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3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唐时代之宣城:江南奥壤,山水诗都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阿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0-137,共8页
唐代以前的宣城,走过了由县邑到郡治、由江南西部的行政中心到江南地区的政治腹地与经济沃壤的历程。其间几个关键节点是:楚国置爰陵邑,西汉置丹杨郡,孙吴丹杨郡迁治建业,西晋分置宣城郡,六朝时代之宣城既为近畿要地、又逐渐成长为文化... 唐代以前的宣城,走过了由县邑到郡治、由江南西部的行政中心到江南地区的政治腹地与经济沃壤的历程。其间几个关键节点是:楚国置爰陵邑,西汉置丹杨郡,孙吴丹杨郡迁治建业,西晋分置宣城郡,六朝时代之宣城既为近畿要地、又逐渐成长为文化名邦。以南齐谢朓为标志人物的山水诗的创作与影响,既反映了南朝时代宣城的文化特色,也使得宣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山水诗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城 先唐时代 政区 江南奥壤 山水诗都
下载PDF
敛情约性,因狭出奇--论徐照山水诗
2
作者 诸葛忆兵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徐照居“四灵”之首,以擅写山水风景著称。徐照一生,大半在家乡温州度过,他的大量优秀诗篇都是歌咏永嘉山水的。只有写到家乡山水,徐照才以组诗形式予以咏叹,如《游雁荡山》八首、《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组诗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 徐照居“四灵”之首,以擅写山水风景著称。徐照一生,大半在家乡温州度过,他的大量优秀诗篇都是歌咏永嘉山水的。只有写到家乡山水,徐照才以组诗形式予以咏叹,如《游雁荡山》八首、《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组诗可以更加全面、立体地呈现家乡的山水风貌。温州城市坐落在山水之间,城内外山峰林立,水道交错,徐照居家周边或友人住宅附近都是赏心悦目的风光,这成为徐照诗歌吟咏的另一对象。“吾洲见地形”,徐照对家乡的山水充满自豪感。徐照多次外出游历,离家距离最远、时间最久的一次是随徐玑赴任永州司理参军。徐照沿途和在湘中饱览风光,并将之化作诗材,其山水诗有了更为开阔的画面。而且,他有意“诗将远地传”,以诗歌表达游历见闻。徐照自称“唐世吟诗侣”,以学习唐诗相标榜。其学习的是由中唐入晚唐的姚合、贾岛一派,更多的是承继了姚合“闲适诗”的创作精神,诗风清新秀丽,在平淡朴实中见新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照 永嘉四灵 山水 温州
下载PDF
佛教思想观照下谢灵运山水诗的意象营构特色
3
作者 娄纯滢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谢灵运生活的时代恰逢佛教兴盛,他受到大乘净土、般若空观、涅槃佛性三种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使其山水诗的诸多意象呈现佛学色彩。净土思想影响下,谢灵运山水诗意象呈现严净色彩,表现为清净、光明、环绕三种意象营构特色;般若思想影响下,... 谢灵运生活的时代恰逢佛教兴盛,他受到大乘净土、般若空观、涅槃佛性三种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使其山水诗的诸多意象呈现佛学色彩。净土思想影响下,谢灵运山水诗意象呈现严净色彩,表现为清净、光明、环绕三种意象营构特色;般若思想影响下,谢灵运山水诗意象呈现空无色彩,表现为空旷、贞观、主变三种意象营构特色;涅槃思想影响下,谢灵运山水诗意象呈现达观色彩,表现为有情有性、一悟得遣、佛性常住三种意象营构特色。通过考察佛学思想对谢灵运山水诗意象营构特色的影响,可厘清谢灵运的思想理路,更好地理解、诠释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 佛教 意象
下载PDF
钱塘江山水诗之宋韵三昧
4
作者 吴小英 裴新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韵”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范畴,“宋韵”是对宋代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的集中概括。钱塘江山水诗是钱塘江流域宋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了宋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从审美探索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风光描摹中... “韵”是中国美学的经典范畴,“宋韵”是对宋代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的集中概括。钱塘江山水诗是钱塘江流域宋代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承载了宋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质。从审美探索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风光描摹中透露出娴雅、淡远、富有余味的宋韵美学特征;从历史沉思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词的古迹拜谒中流露出强烈的历史感,以及民族性之下的家国认同和忠孝观念;从人生感悟的角度看,宋代钱塘江山水诗的江河论道中充满着形象与哲理相结合、虚静与实动相统一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 山水 宋韵 美学
下载PDF
袁枚山水诗诗歌意象研究
5
作者 康牧青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袁枚是清代中叶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不仅创造性地提出“性灵说”的诗歌理论,诗歌创作也十分丰富,其中的山水诗更是独出机杼,性灵独具。这一特点自然也反映在袁枚山水诗意象的创造和选择上。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袁枚对物象的选择具有轻... 袁枚是清代中叶的一位杰出诗人,他不仅创造性地提出“性灵说”的诗歌理论,诗歌创作也十分丰富,其中的山水诗更是独出机杼,性灵独具。这一特点自然也反映在袁枚山水诗意象的创造和选择上。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袁枚对物象的选择具有轻巧灵动的特征。而从意象的审美特点来看,袁枚的山水诗意象主要具有孤绝、富有生趣和灵趣、奇幻神异、凄寒寂寥等四个特点。除了分析袁枚的意象创造特点之外,本文更用袁枚“性灵说”的诗论观点加以观照,探究袁枚山水诗意象与其“性灵说”的相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山水 意象 性灵说
