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国地利山岩刻所见唐与漠北交通及交往
1
作者 张庆祎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1期72-82,157,158,共13页
蒙古国中戈壁省额勒济特苏木地利山地区发现的唐代汉文摩崖岩刻表明,该处彼时为草原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出塞北渡碛至回鹘牙帐城的路线“回鹘道东道”(即“参天可汗道”)就经过此地。岩刻文字为麟德二年唐羁... 蒙古国中戈壁省额勒济特苏木地利山地区发现的唐代汉文摩崖岩刻表明,该处彼时为草原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出塞北渡碛至回鹘牙帐城的路线“回鹘道东道”(即“参天可汗道”)就经过此地。岩刻文字为麟德二年唐羁縻漠北时期所刻,证实了传世史料中该年唐高宗封禅泰山并邀请漠北铁勒诸部首领前来的历史事件,可以反映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流互动以及唐政府对漠北羁縻州府的管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利山 汉文岩刻 参天可汗道 封禅
下载PDF
遥远的岩刻印证汉藏一家的历史 被引量:1
2
作者 熊蕾 《中国西藏》 2003年第3期56-57,共2页
知道它们存在的人不多。但是它们在中国西部这条如画般美丽的寂静山谷里已经度过了1300多年的岁月。
关键词 中国 西藏 汉族 藏族 岩刻 文物考古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红山口寺院遗址与巨幅岩刻考
3
作者 吴甲才 道日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45-53,共9页
从2015年到2019年在内蒙古文物考古部门的支持下,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在阴山中段的红山口发现了一组辽金元遗址,对遗存文物进行类比、遗址寺院崖壁的巨幅佛像形制分析、相关碑文释读和采用国际通用的富含石英晶体... 从2015年到2019年在内蒙古文物考古部门的支持下,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在阴山中段的红山口发现了一组辽金元遗址,对遗存文物进行类比、遗址寺院崖壁的巨幅佛像形制分析、相关碑文释读和采用国际通用的富含石英晶体石亏晶体测年,判定此寺院遗址建造鼎盛时期在元代中期,毁于元代顺帝执政时,此寺院是融合僧道儒多元文化的集合体,为研究元代寺院性质、宫廷与地方关系以及建筑构件艺术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一份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岩刻佛像 丰州 寺院遗址 内蒙古
下载PDF
大青山岩刻调查与研究
4
作者 马家俊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第9期164-166,共3页
所有刻在岩壁上的图形或文字都可统称为岩刻。大青山是内蒙古阴山中段的名称,通过调查,大青山的这三处岩刻点都位于大青山的阳坡,题材分别是小井沟的凹穴岩刻、红山口沟的造像岩刻、兵州亥的文字岩刻。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蕴含着丰富的... 所有刻在岩壁上的图形或文字都可统称为岩刻。大青山是内蒙古阴山中段的名称,通过调查,大青山的这三处岩刻点都位于大青山的阳坡,题材分别是小井沟的凹穴岩刻、红山口沟的造像岩刻、兵州亥的文字岩刻。这些珍贵的文物遗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大青山地区当地的历史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物质文化资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岩刻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散落在大青山的明珠——喇嘛洞岩刻艺术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咏梅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121,共2页
藏传佛教从明末开始在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兴盛,使得藏传佛教艺术在此地得到很大发展,壁画、造像、建筑等都有大量遗存,唯有岩刻艺术品留存较少,喇嘛洞召岩刻保存较好,数量也不少,但还不为人所知,足够的重视保护及对研究将有助于喇嘛洞召... 藏传佛教从明末开始在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兴盛,使得藏传佛教艺术在此地得到很大发展,壁画、造像、建筑等都有大量遗存,唯有岩刻艺术品留存较少,喇嘛洞召岩刻保存较好,数量也不少,但还不为人所知,足够的重视保护及对研究将有助于喇嘛洞召历史沿革的探究,同时可以丰富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艺术内容,有益于对内蒙古地区明清时代藏传佛教艺术研究,同时使中华文化多元化更具理论及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洞召 岩刻 民族特性
