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山茶科种质资源观赏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云华 张燕青 潘宏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1期21-24,共4页
山茶科植物大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其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历来受到国内外花卉界的青睐和关注。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植物观赏价值常见评价方法(百分制记分法、心理物理学法、感官评分法、灰色关联度分析... 山茶科植物大多为常绿乔木或灌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其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历来受到国内外花卉界的青睐和关注。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国植物观赏价值常见评价方法(百分制记分法、心理物理学法、感官评分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加权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山茶科种质资源观赏价值评价研究进展,提出针对不同种质资源建立2套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技术修正AHP法完善山茶科种质资源观赏价值评价体系,用于合理开发利用山茶科种质资源,可以促进山茶科新优观赏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种质资源 观赏价值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山茶科植物的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潘陆荣 陈翠玉 +1 位作者 李丽恒 杨善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8-24,共7页
我国山茶科(Theaceae)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山茶科植物兼具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体,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有关山茶科植物繁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局限。综述近年来山茶科植物播种、扦... 我国山茶科(Theaceae)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山茶科植物兼具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体,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有关山茶科植物繁殖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局限。综述近年来山茶科植物播种、扦插、组培、嫁接、压条5种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遮荫、施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等栽培技术对山茶科植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山茶科植物的繁殖技术与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繁殖技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建林 孟秀祥 +3 位作者 罗强 李晓江 袁颖 杨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3-514,共2页
发表了山茶属(山茶科)西南山茶一新变种,即攀西黄花茶(Camellia pitardiiCohen StuartpanxiensisJ.L.Liu)。
关键词 山茶科 山茶 攀西黄花茶 新变种 四川 中国
下载PDF
山茶科濒危植物猪血木的生态与繁殖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跃华 闵天禄 +2 位作者 胡晓立 曹丽敏 何瀚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5-732,共8页
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地区发现濒危和特有植物猪血木 (Euryodendronexcelsum) 80余株个体及其自然居群 ,通过其生境条件、分布格局、群落组成、物候、种子散布和种子萌发实验等研究 ,结果显示该植物生长繁殖正常 ;其种子散布以黄臀鹎 (P... 在广东省阳春市八甲镇地区发现濒危和特有植物猪血木 (Euryodendronexcelsum) 80余株个体及其自然居群 ,通过其生境条件、分布格局、群落组成、物候、种子散布和种子萌发实验等研究 ,结果显示该植物生长繁殖正常 ;其种子散布以黄臀鹎 (Pycnonotusxanthorrhous)等鸟类散布为主 ,但鸟类消化处理不是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湿度保持是其种子保持活力的重要条件 ;其种子无休眠期。同时探讨了该植物的濒危状况和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濒危植物 猪血木 生态 繁殖特性 种子散布 种子萌发 物种保护
下载PDF
广东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和保护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志尧 吴大荣 陈北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4-37,共4页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 ,分析了广东境内的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和保护价值 ,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广东共有 8种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 ,除金花茶外 ,包含了中国第一批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全部种类 广东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呈星散...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 ,分析了广东境内的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和保护价值 ,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广东共有 8种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 ,除金花茶外 ,包含了中国第一批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全部种类 广东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呈星散分布 ,仅见于省内几个地点 ,每个地点仅见少数植株 ,濒危状况与区系的特有现象紧密相连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籽荷 (Apterospermaoblata)和猪血木 (Euryodendronexcelsum) ,仅见于云开大山两侧的几个地点 ,代表了高度特有和高度濒危的类型 ,同时又是山茶科中的单型属种 ,具有重要系统学意义 考虑到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的濒危状况及其重大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应迅速对该科加强保护和种群恢复研究 ,除了进一步加强就地保护外 ,应考虑纳入造林育种计划 ,利用广东在山茶科方面的研究优势 ,设立山茶科稀有濒危植物保护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稀有濒危植物 保护 区系特点 广东
