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将乐县岩仔洞遗址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阳 周振宇 +3 位作者 黄运明 危长福 郜骅 林薇 《福建文博》 2018年第3期25-27,共3页
岩仔洞遗址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东南面约8公里,发现于1988年。经2014年、2015年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2座,房址2座,沟1条,灰坑、柱洞十余个,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为了解福建地区史前人类的建筑模式提供新的证据,... 岩仔洞遗址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东南面约8公里,发现于1988年。经2014年、2015年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2座,房址2座,沟1条,灰坑、柱洞十余个,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为了解福建地区史前人类的建筑模式提供新的证据,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东南地区人群流动、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仔洞遗址 闽西北地区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中国东南地区距今5000年的瓷石质高温硬陶技术——来自福建南山、岩仔洞遗址的证据
2
作者 范宗祥(译) 周振宇 +5 位作者 刘思然 崔剑锋 范雪春 林薇 黄运明 邓振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本研究关注中国印纹硬陶技术在新石器晚期的起源问题。基于全覆盖式采样,通过包括吸水率与维氏硬度测试、陶器岩相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热膨胀、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在内的综合性方法,本研究对福建明溪南... 本研究关注中国印纹硬陶技术在新石器晚期的起源问题。基于全覆盖式采样,通过包括吸水率与维氏硬度测试、陶器岩相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热膨胀、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在内的综合性方法,本研究对福建明溪南山遗址(5300—4300 cal.BP)、将乐岩仔洞遗址(5000—4300 cal. BP)出土陶器样品共计160个进行了制作工艺的全面分析和复原。结果表明,南山遗址的灰黑陶与两遗址的厚胎灰白陶具有接近成熟印纹硬陶的低吸水率与高硬度,这一胎体的优良物理性能,是使用瓷石质原料并在1100~1250℃的高温下烧成的结果。两遗址早期硬陶的年代可溯至距今5000年,代表了中国已知最早的瓷石高温烧造技术,标示出东南地区新石器晚期制陶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后世成熟印纹硬陶的创烧奠定了技术基础。两遗址的其他陶类或为烧结不佳的次品,或拥有不同的制陶原料来源,导致了陶质、陶色、硬度等方面较强的多样性,可能代表了印纹硬陶发展起步阶段的生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南山遗址 岩仔洞遗址 印纹硬陶 高温陶 制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