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晓平 冉勇康 +1 位作者 胡博 郭文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71,共10页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断层地貌研究,并结合前人对断裂带断裂活动性的工作,分析得到乌加河活动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距今1.445~2.234万年)以来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48~0.75 mm/a,全新世早中期以来(距今5 570~8 830年)平均垂直位移速率是0.56~ 0.88 mm/a.利用5个探槽中揭露的古地震现象,结合前人对该断裂带古地震的研究结果,分析确定出2.7万年以来,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加河段共揭露出5次古地震事件,重复间隔约为4 300~4 400年.距今8 000~9 000年之间可能为一个古地震丛,而距今1~2万年之间可能遗漏了两次古地震事件.对比断层陡坎的高度与探槽中揭示出古地震事件的位移和,以及由断层平均位移速率和一次事件的位移得到古地震的重复间隔,得到阿拉盖兔探槽中缺失了3次古地震事件,整个活动断裂段上可能缺失了两次古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山前断裂带 断裂活动性 色尔腾山 古地震活动
下载PDF
霍山山前断裂带冲沟纵剖面数学拟合函数的构造响应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毕丽思 何宏林 +3 位作者 徐岳仁 魏占玉 石峰 孙浩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4,共8页
处于不同构造环境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冲沟会呈现出不同的数学函数形态特征,常见的有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乘幂函数等。它们反映了冲沟演化对发育时间、区域气候特征、河床基岩性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响应。基于DEM数据提取... 处于不同构造环境以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冲沟会呈现出不同的数学函数形态特征,常见的有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乘幂函数等。它们反映了冲沟演化对发育时间、区域气候特征、河床基岩性质和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响应。基于DEM数据提取了横跨霍山山前断裂带的64条冲沟,分析了冲沟纵剖面的拟合函数及其所反映的冲沟对断裂活动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横跨霍山山前断裂带的冲沟均表现为幼年期的线性函数形态或轻微下凹的指数函数形态,这反映了上新世以来霍山山前断裂带持续而强烈的正断层作用,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时间间隔较短的多次强烈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沟纵剖面 数学拟合函数 DEM数据 霍山山前断裂带 构造响应
下载PDF
山西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中段龙祠-峪口全新世活动证据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建红 谢新生 孙昌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5-864,共10页
通过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获得了临汾盆地西界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龙祠-峪口段的最新活动信息:该段山前洪积扇后缘断断续续存在高2.5m、5.2m、8m左右的地表地貌陡坎;附近冲沟的Ⅰ级阶地热释光测年为距今7500a左右;在NW向的席坊沟内存在... 通过断错地貌调查和探槽开挖,获得了临汾盆地西界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龙祠-峪口段的最新活动信息:该段山前洪积扇后缘断断续续存在高2.5m、5.2m、8m左右的地表地貌陡坎;附近冲沟的Ⅰ级阶地热释光测年为距今7500a左右;在NW向的席坊沟内存在拔沟3.5m、8m、18m左右的3级阶地,与地貌陡坎有对应关系;席坊沟探槽揭示罗云山山前断裂带断错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存在5次古地震事件,最新一次活动断错了14C测年为距今(7.52±0.1)ka的垆土层,这为临汾盆地的防震减灾决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 洪积扇后缘陡坎 全新世活动 临汾盆地
下载PDF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阶地调查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昌斌 谢新生 许建红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阶地拔沟3m左右,T2阶地拔沟8~10m,T3阶地拔沟20m左右,T4阶地拔沟30m左右,T5阶地拔...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阶地拔沟3m左右,T2阶地拔沟8~10m,T3阶地拔沟20m左右,T4阶地拔沟30m左右,T5阶地拔沟40~50m。阶地测年数据及断错地貌调查表明: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在晚第四纪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阶地的抬升速率为0.41mm/a,全新世以来抬升速率为0.75mm/a。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该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作用逐渐加强,这与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 阶地 晚第四纪 抬升速率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倾斜潮汐因子动态组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肖 佘雅文 +1 位作者 齐玉妍 云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带上地倾斜潮汐因子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小,潮汐因子并未因纬度的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受地壳横向不均匀变化的影响;2)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观测站点周边350 km范围内发生的M 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地倾斜 潮汐因子 地震
下载PDF
山西霍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岳仁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6期37-39,共3页