下载PDF
山茶科系统发育诠析──Ⅳ关于山茶属茶组的订正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宏达 张润梅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1-17,共7页
根据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对山茶属茶组18个种:广南茶、五柱茶、缅甸茶、皱叶菜、老黑茶、圆基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疏齿茶、南川茶、缙云山茶、榕江茶、汝城毛叶茶、大树茶、多萼茶、德宏茶及拟细萼茶等.进行订正,澄清其混... 根据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对山茶属茶组18个种:广南茶、五柱茶、缅甸茶、皱叶菜、老黑茶、圆基茶、马关茶、哈尼茶、多瓣茶、疏齿茶、南川茶、缙云山茶、榕江茶、汝城毛叶茶、大树茶、多萼茶、德宏茶及拟细萼茶等.进行订正,澄清其混乱分类,其中16种确认为独立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茶组 山茶科 发育
下载PDF
中国山茶科33个植物名称的后选模式指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祁 秘树青 +2 位作者 李红丽 杨世雄 杨志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95-1703,共9页
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山茶科植物模式标本中,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9.4和37注释1,发现有33个中国山茶科植物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9和9.10,以及辅则9A.2和9A.3,对这33个名称做出... 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的山茶科植物模式标本中,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规则9.4和37注释1,发现有33个中国山茶科植物名称的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9和9.10,以及辅则9A.2和9A.3,对这33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后选模式 模式指定 中国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种——牦牛山山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建林 孟秀祥 +3 位作者 罗强 李晓江 袁颖 杨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描述了山茶科一新种——牦牛山山茶(Camellia maoniushanensisJ.L.Liu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本种与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相近似,不同在于叶狭小,狭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9cm,宽1.1... 描述了山茶科一新种——牦牛山山茶(Camellia maoniushanensisJ.L.Liuet Q.Luo),并绘制了形态图。本种与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 Cohen Stuart)相近似,不同在于叶狭小,狭椭圆形,披针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9cm,宽1.1~2.7(~3)cm,叶面全部向上强烈内弯呈半圆形,花瓣在外面中部以下密被白色伏生短毛,外轮花丝长2.2~2.9cm,在中部或中上部合生,易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牦牛山山茶 山茶科 新种 四川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山茶属(山茶科)一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建林 罗强 +1 位作者 袁颖 李晓江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描述了山茶科Theaceae一个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var.longistaminataJ.L.Liu&Q.Luo。这一新变种与原变种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Cohen-Stuart的区别是花瓣较大,长4.4–6.2(–8)cm,宽3.1–4.4cm;雄蕊花丝特长,外... 描述了山茶科Theaceae一个新变种——长蕊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var.longistaminataJ.L.Liu&Q.Luo。这一新变种与原变种西南山茶CamelliapitardiiCohen-Stuart的区别是花瓣较大,长4.4–6.2(–8)cm,宽3.1–4.4cm;雄蕊花丝特长,外轮花丝长4.2–5.1cm,在中部或中上部合生,内轮花丝长2.5–3cm,花丝管长2.3–2.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长蕊西南山茶 山茶科 新变种 四川 中国
下载PDF
山茶科3种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罗晓莹 唐光大 +3 位作者 许涵 庄雪影 郑文经 曾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21,共10页
