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阳原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发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同号文 胡楠 韩非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2006~2008年,在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化石点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初步鉴定出如下种类:兔科(属、种未定)、鼠免(未定种)、直隶狼、猫科(属种未定)、硕鬣狗(未定种)、草原猛犸象、披毛犀、板齿犀(未定种)、长鼻三趾马(未定种... 2006~2008年,在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化石点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哺乳动物化石,已初步鉴定出如下种类:兔科(属、种未定)、鼠免(未定种)、直隶狼、猫科(属种未定)、硕鬣狗(未定种)、草原猛犸象、披毛犀、板齿犀(未定种)、长鼻三趾马(未定种)、三门马、猪(未定种)、真枝角鹿(未定种)、转角羚羊(末定种)及中国羚羊等;尽管上述种类全部属于经典泥河湾动物群成员,但其中草原猛犸象、披毛犀、野猪、真枝角鹿及转角羚羊等材料都比前人所发现的要丰富和完整。从3次发掘情况看,该地点是泥河湾盆地几十年来所发现的含大哺乳动物化石种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点。这些化石不仅对解决有关属种的分类与演化问题至关重要,而且对间接确认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确切层位和丰富该动物群的内容是重要素材;此外,还可为解决桑干河两岸及油房断层两盘之间生物地层对比工作的有关难题提供新证据。据野外地层的高程判断,山神庙咀动物群要比小长梁动物群的年代稍晚,即晚于1.36Ma;而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也应与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神庙咀 泥河湾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下载PDF
河北阳原山神庙咀早更新世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新材料(英文) 被引量:11
2
作者 同号文 胡楠 王晓鸣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60,共26页
于2006—2011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化石,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早期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依据有关形态特征... 于2006—2011期间的4次野外发掘中,在泥河湾盆地的山神庙咀遗址发现了大量犬科化石,材料包括残破颅骨、前颌骨、上颌骨、若干下颌骨及头后骨骼的主要部件,其中的头后骨骼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早期犬属化石中最为完整的。依据有关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将其归入直隶狼(Canis chihliensis)。具体特征如下:体形较大,I3强大,P4窄长,原尖发育,M1前后向变扁并具宽阔的齿带状次尖,m1具下后尖和下内尖,相对其M1大小而言,上、下第二臼齿较大,m2下跟座宽阔等。其头部骨骼及牙齿测量数据与现代灰狼的较为接近,但头后骨骼数据较后者明显为小。该种的最大特征是其下臼齿舌侧齿尖的退化和P4窄长及M1前后方向变扁。但山神庙咀犬属材料的m1舌侧齿尖的发育程度变异较大,因此,仅仅依据m1的特征不足以区分直隶狼和拟豺(Xenocyon dubius (=Cuon dubius)), 尽管后者的鉴定与分类问题尚存争议,但直隶狼与被归入拟豺的材料有更多相似之处,它们与非洲野犬(Lycaon pictus)差异很大。山神庙咀遗址化石层与邻近的小长梁遗址文化层时代相当或稍晚,大约为1.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阳原山神庙咀 早更新世 直隶狼 m1变异 头后骨骼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山神庙咀遗址动物群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同号文 张贝 +2 位作者 陈曦 王晓敏 孙吉嘉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9-489,共21页
狭义(或经典)泥河湾动物群主要产自桑干河北岸的下沙沟村周边,化石来源于不同地点;该动物群被作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代表,但其绝对年代一直饱受争议,最新古地磁测年数据是2.2-1.7 MaBP。由于受河流及断层切割影响,泥河湾盆地内部不同... 狭义(或经典)泥河湾动物群主要产自桑干河北岸的下沙沟村周边,化石来源于不同地点;该动物群被作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代表,但其绝对年代一直饱受争议,最新古地磁测年数据是2.2-1.7 MaBP。由于受河流及断层切割影响,泥河湾盆地内部不同区域尤其是桑干河两岸的地层对比,一直是个科学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桑干河南岸未发现重要化石点。最近,在桑干河南岸的岑家湾台地发现了山神庙咀化石点,目前已在此地点做过9次正规发掘,出土哺乳动物化石1526件,鉴定出25个种(含未定种),其中23种属于狭义泥河湾动物群的成员。由此看出,山神庙咀动物群的时代应当与狭义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接近,其地质年代应当不晚于1.7 MaBP。山神庙咀遗址与小长梁遗址隔沟相望,但其化石层稍高于小长梁文化层;山神庙咀动物群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小长梁遗址年代要比先前所测得的1.36 MaBP要早;小长梁周边的史前遗址的地质年代应当再做深入研究。小长梁地区的泥河湾层底部普遍存在砾石层,但其出现的水平位置以及砾石在分选和磨圆程度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调查清楚不同剖面中底砾层的分布状况及其性质,将会对本地区地层对比研究以及推断当时泥河湾盆地的古环境都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山神庙咀 发掘小结 哺乳动物化石 早更新世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山神庙咀遗址早更新世中-小型牛科动物化石新材料 被引量:2
4
作者 同号文 张贝 +1 位作者 陈曦 王晓敏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68,共35页
山神庙咀是泥河湾盆地新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该遗址产出丰富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如下属种的中–小型牛科动物:翁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wongi),中国羚羊(Gazella sinensis),山东绵羊(Ovis shantungensis)和皮氏巨羊(Megalovis p... 山神庙咀是泥河湾盆地新发现的早更新世遗址,该遗址产出丰富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如下属种的中–小型牛科动物:翁氏转角羚羊(Spirocerus wongi),中国羚羊(Gazella sinensis),山东绵羊(Ovis shantungensis)和皮氏巨羊(Megalovis piveteaui);中国羚羊是其中化石最丰富者。前两种化石主要以角心和头骨及下颌为主,此外,4个种都有掌骨和/或蹠骨发现。依据角心特征不难将有关类别鉴定到种一级,而对于牙齿及头后骨骼而言, 要想确切鉴定是有一定困难的。在头后骨骼中,掌、蹠骨最值得关注,它不仅对属种鉴定 有重要价值,而且对重建系统演化关系及解释古生态适应都是重要证据。修正了前人错误 鉴定的泥河湾牛科动物的掌、蹠骨。山神庙咀动物群中的牛科动物以羚羊和野牛为主,表 明泥河湾盆地在早更新世期间以草原环境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山神庙咀 早更新世 中-小型牛科动物 新化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