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民俗的诗意表达——《岁时风俗相传久》读后
1
作者 史长虹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6-148,共3页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分别是民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徐芳先生这本列入“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的新著《岁时风俗相传久》正是一项研究...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分别是民俗,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徐芳先生这本列入“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的新著《岁时风俗相传久》正是一项研究杭州民俗的学术成果,实在可喜可贺。总体看来,此书至少有以下一些可资圈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表达 传统戏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岁时风俗 民间文学 传统医药 传统美术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韩国国家节庆假日与传统岁时风俗之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长植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69-76,共8页
本研究展示了韩国自1885年采用公历后出现的新年与春节之间的尖锐对立和双重过年的副作用,指出直至1985年把春节定为新年节日之前发生过的论争是明显违背节日文化生态的性质的。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依据公历实施假日导致岁时风俗简单化的... 本研究展示了韩国自1885年采用公历后出现的新年与春节之间的尖锐对立和双重过年的副作用,指出直至1985年把春节定为新年节日之前发生过的论争是明显违背节日文化生态的性质的。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依据公历实施假日导致岁时风俗简单化的后果,具体表现为将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与中秋节两大节日,使得元宵节、七夕节和重阳等传统节日趋向衰退和消亡。最后提出有必要把假日制定方式从国家单方掌控变为多样化确立途径,特别是应该促使和促成地方政府考虑把本地区的特定岁时风俗制定为地域性假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国家单方制定假日 多样性文化生态保
下载PDF
《厦门志》与《金门志》岁时风俗差异分析
3
作者 王世锋 徐丽霞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4-71,共8页
互参《厦门志》与《金门志》两书“风俗记”之岁时礼俗,发现厦金两地除二、三、六、八、九与十一月之俗尚大致相同外,还存有十一处差异。一为元旦,两地粪土出户之日三五有别;二为人日,食七宝羹已不在金门盛行;三为正月初九,厦因华侈而... 互参《厦门志》与《金门志》两书“风俗记”之岁时礼俗,发现厦金两地除二、三、六、八、九与十一月之俗尚大致相同外,还存有十一处差异。一为元旦,两地粪土出户之日三五有别;二为人日,食七宝羹已不在金门盛行;三为正月初九,厦因华侈而多见富家演剧之俗;四为立春,厦书“春”或“福寿”字,金无;五为上元,厦地“跳火”去病除疾,金地“烧旧灯篝”承祭告礼;六为四月八日,厦有浴佛之会,金则未记;七为端午,厦五色龙船竞渡,金画八卦、书对联、燃磺烟等;八为七月三十,金“关地狱门”,厦承七月“普渡”礼;九为十二月初二,厦做“头牙”,金则以二月初二日为“头牙”;十为十二月二十,厦“扫尘”,金不记;十一为除夕,厦重春帖之祥寿,并依灯檠卜晴雨。这些差异均有各自的承袭、分布或流变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志》 《金门志》 岁时风俗 差异
下载PDF
陇东岁时风俗调查报告
4
作者 赵献春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甘肃陇东地区是典型的农业社会,该地区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岁时文化尤其能代表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将陇东地区的岁时风俗进行整理加工,目的在于为陇东岁时风俗文化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关键词 甘肃 陇东地区 民族文化 文化 岁时风俗 风俗文化研究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被引量:1
5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89年第4期106-121,共16页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是拙稿《民间杂艺习俗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中的第三章。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厚的二百余出黄梅戏传统剧目,广泛应用了中华民族的岁时风俗。有的折子戏、小戏、独角戏从正月唱到腊月;有的大本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是拙稿《民间杂艺习俗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中的第三章。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厚的二百余出黄梅戏传统剧目,广泛应用了中华民族的岁时风俗。有的折子戏、小戏、独角戏从正月唱到腊月;有的大本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一个岁时节日中去发展剧情;有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岁时风俗去写景写人;有的用几句唱词歌唱传统节日的情趣。现对黄梅戏中已应用的岁时风俗的历史沿革和它与传统剧目的关系,作初步考证,其中以“元旦”、“元宵”、“端午”、“中秋”为叙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观灯 唱灯戏 元宵灯节 迎紫姑 辰溪县志 上元夜 元夕 鼓戏 雅戏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被引量:1