猪血木(Euryodendronexcelsum)、圆籽荷(Apterospermaoblata)和杜鹃红山茶 (Camelliachangii)均为我国特有的山茶科珍稀濒危植物。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检测方法,比较了这 3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 20-24个随机引物从猪... 猪血木(Euryodendronexcelsum)、圆籽荷(Apterospermaoblata)和杜鹃红山茶 (Camelliachangii)均为我国特有的山茶科珍稀濒危植物。本研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检测方法,比较了这 3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 20-24个随机引物从猪血木、圆籽荷和杜鹃红山茶居群中分别获得 206-305条RAPD谱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L)分别为 51. 80%、80. 26%和 38. 83%;居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 0. 3566、0. 1713、0. 1242。结果显示:自然分布较广的圆籽荷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另外两种自然分布区狭窄的种类。3个物种的遗传变异均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但猪血木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明显高于圆籽荷和杜鹃红山茶,这可能与其生境的严重片断化有关。根据 3个物种不同的遗传结构特点,建议加强现有自然居群的就地保护,促进居群自然更新;收集不同分布点的种源,尽快建立广东山茶科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中心,深入开展人工快繁研究,扩大这些种群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多样性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 杜鹃红山茶 遗传多样性 中国 遗传分化指数 自然分布区 猪血木 检测方法 随机引物 多态位点 遗传变异 结构特点 就地保护 自然居群 自然更新 物种 百分率 GSR
下载PDF
基于matR基因序列分析的山茶科系统关系(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俊波 杨世雄 +3 位作者 李德铢 雷立公 池田达哉 吉野熙道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厚皮香亚科没有形成单系;山茶亚科下可区分出3个明显的分支,基部的分支由紫茎属(Stewartia)和舟柄茶属(Hartia)组成,木荷属(Schima)、美洲荷属(Franklinia)和美国大头茶属(Gordonia)构成第2个分支,该分支与由山茶属(Camellia)、核果茶属(Pyrenaria)、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石笔木属(Tutcheria)、大头茶属(Polyspora)和圆籽荷属(Aptersperma)组成的第3个分支互为姐妹群。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Prince和Parks等学者提出的的狭义山茶科(仅含山茶亚科)和狭义大头茶属的概念以及科下3个族(紫茎族Stewartieae、大头茶族Gordonieae和山茶族Theeae)的划分。但本研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科下3个族间的系统关系,即紫茎族是最基部的分支,山茶族与大头茶族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认为,厚皮香(亚)科是否为单系类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R基因序列 系统发育 山茶科
下载PDF
江西省山茶科富油植物的开发利用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天天 王蕾 +3 位作者 陈晖 刘宾 赵万义 廖文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9-764,共6页
山茶科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科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科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 山茶科许多种类既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原料,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脂以及化妆品或医药原料。通过野外考察、文献查阅以及山茶科种子含油量的实际测定,结果表明:江西省山茶科植物有10属75种;其中含油率在50%以上的有9种,如油茶、浙江红山茶、短柱茶、细叶短柱茶、钝叶短柱茶、糙果茶、全缘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和石笔木;含油率为30%~50%的有13种,含油率为10%~30%的约16种。本文对江西省山茶科含油植物及其生态习性、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对富油种进行了重点评价,认为油茶、浙江红山茶、粗毛石笔木、全缘红山茶、短柱茶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山茶科 富油能源植物 评价
下载PDF
山茶科系统发育诠释Ⅸ.山茶属的原始特征及其演化趋向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创兴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6-81,共6页
讨论和比较了关于山茶属演化趋向的两种观点,认为根据现存种类及目前发现的化石资料,花无梗,苞被不分化为苞片和萼片,代表了山茶属的原始特征;而花梗伸长,引起了苞萼分化,苞片在花梗上疏离,宿存,脱落或减少,演化出更加进步的... 讨论和比较了关于山茶属演化趋向的两种观点,认为根据现存种类及目前发现的化石资料,花无梗,苞被不分化为苞片和萼片,代表了山茶属的原始特征;而花梗伸长,引起了苞萼分化,苞片在花梗上疏离,宿存,脱落或减少,演化出更加进步的类群;而苞被保持不分化,多数状态下也可能在花和果等方面得到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系统演化 个体发育 山茶科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4
作者 胡莹 杨柳青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总结了我国山茶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组织培养报道的山茶科植物在外植体选择和分化途径上的特点,并从基本培养基、激素及附加营养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实际应... 总结了我国山茶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组织培养报道的山茶科植物在外植体选择和分化途径上的特点,并从基本培养基、激素及附加营养成分等方面分析了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山茶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植物 组织培养 分化 基本培养基 植物激素
下载PDF
