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兴起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倩
杨子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魏长生等艺人和山陕商帮有力地推动了山陕梆子的发展;从戏曲本身讲,山陕梆子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迎合了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观众,燕赵人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与习惯、山陕移民的迁...
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魏长生等艺人和山陕商帮有力地推动了山陕梆子的发展;从戏曲本身讲,山陕梆子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迎合了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观众,燕赵人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与习惯、山陕移民的迁入、山陕与燕赵地区共同的人文背景成分,促成了燕赵人对山陕梆子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山陕梆子
燕赵地区
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腔與山陝梆子、河北梆子的嬗變
2
作者
張志峰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13-233,共21页
乾隆時出現的“山陝梆子”一詞,是“東路秦腔”的代名詞。早期山西梆子,係同州梆子的東傳。以山西籍藝人爲主的東路秦腔,通過不斷努力,使山西梆子腔逐漸被京師劇壇認可,開始與皮黄争勝。山西梆子爲了更好地争取京师觀衆,始改方音爲京朝...
乾隆時出現的“山陝梆子”一詞,是“東路秦腔”的代名詞。早期山西梆子,係同州梆子的東傳。以山西籍藝人爲主的東路秦腔,通過不斷努力,使山西梆子腔逐漸被京師劇壇認可,開始與皮黄争勝。山西梆子爲了更好地争取京师觀衆,始改方音爲京朝音,且隨着大量直隸梆子藝人興起,河北梆子應運而生,最終在梆黄競争中居於上風。但是因受晚清多變時局影響,不久河北梆子便再次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山
陝
梆子
河北
梆子
東路秦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陕梆子及蒲剧科班收徒授艺考叙
3
作者
王星荣
郭歌
《中华戏曲》
2022年第1期292-308,共17页
戏曲科班系明清时不同于一般私塾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以少年打好技术基础培训为主,通过口传心授教学与舞台演戏实践相结合传承技艺、培养表演人才。明末清初,活跃在晋、陕、豫三角地带的山陕梆子有无科班教育,因史料无载今已难知其详,...
戏曲科班系明清时不同于一般私塾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以少年打好技术基础培训为主,通过口传心授教学与舞台演戏实践相结合传承技艺、培养表演人才。明末清初,活跃在晋、陕、豫三角地带的山陕梆子有无科班教育,因史料无载今已难知其详,清乾隆年起,各地创办梆子戏科班且有口碑资料流传下来的事例开始逐渐增多,民国时期蒲州梆子(1937年简称蒲剧)为山陕梆子直接传承者,继承了科班收徒授艺传统,科班教育一直为培养表演人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州
梆子
山陕梆子
蒲剧
口传心授
科班
梆子
戏
民办职业教育
表演人才
原文传递
清代后期山陕梆子的成熟——山陕梆子简史(五)
4
作者
王星荣
王潞伟
《戏友》
2020年第2期9-12,39,共5页
从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来看,山陕梆子的板腔体(或曰板式变化体)音乐体制,经长时期的演变,约在乾隆末基本成熟。《陕西省戏剧志·渭南地区卷》记载:明代与清代也曾有过曲牌体的运用,乾隆时期这些曲牌音乐大都板式化或只作伴奏用。《...
从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来看,山陕梆子的板腔体(或曰板式变化体)音乐体制,经长时期的演变,约在乾隆末基本成熟。《陕西省戏剧志·渭南地区卷》记载:明代与清代也曾有过曲牌体的运用,乾隆时期这些曲牌音乐大都板式化或只作伴奏用。《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这样评价成熟的梆子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变化体
乾隆时期
曲牌音乐
曲牌体
板腔体
山陕梆子
梆子
腔
音乐体制
原文传递
“陕州蒲剧源流”考辨
5
作者
陈文革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6,共3页
从表演主体来看,早期蒲州、同州、陕州三地的演员同时能串演三地的梆子戏。就欣赏主体而言,蒲剧作为山西蒲州地区的主要剧种深受蒲州地区人民的欢迎,而地处河南的陕州人对蒲剧更是钟爱有加。茅津古渡、秦汉古道,使陕州成为军事重镇和政...
