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孔健健 张江山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8,共3页
近年来提出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已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有所应用。现将该模型引用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来 ,并用此模型对福州市山仔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与运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其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湖泊水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水质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水库 评价方法 福州市 并用 评价结果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晨 张江山 林增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利用熵权法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用此模型对南京市六合区的水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例应用表明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土染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比较合理.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熵权 土壤 重金属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青 王子龙 姜秋香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7年第3期265-267,271,共4页
土壤肥力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而且评价指标数据集较大属于高维数据,因此对其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显得非常困难。运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土壤肥力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而且评价指标数据集较大属于高维数据,因此对其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显得非常困难。运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相一致。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同时该模型计算简单,适应于有评价标准的质量评价问题。表3,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向荣 薛科社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1期167-171,共5页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中,运用所建模型对生态工业园进行了二级综合评价与实例分析,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属性识别理...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中,运用所建模型对生态工业园进行了二级综合评价与实例分析,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评价的结果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合理,更能反映真实情况,而且计算简单,可用于不同类型生态工业园的综合评价,为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新方法,同时可为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综合评价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孔晶晶 金晓英 张江山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6期173-175,共3页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福州市2001年至200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福州市2001年至200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2001年是Ⅱ级,2002至2006福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Ⅰ级。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使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福州 大气环境质量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谭雪红 尤海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06-308,共3页
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徐州市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南区的淮塔、第三季度、200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略好一些,但徐州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同时... 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徐州市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大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南区的淮塔、第三季度、2000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略好一些,但徐州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也说明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徐州 大气环境质量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袁英贤 陈寒玉 《四川环境》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数字模型,它 已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有所应用。现将该模型引用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了运用二级 评 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比其他方法方便合理,为城市总体 环境...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数字模型,它 已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有所应用。现将该模型引用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了运用二级 评 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比其他方法方便合理,为城市总体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环境质量评价 二级评判 城市总体环境质量 应用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云成 门宝辉 来海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2-94,共3页
以关中平原为例,探讨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评价法相一致,同时该方法简单、易懂,更... 以关中平原为例,探讨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评价法相一致,同时该方法简单、易懂,更适合于有标准的系统质量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承载力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下载PDF
湖库富营养化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1 位作者 付强 刘庆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应用属性识别模型对我国的于桥水库、巢湖、玄武湖富营养化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得出 ,于桥水库为中富营养级、巢湖为富营养级、玄武湖为重富营养级 ,这一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相一致 ,同时该方法简单 。
关键词 湖库 富营养化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评价洛阳市大气环境质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长 张江山 李小梅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1年第8期156-158,共3页
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洛阳市2005年至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9年洛阳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Ⅱ... 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洛阳市2005年至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9年洛阳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Ⅱ级。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分析结果一致,说明运用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洛阳 大气环境质量
下载PDF
应用属性识别模型综合评价莆田市大气环境质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起靖 张江山 《能源与环境》 2007年第4期77-78,共2页
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莆田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莆田市近年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均在良好以上,莆田市各年大气环境中SO2和NO2浓度含量均在一级标准水平以下,PM10浓度含量是莆田市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因素。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大气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属性识别理论在淮南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俊峰 张江山 +2 位作者 刘可慰 刘欣萍 陈庆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4期191-194,共4页
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淮南市2001年至2004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运用... 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淮南市2001年至2004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运用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可信的。由于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过程简便,可有效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偏向问题,因此,能较好地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评价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下载PDF
属性识别法在郑州市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长 于鲁冀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4期179-181,共3页
阐述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郑州市城区2009年至2013年的环境空... 阐述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郑州市城区2009年至2013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3年郑州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均为Ⅱ级。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是合理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郑州市 环境空气质量
下载PDF
学科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奇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8-41,共4页
论述了高校重点学科质量评价中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给出了高校学科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并通过实例探讨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学科质量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学科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李群 宁利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4,共5页
根据程乾生教授创立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1] ,提出了属性测度区间的概念 ,建立了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模型 ,并在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中进行了应用 .
关键词 属性测度区间 属性区间识别准则 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模型 质量评价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
原文传递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奇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共5页
阐述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并应用此方法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指出了属性识别理论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比的优越之处.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量化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教学质量 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