6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1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十四 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原是道教祭祀性的节日,与农民目连救母故事传说密切相关。民间沿用此节,作为祭祀祖先的节日,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慎宗追远,尊敬祖先和已去世父母的思想品德。《荆楚岁时记》载... 十四 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原是道教祭祀性的节日,与农民目连救母故事传说密切相关。民间沿用此节,作为祭祀祖先的节日,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慎宗追远,尊敬祖先和已去世父母的思想品德。《荆楚岁时记》载:“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盘供诸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信色彩 故事传说 目连救母 中秋夜 岁时风俗 西湖游览志余 中秋月 思想品德 《荆楚记》 八月十五
下载PDF
清代山东地方志岁时风俗音乐资料研究
7
作者 姜晨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动中的具体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山东 地方志 岁时风俗音乐
下载PDF
道教与中国岁时风俗二题
8
作者 刘仲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0-42,共3页
道教在历史上对中国岁时风俗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了解这点,对中国宗教史、民俗史的研究都极有意义。一、道教在中国时令节日中的印记道教对岁时风俗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形式,是对原有的时令节曰加上了自己的解释,使原有节日增添了神仙的... 道教在历史上对中国岁时风俗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了解这点,对中国宗教史、民俗史的研究都极有意义。一、道教在中国时令节日中的印记道教对岁时风俗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形式,是对原有的时令节曰加上了自己的解释,使原有节日增添了神仙的内容。道教有所谓“三官”,三官各有生辰,称为三元节,三元节分配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种分配,梁以前还没有出现,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还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但记载“七月十五,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仙”,似乎已经是佛道二教的共同节目。赵翼《陔馀丛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宫观 中国宗教史 宗教节日 中国民间 岁时风俗 民间风俗 玉皇 僧尼 习俗 民俗史
下载PDF
韩国全罗南道岁时风俗研究
9
作者 耿瑞芹 《民族学刊》 2016年第3期80-94,125-128,共15页
本文主要对韩国全罗南道普遍传承传统的岁时风俗进行考察,其考察过程以月份为标准来展开。通过考察,可以梳理归纳出全罗南道岁时风俗的五个功能,即祖上崇拜、祈祷丰年和丰渔、驱厄招福、分享愉悦和增进和谐、卫生和保健。同时还可以发... 本文主要对韩国全罗南道普遍传承传统的岁时风俗进行考察,其考察过程以月份为标准来展开。通过考察,可以梳理归纳出全罗南道岁时风俗的五个功能,即祖上崇拜、祈祷丰年和丰渔、驱厄招福、分享愉悦和增进和谐、卫生和保健。同时还可以发现全罗南道的岁时风俗所具有的地域性特色:第一,农乐是支撑岁时风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第二,岁时风俗中的游戏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地区性特色,并带有鲜明的咒术性·宗教性意义;第三,不同的文化圈伴随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内陆和岛屿海岸不同,岛屿海岸地区也随海域的不同产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存在形态 功能 地域性特色 全罗南道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10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3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十六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个节日是处在天高云淡、桂子飘香、群菊竞艳、金风送爽、农业丰收的大好时光里。民间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虽不如端午、中秋那样重视,但在知识界和学生中,登高、赏菊、吟诗作赋,也有它的特色。历代... 十六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个节日是处在天高云淡、桂子飘香、群菊竞艳、金风送爽、农业丰收的大好时光里。民间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虽不如端午、中秋那样重视,但在知识界和学生中,登高、赏菊、吟诗作赋,也有它的特色。历代诗人,咏重九诗词,比端午、中秋还要多。 重阳的来历,据《周易》登载:“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叠,故名重阳。”