山茶科部分属种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浩 庄雪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7-93,共7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 Theaceae 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h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山茶科 Theaceae 10属25种植物叶表皮形态.所检测种类的叶表皮气孔复合体主要有环列型(cyclocytic)、平列型(paracytic)、不规则型(anomocytic)和极少数辐射型(actinocytic).山茶亚科Theoideae大头茶属Gordonia和荷木属Schima的气孔复合体呈环列型,石笔木属Tutcheria气孔复合体为平列型,圆籽荷属Apteros-perma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各属均为无规则型.认为山茶亚科植物的气孔复合体可能是从环列型向平列型或无规则型演化;厚皮香亚科的无规则型为山茶科植物气孔类型中最进化的类型.叶表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山茶科不同属间的纹饰有较大的差异,山茶科植物表皮细胞的角质纹饰是从多层、分离的波状条饰(山茶属Camellia、大头茶属)向少数几层、连续或分叉的环状或波状条纹(石笔木属、荷木属和圆籽荷属),或环状条纹与表皮角质层分离(厚皮香属 Ternstroemia、杨桐属 Adinandra和红淡比属Cleyera)至愈合(猪血木属 Euryodendron、茶梨属Anneslea和柃属Eurya)演化.根据叶表皮形态特征,石笔木属不应与核果茶属Pyrenaria归并;圆籽荷属在系统地位上的独特性,可能是山茶亚科与厚皮香亚科之间的过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叶表皮 形态学 气孔复合体 纹饰
下载PDF
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析——Ⅱ.金花茶的分类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宏达 叶创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C.chrysantha Tuyama)与C.petelotii(Merr.)Sealy 是2个差异很大不相关联的种,表现在二者的叶片大小,叶缘的齿式深浅,花柄长度与其附着的苞片数目多少,花的颜色,花瓣的数目及形状和先端分裂与否,苞片及...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C.chrysantha Tuyama)与C.petelotii(Merr.)Sealy 是2个差异很大不相关联的种,表现在二者的叶片大小,叶缘的齿式深浅,花柄长度与其附着的苞片数目多少,花的颜色,花瓣的数目及形状和先端分裂与否,苞片及萼片同样还有花瓣是否具有毛被,都十分悬殊,因此,这2个种是不能混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发育 山茶科 金花茶 分类
下载PDF
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小毛 陈自兰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596-7598,共3页
[目的]研究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方法]选用来源于茶树EST序列的7对EST-SSRs引物,对山茶科植物的19份材料进行了扩增。[结果]7对EST-SSRs引物中有5对引物能对19个供试材料进行有效扩增,通用性比率为71.43%;扩增率最高... [目的]研究茶树EST-SSRs在山茶科植物中的通用性。[方法]选用来源于茶树EST序列的7对EST-SSRs引物,对山茶科植物的19份材料进行了扩增。[结果]7对EST-SSRs引物中有5对引物能对19个供试材料进行有效扩增,通用性比率为71.43%;扩增率最高的为云南山茶凤山茶、华东山茶彩霞和云南山茶菊瓣,最低的为川滇莲蕊茶和大花杨桐;有效扩增的5对引物对中有4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表现出丰富且差异明显的多态性。[结论]从茶树基因组上开发的SSR引物在山茶科植物不同种属植物间有较高的通用性,可用于山茶科植物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分析标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SSR 通用性 山茶科植物
下载PDF
阔叶杨桐的花器官发生(山茶科)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瑞菊 马海英 王跃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山茶科厚皮香亚科植物阔叶杨桐的花器官发生过程。阔叶杨桐的花被片和五束雄蕊都是2/5螺旋向心发生,且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螺旋方式;五束雄蕊在环形雄蕊原基上产生,且每一束都是由中间向两端发生;由五心皮形成...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山茶科厚皮香亚科植物阔叶杨桐的花器官发生过程。阔叶杨桐的花被片和五束雄蕊都是2/5螺旋向心发生,且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螺旋方式;五束雄蕊在环形雄蕊原基上产生,且每一束都是由中间向两端发生;由五心皮形成的中轴胎座内出现一衍生的可育胎座。阔叶杨桐的花器官发生过程与本亚科的猪血木明显不同,该研究为厚皮香亚科乃至山茶科的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花器官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厚皮香亚 杨桐属 花器官发生
下载PDF
广东省山茶科物种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小容 苏志尧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9-474,共6页
通过分析广东省山茶科12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并对其进行环境解释,利用软件DMAP将广东省划分为72个0.5°×0.5°的经纬度网格,并将基于网格的物种丰富度表现出来,同时利用箱形图分析其水平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通过分析广东省山茶科12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并对其进行环境解释,利用软件DMAP将广东省划分为72个0.5°×0.5°的经纬度网格,并将基于网格的物种丰富度表现出来,同时利用箱形图分析其水平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位于粤北山区,表现出显著的经度(P=0.001 2)、纬度(P=0.004 9)地带性差异。对125种植物、72个网格和6个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CCA排序轴第1轴主要代表温度的变化梯度,第2轴主要代表水分的变化梯度,说明水分、温度等因素共同影响山茶科植物在广东的生长和分布,其中年均最低温度是影响广东省山茶科植物丰富度水平地带性格局的最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植物 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 CCA 广东省
下载PDF
中国山茶科植物新种(英文)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2期85-93,共9页
本文报道了中国山茶科植物18个新种和1个新亚种。这些新种分别是南川茶,缙云山茶,大树茶,假秃房茶,疏齿茶,长管红山茶,湖南红山茶,离蕊红山茶,大花红山茶,长蕊红山茶,细齿红山茶,莽山红山茶,截叶连蕊茶,七瓣连蕊茶,九嶷山连蕊茶,广东木... 本文报道了中国山茶科植物18个新种和1个新亚种。这些新种分别是南川茶,缙云山茶,大树茶,假秃房茶,疏齿茶,长管红山茶,湖南红山茶,离蕊红山茶,大花红山茶,长蕊红山茶,细齿红山茶,莽山红山茶,截叶连蕊茶,七瓣连蕊茶,九嶷山连蕊茶,广东木荷,多脉木荷,独龙木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山茶 山茶 木荷属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