从表演主体来看,早期蒲州、同州、陕州三地的演员同时能串演三地的梆子戏。就欣赏主体而言,蒲剧作为山西蒲州地区的主要剧种深受蒲州地区人民的欢迎,而地处河南的陕州人对蒲剧更是钟爱有加。茅津古渡、秦汉古道,使陕州成为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共同和相似的自然、社会、历史、政治背景形成了三地紧密相联的经济结构、大致相同的文化心理和宗教习俗。清代中期,陕州、蒲州、同州黄河三角流域在"人、场、乐"三个方面共同孕育了三地共有的戏曲形式——山陕梆子,而蒲州梆子、同州梆子正是山陕梆子同源分流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陕梆子
蒲州
梆子
同州
梆子
同源分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蒲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云逸
《文化产业》
2021年第34期55-57,共3页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蒲州梆子,又称大戏、乱弹、勾腔,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首",也称为"中国梆子戏鼻祖"。根据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西北各省称蒲剧为"山西梆子",河南人称之为&q...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蒲州梆子,又称大戏、乱弹、勾腔,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首",也称为"中国梆子戏鼻祖"。根据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西北各省称蒲剧为"山西梆子",河南人称之为"西戏",在晋中地区则被称为"南路戏",东北、京津一带因分不清陕西、蒲州两地的语言和腔调,将蒲剧称为"秦腔"或"山陕梆子",又因山陕梆子尾音上挑似勾,故也称作"勾腔"。元末明初,发源于运城蒲州(今永济)的蒲剧已显萌芽;明代中期,蒲剧逐渐成熟并红遍京城;清代时期达到鼎盛。蒲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影响、衍生了众多的梆子剧种。许多蒲剧班社与当地剧种互相观摩学习,晋商会馆则为山陕梆子演出提供了场所,这些都为扩大蒲剧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州
梆子
山陕梆子
蒲剧
勾腔
中国戏曲史
晋商会馆
元末明初
河南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梆子音乐的当代发展
7
作者
王晓丹
《大舞台》
2021年第3期86-89,共4页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全国梆子声腔系统的一个重要支脉,它在山陕梆子的音乐旋律和声腔基础上,吸收河北语音语调、风土人情后几经沿革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继承了山陕梆子慷慨悲壮、苍凉凄楚之风,又增添了高亢激越...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全国梆子声腔系统的一个重要支脉,它在山陕梆子的音乐旋律和声腔基础上,吸收河北语音语调、风土人情后几经沿革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继承了山陕梆子慷慨悲壮、苍凉凄楚之风,又增添了高亢激越、痛快淋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腔系统
地方剧种
河北
梆子
山陕梆子
沿革变化
音乐旋律
语音语调
风土人情
原文传递
于时间淬炼中蜕变 忻州梅琳北路梆子剧团述评
8
作者
杨洋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76,共2页
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是山陕梆子腔系在晋北的地方化延展,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从剧目积淀角度上讲,它的传统根底深厚,史上曾演出过300多个剧目;从声腔艺术上讲,它对板腔体的规范定型起了很大作用。然而,进入新时期,它...
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是山陕梆子腔系在晋北的地方化延展,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从剧目积淀角度上讲,它的传统根底深厚,史上曾演出过300多个剧目;从声腔艺术上讲,它对板腔体的规范定型起了很大作用。然而,进入新时期,它的生存与发展陷入边缘化境地,古老而小众是它留给剧坛的一个模糊印象。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成为剧种传承发展路上的一个新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路
梆子
板腔体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陕梆子
声腔艺术
山
西四大
梆子
地方化
新坐标
原文传递
向阳花木早逢春--河北梆子在党的怀抱里复兴散记
9
作者
甄光俊
《大舞台》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解放前河北梆子在天津由兴而衰脱胎于山陕梆子的河北梆子,自清代乾隆年间( 1736-1795)传入天津,经过几代人传承、完善,至同光年间(1862-1908)形成艺术个性独具的天津卫派梆子,简称卫梆子。卫梆子不仅在京津冀民间繁衍壮大,而且在北迄东...
解放前河北梆子在天津由兴而衰脱胎于山陕梆子的河北梆子,自清代乾隆年间( 1736-1795)传入天津,经过几代人传承、完善,至同光年间(1862-1908)形成艺术个性独具的天津卫派梆子,简称卫梆子。卫梆子不仅在京津冀民间繁衍壮大,而且在北迄东北各省、南达江浙沪城镇,也备受群众欢迎。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以及新兴舞台艺术强势挑战等主、客观原因,剧坛上显赫一时的卫梆子,呈现出急剧衰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梆子
舞台艺术
山陕梆子
军阀混战
江浙沪
向阳花木
艺术个性
京津冀
原文传递
中国戏曲史上应勘正的一段历史
被引量:
2
10
作者
宋立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花雅"之争中,同州梆子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同州梆子早期艺术家魏长生等人以及同州梆子的代表性乐器琥珀、二股弦,说明了清乾隆、嘉庆之前为同州梆子时代,剧种名称应统一为同州梆子。梆子系统各剧种与同州梆子的分离与异化...
