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雅鲁藏布江流域山南段生态屏障保护和建设构想
1
作者 叶三霞 卢自恒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雅鲁藏布江流域山南段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山南段水文地质条件、环境特点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构想以生态闸+局部防洪堤工程措施,结合河岸生态绿化设计、河岸土地开发整理、河岸风沙治理措施,实现山南段生态、... 雅鲁藏布江流域山南段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山南段水文地质条件、环境特点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构想以生态闸+局部防洪堤工程措施,结合河岸生态绿化设计、河岸土地开发整理、河岸风沙治理措施,实现山南段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生态屏障保护和建设典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屏障 保护 建设 构想 山南段 雅鲁藏布江流域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茹文明 张桂萍 +1 位作者 张金屯 张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6-1042,共7页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2)落叶阔叶林中各群系...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2)落叶阔叶林中各群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漆树+青麸杨林>鹅耳枥+青榨槭林>青檀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白桦林>红桦林>山杨+白桦林.(3)温性针叶林中各群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南方红豆杉林>油松林>白皮松林>侧柏林.(4)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趋势则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群落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均匀度与草本层相差不明显.(5)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多样性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中海拔(大约1 500 m)地段水热条件组合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森林群落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成因: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3 位作者 陈正乐 陈柏林 彭素霞 门文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4-471,共18页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主要由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测年显示,橄榄角闪辉长岩体和闪长岩体年龄分别为123.4±1.7 Ma和125.3±2.3 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平顺杂岩体SiO2含量介于42.82...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主要由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测年显示,橄榄角闪辉长岩体和闪长岩体年龄分别为123.4±1.7 Ma和125.3±2.3 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平顺杂岩体SiO2含量介于42.82%~63.54%之间,以高 Mg#,富 Na,高 Sr、Cr、Ni,以及富集 LILE、LREE,亏损 HFSE、HREE 为特点,并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125 Ma)值,表明岩浆具有壳幔双重属性。结合辉长岩中地幔包体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辉长岩是由富硅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橄榄岩经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高 Mg 闪长岩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一定规模的幔源岩浆发生混合;角闪辉长-闪长岩形成于辉长质岩浆与高Mg闪长质岩浆的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顺杂岩体 太行山南段 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华 张桂萍 +1 位作者 铁军 李燕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油松是太行山区重要的植树造林树种。本文以太行山南段为研究区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屯留6个地区油松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个地区油松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34科70属81种,... 油松是太行山区重要的植树造林树种。本文以太行山南段为研究区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屯留6个地区油松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个地区油松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34科70属81种,包含乔木4科4属5种、灌木7科12属15种、草本23科54属61种;(2)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3)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5个地区油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屯留的不同功能群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4)6个地区油松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平顺>黎城>襄垣>武乡>屯留>壶关;(5)油松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水平受群落演替进程、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诸多因子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物种多样性 群落多样性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晋鹏 郭东罡 +1 位作者 张秋华 上官铁梁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41-1846,共6页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法,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采用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法,从植物种、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WINSPAN分类将74个样方划分为18个群丛。其中4个群丛为森林群落,14个群丛为灌丛。