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课标下初中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1
作者 周捷 《最小说》 2024年第2期70-72,共3页
初中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培养和提升初中生文言文语言运用水平、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促进初中生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 初中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培养和提升初中生文言文语言运用水平、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了促进初中生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山水游记 文言文 阅读教学
下载PDF
王士性与竹添进一郎山水游记比较论
2
作者 何方形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8-73,共6页
王士性与竹添进一郎在志乐山水、探胜觅奇、感受世界等方面有心意相通之处,蜀道之行尤具典范意义,各成规模。山水诗文创作也具相似性:反映当下,言随意遣,简洁明达,在各自时代的文学领域均有所开拓与超越。竹添进一郎的旅游叙事无意间成... 王士性与竹添进一郎在志乐山水、探胜觅奇、感受世界等方面有心意相通之处,蜀道之行尤具典范意义,各成规模。山水诗文创作也具相似性:反映当下,言随意遣,简洁明达,在各自时代的文学领域均有所开拓与超越。竹添进一郎的旅游叙事无意间成了王士性山水文学在历史上的回响之一。但山水依然,世变非一,他们之间也展示出时代风向等诸多差异,出行机缘、目的、方式均各有所别,值得从人文地理学等诸多视角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性 竹添进一郎 山水游记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基于山水游记文本的故事地图设计与实现--以徐霞客庐山游记故事地图为例
3
作者 农文韬 阮陵 +2 位作者 龙毅 寇萱 陈昊烜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2期32-39,86,共9页
故事地图与山水游记结合,能生动刻画游记中山水现象和游历过程的时空变化,诠释其文化地理意义,对传递史地知识、建构山水审美意识和解读自然人文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山水游记的内涵与山水游记文本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山水游记故事地图... 故事地图与山水游记结合,能生动刻画游记中山水现象和游历过程的时空变化,诠释其文化地理意义,对传递史地知识、建构山水审美意识和解读自然人文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山水游记的内涵与山水游记文本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山水游记故事地图的制图六要素,提出了山水游记故事地图的混合信息架构方式(时间、空间、主题),并阐述了山水游记故事地图的界面版式设计、多媒体与符号设计表达方法.以徐霞客庐山游记为例,实现了山水游记故事地图.提出了基于山水游记文本的故事地图设计理论与方法,丰富了现有故事地图的理论体系,可为相关的故事地图可视化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地图 电子地图设计 山水游记文本 地图可视化表达
下载PDF
论读写结合教学之“可为”与“有为”——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读写结合教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许金炎 《辽宁教育》 2023年第21期67-69,共3页
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即从阅读与写作主题的结合、阅读与写作结构的结合以及阅读与仿续写训练的结合三个层面,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着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这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读写结合
下载PDF
感性 知性 灵性——漫谈中国古典山水游记审美教学
5
作者 俞江凤 《中学语文》 2023年第7期27-29,40,共4页
本文以《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山水的不同审美层次,窥探中国古典山水游记的审美境界,并试图解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这一核心议题。这一过程包括感悟自然山水的感性、品悟人文山水的知性... 本文以《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山水的不同审美层次,窥探中国古典山水游记的审美境界,并试图解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审美境界这一核心议题。这一过程包括感悟自然山水的感性、品悟人文山水的知性及体悟精神山水的灵性。融感性、知性、灵性于一身是中国古典山水游记的一大特色。审美教学应包含感悟、品悟、体悟,甚至是顿悟这一由感性到知性,最终达到精神愉悦的思维启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游记 审美教学 感性 知性 灵性
下载PDF
论柳宗元被贬后山水游记中的色彩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睿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柳宗元被贬后的山水游记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他自身命运有一定相通性,景物寄托了他内心的压抑感、沉重感、荒废感和被弃感。所以,无论是文中散发出的色彩,还是印在读者心中的心理色彩,都被染上了幽冷浓重的青色。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游记 山水游记色彩 心理色彩
下载PDF
论元结、柳宗元山水游记之意象选取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玉华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1-92,共2页
元结和柳宗元是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作家群的两位伟大旗手,二者都在幽僻的永州生活过,共同的地域环境以及长期的寓居,使他们与永州的山水有了深厚的情感,他们在山水意象的选取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都倾向于选取幽僻、不为人熟知的山、水来... 元结和柳宗元是唐代山水游记散文作家群的两位伟大旗手,二者都在幽僻的永州生活过,共同的地域环境以及长期的寓居,使他们与永州的山水有了深厚的情感,他们在山水意象的选取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都倾向于选取幽僻、不为人熟知的山、水来寄托自己的心志和情感,从而达成了人与环境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意象
