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天山西段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新活动特征初探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建波 沈军 +4 位作者 李军 杨继林 胡伟华 赵欣 曾宪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是位于北天山西段再生造山带北缘一条重要的边界断层,是本次新发现和确定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由4条断层斜列组合而成,单条断层长度为9~13km,在晚更新世~全新世仍在强烈活动,晚... 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是位于北天山西段再生造山带北缘一条重要的边界断层,是本次新发现和确定的一条活动断层。断层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主要由4条断层斜列组合而成,单条断层长度为9~13km,在晚更新世~全新世仍在强烈活动,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3~4m,垂直活动速率为0.23~0.33mm/a,全新世以来的垂直错动量为0.5~0.8m;中段断层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地貌,形成多级断层陡坎和长约8~10km的地震形变带,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活动速率为0.5mm/a;西段自晚更新以来无活动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库松木楔克山山前断层 全新世活动断层 断层陡坎 活动速率
下载PDF
综合探测方法在太原盆地东山山前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金艳 李自红 +2 位作者 陈文 扈桂让 闫小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0-1096,共7页
东山山前断层位于太原盆地东部,是盆地北端的边界断层。在多道直流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初步确定断层位置的基础上,采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断层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确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通过探测得到:东山山前断层是由三... 东山山前断层位于太原盆地东部,是盆地北端的边界断层。在多道直流电法和浅层地震勘探初步确定断层位置的基础上,采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断层进行准确定位,并结合年代样品测试确定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通过探测得到:东山山前断层是由三条断层组成的断裂带,长22km,宽约800m。断层上断点埋深约16.7m,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最大断距约23.96 m,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此结果修正了前人认为其为晚更新世活动断层的结论。三种探测方法中,多道直流电法勘探只能初步确定断层的位置,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相结合的探测方法是确定隐伏断层位置、判定断层活动性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直流电法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断层活动性 东山山前断层
下载PDF
宁波育王山山前断层几何结构及新活动时代 被引量:1
3
作者 宋方敏 陈献程 +4 位作者 杨晓平 宋新初 王里 张兰凤 李陈侠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年第3期177-186,共10页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断层 几何结构 新活动时代 山前洪积扇陡坎 浙江宁波
下载PDF
北京南口山前活动断层的分段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广平 辛鑫 +1 位作者 侯建军 万波 《东北地震研究》 2001年第4期9-16,共8页
北京南口山前断层为军都山隆起与京西丘陵平原区的分界断层 ,也是北京拗陷西部的一条控盆断层 ,是首都圈范围内具有发震背景的危险断层之一。在前人对南口山前断层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 北京南口山前断层为军都山隆起与京西丘陵平原区的分界断层 ,也是北京拗陷西部的一条控盆断层 ,是首都圈范围内具有发震背景的危险断层之一。在前人对南口山前断层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根据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活动性特征 ,将南口山前断层分为四段 :琉璃庙 上口段 ( 4 0km)、上口 南口段 ( 1 5km)、南口 白羊城段 ( 1 3km)和白羊城 沿河城段 ( 30km)。其中南口 白羊城段活动程度最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口山前断层 断层 断层分段 地震
下载PDF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构造柯坪塔格山前逆断裂东段晚第四纪的古地震 被引量:13
5
作者 冉勇康 杨晓平 +2 位作者 程建武 徐锡伟 陈立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5-257,共13页
柯坪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前陆推覆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试图通过对柯坪推覆构造区的影像解译和野外观察、断错地貌的实测和探槽开挖,探讨柯坪塔格山前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活动。在三岔口以西的五道班一三间房一带和三岔... 柯坪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前陆推覆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试图通过对柯坪推覆构造区的影像解译和野外观察、断错地貌的实测和探槽开挖,探讨柯坪塔格山前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活动。在三岔口以西的五道班一三间房一带和三岔口以东的大山口道班一带,除现代洪积扇外,明显可见2期保存较完整的洪积扇被断错。五道班一三间房地段的3个探槽揭露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该破裂段发生的4次事件,其参考年代为:距今22、14、6.5和4.4ka;重复间隔时间约为:8、7和2ka左右。间隔时间长的事件垂直位移量约1—1.2m,缩短量约1.3—1.4m;间隔时间短的事件,垂直位移量0.20—0.30m,缩短量0.6—0.7m。大山口道班段探槽揭露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2次事件,分别发生在稍早于距今13ka和稍晚于距今6ka。重复间隔时间约7ka。同震垂直位移量约50cm,缩短量130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坪塔格 山前断层 晚第四纪 古地震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西部保定凹陷构造一地层层序与盆地演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单帅强 何登发 张煜颖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2-414,共13页
保定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内冀中坳陷的西部,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相隔。凹陷内构造一地层层序的划分,对研究其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探讨太行山山前断层的发育特征也有一定的帮助。按照井、震结合的思... 保定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内冀中坳陷的西部,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相隔。凹陷内构造一地层层序的划分,对研究其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探讨太行山山前断层的发育特征也有一定的帮助。按照井、震结合的思路,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周缘的地质填图成果,建立了保定凹陷的地层系统;根据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发育特征,对保定凹陷构造一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保定凹陷的构造演化。研究发现,保定凹陷内发育了古近系孔店组底部和新近系馆陶组底部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据此将保定凹陷在纵向上划分为3个构造层:基底构造层、断陷期构造层和拗陷期构造层。保定凹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基底形成、古近纪断陷、渐新世末反转和新近纪一第四纪拗陷4个阶段,其中,古近纪断陷期又可以分为强烈断陷期、持续断陷期和断陷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定凹陷 不整合面 构造一地层层序 盆地演化 太行山山前断层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徐水凹陷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单帅强 张煜颖 张锐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7-1047,共11页
徐水凹陷处于渤海湾盆地西部,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隔开。为了全面认识徐水凹陷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区内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研究区内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徐水凹陷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凹陷内的地震... 徐水凹陷处于渤海湾盆地西部,西侧以太行山山前断层为界与太行山隆起隔开。为了全面认识徐水凹陷的形成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区内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研究区内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对徐水凹陷的地质结构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凹陷内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刻画区内主要断裂的发育特征;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徐水凹陷古近纪以来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徐水凹陷新生界内发育古近系底部和新近系底部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划分出3套构造层,即基底构造层、古近系构造层和新近系-第四系构造层。受控于NE向的太行山山前断层和NWW向的涞水断层,徐水凹陷表现出西断东超和北断南超的构造格局。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徐水凹陷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强烈断陷阶段、断陷持续发育阶段、断-拗过渡阶段和拗陷阶段。凹陷内的断陷活动于古近纪早期开始发育,持续至渐新世晚期,并具有幕式活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构造层 构造演化 太行山山前断层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多视角InSAR数据解算2017两伊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6
8
作者 韩鸣 张永志 +1 位作者 程冬 尹鹏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8,129,共5页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 2017两伊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发生在扎格罗斯山脉的最大地震,为了研究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场,利用覆盖同一地区的3对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分别进行两通差分DInSAR处理,得到了研究区3个视线向的地表同震形变场,通过直接解算法重建了研究区的三维同震形变场。试验表明:3种视角的升降轨视线向上升与沉降总体趋势基本一致;联合多个视角的观测结果可以实现三维形变场的重建;根据地表视线向和三维同震形变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背景推测了发震断层很有可能为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w7.3两伊地震 DINSAR 三维同震形变 Sentinel-1A 扎格罗斯山前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