原文传递
“美姑岩刻”的年代、族属及内涵初考
6
作者 钱玉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5-39,共5页
“美姑岩刻”年代在笃慕之前,距今2700余年,系濮人所刻;杜宇从朱提出发到郫邑为王称帝,可能途径美姑、乐山等地。杜宇或杜宇的儿子败逃时,也可能选择这条路线南撤。“美姑岩刻”在美姑出现将不是出于偶然。“美姑岩刻”可能与祭祀有关,... “美姑岩刻”年代在笃慕之前,距今2700余年,系濮人所刻;杜宇从朱提出发到郫邑为王称帝,可能途径美姑、乐山等地。杜宇或杜宇的儿子败逃时,也可能选择这条路线南撤。“美姑岩刻”在美姑出现将不是出于偶然。“美姑岩刻”可能与祭祀有关,与祭神或祭祖有关。“美姑岩刻”的古老历史、丰富的刻画图形、神秘的内容,对于研究古代濮人、古代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民俗、艺术等,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姑岩刻 年代 濮人 祭祀 重要价值
原文传递
闽台岩刻风格比较研究
7
作者 黄亚琪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闽台地区是我国联系太平洋岛屿的重要纽带,这里发现的岩刻不但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经分析比较闽台岩刻风格,可发现其多有相似之处,且基本符合南岛语族岩刻风格标准,这一方面显示了闽台地区可能与南岛语... 闽台地区是我国联系太平洋岛屿的重要纽带,这里发现的岩刻不但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经分析比较闽台岩刻风格,可发现其多有相似之处,且基本符合南岛语族岩刻风格标准,这一方面显示了闽台地区可能与南岛语族岩刻风格的起源有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海峡两岸乃至中国与南岛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台湾 仙字潭 万山 岩刻 南岛语族
原文传递
从符号学角度阐释阴山岩刻的文化价值
8
作者 沈春鹏 《河套学院论坛》 2012年第3期9-11,共3页
阴山岩刻是一个符号传播的媒介,这些图像有着自身的含义,它记载着文明的传承,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研究阴山岩刻,试图破译阴山岩刻的符号学意义。
关键词 阴山岩刻 符号学 文字图像
原文传递
阴山岩刻的特点分析及图案流变探究
9
作者 金兰名 张鹏 《艺术教育》 2019年第12期282-284,共3页
阴山岩刻作为我国北方岩刻的代表,用粗犷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3万年来北方先民的智慧。作者通过分析阴山岩刻图案实例,发现先民多会在适于短期居住、位置突出高耸、且易于表现叠加图案的环境选址进行创作。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阴山... 阴山岩刻作为我国北方岩刻的代表,用粗犷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3万年来北方先民的智慧。作者通过分析阴山岩刻图案实例,发现先民多会在适于短期居住、位置突出高耸、且易于表现叠加图案的环境选址进行创作。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阴山岩刻的创作一直未间断,先民从生活中捕捉形象给予想象加工,图案丰富多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阴山岩刻图案呈现出从被动写实抽象到主动写意抽象的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岩刻 图案 流变 对比分析
原文传递
浅谈阴山岩刻的民俗文化价值
10
作者 高学博 《河套学院论坛》 2014年第1期37-42,共6页
阴山岩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通过图画符号形式表达古人类的文化、生活、信仰等,是再现古代人类历史和生活历程的直接依据。自古以来,阴山地区就因其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战争和民族融合的舞台,同时也是北方各民族生... 阴山岩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通过图画符号形式表达古人类的文化、生活、信仰等,是再现古代人类历史和生活历程的直接依据。自古以来,阴山地区就因其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战争和民族融合的舞台,同时也是北方各民族生活的中心和摇篮。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不仅能够全面地认识阴山岩刻的历史,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河套文化的历史,对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为河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岩刻 河套文化 民俗文化 价值