下载PDF
元结的山水诗与山水游记刍议 被引量:2
8
作者 霍松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2,共3页
元结的山水诗山水游记前承陶渊明,后启柳宗元。他的山水诗与山水游记构成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这个理想的山水世界寄托了元结多重的人生企求与愿望。其创作心态主要是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同时还受儒、道意识以及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元结 山水 山水游记
下载PDF
论东晋庐山佛教和山水游记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娟侠 杨遇青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佛学对东晋山水审美意识与山水游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慧远为首的诸道人以佛眼看庐山,形成较为集中的游记创作群作。其作品融铸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和佛理的空明玄寂,体现出玄理与地志的双重影响,可视为游记成熟的标志。宗炳对山... 佛学对东晋山水审美意识与山水游记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以慧远为首的诸道人以佛眼看庐山,形成较为集中的游记创作群作。其作品融铸了大自然的生命活力和佛理的空明玄寂,体现出玄理与地志的双重影响,可视为游记成熟的标志。宗炳对山水观照进行了美学阐释,表述了澄怀味象、与道冥合的玄理旨趣,代表了慧远一派山水游记的艺术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佛教 山水游记 慧远 宗炳 审美观照
下载PDF
论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中的美学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翠先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3-205,共3页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永州山水游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主要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审美文 化同步。柳宗元对自然山水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在神与物游的感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学意象,又用"牢笼百 态"的笔墨...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永州山水游记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佳作,主要在于它们与时代的审美文 化同步。柳宗元对自然山水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在神与物游的感兴活动中,形成独特的文学意象,又用"牢笼百 态"的笔墨加以表现出来。"永州八记"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审美意识、高度的审美能力和独特的审美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审美
下载PDF
南朝山水游记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谭家健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27-32,共6页
南朝时期,描写山水的文章甚多,但哪些归属游记,研究者尚不一致。为此,应以模山范水的再现型描写为基本内容,有具体的游踪记录或较明显的游览意图,包含作者的主观感觉与体验为基本特征,来界定山水游记。本文对南朝山水游记的产生... 南朝时期,描写山水的文章甚多,但哪些归属游记,研究者尚不一致。为此,应以模山范水的再现型描写为基本内容,有具体的游踪记录或较明显的游览意图,包含作者的主观感觉与体验为基本特征,来界定山水游记。本文对南朝山水游记的产生、发展、变化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山水游记 特征
下载PDF
山水游记的内在生命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家治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4,共3页
山水游记须将作者的精神内涵作为意蕴与深度渗显于自然形式的表象之下 ,才能够做到黑格尔对艺术所要求的“剥去外部世界的顽固外部性” ,从而达到对人类自身的“复现”、“直观”与获得作为艺术作品必需的独创性。主体缺乏精神内涵 ,心... 山水游记须将作者的精神内涵作为意蕴与深度渗显于自然形式的表象之下 ,才能够做到黑格尔对艺术所要求的“剥去外部世界的顽固外部性” ,从而达到对人类自身的“复现”、“直观”与获得作为艺术作品必需的独创性。主体缺乏精神内涵 ,心灵性的东西太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游记 主体精神内涵 独创性 缺憾
下载PDF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气韵之“清”美 被引量:1
13
作者 管仁福 许明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7期44-46,共3页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气韵 “清”美
下载PDF
山水游记之异彩,晚明散文之奇葩——《五岳游草》的审美意蕴与文学造诣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12期196-199,共4页
王士性的《五岳游草》在纪行中彰显出了气习旷达、气魄豪迈的作家主体形象,在写景中凸现出了气韵生动、气势恢宏的自然客体形象,在抒情论理中又展露出了气象雄奇、气局壮阔的主客交感形象,这些形象携带着磅礴的气势丰富了该书的审美意蕴... 王士性的《五岳游草》在纪行中彰显出了气习旷达、气魄豪迈的作家主体形象,在写景中凸现出了气韵生动、气势恢宏的自然客体形象,在抒情论理中又展露出了气象雄奇、气局壮阔的主客交感形象,这些形象携带着磅礴的气势丰富了该书的审美意蕴,提升着该书的艺术水准,使其可以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中国文学散文之林。以《徐霞客游记》为参照,《五岳游草》一样地既以科学考察的内容成为山水游记中的异彩,同时又以独具一格的恢宏气势成为晚明散文中的奇葩。而且两书在具体风格上又各有千秋,其文学成就可以说是伯仲之间,难分轩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游记 晚明散文 科考内容 审美意蕴 文学造诣
