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财政空间的生产:“山川林泽”与国家构建的财政逻辑 被引量:3
1
作者 郑鹏 《求索》 CSSCI 2019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东周至秦汉,中国在向帝国转型的过程中,农业/小农财政的局限性被逐步认清。相应的,山川林泽作为重要的财政来源被日益重视。在儒家所强调的"国家造小农"的单一财政路径之外,山川林泽被法家规划为财政汲取的空间。可见,国家建... 东周至秦汉,中国在向帝国转型的过程中,农业/小农财政的局限性被逐步认清。相应的,山川林泽作为重要的财政来源被日益重视。在儒家所强调的"国家造小农"的单一财政路径之外,山川林泽被法家规划为财政汲取的空间。可见,国家建设与向帝国转型的经济基础是二元财政。二元财政结构反映了财政的空间指向性,并发挥着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川林泽 二元财政空间 国家财政 逻辑
原文传递
“除末”以“上农”:从猎人到农夫的农政学
2
作者 郑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9,共14页
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动创... 中西方经验中的"反本"与"反谷"的史实及考古报告显示,人们并非自愿为农。因此,文章重构了农业起源的问题,将农业与采集渔猎作为两种竞争性生产模式。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条件是谁推动创建的,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循此,文章提出要把国家带回农业变迁过程之中,而不是在进化论框限下考察技术性农业发明的线性累计过程。资源汲取效率与治理术效应,构成了国家介入农业变迁的双重必要性。中国经验为理解国家干预农业变迁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度性机制,即所谓"除末"以"上农"的农政学假设。它运作机理是"排除性纳入"的事本逻辑,"山川林泽之禁"是它的制度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 农政 排除性纳入 山川林泽之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