原文传递
山庄岩刻
11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46,共1页
岩刻位于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旁的山头岩石上,面积200平方米。岩刻内容为歌颂明代礼部尚书彭华的功德,为彭华同僚及部属所镌。主要有题记式的《盘石》、志文式的《述德亭》及诗刻《观鱼钓鱼台》等。
关键词 岩刻 安福县 文物考古 面积 中国
原文传递
浙江瑞安石马山岩刻调查
12
作者 王进 《东方博物》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本文以文物调查材料为基础,介绍了石马山岩刻的刻画内容,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方及浙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传播、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民间工艺水平提供了科学、历史、艺术的例证。
关键词 石马山岩刻 佛教文化 建筑艺术
原文传递
岩孔刻槽后用石灰碎粒裂石法
13
作者 艾耕 《石材》 2009年第3期23-26,共4页
采用排气方法在岩孔中直接用石灰碎粒胀裂岩石。其措施是:在岩孔内刻出两条对称槽线,该槽线既是岩石断裂预想初始裂纹,能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导向岩石断裂;又是供水、排气管线,能使石灰水化产生的水蒸气逸出,消除冲孔现象。岩... 采用排气方法在岩孔中直接用石灰碎粒胀裂岩石。其措施是:在岩孔内刻出两条对称槽线,该槽线既是岩石断裂预想初始裂纹,能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导向岩石断裂;又是供水、排气管线,能使石灰水化产生的水蒸气逸出,消除冲孔现象。岩孔刻槽用石灰作胀裂剂,可以达到矿山减少凿岩工作量和自产自用胀裂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裂纹 应力集中效应 槽线 石灰碎粒 石断裂 胀裂剂
下载PDF
新疆古代草原石刻艺术的发展
14
作者 郭维阳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7,共5页
通过对古代浮雕技巧的演变及对岩画、鹿石,石人雕刻的分析,阐述草原石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画(岩刻) 鹿石雕 石人雕像
下载PDF
印度岩画概况及其研究
15
作者 吉日拉吉.库马尔 张嘉馨 肖波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30,共17页
本文对印度岩画进行了全面而概要的介绍;着重探讨了印度最主要的岩画点"比莫贝特卡岩画点"(Bhimbetka)、"达拉奇—查丹岩画点"(Daraki-Chattan)、"查特普吉纳什·纳拉岩画点"(Chaturbhujnath Na... 本文对印度岩画进行了全面而概要的介绍;着重探讨了印度最主要的岩画点"比莫贝特卡岩画点"(Bhimbetka)、"达拉奇—查丹岩画点"(Daraki-Chattan)、"查特普吉纳什·纳拉岩画点"(Chaturbhujnath Nala)的发现和研究现状;并对印度岩画的断代方法和年代学序列进行了论述;随后将印度岩画分为中心区和边境区两大部分;其中印度中心区的岩画是印度岩画最集中、最重要的区域;按历时的顺序,分别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历史时期对中心区岩画进行了分析;边境区则选取了7个岩画相对丰富的邦进行探讨;本文旨在对印度岩画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年代序列、风格变迁和内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岩刻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历史时期 断代 风格变迁
下载PDF
蒙古国的基督教遗存:简介与新进展
16
作者 宝乐日玛·乌云其木格 殷小平(译)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109-121,共13页
