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山普拉古代居民线粒体DNA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承志 李春香 +4 位作者 崔银秋 蔡大伟 王海晶 朱泓 周慧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1-877,共7页
山普拉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城西南14km处,14C测定该墓地年代为公元前217至公元283年,属于古代新疆的于阗国遗存.实验通过4对套叠引物对山普拉古代居民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扩增和测序,同时选择编码区... 山普拉墓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洛浦县城西南14km处,14C测定该墓地年代为公元前217至公元283年,属于古代新疆的于阗国遗存.实验通过4对套叠引物对山普拉古代居民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扩增和测序,同时选择编码区6个位点做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从16例山普拉个体中得到了13个真实可靠的线粒体DNA数据.对线粒体DNA单倍型类群分析结果表明,山普拉古代居民同时具有西部欧亚大陆和东部欧亚大陆特有的单倍性类群,是一混合人群.多维尺度分析以及U3亚型的中介网络图分析表明,山普拉古代人群与伊朗人群及奥塞梯人群有一定母系遗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线粒体DNA 山普拉 古代居民
下载PDF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人骨的种系问题 被引量:17
2
作者 韩康信 《人类学学报》 1988年第3期239-248,287,共11页
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地的古代居民在体质形态特点上应是接近长颅欧洲人种地中海东支类型而不是具有“大蒙古人种大部分特征,但也有欧罗巴人种一些较明显特征”的混血类型。
关键词 山普拉 人头骨 地中海人种
下载PDF
山普拉墓地的埋葬制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锁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分析阐述了山普拉墓地在埋葬制度方面的特征 。
关键词 社会组织方式 家庭形式 山普拉墓地 埋葬制度
下载PDF
山普拉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2 位作者 熊樱菲 贾应逸 黄小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及快原子轰击质谱法的分析测试 手段,通过综合比照认定毛织品上的蓝色染料的主要成分应是靛蓝素,染色过程中可能采用了复染
关键词 新疆 山普拉墓群 蓝染料 鉴定工作 毛织品
全文增补中
山普拉墓地出土绞编毛绦带编织技术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梦嘉 蒋玉秋 +3 位作者 刘大玮 肖爱民 饶蕾 方丹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7,共5页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7条绞编毛绦带组织结构复杂,织物密度极高,可作为研究古代手编绦带技艺的技术样本。文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样本与考古出土绞编纺织品实物进行比较。在织造工具方面,通过对新疆本地区民族学现存的综版织机类型分...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7条绞编毛绦带组织结构复杂,织物密度极高,可作为研究古代手编绦带技艺的技术样本。文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样本与考古出土绞编纺织品实物进行比较。在织造工具方面,通过对新疆本地区民族学现存的综版织机类型分析比对,并采用实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实地测量所得样本数据,利用四孔综版织机,从技术角度对毛绦带进行工艺复原实践。最终实现了编织方法、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度、图案外观等基础数据的一致。研究认为,汉晋时期的西域地区已出现二孔及四孔综版式织机,并广泛用于编织毛绦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版编织 绞编 山普拉 毛绦带 复原
下载PDF
山普拉墓地纺织品纹样中的东西方要素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龚伊林 沈爱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0-86,共7页
山普拉墓地纺织品揭示了汉晋时期于阗国纺织品艺术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区域考古文化特点。文章研究了山普拉墓地纺织品纹样上一些典型的艺术形象及其文化特征,并借用两河文明、爱琴文明、草原... 山普拉墓地纺织品揭示了汉晋时期于阗国纺织品艺术的发展轨迹,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特征,表现出强烈的区域考古文化特点。文章研究了山普拉墓地纺织品纹样上一些典型的艺术形象及其文化特征,并借用两河文明、爱琴文明、草原文明等诸多艺术因素用以分析其纺织品图案的复杂性。研究表明:山普拉墓地纺织品纹样受西亚早期文明、中亚贵霜及草原文化圈的影响较大;一些纹样的源头可追溯至两河文明的哈拉夫文化时期,受楚汉文化影响主要体现在“叙事性”主题的表达、卷云纹的装饰边缘的处理及刺绣针法上;部分纹样加入了于阗本土神话信仰及织造技术,写实性与抽象性并重,装饰性较强,但缺乏大量自由式构图。因此,综合来看这些纺织品应属于土著文化向希腊化过渡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普拉 纺织品 纹样 于阗 东西方要素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遗址人头马武士图像渊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波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本文以新疆和田地区山普拉遗址中毛织品上织制的人头马武士形象为切入点,根据西方神话与中国古代《山海经》中关于"半兽人"形象,进行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是,以期说明新疆考古发现的人头马图像,具有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历... 本文以新疆和田地区山普拉遗址中毛织品上织制的人头马武士形象为切入点,根据西方神话与中国古代《山海经》中关于"半兽人"形象,进行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是,以期说明新疆考古发现的人头马图像,具有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历史印痕。通过它的演变和发展,为当今影视媒体创作、电玩角色设置、博物馆衍生品、旅游纪念品、毛绒玩具研发提供新的创作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普拉遗址 人头马造型 毛纺织品 衍生品设计
下载PDF
