)和总刺痛评分(rs值分别为-0.401、-0.285、0.316,P<0.01或0.05)均呈良好的相关性,同时,表皮致密度与NMF(r=0.402,P<0.01)和β/α比值(r=-0.369,P<0.05)也呈良好的相关性。但NMF、FFA和β/α与角质层脂质、3种感觉神经纤维的电流感觉阈值、浅表皮肤血流灌注量及表皮厚度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敏感性皮肤与正常皮肤角质层NMF、FFA和β/α存在显著差异,且NMF、FFA和β/α与部分角质层屏障功能生理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ATR-FTIR是一种有效评价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生理学过程 皮脂 敏感性皮肤 角质屏障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