三国时魏文帝《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吟诗作赋 天高云淡 茱萸囊 赏菊 岁时风俗 钟繇 阳数 九日登高 重九登高 两阳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11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辞海·冬至》,二十四节中之一个。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 (冬至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雷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 《辞海·冬至》,二十四节中之一个。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 (冬至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雷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这一天为“首九”第一天,气候逐渐进入寒冷时期的数九寒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二十四节 张二 这一天 乡言解颐 南至 七十二候 西湖游览志余 大雷 李光庭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12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炮竹,在民间婚丧、生育及岁时节日应用较广。春节期间,从送灶、除夕、还年、吃年饭、出天方等,都要放鞭炮。 鸣炮竹的历史记述:《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三元之日也。……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唐人张说在《岳州守岁》中有... 炮竹,在民间婚丧、生育及岁时节日应用较广。春节期间,从送灶、除夕、还年、吃年饭、出天方等,都要放鞭炮。 鸣炮竹的历史记述:《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三元之日也。……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唐人张说在《岳州守岁》中有“炮竹好惊眠”之句。唐人薛能《除夜作》:“兰萎残此夜,竹炮和诸邻。” 《东京梦华录》:“忽有炮仗响,又复烟火出。” “至除日,……是夜梦中,炮竹山呼,声闻于外。”宋庄季裕《鸡肋编》:丰州除夕,家家炮竹。每发声,则市人群儿环呼曰:‘大熟’,如是达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风俗 除夜作 《东京梦华录》 鸡肋编 庄季裕 薛能 山臊 放鞭炮 声闻于外 夫妻观灯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13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0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十一 四月八 这个节日,是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日。相传释氏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于母之右胁。十九岁四月八日夜逾城往雪山入道,又六年四月八日成佛。《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 十一 四月八 这个节日,是纪念释迦牟尼的诞生日。相传释氏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于母之右胁。十九岁四月八日夜逾城往雪山入道,又六年四月八日成佛。《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醉翁谈录》(四):“八日,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宿愿果报经》云:‘我佛世尊生此日。’故用四月八日灌佛也。南方专用此日,北人专用腊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翁谈录 此日 浴佛 牵牛织女 岁时风俗 佛世尊 《东京梦华录》 周昭王 五月五日 西湖游览志余
下载PDF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14
作者 桂遇秋 《黄梅戏艺术》 1990年第Z1期197-208,共12页
六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习称“龙抬头”日。这一天有黄龙或青龙降雨人间,驱除旱灾,使人间农业丰收。民俗这天向江湖河港潭岩溪塘等有水的地方,投粮食祭品,以感谢龙抬头降雨之德。《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蛋祭余饼... 六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习称“龙抬头”日。这一天有黄龙或青龙降雨人间,驱除旱灾,使人间农业丰收。民俗这天向江湖河港潭岩溪塘等有水的地方,投粮食祭品,以感谢龙抬头降雨之德。《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蛋祭余饼、薰床坑,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明人沈榜《宛署杂记》:“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抬头 二月二日 上巳 这一天 三月三日 一百五日 西湖游览志余 《全唐诗》 岁时风俗 宛署杂记
下载PDF
金代诗歌中的岁时风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卓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50-56,共7页
金代岁时风俗深受辽宋影响,在中原文化和北方风俗的互相融合、彼此碰撞中,形成了女真族独特质朴、浑厚刚健的文化风貌,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内涵。这一点,金代诗歌中的记载更为鲜明。
关键词 金代诗歌 岁时风俗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朝鲜半岛岁时体育风俗研究
16