本文立足于蒙古国境内出土的基督教考古遗址及出土文物,尤其是最新的一些考古发现,管窥中古时期蒙古草原的基督教历史。文章介绍了约10件草原基督教碑刻,包括刻有古汉语、古叙利亚语及古突厥语的碑铭计4方,刻有十字架图案的岩刻3方,以及... 本文立足于蒙古国境内出土的基督教考古遗址及出土文物,尤其是最新的一些考古发现,管窥中古时期蒙古草原的基督教历史。文章介绍了约10件草原基督教碑刻,包括刻有古汉语、古叙利亚语及古突厥语的碑铭计4方,刻有十字架图案的岩刻3方,以及1座疑为有十字架图案的突厥石像。论文还介绍了10余件小型便携的基督教遗物,包括4个铜十字器,1个白色十字架,1个刻有十字架图案的银碗等等。通过对相关基督教考古发现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古时期基督教曾在蒙古草原广泛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聂斯脱里派(景教) 十字架岩刻 铜十字 碑铭
下载PDF
草原“敦煌”
17
作者 王增海 李欣 《广东佛教》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阿尔寨石窟 历史文化内涵 内蒙古 寺庙 岩刻 壁画
下载PDF
开采荒料专用液压劈裂机
18
作者 艾耕 《石材》 2009年第8期28-30,共3页
金刚石绳锯是石材矿山不可缺少的开采设备。用它锯割开采台阶的底平面,造成分离岩块(30m^3以上)有四个自由面,成为悬挂岩体。自重(100t以上)靠二个面支撑着,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支撑面位置上凿排孔(孔距≥60cm),在孔壁上刻槽,制造断裂导... 金刚石绳锯是石材矿山不可缺少的开采设备。用它锯割开采台阶的底平面,造成分离岩块(30m^3以上)有四个自由面,成为悬挂岩体。自重(100t以上)靠二个面支撑着,处于不平衡状态。在支撑面位置上凿排孔(孔距≥60cm),在孔壁上刻槽,制造断裂导向裂纹,岩孔槽线的朝向一致在一个平面上,该平面与分离岩块的支撑面重合,再用液压劈裂机能轻而易举地把岩块从岩孔槽线处平整断开。分离岩块的解体,整形也可采用岩孔刻槽劈裂,不仅方便、快捷、可靠,而且荒料生产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开采荒料用的液压劈裂机要与金刚石绳锯、岩孔刻槽机联合使用才会有用武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 荒料 劈力 复合楔 金刚石绳锯 槽机 液压劈裂机
下载PDF
新疆草原民族地区动物雕塑艺术风格分析
19
作者 郭维阳 杨梅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5,共4页
草原动物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宗教文化对其艺术风格的作用尤为显著。新疆草原地区宗教信仰随着民族的迁徙、战争、融合不断发生变化,由原始萨满巫术向真正意义上宗教转变,这也直接导致草... 草原动物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宗教文化对其艺术风格的作用尤为显著。新疆草原地区宗教信仰随着民族的迁徙、战争、融合不断发生变化,由原始萨满巫术向真正意义上宗教转变,这也直接导致草原动物雕塑艺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具有各自时代气息的风格特征。作为民族传统雕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雕塑艺术,探寻其风格演变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动物雕塑 萨满教 岩刻 鹿石 金属动物纹雕
原文传递
试论具茨山古代郊祀文化遗存
20
作者 葛英会 《古代文明辑刊》 2016年第1期268-282,共15页
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南并延伸至周邻数县的具茨山古文化遗存,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人们的学术视野以来,伴随相关机构科学考察工作的展开,这处被称为'具茨山岩画'的岩刻资料不断公布出来。此前曾在内蒙、辽宁、江苏、福建、台湾... 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西南并延伸至周邻数县的具茨山古文化遗存,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人们的学术视野以来,伴随相关机构科学考察工作的展开,这处被称为'具茨山岩画'的岩刻资料不断公布出来。此前曾在内蒙、辽宁、江苏、福建、台湾的一些地点零散发现的形式类似岩刻遗迹,在近十几年间,仿佛是突如其来地从天而降一般涌现于中原腹地。其分布之密集、地域之广大、形式之多样,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同时,以山顶巨石凿刻圆穴为主要特征的岩刻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刻 遗存 人们 茨山 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