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法的山楂果核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燕新 邱相坡 +1 位作者 于欢 王文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别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完成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 Design程序进行试验设计,优化出山楂果核总黄酮的... [目的]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别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完成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 Design程序进行试验设计,优化出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料液比为1∶29(g·mL-1)、乙醇浓度为49%、闪式提取时间为91 s时,山楂果核总黄酮提取率最佳,可达0.644%。[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山楂果核的闪式提取工艺参数,将为山楂果核总黄酮工业化提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提升山楂果核资源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核 总黄酮 闪式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智 蒋盈盈 +2 位作者 林芳 季华 范兴丽 《中国消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观察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法对山楂果核挥发油细胞毒试验的安全浓度进行检测;建立小鼠体内感染模型,对该挥发油的50%有效抗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4%(挥发油/100 ml)即浓度为80μg/ml及... 目的观察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内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法对山楂果核挥发油细胞毒试验的安全浓度进行检测;建立小鼠体内感染模型,对该挥发油的50%有效抗菌浓度进行检测。结果4%(挥发油/100 ml)即浓度为80μg/ml及以下浓度的挥发油在观察期限内未出现细胞毒性反应;山楂果核挥发油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败血症有保护作用,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15.4μg/ml、31.9μg/ml和35.1μg/ml。结论山楂果核提取物对试验菌株引起的体内感染均有较好的保护性,可以作为抗菌剂的参考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核 挥发油 体内抗菌
原文传递
微量分析法测定山楂果肉和核中的多糖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威 侯冬岩 回瑞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121-122,共2页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山楂果肉与核中的多糖成分,利用紫外光谱法进行微量分析.山楂果肉和核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26.81mg/g和11.550mg/g.此方法回收率为100.35%~103.01%,变异系数小于0.20%。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对多糖含量的微量分析.
关键词 山楂果肉和 多糖 微量分析 紫外光谱法
下载PDF
山楂药用中果核的去留分析
4
作者 吴建方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12X期20-20,共1页
通过对山楂炮制文献的研究和考证,对山楂果肉、果核的药理及化学成分分析和对其综合利用的不同评价,认为山楂应去核它用,使其发挥各自作用。
关键词 山楂 山楂果核 分析
下载PDF
两种植物挥发油体外抗菌作用试验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范兴丽 王鸿 +1 位作者 沈香娣 吴森林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3-665,共3页
目的观察金银花和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外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法对两种植物挥发油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金银花挥发油对革兰阴性菌株的MIC50和MIC90值均≥128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 目的观察金银花和山楂果核挥发油体外抗菌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法对两种植物挥发油体外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金银花挥发油对革兰阴性菌株的MIC50和MIC90值均≥128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90值≥128μg/ml、MIC50值为64μg/ml。山楂果核挥发油对所有试验菌株的MIC50值在16~64μg/ml范围;MIC90值在64~128μg/ml。山楂果核挥发油作用15 min,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BC值在32~64μg/ml范围;金银花挥发油作用60 min,对上述两种细菌MBC值为64μg/ml。结论两种植物挥发油对试验菌株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但其MIC和MBC值均明显高于两种对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核 金银花 挥发油 体外抗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