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 被引量:53
1
作者 赵巍 王军 +1 位作者 段长青 王秀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7-83,共7页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的工艺,评价了微胶囊产品的质量,并预测了其保质期。研究结果表明:(1)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阿拉伯胶为壁材,麦芽糊精为壁材填充物;复合乳化剂配比(单甘酯∶蔗糖酯)为1∶9;乳化温度为80℃;乳化剂用量0.75%;壁材用量20%;壁材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5;油/壁材为0.5。喷雾干燥法制备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温度50~60℃、均质压力40 MPa、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喷雾压力180 kPa。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可达77.36%。(2)喷雾干燥法制取的微胶囊化山葡萄籽油粉末油脂为乳白色粉末,密度0.7312 g/cm3,含水量2.76%,溶解度94.0%。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颗粒较圆整,基本接近球形,平均颗粒直径(3.6±0.75)μm。(3)贮藏稳定性试验表明,经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其贮藏稳定性要明显优于未微胶囊化的山葡萄籽油以及添加了抗氧化剂VE的山葡萄籽油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油 微胶囊技术 喷雾干燥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的山葡萄籽油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对比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巍 王军 +1 位作者 沈育杰 路文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130,共4页
以同一批次的山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有机溶剂浸提后精炼两种方法制取山葡萄籽油,对二者的理化及卫生指标、脂肪酸的组分、VE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项理化及卫生指标方面,SCF-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 以同一批次的山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有机溶剂浸提后精炼两种方法制取山葡萄籽油,对二者的理化及卫生指标、脂肪酸的组分、VE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各项理化及卫生指标方面,SCF-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与溶剂法浸提后精炼得到的葡萄籽油均能达到或优于国际标准,而在主要指标方面前者要明显优于后者;SCF-CO2萃取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要高于精炼油,而亚麻酸的含量则要明显低于精炼油中的含量;SCF-CO2萃取油中VE的含量要高于精炼油中VE的含量;SCF-CO2萃取油中K和Fe的含量高于浸提精炼油中的含量,而Ca和Cr的含量要低于浸提精炼油中的含量,P的含量二者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理化性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工艺 被引量:3
3
作者 侯召华 王振兴 +3 位作者 罗婧 崔松焕 宁浩然 艾军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48,共6页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葡萄籽粉碎粒径过40目筛,萃取压力39.2 MPa,萃取温度41℃,静态萃取时间137 min,动态萃取时间251 min,CO2流速为3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18.22%,与预测值18.28%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山葡萄籽油 萃取率 工艺
下载PDF
酸热法提取山葡萄籽油工艺优化及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吕慧威 郭航 +3 位作者 吴秋燕 王艳丹 纪熠男 宋金朔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9,共5页
对酸热法提取山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盐酸浓度、料液比、酸热时间、酸热温度和浸提时间对山葡萄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 对酸热法提取山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优化。以提油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盐酸浓度、料液比、酸热时间、酸热温度和浸提时间对山葡萄籽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盐酸浓度4. 09 mol/L、酸热时间59. 37min、酸热温度75. 85℃、浸提时间1. 99 h,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26. 005%;山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为主,含量达到70. 59%,其次为油酸(13. 34%)、棕榈酸(8. 63%)和硬脂酸(4. 27%),而花生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的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油 酸热法 工艺优化 脂肪酸
下载PDF
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兵 肖志刚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89-92,共4页
以山葡萄籽、阿拉伯胶、麦芽糊精、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甘脂、蛋白NC、碳水化合物MA、单甘脂、蔗糖酯、吐温-80、吐温-60和司盘-80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 以山葡萄籽、阿拉伯胶、麦芽糊精、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甘脂、蛋白NC、碳水化合物MA、单甘脂、蔗糖酯、吐温-80、吐温-60和司盘-80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山葡萄籽油微胶囊的生产配方:乳化剂由单甘脂和蔗糖酯复配,HBL值为14,添加量为1%,壁材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混合物,比例为1∶3,稳定剂由0.25%海藻酸钠与0.05%黄原胶组合而成,溶液浓度为20%。同时也确定在进料速度为35mL.min-1、进料温度为60℃、出料温度为80℃的条件下,产品的微胶囊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油 微胶囊化效率 乳化剂 壁材比
下载PDF
精炼对山葡萄籽油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王艳丹 杨晶 +2 位作者 侯威宇 王雪 吕慧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25,30,共5页
以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山葡萄籽原油为原料,研究了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的品质变化。测定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感观品质和理化指标、VE含量、氧化稳定性、微量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精炼山葡萄籽油较原油在感官品质与理... 以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山葡萄籽原油为原料,研究了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的品质变化。测定山葡萄籽油精炼前后感观品质和理化指标、VE含量、氧化稳定性、微量元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精炼山葡萄籽油较原油在感官品质与理化指标上都有很大提升,氧化稳定性提高,酸值(KOH)由(16. 85±0. 016) mg/g降至(0. 21±0. 013) mg/g;精炼对山葡萄籽油中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大,但V_E含量明显减少,从(66. 18±0. 21) mg/100 g降至(43. 65±0. 16) mg/100 g;脂肪酸组成变化不大,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 07±0. 003)%增加至(0. 31±0. 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油 精炼 酸值 氧化稳定性 VE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下载PDF
山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程碧君 李天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73-77,共5页
以酿酒后的山葡萄籽为材料,选择石油醚和氯仿/甲醇提取山葡萄籽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葡萄籽油含量在9%以上,脂类成分中甘油三酯占80%以上,中性脂约占7%,磷脂约占10%。山葡萄籽油中不饱... 以酿酒后的山葡萄籽为材料,选择石油醚和氯仿/甲醇提取山葡萄籽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山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葡萄籽油含量在9%以上,脂类成分中甘油三酯占80%以上,中性脂约占7%,磷脂约占10%。山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3%,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10%。山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中亚油酸含量超过67%,油酸含量在16 %以上,棕榈酸含量约8%,硬脂酸含量约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籽油 三酯 中性脂 磷脂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