这18个群丛属南暖温带性质的次生植被类型,代表了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这些群丛都不同程度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2)样方的DCCA排序较好地揭示了该区域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与海拔、坡度、土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向和人类干扰6个因子的关系,其中制约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另外,坡向和土层厚度也对植物群落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3)对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海拔、人类干扰、土层厚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4)结合TWINSPAN和DCCA的分析表明,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海拔690~1100m的低山和沟谷中主要分布着荆条和酸枣灌丛;海拔1100~1300m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着灌木状橿子栎林,并伴生有少量的侧柏和鹅耳枥;在1300~1570m主要分布着以辽东栎为建群种的森林群落;(5)灌木状橿子栎林的分布,是该地区处于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交错区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态梯度 吕梁山南段 TWINSPAN DCCA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样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大伟 张世民 +1 位作者 李伟 丁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9-1969,共21页
龙门山中南段前陆区是青藏高原东缘唯一发育新生代薄皮构造与沉积盆地的地段,研究其最新构造变形样式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构造机理.论文通过青衣江河流阶地测量与古青衣江洪积扇形态重建,研究了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晚第四纪... 龙门山中南段前陆区是青藏高原东缘唯一发育新生代薄皮构造与沉积盆地的地段,研究其最新构造变形样式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构造机理.论文通过青衣江河流阶地测量与古青衣江洪积扇形态重建,研究了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晚第四纪活动构造格局及其活动性,取得了如下认识:(1)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显示,龙门山南段前陆地区晚第四纪变形主要为褶皱作用,总体地壳缩短速率为2.5~3.9 mm·a-1,远大于山区冲断带0.48~0.77mm·a-1的地壳缩短速率,地壳缩短主要由前陆地区吸收;(2)青衣江古洪积扇错断变形显示,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活动构造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地壳缩短与近东西向的地壳缩短的叠加作用,两者分别受控于巴颜喀拉块体南东向推挤作用与川滇块体向东推挤作用;(3)自中新世初川滇块体向南东挤出,四川盆地西南角起到分流青藏高原物质的作用,其西南侧物质通过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错动向南东方向分流,其西北侧物质通过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错动向北东方向分流,迎面受到了最大的推挤作用,进而向前陆扩展形成了薄皮褶皱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南段 前陆盆地 青衣江 变形样式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矽卡岩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3 位作者 刘淑文 戈小红 李旭芬 薛旭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6Pb/^204Pb=17.741~18.301,平均...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6Pb/^204Pb=17.741~18.301,平均值17.993;^207Pb/^204Pb=15.433~15.551,平均值15.495)与早期侵入岩(^206Pb/^204Pb=17.859~18.474;^207Pb/^204Pb=15.429~15.431)以及晚期侵入岩(^206Pb/^204Pb=17.959~18.223,平均值18.088;^207Pb/^204Pb=15.434~15.566,平均值15.536)的Pb同位素组成均说明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通过被晚期中性侵入岩交代同化,大量铁质进入晚期中性岩浆之内,间接为铁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晚期侵入体的岩浆热液不仅是成矿物质的载体,而且所产生的压应力和热能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 矽卡岩型铁矿 早晚两期侵入岩体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北洺河铁矿S、Pb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艳娟 胡援越 +4 位作者 申俊峰 曲凯 殷娜 于洪军 马广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6-852,共7页
北洺河铁矿是太行山南段邯邢地区主要铁矿床之一,属于二长闪长岩侵入中奥陶统石灰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针对北洺河矿区矽卡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岩体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探... 北洺河铁矿是太行山南段邯邢地区主要铁矿床之一,属于二长闪长岩侵入中奥陶统石灰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针对北洺河矿区矽卡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岩体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结果表明,北洺河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其中硫同位素δ34 S变化范围为12.2‰~16.5‰,明显偏离陨石硫范围,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围岩有关。特别是深部成矿流体在自下而上运移过程中,受围岩石灰岩地层中膏盐层的混染,体现出混合硫来源特点。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4Pb=17.840~18.793,平均值为18.419;207Pb/204Pb=15.46~15.62,平均值为15.56;208Pb/204 Pb=37.927~39.301,平均值为38.730,表明铅的来源以下地壳铅源为主,兼混有少量幔源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 北洺河铁矿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南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晋鹏 上官铁梁 +1 位作者 郭东罡 孟东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2-619,共8页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通过样方调查,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 吕梁山南段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地带。通过样方调查,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结合TWINSPAN分类、DCCA分析,对该地区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4个样方共记录了种子植物109种,分属41科91属;2.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74个样方划分为8组,分属于8个群系,2个植被型;3.植物群落的总体多样性变化趋势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从群落结构来看,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则有下降的趋势(Simpson指数例外);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排序图反映了海拔和人类活动干扰是影响该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5.该地区海拔1100~1300m的灌木状半常绿檀子栎(Quercus baronii)林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的零散分布,是该地区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落叶林亚地带向暖温带北部落叶阔叶林亚地带的过渡特征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TWINSPAN DCCA 植物群落 吕梁山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早元古代基性脉岩的^(40)Ar-^(39)Ar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10
