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建忠 赵文智 +2 位作者 胡素云 杨涛 董大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9,共6页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是指一组受岩相、岩性或地层变化影响而形成的成藏组合,控制了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和成因类型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具有明确的勘探目的层系,对描述手段的要求更高。根据成因主控因素,将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划分为岩性变化带和地层变化带两大类,并进一步按照沉积相类型和地层接触关系划分为前缘带、近岸扇体、河道、超覆带、不整合带5种主要的区带类型。对不同类型区带的基本特征和控藏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带 地层油气 前缘 近岸扇体 河道 超覆 不整合
下载PDF
孤北断裂坡折带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2
作者 吏锋兵 张彦山 +2 位作者 闫森 郭建立 王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1X期161-164,共4页
孤北断裂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构造圈闭发育程度较低,沙三段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层及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较为隐蔽,造成油气滚动勘探的难度较大。针对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以不整... 孤北断裂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较为优越。但是由于构造圈闭发育程度较低,沙三段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储层及岩性-地层圈闭分布较为隐蔽,造成油气滚动勘探的难度较大。针对低位体系域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以不整合面与初始湖泛面为界,厘定了孤北断裂坡折带低位体系域地层超覆带的范围,识别了低位体系域残留可容纳空间的分布,查清了低位扇在该地区的展布特征。以地质规律为指导,以初始湖泛面为等时面,通过沿层提取振幅属性,预测了包括地层超覆线、砂体尖灭线以及砂体顶面构造线研究在内的低位扇储层分布特征,对断裂坡折带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坡折 低位体系域 残留可容纳空间 地层超覆 -地层油气 孤北 沙三段
下载PDF
墙角型陡坡带岩性圈闭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以渤海湾盆地石南陡坡带中段BZ3区古近系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波 徐长贵 牛成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442,共9页
BZ3区西部陡坡带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中段,构造上处于石臼坨凸起与凸起倾没端相交的夹角地带,石南一号断裂和石南二号断裂在此处相交,形成由多个复杂断阶所组成的复式墙角型陡坡坡折带。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BZ3... BZ3区西部陡坡带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中段,构造上处于石臼坨凸起与凸起倾没端相交的夹角地带,石南一号断裂和石南二号断裂在此处相交,形成由多个复杂断阶所组成的复式墙角型陡坡坡折带。通过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认为,BZ3区东营组东二下亚段发育3个4~5级基准面旋回,每个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旋回的下部和下降半旋回均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发育。根据墙角型断裂坡折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认为其古构造背景有利,在东二下亚段沉积时期为该区水系汇聚区,以石臼坨凸起为物源,沿边界断层下降盘发育多期辫状河三角洲,并综合地震相、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手段刻画了砂体边界。研究表明,第1、2个基准面旋回砂体发育,且呈扇形向西南方向尖灭,形成侧向尖灭型岩性圈闭,且每期旋回形成的岩性圈闭面积较大、叠合性好。该圈闭依附于边界断层,面向渤中西次洼,背靠石臼坨凸起,烃源岩、运移和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是渤中凹陷岩性圈闭勘探比较现实的目标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角陡坡 高精度层序地层 圈闭 东营组 渤中凹陷
下载PDF
中国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泽清 刘卫红 +2 位作者 张林 张绍胜 孔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7,83,共8页
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盆地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控砂因素、控藏因素以及控制富集区带因素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相关基础地质理论,为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发展提... 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盆地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控砂因素、控藏因素以及控制富集区带因素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的相关基础地质理论,为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资料表明: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盆地类型有陆相断陷盆地、陆相坳陷盆地和陆相前陆盆地3种,盆地类型不同,各体系域(低位、水进和高位体系域)中油气的分布规律也不同;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因素有控砂因素和控藏因素以及控制富集区带的因素,控砂因素有斜坡、断裂、古水深、古气候、古物源和构造运动,控藏因素有最大湖泛面、区域不整合面和断层面,控制富集区带的因素有有利沉积相带、断裂发育带、地层尖灭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流体性质变化带、构造坡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油气 控制因素 富集区 层序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建民 刘杰烈 陈守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1,457,共4页
文中利用海拉尔盆地的三维地震资料可识别出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侵蚀坡折带三类坡折带,其中以断裂坡折带最为发育,后两种坡折带在海拉尔盆地分布局限;根据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为七个亚类,其中缓坡断裂坡折... 文中利用海拉尔盆地的三维地震资料可识别出断裂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侵蚀坡折带三类坡折带,其中以断裂坡折带最为发育,后两种坡折带在海拉尔盆地分布局限;根据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成因,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为七个亚类,其中缓坡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砂砾岩体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发育于断裂或侵蚀坡折带的上方,不整合及断裂坡折带共同控制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古河道砂岩油气藏一般位于坡折带附近的洼陷带。可见坡折带及其附近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油气 地层油气 坡折 勘探前景