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古墓地的新发掘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小勇 郑渤秋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古墓葬 考古发掘 新疆山普拉 洛浦县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的刺绣品及其艺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阿丽娅.托拉哈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对出土于新疆洛浦县山普拉等墓葬中的刺绣品 (以毛绣、丝绣为主 )的类型、纹样、绣法、颜色等工艺进行介绍 ,并就不同地区的刺绣艺术品进行了比较。这为中国织绣艺术史研究提供了物证。
关键词 新疆 山普拉 刺绣品 艺术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金线结构形貌与材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党小娟 郭金龙 +1 位作者 柏柯 杨军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8,共6页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珍贵纺织品与新疆其他古墓葬群出土的纺织品一样,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为研究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以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珍贵纺织品与新疆其他古墓葬群出土的纺织品一样,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为研究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以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金线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金线的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以揭示金线及其芯线的结构特征,获取了金线相关几何尺寸等信息。同时结合能谱仪分析,对金线的成分进行检测,获得了金线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期冀通过今后逐步积累的大量金线分析数据能够揭示出中国较早时期纺织品用金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 山普拉墓地 纺织品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毛织品纹饰论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功青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7期44-47,共4页
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毛织品,相关研究证明这些毛织品的原材料及制作是在本地。这些毛织品颜色鲜艳,图案丰富,展示了当地居民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其纹饰主要有植物纹、几何纹、动物纹和人物纹四种,通过写实与写意的方式体现了当... 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毛织品,相关研究证明这些毛织品的原材料及制作是在本地。这些毛织品颜色鲜艳,图案丰富,展示了当地居民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其纹饰主要有植物纹、几何纹、动物纹和人物纹四种,通过写实与写意的方式体现了当地居民的审美观。大多数纹饰为本地独有,从相似的三角纹和十字纹推测山普拉文化与察吾呼文化有一定的交流和沟通,另外一些纹饰则融入了希腊神话元素或波斯萨珊王朝特色,使山普拉文化更加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毛织品 纹饰
下载PDF
纤维包埋切片法在出土纺织品研究中作用的探讨——以山普拉出土纺织品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菁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2期88-92,155,156,共7页
纤维包埋切片法是在纺织品文物的分析检测、修复保护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需要的样品量非常少,常常作为出土纺织品检测的第一步。山普拉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文物颜色鲜艳,并且保存较好。本文选取了山普拉墓葬出土的11个样品,对纤维包埋... 纤维包埋切片法是在纺织品文物的分析检测、修复保护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需要的样品量非常少,常常作为出土纺织品检测的第一步。山普拉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文物颜色鲜艳,并且保存较好。本文选取了山普拉墓葬出土的11个样品,对纤维包埋切片法在出土纺织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得出结论,通过观察纤维切片,可以收集文物基本信息,包括保存状况、原材料、是否为染色、染色状况、老化状况等,为后续的染料分析、污染物分析以及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纺织品文物 形貌分析 纤维切片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纺织品捻向及细度检测分析
13
作者 牛功青 《吐鲁番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本文对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出土的40件纺织品进行了纤维检测分析。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纺线捻向是Z捻,推测捻向可能与左右手操作相关,S捻则代表了左撇子的一类人,同时,有一部分纺线的捻向非常弱至无,推测是二次利用弱化了捻向;根据几个遗... 本文对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出土的40件纺织品进行了纤维检测分析。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纺线捻向是Z捻,推测捻向可能与左右手操作相关,S捻则代表了左撇子的一类人,同时,有一部分纺线的捻向非常弱至无,推测是二次利用弱化了捻向;根据几个遗址出土的纺轮证明了新疆即是毛织品的制作地,结合检测的纺线细度,推测山普拉居民利用自身体质的优势减弱了对纺轮的选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纺织品 纺线 纺轮 捻向 细度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双口折叠袋修复方法研究
14
作者 马叶桢 《丝绸之路》 2022年第2期133-137,145,共6页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古代纺织品文物,有效的保护修复手段有利于文物发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文章以四件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双口折叠袋为保护修复对象,使用复原性修复、绉丝纱包裹及无酸装具存放三种方法...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古代纺织品文物,有效的保护修复手段有利于文物发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文章以四件新疆山普拉古墓群出土的双口折叠袋为保护修复对象,使用复原性修复、绉丝纱包裹及无酸装具存放三种方法对残存情况不同的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工作,对多层且材质丰富的纺织品文物的修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文物 保护修复 双口折叠袋 山普拉