下载PDF
江山同助 情韵有别——试比较元结、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情感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利国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57-58,共2页
元结和柳宗元,均为中唐山水游记创作方面颇有建树的文学家。二人皆官于湘地,所作游记又都是对当地山水的游览记胜,但两人作品的感情基调迥别。不论从他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作品的表现方式等方面都能探悉其作品中所包蕴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 元结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情感
下载PDF
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丽荣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7-99,共3页
柳宗元山水游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领域,作品中充满了他对"不遇之景"的热爱和对自己仕途上不幸遭遇的感受,张扬着决不气馁、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些特点和柳宗元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身为思想家的他以儒家思想... 柳宗元山水游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领域,作品中充满了他对"不遇之景"的热爱和对自己仕途上不幸遭遇的感受,张扬着决不气馁、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些特点和柳宗元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身为思想家的他以儒家思想作为理想的标准,又吸收百家思想革新儒学,在借助佛道的虚静避世排遣心中的苦闷后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力量投入到对现实的关注中。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本质使得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了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山水游记 艺术风格 成因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山水游记的生态意蕴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茂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7-91,95,共6页
中国现当代山水游记是现代散文的重要题材类型之一,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当代山水游记展现了国内外多姿多彩的山水景观,表达了敬畏自然、热爱生命、忧虑生态恶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蕴。山水游记是作家对人类... 中国现当代山水游记是现代散文的重要题材类型之一,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当代山水游记展现了国内外多姿多彩的山水景观,表达了敬畏自然、热爱生命、忧虑生态恶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意蕴。山水游记是作家对人类与自然生态主体间性的美学阐释,也是作家散文话语与生态哲思的诗性凝聚,对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游记 生态意蕴 美学阐释
下载PDF
明代宗臣山水游记的爱国情怀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国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9-43,共5页
明代"后七子"重要成员宗臣的山水游记,与袁宏道侧重表现山水本身之乐、徐霞客侧重表现自然科考迥然不同,其笔下自然山水的描绘较少,忧愁江山社稷的感慨较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在明代游记史上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貌。
关键词 宗臣 山水游记 爱国
下载PDF
先秦至宋代散文山水游记发展概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国瑞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20,共3页
在古代散文创作第一个高峰的先秦两汉时期,受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山水观念影响,山水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散文作品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主体地位认识的强化,山水之美才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主体的视... 在古代散文创作第一个高峰的先秦两汉时期,受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山水观念影响,山水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散文作品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主体地位认识的强化,山水之美才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主体的视野。直到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的唐宋时期,散文山水游记,终于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创作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山水游记 发展 先秦至宋代
下载PDF
中国山水游记散文的渊源探微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西平 张鸿晶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4-66,共3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山水游记散文产生的背景及其与社会思想、文学观念、审美情趣的变革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这些变革直到唐代中叶方告全面完成 ,因此 。
关键词 中国 变革 发展 背景 产生 社会思想 中期 山水游记散文 审美情趣 唐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