下载PDF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勘探方法 被引量:30
6
作者 易士威 王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2期9-14,63,共6页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 二连盆地、冀中坳陷近几年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勘探成熟区富油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寻找规模整装富集储量的重要勘探领域。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要树立富油凹陷不同类型油气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沉积体系、不同沉积相带、不同储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在勘探思路上实现“由正向构造带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向构造带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坡折带、超覆带、侵蚀带;由环洼到洼槽;由单一油气藏类型向多种油气藏类型”的五个转变。其勘探技术方法包括岩性地层油气藏有利区带优选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圈闭落实评价技术方法;岩性地层油藏预探评价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勘探思路 勘探方法 油气藏类 技术方法 研究与实践 隐蔽油气 构造 二连盆地 冀中坳陷 勘探潜力 勘探领域 构造单元 沉积体系 沉积相 三维空间 储层类 有利区 地层圈闭 成熟区 构造区 坡折
下载PDF
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被引量:62
7
作者 冯有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2,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沟谷和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体,该砂体发育带与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藏的富集带。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保留了原生孔隙,有机酸产生了次生孔隙,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以及高异常流体压力有利于克服储层毛细管阻力,这些特性使得有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受坡折带控制的岩性油气藏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断陷盆地 压力封存箱 同沉积构造坡折 地层油气 油气
下载PDF
茨榆坨斜坡带中南段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邸秀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20-22,共3页
针对茨榆坨斜坡带构造、沉积背景下岩性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应用"地震储层微属性差异烃类检测新技术"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相结合,预测了该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并结合储层沉积... 针对茨榆坨斜坡带构造、沉积背景下岩性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应用"地震储层微属性差异烃类检测新技术"与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相结合,预测了该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并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理论等技术和方法,加强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建立适用于本地区地质特征的配套勘探技术,确立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在岩性油气藏滚动勘探中取得了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榆坨斜坡 油气 层序地层 储层预测 微属差异烃类检测
下载PDF
辫状河三角洲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配套技术研究——以留西构造带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玲 孙夕平 +1 位作者 张研 马晓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5,228+125-126+246,共10页
辫状河三角洲是断陷湖泊环境广泛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分布于湖盆的短轴方向。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砂坝、远砂坝以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的浊积砂体储层物性和储集性能最好,控制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高产,是主... 辫状河三角洲是断陷湖泊环境广泛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分布于湖盆的短轴方向。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砂坝、远砂坝以及辫状河前三角洲的浊积砂体储层物性和储集性能最好,控制了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高产,是主要油气富集区。本文主要介绍在留西构造带应用岩性油气藏储层描述配套技术,寻找和刻画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分布与展布特征。重点介绍等时格架内层序地层的研究与储层反演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等时地层格内的多层系、多井联合反演,进行多方位精细刻画砂体,从而进一步厘清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断阶 油气 层序地层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智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1-44,共4页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斜坡北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构造演化复杂、地层结构复杂、储层变化大等地质特点,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分析、“三相”联合解释、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分布、分频解释和多参数反演等技术,对本区沙三段岩性油气...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斜坡北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构造演化复杂、地层结构复杂、储层变化大等地质特点,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分析、“三相”联合解释、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分布、分频解释和多参数反演等技术,对本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有利储层、储盖组合、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运聚条件等进行分析预测,有效地预测沙三段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状况,实现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对开展岩性油气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层序地层 古地貌分析 心相 测井相和地震相联合解释 地震属 储层预测 多参数反演 铁匠炉-大湾斜坡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8