在"花雅"之争中,同州梆子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同州梆子早期艺术家魏长生等人以及同州梆子的代表性乐器琥珀、二股弦,说明了清乾隆、嘉庆之前为同州梆子时代,剧种名称应统一为同州梆子。梆子系统各剧种与同州梆子的分离与异化,是本土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州
梆子
山陕梆子
魏长生
二股弦
本土化
原文传递
“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与研究”专家发言摘要
11
作者
闫彬彬(整理)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1期10-17,共8页
苏移国家京剧院原院长、《中国京剧》杂志原主编、研究员汉剧进京和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书面发言)徽戏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汉戏、昆曲、山陕梆子等戏曲剧种对京剧的形成所起之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戏曲剧种
余三胜
山陕梆子
发言摘要
汉剧
书面发言
昆曲
京剧
原文传递
汉戏进京和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
12
作者
苏移
《中国京剧》
2023年第8期20-26,共7页
人们谈及京剧的形成,常以“京剧是在徽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之。固然徽戏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京剧的形成除徽戏之外,如汉戏、昆曲、山陕梆子等戏曲剧种所起之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汉戏的进京,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
人们谈及京剧的形成,常以“京剧是在徽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之。固然徽戏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京剧的形成除徽戏之外,如汉戏、昆曲、山陕梆子等戏曲剧种所起之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汉戏的进京,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更为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己见,并就教于方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山陕梆子
徽戏
昆曲
京剧
汉戏
作用
原文传递
王爱爱的艺术人生
13
作者
王芳
《支部建设》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1940年6月,王爱爱出生于晋中榆次南关村。晋中是晋剧的发源地和兴盛地。明末清初,山陕梆子或者说那时候已经有了明确的"蒲州梆子"的说法,随着商人的足迹以及战乱的影响,流布到山西中部汾阳、孝义、太谷、祁县等地区,结合当地...
1940年6月,王爱爱出生于晋中榆次南关村。晋中是晋剧的发源地和兴盛地。明末清初,山陕梆子或者说那时候已经有了明确的"蒲州梆子"的说法,随着商人的足迹以及战乱的影响,流布到山西中部汾阳、孝义、太谷、祁县等地区,结合当地的民歌、秧歌、民间小调等地方元素,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产生了一个新剧种"中路梆子",这个剧种一经形成,便向山西中、北部及陕西省、内蒙古和河北省扩散,成为梆子大家庭里的重要剧种,1949年后,改称"晋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州
梆子
民间小调
王爱爱
抒情风格
山陕梆子
晋剧
艺术人生
南关村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兴起
被引量:
1
1
作者
吴倩
杨子江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文摘
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魏长生等艺人和山陕商帮有力地推动了山陕梆子的发展;从戏曲本身讲,山陕梆子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迎合了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观众,燕赵人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与习惯、山陕移民的迁入、山陕与燕赵地区共同的人文背景成分,促成了燕赵人对山陕梆子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转变。
关键词
清代
山陕梆子
燕赵地区
传播
Keywords
Qing Dynasty
Shanxi and Shaanxi operas
Yan and Zhao regions
dissemination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腔與山陝梆子、河北梆子的嬗變
2
作者
張志峰
机构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出处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213-233,共2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海内外藏晚清民國秦腔劇目叙録”(項目編號:20YJCZH238)
高校基本科研費青年教師培育項目“海内外藏晚清民國秦腔劇目叙録”(項目編號:20wkpy123)階段性成果。
文摘
乾隆時出現的“山陝梆子”一詞,是“東路秦腔”的代名詞。早期山西梆子,係同州梆子的東傳。以山西籍藝人爲主的東路秦腔,通過不斷努力,使山西梆子腔逐漸被京師劇壇認可,開始與皮黄争勝。山西梆子爲了更好地争取京师觀衆,始改方音爲京朝音,且隨着大量直隸梆子藝人興起,河北梆子應運而生,最終在梆黄競争中居於上風。但是因受晚清多變時局影響,不久河北梆子便再次衰落。
关键词
秦腔
山
陝
梆子
河北
梆子
東路秦腔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陕梆子及蒲剧科班收徒授艺考叙
3
作者
王星荣
郭歌
机构
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出处
《中华戏曲》
2022年第1期292-308,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戏曲文物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4)。
文摘
戏曲科班系明清时不同于一般私塾的民办职业教育机构,以少年打好技术基础培训为主,通过口传心授教学与舞台演戏实践相结合传承技艺、培养表演人才。明末清初,活跃在晋、陕、豫三角地带的山陕梆子有无科班教育,因史料无载今已难知其详,清乾隆年起,各地创办梆子戏科班且有口碑资料流传下来的事例开始逐渐增多,民国时期蒲州梆子(1937年简称蒲剧)为山陕梆子直接传承者,继承了科班收徒授艺传统,科班教育一直为培养表演人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关键词
蒲州
梆子
山陕梆子
蒲剧
口传心授
科班
梆子
戏
民办职业教育
表演人才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后期山陕梆子的成熟——山陕梆子简史(五)
4
作者
王星荣
王潞伟
机构
西安翻译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戏曲文学研究所
出处
《戏友》
2020年第2期9-12,39,共5页
文摘
从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来看,山陕梆子的板腔体(或曰板式变化体)音乐体制,经长时期的演变,约在乾隆末基本成熟。《陕西省戏剧志·渭南地区卷》记载:明代与清代也曾有过曲牌体的运用,乾隆时期这些曲牌音乐大都板式化或只作伴奏用。《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这样评价成熟的梆子腔.