霍山山前断裂带是山西断陷盆地带中部重要的边界活动断裂带之一,是我国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1303年洪洞M=8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围绕该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包括断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古... 霍山山前断裂带是山西断陷盆地带中部重要的边界活动断裂带之一,是我国依据历史文献记载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1303年洪洞M=8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围绕该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包括断裂带的几何展布特征、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古地震等的深入研究,不仅对系统认识山西断陷盆地带晚第四纪活动历史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还对山西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霍山山前断裂带 1303洪洞8级地震 活动断裂 古地震事件 断层活动方式 断层擦痕 加速器质谱仪14C测年 地震地表破裂带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群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沿大青山山前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是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断裂,由一系向南倾斜的阶梯状高角度断层组成。断裂带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具有长期活动发展演化历史。该断裂带在白垩纪时期开始形成,... 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沿大青山山前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是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断裂,由一系向南倾斜的阶梯状高角度断层组成。断裂带活动以北升南降的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具有长期活动发展演化历史。该断裂带在白垩纪时期开始形成,其活动可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初始形成阶段、古近纪—新近纪、早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构造变形阶段。该断裂带的形成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是区域上南北向伸展而形成的近东西方向张性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山前断裂带 断陷盆地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中北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战武 吴昊 +1 位作者 李光涛 程理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 本文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对太行山山前断裂中北段内相关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探测和研究。综合认为,保定-石家庄断裂和徐水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而徐水南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活动。上述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震级为6.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晚第四纪活动性 浅层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
下载PDF
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被引量:20
9
作者 江娃利 肖振敏 +1 位作者 王焕贞 龚复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台地与断层陡坎分布、洪积扇类型及河流阶地断错等地貌特征、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范围、沿断裂带探槽开挖获得的古地震事件对比 ,以及现今中小地震震中分布表明 ,全新世晚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以土左旗为界 ,该界以西全新世晚期断裂强烈活动 ,该界以东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不明显。全新世时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显示了由东向西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 大青山 山前活动断裂带 地震破裂 地震活动 探槽剖面
下载PDF
渭河盆地现今三维地壳运动及断裂活动性研究
10
作者 胡亚轩 郝明 +2 位作者 宋尚武 贾鹏 曾致 《国际地震动态》 2018年第8期182-183,共2页
渭河盆地西起陕西宝鸡,东至潼关,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向东渐转为北东东向。北缘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是秦岭造山带,西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缘的弧形断裂束相连,东与山西断陷带相接。盆地南北边界受活动断裂控制,内部活动断裂发育。由... 渭河盆地西起陕西宝鸡,东至潼关,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向东渐转为北东东向。北缘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是秦岭造山带,西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边缘的弧形断裂束相连,东与山西断陷带相接。盆地南北边界受活动断裂控制,内部活动断裂发育。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倾滑运动控制,整个断陷盆地带在时空上呈现出拗陷与隆起,凹陷与凸起的复式盆-岭构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断裂活动性 地壳运动 鄂尔多斯地块 秦岭造山带 山西断陷带 三维 山前断裂带
下载PDF