11
作者 蒲秀刚 陈长伟 +6 位作者 柳飒 周立宏 肖敦清 韩文中 林常梅 侯志 肖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8,共8页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歧北斜坡沙三段受差异沉降、断块翘倾与基底构造影响,总体发育三级坡坪带,在斜坡高部位一级坡坪带的凸起近缘发育侵蚀坡折带,斜坡中低部位发育挠曲坡折带,构成了沙三段低位期侵蚀-挠曲坡折体系。在斜坡区沙三期,盆内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坪控砂,源型聚砂,纵向上可识别出低位、湖扩、高位3个三级旋回与7个四级高分辨率旋回,各层顺斜向上超覆分布,在各级坡坪带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扇与滨浅湖砂质滩坝等砂体,地层岩性圈闭发育。这些地层岩性圈闭与烃源区近邻,优势输导,富集成藏,叠合连片,是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坡坪 坡折体系 沙河街组 地层油气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张树林 刘宝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烃源及油气运聚输导系统;中段(一洼即岭头断阶区)成藏主控因素则受控于烃源与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南段(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即可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勘探技术对策,以期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油气藏类 斜坡 莺歌海盆地 成藏 油气运聚规律 隐蔽油气 构造格局 区域地质 活动特征 输导系统 圈闭 复合圈闭 地层 分布规律 技术对策 研究方法 油气勘探 分段式 三段式 烃源 延伸 展布
下载PDF
后期水侵型复杂断块/岩性油藏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文生 符晓颖 +1 位作者 白丽 高保玲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1,46,共7页
符晓颖等 .后期水侵型复杂断块 /岩性油藏评价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36~ 41油藏形成后 ,由于地质环境变化 ,储层往往会受到外部水系的侵入 ,从而造成原生水和水层地层水性质的差异。南阳凹陷是这种后期水侵现象的典型实例。其... 符晓颖等 .后期水侵型复杂断块 /岩性油藏评价 .测井技术 ,2 0 0 0 ,2 4(1) :36~ 41油藏形成后 ,由于地质环境变化 ,储层往往会受到外部水系的侵入 ,从而造成原生水和水层地层水性质的差异。南阳凹陷是这种后期水侵现象的典型实例。其油藏结构复杂、断块发育、岩性与水性复杂多变 ,同时油层低阻现象普遍。通过对这一地区岩性特征和地层水变化规律研究 ,指出原生水和地层水差异是导致低阻储层的根本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精细测井解释技术 ,深入认识复杂岩性成份对储层饱和度和渗透性参数计算的影响 ,建立了适应于多断块、复杂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电阻率 矿化度 油气 水侵 断块
下载PDF
贝尔断陷层序建造及岩性油气藏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有良 宫广胜 鲁卫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贝尔断陷构造层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贝尔断陷同裂谷期层序建造、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认为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可划分出5个与裂陷幕对应的超层序,在超层序二至超层序五内,识别出了10个三级层序... 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贝尔断陷构造层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贝尔断陷同裂谷期层序建造、沉积体系及岩性油气藏的发育特征。认为下白垩统沉积时期可划分出5个与裂陷幕对应的超层序,在超层序二至超层序五内,识别出了10个三级层序;裂陷二幕和裂陷三幕对应于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盆地以伸展断陷构造活动为主,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及受断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裂陷四幕对应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盆地以走滑扭张构造活动为主,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和受挠曲及断裂坡折带控制的层序;裂陷五幕对应下白垩统伊敏组,盆地断坳转换,发育河流和冲积平原沉积及平缓背景下的冲积型层序。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及南屯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的控制,层序低位体系域砂体成藏条件良好,为岩性油气藏最发育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层序地层 构造坡折 油气 下白垩统 贝尔断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西超地区萨尔图油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15
作者 张银国 厉玉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4-702,共9页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寻找岩性油气藏成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泰康—西超地区平缓的单斜地质背景,从地质构造特征、烃源岩、沉积特点及油气运移方面分析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区内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 大庆油田属于高勘探开发油田,寻找岩性油气藏成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泰康—西超地区平缓的单斜地质背景,从地质构造特征、烃源岩、沉积特点及油气运移方面分析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区内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及复合岩性油气藏,并阐述各类岩性油气藏的形成特征。将沉积微相分布与地震波阻抗反演相结合,预测本区主要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认为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和复合岩性油气藏主要形成于萨二、三砂组,前者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后者主要分布于阿拉新构造带上,而上倾尖灭、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在萨二、三砂组、萨一砂组、萨零砂组都有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镜体 地层超覆 油气 泰康隆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坡折带的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尚锋 张昌民 +4 位作者 施和生 王雅宁 尹艳树 朱锐 李向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0期44-52,共9页
