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军
米鑫程
+5 位作者
冯国瑞
白锦文
文晓泽
朱林俊
王子
皇文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70-2282,共13页
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致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岩体致裂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环保、能量可控等特点,在煤矿井下围岩应力调控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井下岩体往往处在较为复杂的应力环境,为深入研究该技术在井下不同围岩应力...
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致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岩体致裂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环保、能量可控等特点,在煤矿井下围岩应力调控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井下岩体往往处在较为复杂的应力环境,为深入研究该技术在井下不同围岩应力环境下对坚硬岩体的致裂效果,通过LS-DYNA软件对基于RHT损伤本构模型建立的岩石试样进行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数值模拟试验,对岩体内部的损伤和有效应力演化过程进行采集,分析岩体的致裂特征及其裂缝扩展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弥补在室内试验中因放电过程快、电磁干扰大而导致的致裂过程中岩体内部难以有效监测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围岩应力条件下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试验,通过获得的岩体表面破裂特征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获得以下结论:①基于RHT本构模型建立了LS-DYNA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数值模型,根据炸药爆破与高压电脉冲的能量等效关系,构建了高压电脉冲数值模拟等效参数。通过实验室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与等效参数的可靠性;②对试样上表面裂纹扩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裂纹会向最大压初始应力方向偏转。在此过程中,裂纹总长度先是逐渐减小。当所有裂纹与最大初始压应力夹角均小于45°时,裂纹总长度开始逐渐增大;③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致裂初期,高压电脉冲放电产生的动态应力远大于围岩应力,对试样的破坏起主导作用。随着动态应力在传播过程中的快速衰减,初始围岩应力与动态应力的大小逐渐接近,并最终由初始围岩应力主导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是决定岩体裂缝发育和扩展特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裂缝的扩展方向有显著影响,在采用高压电脉冲致裂技术对深部岩体进行致裂时,应考虑岩体所处应力状态,科学制定致裂方案,以实现对岩体的高效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致裂
液电效应
高压电脉冲
围
岩
应力
LS-DY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能锥角对线性聚能爆破致裂岩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建平
卢伟
+1 位作者
程贝贝
李建武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9,共8页
为研究不同聚能锥角下线性聚能爆破致裂岩体效果,在巷道岩壁开展了5种聚能锥角(40°、50°、60°、70°、80°)下的聚能爆破和岩体损伤测试试验,数值模拟了不同聚能锥角形成的聚能射流。结果表明:线性聚能爆破定向...
为研究不同聚能锥角下线性聚能爆破致裂岩体效果,在巷道岩壁开展了5种聚能锥角(40°、50°、60°、70°、80°)下的聚能爆破和岩体损伤测试试验,数值模拟了不同聚能锥角形成的聚能射流。结果表明:线性聚能爆破定向致裂岩体效果显著,聚能方向损伤增量显著大于非聚能方向;聚能锥角为40°时致裂岩体效果最好,最大损伤增量达0.93,裂纹扩展深度和长度较大,50°、60°、70°和80°聚能锥角时,最大损伤增量、射流压力、射流长度、射流头部速度、射流尾部速度等均随聚能锥角的增大而减小,致裂岩体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聚能爆破
岩体致裂
聚能锥角
损伤增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控制致裂岩体应力测试法的论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控制致裂岩体应力测试法的实质是运用某种控制致裂技术将岩体分别沿2~3个预定方向致裂2次,再根据各次致裂试验的峰值压力(破裂压力)与原岩应力之间的既定关系求出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它们的方向。随着具体条件的不同,致裂...
控制致裂岩体应力测试法的实质是运用某种控制致裂技术将岩体分别沿2~3个预定方向致裂2次,再根据各次致裂试验的峰值压力(破裂压力)与原岩应力之间的既定关系求出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它们的方向。随着具体条件的不同,致裂技术可以使用水压致裂、套筒致裂和压气致裂等技术。介绍了控制致裂的机理及各种情况下的岩体应力测试原理,给出了岩体应力的推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
体
应力
测试方法
控制
致裂
岩
体
矿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司家营铁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国东
李华
+1 位作者
李万涛
郝红泽
《现代矿业》
CAS
2021年第5期90-93,共4页
利用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进行破岩是一种新型岩体致裂方式,与传统炸药爆破相比,其具有振动小、污染少、飞石易控制等特点。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旨在探究此技术在露天矿山采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现场振动监测结果以及致裂效果的比...