关键词
板式变化体
乾隆时期
曲牌音乐
曲牌体
板腔体
山陕梆子
梆子
腔
音乐体制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陕州蒲剧源流”考辨
5
作者
陈文革
机构
平顶山学院音乐系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6,共3页
基金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二十世纪豫剧唱腔结构动态研究>(12YJA760004)
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项目<文化学视角下河南梆子〈豫剧〉唱腔变迁研究>(2012007)的相关成果
文摘
从表演主体来看,早期蒲州、同州、陕州三地的演员同时能串演三地的梆子戏。就欣赏主体而言,蒲剧作为山西蒲州地区的主要剧种深受蒲州地区人民的欢迎,而地处河南的陕州人对蒲剧更是钟爱有加。茅津古渡、秦汉古道,使陕州成为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共同和相似的自然、社会、历史、政治背景形成了三地紧密相联的经济结构、大致相同的文化心理和宗教习俗。清代中期,陕州、蒲州、同州黄河三角流域在"人、场、乐"三个方面共同孕育了三地共有的戏曲形式——山陕梆子,而蒲州梆子、同州梆子正是山陕梆子同源分流的产物。
关键词
山陕梆子
蒲州
梆子
同州
梆子
同源分流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蒲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6
作者
张云逸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出处
《文化产业》
2021年第34期55-57,共3页
基金
2020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2020SY287)结项成果。
文摘
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蒲州梆子,又称大戏、乱弹、勾腔,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首",也称为"中国梆子戏鼻祖"。根据地理位置和文化渊源,西北各省称蒲剧为"山西梆子",河南人称之为"西戏",在晋中地区则被称为"南路戏",东北、京津一带因分不清陕西、蒲州两地的语言和腔调,将蒲剧称为"秦腔"或"山陕梆子",又因山陕梆子尾音上挑似勾,故也称作"勾腔"。元末明初,发源于运城蒲州(今永济)的蒲剧已显萌芽;明代中期,蒲剧逐渐成熟并红遍京城;清代时期达到鼎盛。蒲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影响、衍生了众多的梆子剧种。许多蒲剧班社与当地剧种互相观摩学习,晋商会馆则为山陕梆子演出提供了场所,这些都为扩大蒲剧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蒲州
梆子
山陕梆子
蒲剧
勾腔
中国戏曲史
晋商会馆
元末明初
河南人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梆子音乐的当代发展
7
作者
王晓丹
机构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
出处
《大舞台》
2021年第3期86-89,共4页
基金
2016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6YS034“河北梆子生存现状调查”阶段性成果。
文摘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全国梆子声腔系统的一个重要支脉,它在山陕梆子的音乐旋律和声腔基础上,吸收河北语音语调、风土人情后几经沿革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既继承了山陕梆子慷慨悲壮、苍凉凄楚之风,又增添了高亢激越、痛快淋漓的特点。
关键词
声腔系统
地方剧种
河北
梆子
山陕梆子
沿革变化
音乐旋律
语音语调
风土人情
分类号
J617.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于时间淬炼中蜕变 忻州梅琳北路梆子剧团述评
8
作者
杨洋
机构
晋中学院音乐系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5-76,共2页
基金
2019年度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省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与传播交流研究”(项目编号:2019041035-4)
2021年度晋中学院学术创新团队“百年党史背景下山西省革命根据地音乐与戏剧发展研究团队”(项目编号:jzxyxscxtd202103)研究成果。
文摘
被称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的北路梆子是山陕梆子腔系在晋北的地方化延展,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从剧目积淀角度上讲,它的传统根底深厚,史上曾演出过300多个剧目;从声腔艺术上讲,它对板腔体的规范定型起了很大作用。然而,进入新时期,它的生存与发展陷入边缘化境地,古老而小众是它留给剧坛的一个模糊印象。2006年,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成为剧种传承发展路上的一个新坐标。
关键词
北路
梆子
板腔体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陕梆子
声腔艺术
山
西四大
梆子
地方化
新坐标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向阳花木早逢春--河北梆子在党的怀抱里复兴散记
9
作者
甄光俊
机构
不详
出处
《大舞台》
2021年第4期13-18,共6页
文摘