当坡折带被引入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后,并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的内容之一,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该说此时坡折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在其中赋予了更多的沉积学含义,从单一的地貌起伏面转化为沉积地... 当坡折带被引入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后,并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的内容之一,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该说此时坡折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在其中赋予了更多的沉积学含义,从单一的地貌起伏面转化为沉积地质体。坡折带的存在制约影响着层序界面的识别、地层叠加样式和层序内体系域构成分析及层序地层模式的建立,同时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地质及地球物理方法出发,对珠江口盆地所存在的沉积坡折及地貌坡折进行了识别,认为沉积坡折发育于惠州凹陷南侧,而地貌坡折主要存在于白云凹陷北坡,但坡折带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盆地的演化,其分布位置不断变动。最后总结了坡折带识别在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现实意义,并形成了坡折带识别方法体系及研究工作流程,对于相关盆地坡折带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 沉积体系 层序地层 新近系 油气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陆架坡折带的识别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以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21Ma陆架坡折带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鹏 秦成岗 +8 位作者 全志臻 张忠涛 陆嫣 刘道理 屈亮 刘杰 徐乐意 徐徽 周凤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111-112,共4页
番禺低隆起一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 番禺低隆起一白云凹陷北坡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如何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区的沉积特征主要受控于特殊的古地理位置——陆架坡折带,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确定出21 Ma陆架坡折带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其与油气藏的关系。21 Ma陆架坡折线呈弧形向海盆方向分布,大致与番禺低隆起和白云凹陷的分界线平行,西侧为近东西向,向东则逐渐向北东方向延伸。陆架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该区主要存在3种与陆架坡折带发育有关的油气藏类型,即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坡折 层序地层 构造油气 油气 构造-油气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
下载PDF
三维岩性切片 在解释工作站上的实现
18
作者 杨树才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2年第1期55-62,共8页
统计学中随机变量分布的一阶矩数学期望和二阶中心矩方差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的两个数字特征。岩性的纵向分布可用这些数字特征定性地描述。如果将各个井点岩性分布的特征参数进行网格化,并插入到岩性测井曲线的多项式回归矩阵方程... 统计学中随机变量分布的一阶矩数学期望和二阶中心矩方差是用来描述随机变量分布的两个数字特征。岩性的纵向分布可用这些数字特征定性地描述。如果将各个井点岩性分布的特征参数进行网格化,并插入到岩性测井曲线的多项式回归矩阵方程中,可产生地下地质体岩性变化的三维数据体,对该数据体进行大量的垂向、水平方向的切割,并在解释工作站图形终端上绘图显示,可实现对地质体岩性纵横变化的定量化观察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切片 解释工作站 纵向分布 方差 构造切片 地层切片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断陷盆地缓坡区控砂控藏机制与勘探发现——以歧口凹陷歧北缓坡带为例 被引量:33
19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6 位作者 王家豪 周立宏 金凤鸣 肖敦清 姜文亚 韩文中 张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9-739,共11页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 为揭示断陷盆地缓坡区的控砂控藏机制,以高品质的800km^2三维地震和91口钻井资料为基础,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受控于断块掀斜和差异沉降作用,歧口凹陷歧北斜坡南侧在古近纪表现为具挠曲坡折的缓坡带。该带层序界面标志清晰,包括削截、顶超和上超等反射终止类型,由此将古近系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结构样式类似于具陆架坡折的被动大陆边缘,其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普遍发育不同类型的岩性圈闭。其中,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研究区断陷作用强烈,挠曲坡折带的坡度较大,层序的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低位扇;随后,拗陷作用增强,挠曲坡折带的坡度逐渐减小,至东营组沉积期转变为以低位三角洲沉积为主。湖扩体系域的岩性圈闭发育在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和东营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研究区挠曲坡折带明显控制了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成为缓坡带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通过勘探实践,新增三级储量近4×10~8t,探井成功率达80%,展示了挠曲缓坡带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坡折 缓坡 地层-油气 断陷湖盆 歧口凹陷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2 位作者 陈艳鹏 党玉琪 杨雪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21-24,64,共5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沉积以近物源、多物源的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岩性横向变化大,各种砂体岩性圈闭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性,形成多种地层、裂缝、复合型隐蔽圈闭以及隐伏的构造圈闭.充足的油源为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晚期生烃保证了后期形成的裂缝型隐蔽圈闭也可成藏.分析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认为柴西地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广,蕴藏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部 隐蔽油气 油气 地层油气 裂缝油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