利用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进行破岩是一种新型岩体致裂方式,与传统炸药爆破相比,其具有振动小、污染少、飞石易控制等特点。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旨在探究此技术在露天矿山采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现场振动监测结果以及致裂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发生致裂的阶段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空气和人体有害的气体,并且无粉尘、无破坏性震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矿区内构筑物和环境的破坏,能够基本满足司家营露天矿山一些特定的台阶推进和扩帮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相变
致裂
技术
边坡
露天矿山
岩体致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军
米鑫程
冯国瑞
白锦文
文晓泽
朱林俊
王子
皇文博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矿山岩层控制及灾害防控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70-2282,共13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25402)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研究面上资助项目(2023030212110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34005)。
文摘
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致裂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岩体致裂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环保、能量可控等特点,在煤矿井下围岩应力调控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井下岩体往往处在较为复杂的应力环境,为深入研究该技术在井下不同围岩应力环境下对坚硬岩体的致裂效果,通过LS-DYNA软件对基于RHT损伤本构模型建立的岩石试样进行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数值模拟试验,对岩体内部的损伤和有效应力演化过程进行采集,分析岩体的致裂特征及其裂缝扩展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弥补在室内试验中因放电过程快、电磁干扰大而导致的致裂过程中岩体内部难以有效监测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试验平台,开展了不同围岩应力条件下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试验,通过获得的岩体表面破裂特征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获得以下结论:①基于RHT本构模型建立了LS-DYNA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数值模型,根据炸药爆破与高压电脉冲的能量等效关系,构建了高压电脉冲数值模拟等效参数。通过实验室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与等效参数的可靠性;②对试样上表面裂纹扩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裂纹会向最大压初始应力方向偏转。在此过程中,裂纹总长度先是逐渐减小。当所有裂纹与最大初始压应力夹角均小于45°时,裂纹总长度开始逐渐增大;③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致裂初期,高压电脉冲放电产生的动态应力远大于围岩应力,对试样的破坏起主导作用。随着动态应力在传播过程中的快速衰减,初始围岩应力与动态应力的大小逐渐接近,并最终由初始围岩应力主导裂纹的萌生与扩展。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是决定岩体裂缝发育和扩展特征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裂缝的扩展方向有显著影响,在采用高压电脉冲致裂技术对深部岩体进行致裂时,应考虑岩体所处应力状态,科学制定致裂方案,以实现对岩体的高效致裂。
关键词
岩体致裂
液电效应
高压电脉冲
围
岩
应力
LS-DYNA
Keywords
rock mass fracturing
electrohydraulic effect
high voltage electric pulse
surrounding rock stress
LSDYNA
分类号
TD31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能锥角对线性聚能爆破致裂岩体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建平
卢伟
程贝贝
李建武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4178)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5SK 2086)。
文摘
为研究不同聚能锥角下线性聚能爆破致裂岩体效果,在巷道岩壁开展了5种聚能锥角(40°、50°、60°、70°、80°)下的聚能爆破和岩体损伤测试试验,数值模拟了不同聚能锥角形成的聚能射流。结果表明:线性聚能爆破定向致裂岩体效果显著,聚能方向损伤增量显著大于非聚能方向;聚能锥角为40°时致裂岩体效果最好,最大损伤增量达0.93,裂纹扩展深度和长度较大,50°、60°、70°和80°聚能锥角时,最大损伤增量、射流压力、射流长度、射流头部速度、射流尾部速度等均随聚能锥角的增大而减小,致裂岩体效果逐渐减弱。
关键词
线性聚能爆破
岩体致裂
聚能锥角
损伤增量
Keywords
linear shaped charge blasting
rock fracture
shaped cone angle
damage increment
分类号
TB41 [一般工业技术]
TD23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控制致裂岩体应力测试法的论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禧
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
出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文摘
控制致裂岩体应力测试法的实质是运用某种控制致裂技术将岩体分别沿2~3个预定方向致裂2次,再根据各次致裂试验的峰值压力(破裂压力)与原岩应力之间的既定关系求出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它们的方向。随着具体条件的不同,致裂技术可以使用水压致裂、套筒致裂和压气致裂等技术。介绍了控制致裂的机理及各种情况下的岩体应力测试原理,给出了岩体应力的推算方法。
关键词
岩
体
应力
测试方法
控制
致裂
岩
体
矿山
Keywords
mechanism of the controlled fracturing
procedure for stress measurement
breakdown pressure
分类号
TD315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TD311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司家营铁矿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国东
李华
李万涛
郝红泽
机构
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矿业》
CAS
2021年第5期90-93,共4页
文摘
利用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进行破岩是一种新型岩体致裂方式,与传统炸药爆破相比,其具有振动小、污染少、飞石易控制等特点。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旨在探究此技术在露天矿山采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对现场振动监测结果以及致裂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发生致裂的阶段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空气和人体有害的气体,并且无粉尘、无破坏性震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对矿区内构筑物和环境的破坏,能够基本满足司家营露天矿山一些特定的台阶推进和扩帮需求。
关键词
二氧化碳相变
致裂
技术
边坡
露天矿山
岩体致裂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phase change
side slope
open-pit mine
rock cracking
分类号
TD854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岩体致裂特征及机理
郭军
米鑫程
冯国瑞
白锦文
文晓泽
朱林俊
王子
皇文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聚能锥角对线性聚能爆破致裂岩体效果的影响
赵建平
卢伟
程贝贝
李建武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控制致裂岩体应力测试法的论证
万禧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二氧化碳相变致裂技术在司家营铁矿的研究与应用
李国东
李华
李万涛
郝红泽
《现代矿业》
CAS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