作者 廖超林 王岳军 彭头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61,共8页
针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即Zhaoetal.(2001)称之的中部带)内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太行山南段基性岩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条NWW或NNE走向的基性岩脉(99JX-16、99JX-65、99JX-... 针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即Zhaoetal.(2001)称之的中部带)内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太行山南段基性岩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条NWW或NNE走向的基性岩脉(99JX-16、99JX-65、99JX-71)在>80%的39Ar累积量基础上分别给出了1765.3±1.1Ma,1774.7±0.7Ma,1780.7±0.5Ma的坪谱年龄。1781~1765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基性岩脉的侵位年龄,该年龄也一致于恒山NWW向未变形基性岩脉1769.1±2.5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上述资料较好地约束了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这为深入理解华北陆块1800Ma左右的热构造事件和华北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年代学 基性岩脉 早元古代 太行山南段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权瑞 董国臣 +3 位作者 李玉成 刘昕曜 杨洋 任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4-1295,共12页
洪山岩体是太行山南段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碱性岩特征。洪山岩体南北两侧尚出露有火山岩类,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首次报道了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 洪山岩体是太行山南段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碱性岩特征。洪山岩体南北两侧尚出露有火山岩类,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首次报道了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洪山火山岩形成年龄为(132.8±1.1)Ma,与洪山正长岩基本同期。其岩石类型为粗面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具有富Al_2O_3(15.13%~16.78%)、高TFeO(5.61%~8.69%)、富碱(K_2O+Na_2O=9.72%~11.13%)的含量特征,无Eu异常(δEu=0.97~1.02),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8.61~12.30),富集Rb、Sr、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洪山凝灰岩锆石测得εHf(t)值变化范围为-20.51^-12.34,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为1.9~2.5 Ga。洪山凝灰岩与洪山正长岩是同期-同源的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的构造格局,是EMI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基性幔源岩浆上升,提供的热量诱发古老下地壳物质重熔,又与该壳源熔体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洪山火山岩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洞栖蝙蝠的分布及栖息地重要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伟 王延校 +1 位作者 何新焕 牛红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9,共9页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对太行山南段的洞栖蝙蝠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洞穴38个,其中28个洞穴为首次调查,共观察到蝙蝠约17000只,隶属2科4属9种,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马铁菊头蝠。测量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对太行山南段的洞栖蝙蝠及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共调查洞穴38个,其中28个洞穴为首次调查,共观察到蝙蝠约17000只,隶属2科4属9种,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马铁菊头蝠。测量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大高度,并以洞穴内蝙蝠的种群数量(Ai)与根据物种生存状态赋值的权重(Mi)乘积之和评估洞穴重要性。在调查的洞穴中,最重要的洞穴是黄楝树水渠,有8种约2500只蝙蝠在此繁殖和冬眠;其次是涧河洞,有5种约2100只蝙蝠在此繁殖和冬眠。基于洞栖蝙蝠种类和洞穴测量数据的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太行山南段东西两侧洞栖蝙蝠的分布状况、不同类型栖息地之间的差异以及洞栖蝙蝠对栖息地的选择。太行山南段东西两侧洞栖蝙蝠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差异不显著。冬眠洞穴的总水平长度、最大宽度、最大高度、郁闭度均显著大于非冬眠洞穴。影响蝙蝠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子有地形因子、隐蔽因子和干扰因子,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96%。目前,这些洞穴的保护现状均不理想,一些洞穴已经或正在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使该地区洞栖蝙蝠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本研究结果以期能为决策者在制定开发旅游策略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洞栖蝙蝠 栖息地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矿化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权瑞 董国臣 +4 位作者 缪广 李玉成 刘昕曜 杨洋 任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4-1080,共17页