下载PDF
跨文化视域下的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的虚实表现差异比较
6
作者 李春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4,65,共5页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 诗歌不仅是人类文明瑰宝,在语言、内容、思想、文化等方面还具有美育价值。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创作的虚实表现上有很多共同点,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该文从中国和英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着手,运用平行比较法、跨学科研究法、文化比较法,研究了中国古典山水诗与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在艺术表现的虚实上的差异:诗歌虚实字词的运用、创作主体的存在与虚实呈现、景物与情境的虚实表现。虚实表现差异的比较分析,对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进行艺术评论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虚实表现 歌字词 创作主体 景物表现 情境表现
下载PDF
自娱自适,皆抒性情——袁枚晚年山水诗析论
7
作者 黄宁宁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袁枚是乾嘉“性灵”诗坛的主将,其晚年的山水诗以“性情”为宗,极力描摹山水盛景,记录游行过程及所见所感,既抒发一己之真情,又贯彻古代山水诗谈玄说理的精神。体裁多变、喜写组诗、善用比拟、长于联想是其晚年山水诗的鲜明特色,这样的... 袁枚是乾嘉“性灵”诗坛的主将,其晚年的山水诗以“性情”为宗,极力描摹山水盛景,记录游行过程及所见所感,既抒发一己之真情,又贯彻古代山水诗谈玄说理的精神。体裁多变、喜写组诗、善用比拟、长于联想是其晚年山水诗的鲜明特色,这样的诗歌创作既有它独特的优点,也有一定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 山水 性情 自适
下载PDF
欧阳修宦游山水诗艺术特色研究
8
作者 张怡轩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6期31-33,共3页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人物,在文学、史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歌作为欧阳修文学诗歌创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承载着欧阳修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内涵。欧阳修的山水诗品类多样,题材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研... 欧阳修是宋代文坛的杰出人物,在文学、史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歌作为欧阳修文学诗歌创作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承载着欧阳修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内涵。欧阳修的山水诗品类多样,题材丰富,表达的情感更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研究欧阳修山水诗的艺术特色,不仅仅可以探寻作者本人的思想境界与文学创作理想,更可以洞悉北宋朝士大夫的书斋、行旅生活和文人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山水 情感表达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宣城,品不尽的山水诗画
9
作者 曲雪松 《小康》 2024年第14期84-84,共1页
宣城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藏于其中的人文胜景,如一幅唯美画卷铺陈开来,读之不绝,品之无尽。我还记得人生第一次看到“桃花潭”三个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那时跟着老师念这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朗上口,意思也浅... 宣城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藏于其中的人文胜景,如一幅唯美画卷铺陈开来,读之不绝,品之无尽。我还记得人生第一次看到“桃花潭”三个字,是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那时跟着老师念这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朗上口,意思也浅显易懂,但却想象不出,桃花潭到底是怎样的一池深水,诗人汪伦到底又有怎样的一番深情。直到很多年后,到了懂得情谊的年龄,才亲眼看到这一潭深水,幽深清碧,雾气缥缈,也知道了它所在的城,叫宣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显易懂 汪伦 宣城 唯美 山水 铺陈 深情 语文课堂
下载PDF
柳宗元与陈与义山水诗比较研究
10
作者 黄婷敏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0期45-48,共4页
陈与义的山水诗继承韦柳,与柳宗元的山水诗有许多相似性,特别是意象与意境有较大相同,意象上的淡雅脱俗,意境的幽寂。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和人生经历的不同,两者的山水诗仍然存在差别,内容和情感和风格存在差异。
关键词 柳宗元 陈与义 山水
下载PDF
“诗各有体,不可混一”——山水诗、田园诗、田家诗的类型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文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8-39,共12页