CBERS-02B数据在霍山山前活动断裂带1:5万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岳仁 申旭辉 +2 位作者 何宏林 陈立泽 孙浩越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1年第S1期202-212,共11页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数据,开展山西霍山山前活动断裂带遥感解译研究,解译获得该断裂带总延伸长度约116km,整体走向NE,按其几何结构可以分为6段,断裂活动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形成的断层陡坎在影像上特征清晰;结合野外调查,认为霍山山... 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数据,开展山西霍山山前活动断裂带遥感解译研究,解译获得该断裂带总延伸长度约116km,整体走向NE,按其几何结构可以分为6段,断裂活动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形成的断层陡坎在影像上特征清晰;结合野外调查,认为霍山山前断裂带在全新世以来以垂直运动为主.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可以获取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断裂带的长度和分段长度,通过断层构造地貌的解译,可以识别出包括断层陡坎、断层槽谷等构造地貌变形信息,为筛选野外重点工作区域提供帮助.研究表明,高分辨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可以有效应用于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及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ERS-02B卫星 活动断裂 遥感解译 霍山山前活动断裂带
原文传递
河北石家庄地区深部结构大地电磁探测 被引量:20
12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2 位作者 王立凤 王继军 肖骑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3-927,共15页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盆地接触区,西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1966年在其东南曾发生邢台7.2级强震。为研究该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并为分析地震活动性趋势提供基础资料,2010年10月采用宽频带大地电磁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盆地接触区,西邻太行山山前断裂带,1966年在其东南曾发生邢台7.2级强震。为研究该区的深部构造背景,并为分析地震活动性趋势提供基础资料,2010年10月采用宽频带大地电磁法对该区的深部结构进行探测研究。大地电磁剖面穿过石家庄南侧区域,长约167km,获得了64个测点数据。采用远参考和Roubst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多点、多频率GB张量分解方法计算分析区域的电性走向,使用NLCG二维反演方法对TE和TM模式进行联合反演,获得深部电性结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浅部东倾的低角度滑脱断层和深部陡立西倾的电性边界带,构成了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冀中坳陷接触区的深、浅构造的组合形态;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东侧深(10km以下)、浅部(10km以上)结构具有相互独立性,冀中坳陷内的晋县断裂、新和断裂延伸深度不超过10km;邢台百尺口6.2级强余震震源位于上陡、下缓的新河断裂和其下隐伏的深部电性差异带的交会区,交会区上方及其东西两侧为具一定厚度和宽度的高阻体。在太行山山前断裂和新河断裂之间的中下地壳存在高导层,其中心对应石家庄-晋县凹陷。高导层中心部位比东西两侧浅,推测与深部热物质的上升有关。1966年邢台地震群就发生在该地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冀中坳陷 电性结构 壳内高导层
下载PDF
中国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与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58
13
作者 陶明信 徐永昌 +4 位作者 史宝光 蒋忠惕 沈平 李晓斌 孙明良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1-451,共11页
以氦同位素为主,辅以CO2/3He和CH4/3He及40Ar/36Ar等指标,结合地质构造等资料,对中国大陆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及其深部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示踪研究.据此识别并划分出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 (1) 伸展性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 以氦同位素为主,辅以CO2/3He和CH4/3He及40Ar/36Ar等指标,结合地质构造等资料,对中国大陆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及其深部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示踪研究.据此识别并划分出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 (1) 伸展性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地壳厚度小,具低CH4/3He-高R值和低CO2/3He值-高R值体系,以幔源流体为主,地幔脱气作用最强,以郯庐断裂带为代表; (2) 强烈挤压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或俯冲带,如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地壳巨厚,R/Ra值为0.43~1.13,幔源氦约占总氦的5%~14%,地幔脱气作用较弱; (3) 造山带山前(盆缘)深断裂带,R值为10-7量级,CH4/3He值为109~1010,CO2/3He值为106~108,具微弱的地幔脱气作用; (4)造山带内壳层断裂带,如窑街F19等断裂带,具有高CH4/3He值-低R值(10-8)和高CO2/3He值-低R值体系,无明显的地幔脱气作用.研究表明: 大型深断裂带是地幔脱气的主要构造通道; 控制地幔脱气强度的主要因素为断裂深度、构造环境性质和地壳厚度; 地幔脱气作用强度可反映断裂带的深度及其深部构造状态,而气体地球化学示踪则可成为其研究的新的途径; 地球深部热流体上侵活动可能是深大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动力源之一; 山前断裂带是深部构造活动方式和壳幔结构转换的部位,对于认识造山带和盆地的形成机理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特征 地幔脱气 类型 脱气作用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示踪 ^3HE 地壳厚度 断裂带 深部构造 ^40AR 郯庐断裂带 深大断裂带 深部热流体 山前断裂带 CH4 CO2 造山带 氦同位素 中国大陆 幔源流体 作用强度 形成演化 结构转换
原文传递
黄土地区粒度与磁化率分层对古地震研究的意义--以山西洞峪沟黄土剖面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蕾华 何宏林 +4 位作者 蒋汉朝 徐岳仁 魏占玉 高伟 邹俊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96-1114,共19页