太行山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属成矿区。本文首次报道了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的金属成矿作用,对含矿的正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的分析工作。详细的野外观察表明,洪山岩体内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点,并厘定... 太行山南段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金属成矿区。本文首次报道了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的金属成矿作用,对含矿的正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的分析工作。详细的野外观察表明,洪山岩体内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点,并厘定出含矿正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洪山正长斑岩成岩年龄为130.45~131.4Ma,晚于洪山正长岩形成年龄(132~135Ma),成矿时代略晚于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成矿年龄(133~137Ma),处在太行山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活动高峰期内(120~140Ma),属于太行山地区后碰撞构造伸展阶段的产物。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洪山正长斑岩具有高硅(Si O_2=63.72%~67.63%)、高钾(K_2O/Na_2O=0.73~1.36)和富碱(K_2O+Na_2O=12.34%~12.73%)的特点,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岩体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32~12.43),不具铕异常(δEu=0.93~1.0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2件样品24个测点的锆石εHf(t)值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24.4^-10.3),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1.6~2.7Ga。综合分析表明,正长斑岩是"EMⅠ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涌的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的混染,形成壳幔混源的富钾含矿岩浆,并最终导致洪山斑岩型Cu矿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洪山岩体 正长斑岩 岩石成因 成矿意义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磁组构及其有限应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开 贾东 +2 位作者 罗良 张明正 李一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9-640,共12页
龙门山南段位于四川盆地以西,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在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不同构造部位选取48个采样点开展... 龙门山南段位于四川盆地以西,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在龙门山南段邛西断层转折褶皱不同构造部位选取48个采样点开展磁组构研究,分析断层转折褶皱的有限应变特征及区域构造变形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邛西地区上白垩统中主要载磁矿物为高矫顽力的赤铁矿,背斜整体应变较弱,且存在3种类型的磁组构,以沉积磁组构和初始变形磁组构为主,铅笔状磁组构少见,主要存在于靠近褶皱中段的前翼部位,说明断层转折褶皱前翼较后翼和核部应变强,且中段地层应变较其他部位更为强烈。此外,各采样点磁线理的优势方位为近南北向(N10°E),表明邛西断层转折褶皱的形成与龙门山南段晚新生代近东西向的地壳水平缩短有关,暗示龙门山南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晚新生代存在转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龙门山南段 邛西断层转折褶皱 新生代变形 有限应变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中生代杂岩体的岩石成因: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1
15
作者 陈斌 翟明国 +1 位作者 田伟 江博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戍、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戍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具微弱至正Eu异...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戍、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戍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戍杂岩体的ENd(135 Ma)=-12.3- -16.9,ISr= 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戍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 15.42,(208Pb/204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慢,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杂岩体 地球化学证据 中生代 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动力学环境 Sr Nd 地球化学性质 富集地幔 太平洋板块 岩石组成 地壳物质 部分熔融 岩浆事件 地壳混染 岩浆作用 M1型 二长岩 辉长岩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及与其他植物区系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嘉 张浩 +1 位作者 焦云红 付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5-372,共8页
于2006~2008年间对河北省太行山南段武安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种子植物调查,结合文献对区内种子植物进行了科属组成、区系谱、分布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并对该植物区系与中国其他9个植物区系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武安国家森林... 于2006~2008年间对河北省太行山南段武安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种子植物调查,结合文献对区内种子植物进行了科属组成、区系谱、分布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并对该植物区系与中国其他9个植物区系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武安国家森林公园共有种子植物97科,387属,714种,其中被子植物94科,384属,710种,可归属于15个地理分布类型及9个变型.(2)该区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250属,占64.6%),并伴有一部分热带性质的植物(74属,占19.1%),该区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与热带-亚热带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反映出武安区系与其他区系之间的广泛联系与相互渗透的特点.(3)武安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与雾灵山、中条山、太岳山区系亲缘关系较近,与泰山次之,与鸡公山有一定差异,与小五台山和长白山差异较大,与八大公山、龙栖山亲缘关系最远.进一步证明植物区系的纬向地带性规律,即纬度越低,热带-亚热带成分越高;纬度越高,温带-寒温带成分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武安 植物区系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哀牢山南段长安金矿深部找矿新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云满 张家良 +1 位作者 董文伟 普家忠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长安金矿床是"十五"期间云南省重大找矿突破之一。文章介绍了长安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的新认识,提出了矿床主矿体并非受控于中上志留统与下奥陶统之间的加里东期不整合面,而是受控于... 长安金矿床是"十五"期间云南省重大找矿突破之一。文章介绍了长安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的新认识,提出了矿床主矿体并非受控于中上志留统与下奥陶统之间的加里东期不整合面,而是受控于NNW向陡立的F6断裂破碎带,属于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通过采用TEM+IP物探方法圈定深部低阻、高充电率异常带,并结合成矿地质因素确定深部找矿空间,深部找矿工作获得新突破,扩大了资源∕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金矿 断裂破碎带控矿 TEM+IP物探方法 深部找矿 哀牢山南段 云南省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昕曜 董国臣 +1 位作者 李玉成 权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4,共12页
