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二十四桥考辨 被引量:1
1
作者 杜道遥 杜道放 《江苏地方志》 1994年第1期51-52,共2页
扬州二十四桥最早见于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寥寥四句,勾画出南方大都会扬州明净秀丽的秋色图,扬州二十四桥亦因此诗而名扬天下,并经常被后人在诗歌中提... 扬州二十四桥最早见于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寥寥四句,勾画出南方大都会扬州明净秀丽的秋色图,扬州二十四桥亦因此诗而名扬天下,并经常被后人在诗歌中提及。 随着历史变迁,杜牧所言二十四桥早已踪迹难寻,以呈使后人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桥 寄扬州韩绰判官 淮南节度使 王象之 张乔 山光寺 师桥 岁月如梭 唐时 舆地纪胜
下载PDF
寻访阮元扬州文化遗存
2
作者 潘宝明 《江苏地方志》 2015年第5期66-70,共5页
江苏的传统文化多名家少大家,这是江苏的文化现象。但乾嘉时期的阮元却是难得的文化大家——做官近50年,政绩卓著,"四海具瞻尊为山斗,同朝钦羡望若神仙",是扬州名人中在政治、水利、科技、文化上都有建树、有作为的硕儒贤相,世罕其匹... 江苏的传统文化多名家少大家,这是江苏的文化现象。但乾嘉时期的阮元却是难得的文化大家——做官近50年,政绩卓著,"四海具瞻尊为山斗,同朝钦羡望若神仙",是扬州名人中在政治、水利、科技、文化上都有建树、有作为的硕儒贤相,世罕其匹。不仅在当时达到了时代文化的巅峰,而且一直激励着后人思考该如何对待文化,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他无愧于扬州形象大使的称谓。他的遗踪遍布扬州邗江、仪征,除毓贤街的阮家祠堂、槐泗的阮元墓,其他遗迹也是文化人中现存最多、最完整、最有特点的。遗存虽多呈蜂窝状的特点,但其多、密、涉及门类之广,扬州历史上十分少见。本文不研究他重视文化的全部,仅拾遗补缺,采撷其遗存中大家容易忽略的一鳞半爪,让他思想的闪光点启发今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家祠堂 乾嘉时期 蜂窝状 儒贤 谷神 山光寺 淮南节度使 禅智寺 竹西 准提庵
下载PDF
震钧及其诗作《涉江诗稿》
3
作者 项小玲 《武夷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26-30,共5页
震钧(1857—1920)是清末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载亭、在亭),号涉江道人。辛亥革命后改姓名为唐晏,字元素。据震钧自著的《天咫偶闻》记载,他的祖上在天命二年(1617年)归后金(清),从"二等侍卫事太祖... 震钧(1857—1920)是清末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尔佳氏,字在廷(载亭、在亭),号涉江道人。辛亥革命后改姓名为唐晏,字元素。据震钧自著的《天咫偶闻》记载,他的祖上在天命二年(1617年)归后金(清),从"二等侍卫事太祖、太宗"开始,至他名下已传了十二世,且由武入文,世世簪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江 诗稿 天咫偶闻 镶红旗 李商隐诗 山光寺 诗歌风格 伤今 四言体 黍离之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