探槽技术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古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结合定年技术可以识别出古地震事件与地震重复间隔,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例如,目视解译难以区分黄土沉积内部的细层理,严重影响了古地震事件发生位置或时间的判定。如何... 探槽技术虽然已经发展成为古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结合定年技术可以识别出古地震事件与地震重复间隔,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例如,目视解译难以区分黄土沉积内部的细层理,严重影响了古地震事件发生位置或时间的判定。如何提高古地震研究的精度和准确性,降低古地震事件判定的不确定性,是目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山西洞峪沟剖面位于山西临汾盆地东北角,横跨霍山山前断裂带,不仅揭示了较好的黄土沉积序列,还揭露了明显的地层错断事件。因此,该剖面是一个开展高精度探槽古地震研究,降低判定古地震事件不确定性的理想场所。根据高精度的粒度与磁化率变化曲线,结合目视分层解译结果,对洞峪沟黄土剖面进行了精细分层,界定了各层的厚度和边界。依据细分层和断层两盘地层的对应关系,将u6层沉积以来的3次断错事件的发生位置和时间作了再限定,它们分别发生在u5-7、u4以及u2的顶部,对应断层上盘埋深7.1m、4.7m与2.9m。根据释光测年结果以及断层上盘地层的平均沉积速率,推测3次断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在(48.1±1.5)^(43.2±2.5)ka BP接近45.8ka BP、(35.0±2.4)^(30.6±1.3)ka BP接近32.8ka BP、(26.4±0.8)^(20.9±0.7)ka BP接近23.3ka BP。根据3次黄土-古土壤沉积旋回的厚度差,判定3次地震的同震垂直位移分别为0.5m、0.4m和1.3m,累计位移2.2m。依据高精度粒度与磁化率变化曲线的地层分层方法,为有效降低黄土地区古地震研究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研究 粒度与磁化率分析 目视分层 霍山山前断裂带 山西地堑系
下载PDF
山西构造带的现今应力状态
15
作者 王凯英 马瑾 +1 位作者 刁桂苓 Yu.Rebetsky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241-241,共1页
山西构造带是历史强震多发地区,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江娃利等,2000)显示,除了1626年太白维山山前断裂带的M7.0地震外,其余6次强震均发生在山西构造带内的近南北向段落或由北东东向构造向南北向构造转折的部位,显示了山西构造带内... 山西构造带是历史强震多发地区,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江娃利等,2000)显示,除了1626年太白维山山前断裂带的M7.0地震外,其余6次强震均发生在山西构造带内的近南北向段落或由北东东向构造向南北向构造转折的部位,显示了山西构造带内的南北向段落对强震发生的控制作用,这一重要现象及其所对应的动力学含义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带 山西 应力状态 历史强震 历史地震 山前断裂带 南北向 震中分布
下载PDF
晋冀豫交界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16
作者 闫睿 万永革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9期37-37,共1页
晋冀豫交界地区分布着磁县断裂带、安阳断裂带以及林县断裂带等。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邯郸断裂为界,其西为新生代的太行山隆起区,以东为华北平原凹陷区,该断裂走向为NWW,是中生代以来长... 晋冀豫交界地区分布着磁县断裂带、安阳断裂带以及林县断裂带等。磁县断裂带是华北地震区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邯郸断裂为界,其西为新生代的太行山隆起区,以东为华北平原凹陷区,该断裂走向为NWW,是中生代以来长期发育的一条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模型 山前断裂带 一维 次级构造单元 华北地震区 交界地区 华北平原 太行山
下载PDF
太行山构造演化对焦作矿区瓦斯赋存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田俊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0 73,73,共5页
为揭示焦作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焦作矿区煤层瓦斯生成、运移、保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达到高变质无烟煤,瓦斯大量生成;... 为揭示焦作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了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对焦作矿区煤层瓦斯生成、运移、保存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使二1煤层达到高变质无烟煤,瓦斯大量生成;而晚侏罗世的地壳抬升作用使瓦斯大量逸散;新构造期的沉降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瓦斯保存有利,是矿区瓦斯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近似EW向断层在历次构造演化期对瓦斯具有较好的保存作用,但新构造期对瓦斯有短暂的释放,断层两侧250 m范围瓦斯含量下降;NE向断层发育较广且受多期次挤压、剪切构造作用的改造,对瓦斯保存以及构造煤的形成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作矿区 太行山山前断裂带 构造演化 瓦斯赋存
下载PDF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Central-North Segme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18
作者 Gao Zhanwu Wu Hao +1 位作者 Li Gangtao Cheng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The location and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Central-North Segme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have been studied by shallow seismic survey and combined drill explora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 The location and late Quaternary activity of the Central-North Segme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Piedmont fault zone have been studied by shallow seismic survey and combined drill exploration.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oding-Shijiazhuang fault and the Xushui fault were active in the late Pleistocene,but the south Xushui fault has been inactiv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potential earthquake of the faults is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活动 山前断裂带 太行山 浅层地震勘探 更新世晚期 晚更新世 潜在地震 徐水县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Observation Method of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 Fault Gas