山水诗、田园诗、田家诗是诗歌史上诗体最为接近的三类作品。因此,今人往往把山水诗和田园诗视为一派,田园诗与田家诗则视为一家。从诗歌史看,这三类诗歌渊源不同,体性不同,艺术旨趣和精神风貌也有本质区别;从诗学史看,对三类作品体性... 山水诗、田园诗、田家诗是诗歌史上诗体最为接近的三类作品。因此,今人往往把山水诗和田园诗视为一派,田园诗与田家诗则视为一家。从诗歌史看,这三类诗歌渊源不同,体性不同,艺术旨趣和精神风貌也有本质区别;从诗学史看,对三类作品体性的异同,古今诗论家均有深入论述。先考察古今诗学对三类诗体的论述,再借鉴朗松的“类型的晶化成型规律”理论,对三类诗体的类型规律作比较阐述,为鉴赏分析和诗歌史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田园 田家 类型规律
下载PDF
永嘉山水“SONG”里行 诗路文化共富路
12
作者 房瑞丽 《浙江经济》 2023年第8期24-25,共2页
永嘉“SONG”文化美好的蓝图已绘就,“文旅+”的高品质深度融合已到来。瓯江山水诗路是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张“金名片”。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这里留下了... 永嘉“SONG”文化美好的蓝图已绘就,“文旅+”的高品质深度融合已到来。瓯江山水诗路是诗画浙江大花园的标志性工程,是“文化浙江”建设的一张“金名片”。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这里留下了千古绝唱。永嘉作为“瓯江山水诗路核心地”,在诗路文化带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创新提炼“SONG”文化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八山一水 山水 永嘉 深度融合 实践探索 千古绝唱
下载PDF
诗画审美:瓯江山水诗路乡村空间叙事设计的方法及应用——以《笔墨纸砚》系列文创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柴鸿举 杨小军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14-I0015,共2页
浙江诗路文化带是基于地理空间分布和历史文化积淀凝结而成,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构建出“一文含四带”的文化具象形态。诗路乡村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乡村,既承载乡土文化也充满诗情画意,如诗如画般被书... 浙江诗路文化带是基于地理空间分布和历史文化积淀凝结而成,由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构建出“一文含四带”的文化具象形态。诗路乡村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乡村,既承载乡土文化也充满诗情画意,如诗如画般被书写、阅读、欣赏和想象。赓续至今,如何在既有空间形态和文化传统之上,借用美丽风景、化用诗画篇章发展地方乡村经济成为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 叙事设计 笔墨纸砚 山水 地理空间分布 大运河 历史文化积淀
下载PDF
中国山水诗对外译介效果研究
14
作者 黄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
中国山水诗是始于谢灵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文章以中国山水诗的英文翻译和对外译介效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山水诗代表诗人作品英文翻译历史,并从海外馆藏、亚马逊销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分析山水诗人英译诗歌集的译介效果... 中国山水诗是始于谢灵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文章以中国山水诗的英文翻译和对外译介效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国山水诗代表诗人作品英文翻译历史,并从海外馆藏、亚马逊销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分析山水诗人英译诗歌集的译介效果。研究发现:中国山水诗在海外的关注呈上升趋势,在美国馆藏最多,其中王维诗歌的馆藏量、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评价最多,关注度最高;普通读者和专业读者在不同程度上关注山水诗哲学思想和译文质量,并愿意推荐书籍;辛顿在山水诗翻译领域积累了丰厚资本。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传播途径和译介受众角度提出山水诗译介的有效途径,推动中国山水诗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山水 译介效果 王维 谢灵运 孟浩然
下载PDF
山水诗的产生时间及成因辨析
15
作者 王春雨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刘勰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说对后学了解晋宋之际玄言诗向山水诗的嬗变进程有引玉之助。山水诗产生时间的界定及成因等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山水诗的产生时间,学者们提出了先秦两汉说、建安说、东晋说等。结合诗坛发展实... 刘勰的“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说对后学了解晋宋之际玄言诗向山水诗的嬗变进程有引玉之助。山水诗产生时间的界定及成因等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山水诗的产生时间,学者们提出了先秦两汉说、建安说、东晋说等。结合诗坛发展实际,将刘宋定为山水诗产生期比较合理。一些学者在论述山水诗成因时,常将其归结为玄、佛思潮的影响,或将玄言诗、游仙诗等称为山水诗的母体。其实山水诗产生的根源是创作主体审美意识勃兴与山水游赏活动盛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玄言 刘宋 成因
下载PDF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体现的盛唐气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艺濛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7期45-47,共3页
