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山水诗学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彦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4,共7页
山水诗的兴起是晋宋诗歌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术界对此做了诸多研究,但是对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在山水诗学的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慧远在佛教信仰活动的基础上,综合玄学和般若思想,发展出处理本末、有无的&qu... 山水诗的兴起是晋宋诗歌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术界对此做了诸多研究,但是对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在山水诗学的形成和发展中的意义,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慧远在佛教信仰活动的基础上,综合玄学和般若思想,发展出处理本末、有无的"形象本体"之学。"形象本体"之学强调以"形象"的审美体悟"本体",蕴涵了重视"形象"的美学思想内涵,为晋宋之际山水诗学奠定了美学思想基础,在美学史和诗歌史上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般若 玄学 “形象本体”之学 山水诗学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山水诗学中的“悦性说” 被引量:2
2
作者 卞良君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36,150,共6页
表达主体在与自然山水亲密接触中所获得的物我交契的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是许多古代山水诗的主旨。与此相应并伴随着文学的觉醒以及人们对自然山水独特审美价值认识的飞跃,中国古代山水诗学领域里出现了不同于“言志说”和“缘情说”及... 表达主体在与自然山水亲密接触中所获得的物我交契的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是许多古代山水诗的主旨。与此相应并伴随着文学的觉醒以及人们对自然山水独特审美价值认识的飞跃,中国古代山水诗学领域里出现了不同于“言志说”和“缘情说”及画论“畅神说”的“悦性说”。“悦性说”以心物感应为生活事实依据,以人与自然的妙契冥合为审美心理基础,从孔子“乐水乐山”的审美移情理论脱胎而来,却又在儒家诗论愈趋伦理化之后而与祟尚自然率真的老庄及玄学思想结下不解之缘。它超越感性世界,在形而上的哲学层面肯定人性,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悦性”遂成为后代中国山水诗学乃至中国山水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山水诗学 悦性说 言志说 缘情说 畅神说 会心 自然
下载PDF
玄佛合流下南朝山水诗学的新变——兼谈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作者 葛刚岩 陈思琦 《中国诗学研究》 2021年第2期43-54,共12页
南朝时,山水诗学发生了新变。在意象上,更多选取自然中极具变化的现象;在感物上,"顿悟式"感物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写作技法上,全景式刻画开始应用于山水诗创作中。三者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得山水诗学在南朝时呈现新的面貌... 南朝时,山水诗学发生了新变。在意象上,更多选取自然中极具变化的现象;在感物上,"顿悟式"感物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在写作技法上,全景式刻画开始应用于山水诗创作中。三者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使得山水诗学在南朝时呈现新的面貌。而产生这一新变的根本原因则是玄佛合流思潮下大乘般若学的接受。大乘般若学传入中原,与本土思想发生碰撞,本身也经历了被改造的过程,并对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佛合流 山水诗学 意象 感物 全景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