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有效改善终末期髋关节病变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面临着关节不稳、脱位、衬垫磨损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关节脱位患者术后仍需及时复位或重新...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有效改善终末期髋关节病变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面临着关节不稳、脱位、衬垫磨损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关节脱位患者术后仍需及时复位或重新翻修[1]。合适的髋臼杯安放角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变化。方法:采用Biodex system 4对23例双侧KOA患者及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角速度为30°/s及60°/s的髋外展肌等速肌力测试,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KOA患...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变化。方法:采用Biodex system 4对23例双侧KOA患者及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角速度为30°/s及60°/s的髋外展肌等速肌力测试,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KOA患者主患侧与对侧、KOA组主患侧与正常对照组髋外展肌等速肌力。结果:KOA组30°/s峰力矩主患侧显著小于对侧(1.15 vs 1.22Nm/kg,P=0.039),峰力矩均值、单次最佳做功主患侧亦显著小于对侧(P<0.05),总功、平均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60°/s峰力矩主患侧显著小于对侧(1.03 vs1.13Nm/kg,P=0.006),峰力矩均值、单次最佳做功、总功、平均功率主患侧亦显著小于对侧(P<0.05)。髋外展肌30°/s峰力矩均值、平均功率、单次最佳做功及总功KOA组主患侧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60°/s时峰力矩KOA组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1.03 vs 1.25Nm/Kg,P=0.032),余观察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主患侧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峰力矩、做功能力、运动效率较对侧减弱。膝骨关节炎患者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峰力矩、做功能力、运动效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髋外展肌疲劳对不同性别人群单腿侧跳落地期间的姿势稳定性及其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比较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在髋外展肌疲劳干预前后进行单腿侧跳落地期间的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目的比较髋外展肌疲劳对不同性别人群单腿侧跳落地期间的姿势稳定性及其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比较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在髋外展肌疲劳干预前后进行单腿侧跳落地期间的压力中心(center of pressure,COP)、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下肢运动学、关节力矩、肌肉活动度等。结果疲劳后,男性和女性COP在冠状面的最大位移和平均速度增加,髋关节外展峰值角度和踝关节外翻峰值角度增加,踝关节内翻峰值力矩增加。触地前200 ms,男性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骨长肌的激活小于女性;触地后200 ms,男性股二头肌激活小于女性。结论髋外展肌疲劳导致冠状面姿势稳定性下降,髋、踝关节冠状面稳定性下降,可能增加关节损伤风险。不同性别人群的姿势调控策略存在差异,提示下肢关节损伤机制的性别差异值得进一步探究。展开更多
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作为一种下肢过度使用型损伤,已发展为膝关节外侧疼痛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髂胫束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肌力训练、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在这些方法中,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作为一种下肢过度使用型损伤,已发展为膝关节外侧疼痛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髂胫束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肌力训练、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在这些方法中,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往往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下肢肌力训练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关注患者恢复过程的动态变化,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纠正异常步态,减少疾病的复发率。目前髂胫束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不统一,需进一步研究与下肢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制定更科学、更全面的肌力训练方法。展开更多
文摘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有效改善终末期髋关节病变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面临着关节不稳、脱位、衬垫磨损等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关节脱位患者术后仍需及时复位或重新翻修[1]。合适的髋臼杯安放角度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
文摘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变化。方法:采用Biodex system 4对23例双侧KOA患者及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角速度为30°/s及60°/s的髋外展肌等速肌力测试,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KOA患者主患侧与对侧、KOA组主患侧与正常对照组髋外展肌等速肌力。结果:KOA组30°/s峰力矩主患侧显著小于对侧(1.15 vs 1.22Nm/kg,P=0.039),峰力矩均值、单次最佳做功主患侧亦显著小于对侧(P<0.05),总功、平均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60°/s峰力矩主患侧显著小于对侧(1.03 vs1.13Nm/kg,P=0.006),峰力矩均值、单次最佳做功、总功、平均功率主患侧亦显著小于对侧(P<0.05)。髋外展肌30°/s峰力矩均值、平均功率、单次最佳做功及总功KOA组主患侧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60°/s时峰力矩KOA组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1.03 vs 1.25Nm/Kg,P=0.032),余观察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主患侧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峰力矩、做功能力、运动效率较对侧减弱。膝骨关节炎患者髋外展肌等速肌力峰力矩、做功能力、运动效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
文摘髂胫束综合征(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作为一种下肢过度使用型损伤,已发展为膝关节外侧疼痛的常见原因。目前针对髂胫束综合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肌力训练、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在这些方法中,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往往只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下肢肌力训练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关注患者恢复过程的动态变化,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纠正异常步态,减少疾病的复发率。目前髂胫束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不统一,需进一步研究与下肢相关的生物力学因素,制定更科学、更全面的肌力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