下载PDF
新疆洛浦山普拉出土人物纹栽绒毯内容初探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82,143,共11页
山普拉新发现的栽绒地毯是首次在新疆和中亚发现的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有众多写实人物的叙述性纺织品,它首次在新疆甚至中国展示了印度—婆罗门教的故事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这两个首次已经无疑地为新疆考古、历史、艺术史、宗教史、丝绸之... 山普拉新发现的栽绒地毯是首次在新疆和中亚发现的公元5世纪左右包含有众多写实人物的叙述性纺织品,它首次在新疆甚至中国展示了印度—婆罗门教的故事内容及其艺术表现;这两个首次已经无疑地为新疆考古、历史、艺术史、宗教史、丝绸之路研究等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1、2号地毯画面中人物的逐个分析和辨识,基本确认了故事的内容和情节。两张内容基本相同的毯子主要描述的是印度婆罗门教神祇克利希纳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包括"巧换婴儿"、"偷吃奶油"、"命名仪式"、"林中娱乐"和"返回秣菟罗"等比较有名的情节。克利希纳神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中的主要人物,他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户晓,关于他的艺术作品也多得数不胜数。本文就是对照神话故事和各种艺术表现来进行辨识和推测的。为使读者能够对应了解地毯内容,本文也同时提供了克利希纳故事的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栽绒地毯 克利希纳 印度教 婆罗门教 黑天
原文传递
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人物栽绒毯艺术特征及风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6,F0002,共13页
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 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绒毯 编织技术 艺术母题 艺术风格 洛浦县山普拉
原文传递
新疆洛浦山普拉出土人物栽绒毯内容再探——兼论印度教传入和田的年代及途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4,140-141,共15页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发现,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新课题:和田地区或新疆是否有过印度教的传播甚至存在过印度教社区。通过对和田出土的从战国到唐代末期文物及历史文献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汉初至唐初这段时间,或者更早,和田以及楼兰地区不仅有印度教传播的土壤和条件,而且存在过印度教社区。印度教传入的时间应该以贵霜和笈多时期的可能性为最大,路线以克什米尔为主要通道。和田官方文字在4~5世纪时由佉卢文转为笈多体婆罗迷文字,而地毯上同时现有印度教故事和笈多体文字,说明地毯更可能是受笈多影响的产品。传入印度教的信徒有可能是来自印度北部或西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已经皈依印度教的塞人,他们的到来给早已生活在和田的塞人注入新的宗教热情和自我管理的社会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于田塞语 贵霜 克什米尔 山普拉 人物栽绒毯 克利希纳
原文传递
《中国新疆山普拉——古代于阗文明的揭示与研究》简介
18
作者 秋水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4-44,共1页
《中国新疆山普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正文47页,彩版451幅,定价196元。该书共分六部分,对位于昆仑山北麓和田河畔洛浦县的山普拉古墓葬的发现与发掘经过、墓葬形制、随葬... 《中国新疆山普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正文47页,彩版451幅,定价196元。该书共分六部分,对位于昆仑山北麓和田河畔洛浦县的山普拉古墓葬的发现与发掘经过、墓葬形制、随葬器物、服饰、发饰与纹手进行详尽的介绍,并将所发现的68座墓葬分为早、晚两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普拉 新疆
原文传递
尼雅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DNA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承志 李春香 +3 位作者 崔银秋 张全超 周慧 朱泓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5,共5页
尼雅遗址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代遗址之一,^14C测定在距今1480~2635年之间。“精绝”国故址,是丝绸之路沿线保存最完好的古本实验对一例尼雅股骨样本线粒体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同时做了编码区的限制性... 尼雅遗址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代遗址之一,^14C测定在距今1480~2635年之间。“精绝”国故址,是丝绸之路沿线保存最完好的古本实验对一例尼雅股骨样本线粒体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扩增和测序.并同时做了编码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分析,结果显示这一个体属于U3亚型。U3亚型在现代人群中主要集中分布在近东和伊朗,与其他新疆古代人群对比显示:尼雅人群和山普拉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母系遗传联系.与潘其凤先生的体质人类学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 U3亚型 山普拉人群 尼雅人群 尼雅遗址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梅村 《西域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4-60,共7页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林梅村70年代以来,火袄教人华问题成为西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后参加讨论的学者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柳存仁(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1978年)、日本学者福井文雅(1980年)... 从考古发现看火袄教在中国的初传林梅村70年代以来,火袄教人华问题成为西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先后参加讨论的学者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柳存仁(1976年)、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1978年)、日本学者福井文雅(1980年)、中山大学的蔡鸿生(198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祆教 火袄教 考古发现 粟特文 中亚 伊犁河流域 山普拉墓地 粟特语 粟特人 阿胡拉·马兹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