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祭告制度与《春秋》的生成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过常宝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32,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
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ZD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原始《春秋》是以"策"的形态存在的,源于鲁国史官告庙或诸侯国史官"来告",而"告"则与古已有之的祭告仪式相关。祭告内容须经史官事先书策,成为"岁典",于四时常祭集中告庙。当时,唯有周王和鲁国建有太庙。诸侯国有事,祭告本国宗庙,形成"诸侯之策",重要事项还要到太庙祭告,形成"周策"或"鲁策"。因此,只有"周之《春秋》"和"鲁之《春秋》"可载列国之事。祭告书策不载原因、过程,不作评论,呈现出"简"的文体特征。"岁典"导致了史官于四季首月虽"无事"而书策。四时常祭在当时被习称为"春秋",这就是《春秋》名称的来源。在长期的书策和祭告实践中,史官发明了多种形式的"书法",以彰显自己维护礼制的权力和信心。
-
关键词
告命
书策
岁典
《春秋》
-
分类号
K225.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