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位于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斑岩中Si O2含量为63.57%~67.85%,平均为65.19%;里特曼指数σ值为5.6~8.2;K2O/Na2O为1.00~1.74,平均为1.24;A12O3为16.75%~1... 在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位于太行山南段洪山岩体中粗面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该区斑岩中Si O2含量为63.57%~67.85%,平均为65.19%;里特曼指数σ值为5.6~8.2;K2O/Na2O为1.00~1.74,平均为1.24;A12O3为16.75%~18.77%,平均为18.21%。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6,属于碱性正长岩类岩石。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为33.75×10-6~144.30×10-6,(La/Yb)N=9.18~33.28,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的特点。δEu=0.99~1.16,有微弱正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中,样品均显示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的特征。同时,在该地区获得的粗面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28.6±1.0Ma。锆石εHf(t)值为-16.0^-11.4,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DM)为1258~1432Ma。这些数据表明,洪山粗面斑岩与洪山其他中生代侵入岩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造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期,是EM1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岩浆上升侵位,并受古老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的。华北规模庞大的中生代岩浆作用可能与部分熔融并消耗富集岩石圈地幔层有关,这可能也是岩石圈地幔减薄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粗面斑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刺槐林地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丽青 王风芹 +4 位作者 付晨青 宋安东 张劲松 高俊 桑玉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4-640,共7页
本研究以农田为对照,研究了太行山南段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影响该区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化学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样地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的刺槐林地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 本研究以农田为对照,研究了太行山南段退耕还林刺槐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影响该区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化学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样地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不同林龄的刺槐林地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农田,但10 a刺槐的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除外。10 a和43 a刺槐林地的四季土壤酶指数均值较农田分别提高了75.37%和127.80%,43 a刺槐林地四季土壤酶指数均值较10 a刺槐林地提高了29.90%,表明退耕还林种植刺槐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且植被恢复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纤维素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化学影响因子之一是速效钾,脲酶活性的主要化学影响因子是速效磷,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化学影响因子则是硝态氮和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刺槐 林地土壤酶活性 土壤酶指数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符山岩体的成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0
20
作者 董建华 陈斌 周凌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67-774,共8页
太行山南段符山岩体是一套辉长岩-闪长岩-二长岩杂岩体,这一套岩石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轻稀土强烈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并具有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别是Sr-Ba;Nd-Sr同位素成分相对均一,并具强烈富集的特征(I_(Sr)为0.706~0.7... 太行山南段符山岩体是一套辉长岩-闪长岩-二长岩杂岩体,这一套岩石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轻稀土强烈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并具有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特别是Sr-Ba;Nd-Sr同位素成分相对均一,并具强烈富集的特征(I_(Sr)为0.706~0.7065,ε_(Nd)(T)为-13.7~-16.8),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都表明,这是一套同源岩浆演化系列,共同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幔源基性岩浆侵位到下地壳位置时被下地壳物质混染形成混浆,混浆又发生以铁镁矿物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符山岩体的一系列岩石类型,华北中生代岩浆作用主要来自富集的岩石圈地慢,这可能是导致中生代以来华北岩石圈地幔减薄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符山岩体 岩石成因 岩石学 地球化学 中生代岩浆作用 岩石圈地幔 辉长岩 闪长岩 二长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