解放前河北梆子在天津由兴而衰脱胎于山陕梆子的河北梆子,自清代乾隆年间( 1736-1795)传入天津,经过几代人传承、完善,至同光年间(1862-1908)形成艺术个性独具的天津卫派梆子,简称卫梆子。卫梆子不仅在京津冀民间繁衍壮大,而且在北迄东北各省、南达江浙沪城镇,也备受群众欢迎。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以及新兴舞台艺术强势挑战等主、客观原因,剧坛上显赫一时的卫梆子,呈现出急剧衰落的趋势。
关键词
河北
梆子
舞台艺术
山陕梆子
军阀混战
江浙沪
向阳花木
艺术个性
京津冀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戏曲史上应勘正的一段历史
被引量:
2
10
作者
宋立功
机构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出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5,共6页
文摘
在"花雅"之争中,同州梆子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同州梆子早期艺术家魏长生等人以及同州梆子的代表性乐器琥珀、二股弦,说明了清乾隆、嘉庆之前为同州梆子时代,剧种名称应统一为同州梆子。梆子系统各剧种与同州梆子的分离与异化,是本土化的结果。
关键词
同州
梆子
山陕梆子
魏长生
二股弦
本土化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与研究”专家发言摘要
11
作者
闫彬彬(整理)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京剧》
2023年第11期10-17,共8页
文摘
苏移国家京剧院原院长、《中国京剧》杂志原主编、研究员汉剧进京和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书面发言)徽戏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汉戏、昆曲、山陕梆子等戏曲剧种对京剧的形成所起之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戏曲剧种
余三胜
山陕梆子
发言摘要
汉剧
书面发言
昆曲
京剧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汉戏进京和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
12
作者
苏移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京剧》
2023年第8期20-26,共7页
文摘
人们谈及京剧的形成,常以“京剧是在徽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之。固然徽戏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京剧的形成除徽戏之外,如汉戏、昆曲、山陕梆子等戏曲剧种所起之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汉戏的进京,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更为重要。本文就这一问题阐述己见,并就教于方家、学者。
关键词
戏曲剧种
山陕梆子
徽戏
昆曲
京剧
汉戏
作用
分类号
J821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王爱爱的艺术人生
13
作者
王芳
机构
不详
出处
《支部建设》
2020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摘
1940年6月,王爱爱出生于晋中榆次南关村。晋中是晋剧的发源地和兴盛地。明末清初,山陕梆子或者说那时候已经有了明确的"蒲州梆子"的说法,随着商人的足迹以及战乱的影响,流布到山西中部汾阳、孝义、太谷、祁县等地区,结合当地的民歌、秧歌、民间小调等地方元素,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产生了一个新剧种"中路梆子",这个剧种一经形成,便向山西中、北部及陕西省、内蒙古和河北省扩散,成为梆子大家庭里的重要剧种,1949年后,改称"晋剧"。
关键词
蒲州
梆子
民间小调
王爱爱
抒情风格
山陕梆子
晋剧
艺术人生
南关村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兴起
吴倩
杨子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腔與山陝梆子、河北梆子的嬗變
張志峰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陕梆子及蒲剧科班收徒授艺考叙
王星荣
郭歌
《中华戏曲》
2022
0
原文传递
4
清代后期山陕梆子的成熟——山陕梆子简史(五)
王星荣
王潞伟
《戏友》
2020
0
原文传递
5
“陕州蒲剧源流”考辨
陈文革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西蒲剧现代戏研究综述
张云逸
《文化产业》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河北梆子音乐的当代发展
王晓丹
《大舞台》
2021
0
原文传递
8
于时间淬炼中蜕变 忻州梅琳北路梆子剧团述评
杨洋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9
向阳花木早逢春--河北梆子在党的怀抱里复兴散记
甄光俊
《大舞台》
2021
0
原文传递
10
中国戏曲史上应勘正的一段历史
宋立功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11
“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与研究”专家发言摘要
闫彬彬(整理)
《中国京剧》
2023
0
原文传递
12
汉戏进京和对京剧形成所起之作用
苏移
《中国京剧》
2023
0
原文传递
13
王爱爱的艺术人生
王芳
《支部建设》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