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证实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8,共8页
立足回归原境之方法论原则,在对前贤所谓《山水松石格》伪托内容进行较详细辨正之同时,主要从中古画论生长史角度,通过整体内容、四六句书启文体、开篇处形上之思、篇幅、墨法、色彩心理感受、比例问题与证据链等方面之考察,证实该篇当... 立足回归原境之方法论原则,在对前贤所谓《山水松石格》伪托内容进行较详细辨正之同时,主要从中古画论生长史角度,通过整体内容、四六句书启文体、开篇处形上之思、篇幅、墨法、色彩心理感受、比例问题与证据链等方面之考察,证实该篇当为梁元帝萧绎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元帝 山水松石格 破墨
下载PDF
关于萧绎《山水松石格》与王维《山水诀》再探讨
2
作者 易善炳 徐兆轩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萧绎《山水松石格》与王维《山水诀》被画学界视为伪作,并被认为作伪的时间也不尽同。笔者认为这两篇画论系同一人所作伪。原因在于两篇行文开端格调基本一致,描写内容如出一辙。分别与同期画论作比较,文法迥异,但两者相比较,确有不谋... 萧绎《山水松石格》与王维《山水诀》被画学界视为伪作,并被认为作伪的时间也不尽同。笔者认为这两篇画论系同一人所作伪。原因在于两篇行文开端格调基本一致,描写内容如出一辙。分别与同期画论作比较,文法迥异,但两者相比较,确有不谋而合之处,甚至感觉两者的篇名可以互换。这两篇画论可能系北宋初期之前的山水画家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绎 王维 山水松石格 水诀》 伪作
下载PDF
《山水松石格》分析与探究
3
作者 唐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38-240,共3页
山水理论著作《山水松石格》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著作?是否为梁元帝萧绎所著?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学术界争议颇多的地方。不管其作者是谁,是否真伪,然而对于我们研究绘画史及绘画美学都有其理论价值。又因为这些文字经过历代画师的经验相传,... 山水理论著作《山水松石格》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著作?是否为梁元帝萧绎所著?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学术界争议颇多的地方。不管其作者是谁,是否真伪,然而对于我们研究绘画史及绘画美学都有其理论价值。又因为这些文字经过历代画师的经验相传,所以更能体现珍贵的绘画精髓。本文通过对《山水松石格》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其来源及其所体现的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松 造化为灵 信笔
下载PDF
论《山水松石格》“格高而思逸”
4
作者 文柳川 《国画家》 2008年第4期29-30,27-28,共4页
“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由是设粉壁,运神情,素屏连隅,山脉溅渹,首尾相映,项腹相迎。丈尺分寸,约有常程;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 “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由是设粉壁,运神情,素屏连隅,山脉溅渹,首尾相映,项腹相迎。丈尺分寸,约有常程;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乍起伏于柔条,便同文字。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青。隐隐半壁,高潜入冥、插空类剑,陷地如坑。秋毛冬骨,夏阴春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柳川 山水松石格 绘画艺术 艺术作品
原文传递
“格高而思逸”——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5
作者 林丽瑶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7期190-192,共3页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 魏晋时期,山水画萌芽,宗斌在《画山水序》论述了山水“以形媚道”,创作目的在于“卧游”以悟道;王微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创作山水画的情感宣泄;更重要的是在南朝时期甚至已经提出了关于山水画的优劣在于“格高而思逸”,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后世山水画的审美追求,后世的画论对此继续发展,由此衍生出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品德审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松石格 高而思逸 水画 审美追求
下载PDF
“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无泄于户庭”考释
6
作者 韩刚 《艺术探索》 2019年第6期18-28,共11页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为六朝重要山水画论篇章,成书后不知所踪,直到北宋末年韩拙《山水纯全集》引用方重现于世,而进入画学史。须要追问的是,梁元帝至北宋末近600年间,何以《山水松石格》秘而不宣?《山水松石格》乃名画家梁元帝写给书...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为六朝重要山水画论篇章,成书后不知所踪,直到北宋末年韩拙《山水纯全集》引用方重现于世,而进入画学史。须要追问的是,梁元帝至北宋末近600年间,何以《山水松石格》秘而不宣?《山水松石格》乃名画家梁元帝写给书画理论家姚最之书札,因奉行儒家忠信之教的姚最及后嗣践行文末“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无泄于户庭”叮嘱,而被秘藏。直至士族淡出、士风堕落之盛中晚唐五代时始逸出,于北宋复古、考古与集古风气中进入画史,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元帝 山水松石格 姚最 《续画品》
下载PDF
“笔墨”探源
7
作者 贾方舟 《中国书画》 2003年第9期103-105,共3页
在关于中国画的研究和讨论中,'笔墨'恐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专业术语了。特别是上世纪末一句'笔墨等于零'引发的'笔墨官司',更是给画坛带来不小的骚动。但对于'笔墨'一词的由来,并没有多少人去探究,... 在关于中国画的研究和讨论中,'笔墨'恐怕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专业术语了。特别是上世纪末一句'笔墨等于零'引发的'笔墨官司',更是给画坛带来不小的骚动。但对于'笔墨'一词的由来,并没有多少人去探究,仿佛它与传统绘画与生俱来。如果我们知道,'笔墨'这一概念是传统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处在转型期的产物,那么,也许就不难理解,在传统绘画进入新的转型阶段,它的价值受到质疑也是十分自然的事。'笔墨'并不是有了'笔'有了'墨'以后就有的概念。'笔'与'墨'作为一个概念的合成,至少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唐代才被合在一起使用。中国绘画用笔、用墨的历史都十分久远,但在唐以前,'墨'的价值远不能与'笔'相提并论。因为'笔法'的发展远远早于'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墨 等于零 张彦远 山水松石格 论画六法 青绿 李思训 历代名画记 工笔人物 项容
下载PDF
浅析魏晋南北朝山水画论在中国绘画史上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韦桂来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7年第5期126-127,共2页
分析一个时期理论著作的价值,最根本的,还是要落到这个时期产生这些著作的精神根源上。因为它必定贯穿到著作之中,与当朝时代回响,如果有生命力,也将影响下一个或几个时代。
关键词 中国绘画史 画云台 山水松石格 思逸 文人士大夫 绘画创作 以色貌色 越名任心 水画家 画品
原文传递
岁月如歌——记青年画家张剑
9
作者 曹斌 《现代艺术》 2023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但凡学习中国画的人,其一生都在对“笔墨”进行锤炼。“墨”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物质媒介,历来受到书画家高度重视。《山水松石格》谓“格高思逸、笔妙墨精”,可见古人对用墨的重视。而近代黄宾虹先生用墨“浑厚华...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但凡学习中国画的人,其一生都在对“笔墨”进行锤炼。“墨”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物质媒介,历来受到书画家高度重视。《山水松石格》谓“格高思逸、笔妙墨精”,可见古人对用墨的重视。而近代黄宾虹先生用墨“浑厚华滋”,则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艺术 黄宾虹先生 青年画家 用墨 浑厚华滋 物质媒介 山水松石格 岁月如歌
原文传递
早期的山水画
10
作者 学知 《美术》 1961年第3期71-72,共2页
远在公元前十六世纪我国的商代,在象形文字(金文、甲骨文)和工艺装饰(帝王冕服的彩绘、铜器玉器的雕饰)上,就出现了最早的山水形象。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看到楚国先王庙和公卿祠堂的壁画。
关键词 冕服 十六世纪 展子虔 画象 史道硕 《游春图》 郑法士 先王 张彦远 山水松石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