作者 蔡艺 郑燕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在梳理古朝鲜史料的基础上,对朝鲜半岛的岁时体育风俗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朝鲜半岛岁时体育风俗集中在上元、重三、端午、重阳、除夕等节日,以上元和端午为盛,是朝鲜半岛岁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半岛岁...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在梳理古朝鲜史料的基础上,对朝鲜半岛的岁时体育风俗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朝鲜半岛岁时体育风俗集中在上元、重三、端午、重阳、除夕等节日,以上元和端午为盛,是朝鲜半岛岁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半岛岁时体育风俗具有中国色彩浓厚、尚武气息浓郁和农耕文化性格鲜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民俗体育 岁时风俗 体育
下载PDF
潮汕岁时风俗散考
17
作者 林伦伦 王伟深 《岭南文史》 1993年第3期44-46,共3页
潮汕地区素以独特的民俗文化扬名于海内外,一条“浴布”(水布),一泡“功夫茶”,一班“潮州大锣鼓”,一出潮剧《陈三五娘》,都足以表现潮汕文化之不同于其它地域文化的特征。潮汕昔属百越聚居之地,秦汉之后始有中原人入潮。晋末至唐末,... 潮汕地区素以独特的民俗文化扬名于海内外,一条“浴布”(水布),一泡“功夫茶”,一班“潮州大锣鼓”,一出潮剧《陈三五娘》,都足以表现潮汕文化之不同于其它地域文化的特征。潮汕昔属百越聚居之地,秦汉之后始有中原人入潮。晋末至唐末,为一阶段。但据现有居民所藏的族谱宗牒看来,明季至清代,大量的闽人(原本也是中原汉人或吴人)涌入潮汕。明末至清,又有不少潮人出洋过番谋生。由于移民的多元化,造成了文化的多元化。所以,潮汕文化虽然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其表现形式已有所不同。本文即掇岁时方面的一些特殊风俗,加以描写考溯,以供民俗学者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三五娘 岁时风俗 潮汕 中原汉人 民俗学者 潮州大锣鼓 目连 中原人 百越 凤仪亭
原文传递
湖北风俗文化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琦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39-44,共6页
生活在荆楚大地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而极富地域特色的湖北风俗文化。在长江中游这一特定的文化圈中,各个时期的人们以独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发展着湖北风俗文化。湖北风俗文化的生成机制包含二方面的意义:一是... 生活在荆楚大地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而极富地域特色的湖北风俗文化。在长江中游这一特定的文化圈中,各个时期的人们以独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育发展着湖北风俗文化。湖北风俗文化的生成机制包含二方面的意义:一是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机制,二是地域性或民族性的机制。所谓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机制,是指与全国形势相一致、其它区域也普遍存在的生成机制,而地域性或民族性的机制则是指具有湖北区域特色的生成机制。前者主要是人文的开发与发展,后者包括荆楚遗风、移民习尚及邻区风俗的浸润,即湖北风俗文化的传承、吸收与融合。本文着力于对后者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文化 生成机制 湖北经济 岁时风俗 长江中游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民族性 地域特色 荆楚
下载PDF
土家风俗建构解析
19
作者 董珞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54-58,共5页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异采纷呈,美不胜收。各民族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因而他们的风俗必然有某些共性。交往愈频繁,联系愈密切,他们在风俗上的共性就愈多。不同民族在风俗上的共性的来由,不全是单向的扩散或传播,也还有双向的交融和变异。尽...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异采纷呈,美不胜收。各民族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因而他们的风俗必然有某些共性。交往愈频繁,联系愈密切,他们在风俗上的共性就愈多。不同民族在风俗上的共性的来由,不全是单向的扩散或传播,也还有双向的交融和变异。尽管有这些共性,各民族风俗的个性仍占主导地位。一个民族内部的状况却相反,在不同支系和不同地域之间,风俗难免有某些个性,然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岁时风俗 汉族风俗 主导地位 各民族 清江流域 民族风俗 不同地域 巴人 传说
下载PDF
开门七件事 盘中千年餐——中国饮食文化1000年的变迁(下)
20
作者 王仁湘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6-7,共2页
6.盛筵便餐大团圆 国人不论家庭便餐,还是隆重的筵宴,都是团团围坐在一起,向同一个盘子里去品尝同一美味。这传统虽算不上优良,但它只在这一千年中流行,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饮食方式之一。 根据饮食专家的研究,中国人的筵宴有许多种类,... 6.盛筵便餐大团圆 国人不论家庭便餐,还是隆重的筵宴,都是团团围坐在一起,向同一个盘子里去品尝同一美味。这传统虽算不上优良,但它只在这一千年中流行,这是我们最有特色的饮食方式之一。 根据饮食专家的研究,中国人的筵宴有许多种类,有说不完的规矩,随着传统的变革,规矩也不断改变着内容。中国上古以坐席进食为传统,通常是一人一席,互不干涉,是一种地道的分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饮食文化 饮食方式 岁时风俗 历史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