19
作者 Fan Xuefang Li Zihong +3 位作者 Li Bin Liu Guojun Huang Chunling Wang Xiangy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3期335-349,共15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s for seismic underground fluid observation,a test study on measurement of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 fault gas is carried out at the piedmont fault zone of Zhongtiao Mo...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new technology and methods for seismic underground fluid observation,a test study on measurement of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 fault gas is carried out at the piedmont fault zone of Zhongtiao Mountain.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n observation positions,gas collection devices and sampling depths,the paper presents the observation method for fault gas hydrogen concentration by using an online automatic trace hydrogen analyzer. Comparative tests are conducted on the stability and optimum conditions of this type of instrument in the field environment, and 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measuring points of the same fault a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technically feasible to carry out continuous hydrogen concentration on a fault zone.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a useful tool for setting the observation points,choosing a reasonable observation depth and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浓度 观测方法 故障 实验 山前断裂带 地下流体观测 测量试验 采样深度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erraces along the Luoyunshan Piedmont Fault Zone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20
作者 Sun Changbin Xie Xinsheng Xu Jianh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Located at the west of the Linfen basin, the Luoyunshan piedmont fault zone controls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terraces in eight gullies along the Luoyunshan fault zone, f... Located at the west of the Linfen basin, the Luoyunshan piedmont fault zone controls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the basin.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terraces in eight gullies along the Luoyunshan fault zone, five levels of terraces, namely T1~T5 have developed in these gullies. The heights of terraces T1, T2, T3, T4 and T5 are about 3m, 8~10m, about 20m, about 30m and 40~50m, respectively. The dating data of the terraces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faulted landforms show that the Luoyunshan fault zone has experienced much activity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The uplift rate of the terraces was 0.41mm/a since the Middle-Late Pleistocene, and 0.75mm/a since the Holocene.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uplift rate of the terraces along the Luoyunshan fault zone from the Middle-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indicates the tendency of gradual tectonic uplift of the fault zone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Thi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ubsidence rate of the Linfen basin from the Late Pleistocene to Hol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断裂带 构造意义 阶地 临汾盆地 晚更新世 晚第四纪 全新世 数据显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