王维在一个和平盛世的年代中生活,他的诗歌中洋溢着积极昂扬的盛唐气息,包含了积极豁达、优雅潇洒的诗歌态度,静谧安适、生意盎然的诗歌内容和恬淡闲适、寂静优美的诗歌气氛。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充满着禅意,王维的禅意并不是避世消极的,... 王维在一个和平盛世的年代中生活,他的诗歌中洋溢着积极昂扬的盛唐气息,包含了积极豁达、优雅潇洒的诗歌态度,静谧安适、生意盎然的诗歌内容和恬淡闲适、寂静优美的诗歌气氛。王维山水田园诗中充满着禅意,王维的禅意并不是避世消极的,而是追求自由,怡然自得的禅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虽不似同时代盛唐诗人所作诗歌展现出的气势豪迈之感,但是其中的积极豁达、优雅潇洒、静谧安适、生意盎然、恬淡闲适、寂静优美也正是“盛唐气象”的突出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盛唐气象 田园山水
下载PDF
论中英山水自然诗的意境
17
作者 吴伏生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4-196,共13页
中英山水自然诗的一个共同特征,便是二者均把山水自然视为某种理念的体现与象征。在中国传统中,这一理念是指“运自然之妙有”的“道”与“理”,在西方,它则指宇宙规律与上帝或神的意志。为此,诗人在诗中描述与观照自然景物时,时常能够... 中英山水自然诗的一个共同特征,便是二者均把山水自然视为某种理念的体现与象征。在中国传统中,这一理念是指“运自然之妙有”的“道”与“理”,在西方,它则指宇宙规律与上帝或神的意志。为此,诗人在诗中描述与观照自然景物时,时常能够从中领悟到一种人生哲理与启迪。但是,在中国传统中,由于这种哲理被认为是“融”“结”于大自然当中,因此中国山水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融入景物之中的物我同一境界。而在英国自然诗中,由于受西方传统二元论思想的影响,自然景物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表象,是通向理念与神性的途径与桥梁,最终要被超越甚至否定;为此,英国自然诗所呈现的,往往是一种物我两分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自然 意境 物我关系
下载PDF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时空、行迹书写与景物刻画
18
作者 马黎丽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 谢灵运山水诗中常见大幅开阖的时空、变换不定的行迹以及“钻貌草木”的刻画,深蕴着诗人内心的不平以及为了排解忧闷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巨大开阖的时空,映衬出诗人匆促行走、东奔西突的孤独形象,以及诗人的微渺与别无选择。变换不定的行迹和随之而来的错综复杂的画面,以其无序和多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焦躁不安。山水景物的精细刻画,令诗人得以用冷静的目光审视自身命运,从而暂时忘却内心的愁苦。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结尾本质上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和自我勉励,其诗堪称情、景、意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 时空 行迹 景物刻画
下载PDF
郭熙画论观照下的苏轼山水诗刍议
19
作者 张珈萌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98-104,共7页
《林泉高致》是北宋郭熙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作品,作为苏轼的前辈,郭熙绘画理论对秉持“诗画一律”的苏轼其人其诗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在苏轼山水诗的创作中时见端倪。主要表现在以平远视域布局所描绘的画面并通过光影与明晦的变化丰富... 《林泉高致》是北宋郭熙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作品,作为苏轼的前辈,郭熙绘画理论对秉持“诗画一律”的苏轼其人其诗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在苏轼山水诗的创作中时见端倪。主要表现在以平远视域布局所描绘的画面并通过光影与明晦的变化丰富山水的表现形态;选取“烟云”这一极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烘托出山水诗冲融缥缈、萧散平淡的意境,并创造性地在水墨冲淡的背景下加入了碧色的元素,使得山水诗的创作呈现出“不古不今”的面貌;借助全景式的布局挖掘景外之意,使作品余味无穷。苏轼对绘画理论的借鉴使其山水诗在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代山水诗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熙 苏轼 山水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新安江山水诗的意象创译
20
作者 方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9-102,共4页
新安江山水诗创译既符合诗歌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顺应跨文化传播交流的时代需求。独特的山水之美、蕴含的情感诉求和隐射出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赋予了新安江山水诗现代价值和普世价值,并通过丰富的意象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和理的启示。诗... 新安江山水诗创译既符合诗歌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顺应跨文化传播交流的时代需求。独特的山水之美、蕴含的情感诉求和隐射出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赋予了新安江山水诗现代价值和普世价值,并通过丰富的意象给读者以美的体验和理的启示。诗歌创译的重点在于意象内涵的有效传递,文章以新安江山水诗中最常见的意象递进与意象并置为例,对其创译的必要性与实践进行探索,以期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高中国古诗的世界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山水 创译 意象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