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视电阻率转换在岩性构造填图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丁志强 程志平 +2 位作者 李飞 董浩 袁桂琴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以固定翼航空电磁系统正演公式为基础,介绍了实虚分量法、幅值飞行高度法等均匀半空间模型下的视电阻率转换方法。将内蒙古某测区实测的高、中、低3个频率的航空电磁数据转换为视电阻率,即Hρs、Mρs、Lρs,并对3个频率的视电阻率填图... 以固定翼航空电磁系统正演公式为基础,介绍了实虚分量法、幅值飞行高度法等均匀半空间模型下的视电阻率转换方法。将内蒙古某测区实测的高、中、低3个频率的航空电磁数据转换为视电阻率,即Hρs、Mρs、Lρs,并对3个频率的视电阻率填图效果进行了试验对比,最后选用Hρs等值线图进行岩性构造填图,与地质图吻合程度较高。提高了航空视电阻率填图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为后期资料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 视电阻率转换 实虚分量法 岩性构造填图
下载PDF
岩性构造气藏气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冰涛 温灵祥 +4 位作者 仓辉 郝巍 魏尚武 高建军 韩继凡 《吐哈油气》 200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在油气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对气藏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气藏开发成功和好坏的决定因素。通过对米登气藏开发调整实例的分析,阐述了岩性构造气藏气水分布的几种类型及成因,提出了此类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同类气藏的开发甚至勘探提供了宝贵... 在油气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对气藏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气藏开发成功和好坏的决定因素。通过对米登气藏开发调整实例的分析,阐述了岩性构造气藏气水分布的几种类型及成因,提出了此类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为今后同类气藏的开发甚至勘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构造 米登气藏 气水关系
下载PDF
复杂岩性构造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与认识
3
作者 辛士代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A02期301-301,共1页
乾130区块自2002年采取先采油后注水开发方式以来,注水状况差,产量递减快,地下亏空严重。2011年初该区块股权变更后,对该区块注水采取了较为经济办法进行了全面治理,两年来,区块原油产量实现翻番,注水全面见效。对探索低渗透边... 乾130区块自2002年采取先采油后注水开发方式以来,注水状况差,产量递减快,地下亏空严重。2011年初该区块股权变更后,对该区块注水采取了较为经济办法进行了全面治理,两年来,区块原油产量实现翻番,注水全面见效。对探索低渗透边远小油田经济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构造 边远 小油田 注水
下载PDF
岩性构造控制储层流体评价技术——以鄂尔多斯盆地CHN油田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希 惠晨 +3 位作者 路云峰 罗雄民 梁佳佳 葛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34,43,共7页
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CHN油田这类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粒度较细、基质复杂的储层进行流体识别会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对阿尔奇公式的改进,应用电阻率-M(油水分界线)、电阻率-N(油水分界线)、以及电阻率比值-声波时差、电阻率比... 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CHN油田这类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粒度较细、基质复杂的储层进行流体识别会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对阿尔奇公式的改进,应用电阻率-M(油水分界线)、电阻率-N(油水分界线)、以及电阻率比值-声波时差、电阻率比值-自然电位交会等4种综合测井方法进行流体识别,其中电阻率比值法可以将储层的含油性评价从定性提高到定量判断水平,从而完善了该类储层的测井综合流体评价方法。同时也讨论了储层含油性与构造、岩性的关系。研究实例表明以上方法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这类复杂储层的流体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测井交会图 构造 储层
下载PDF
MJZ油田构造岩性油藏滚动扩边潜力评价与认识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忠康 孙晓庆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MJZ油田戴南组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对储层对比及发育特征建立的认识具有多解性。为精准认识构造岩性油藏主力层滚动扩边潜力,提出基于地层超覆及厚度特征分析,建立区域地层发育模式,并通过精细储层对比,将原认为零散分布的砂体转变为连片... MJZ油田戴南组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对储层对比及发育特征建立的认识具有多解性。为精准认识构造岩性油藏主力层滚动扩边潜力,提出基于地层超覆及厚度特征分析,建立区域地层发育模式,并通过精细储层对比,将原认为零散分布的砂体转变为连片呈规模分布的主力砂体,进而明确构造岩性油藏的滚动潜力。形成的基于区域地层发育模式的储层对比及描述成果,对推动MJZ油田及同类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滚动扩边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扩边 储层对比 地层发育模式 地层超覆 构造油藏 MJZ油田
下载PDF
南苏丹境内裂谷盆地源上构造-岩性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6
作者 马峰 庞文珠 +5 位作者 赵文光 张斌 赵艳军 薛罗 郑茜 陈彬滔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05,共14页
以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岩心分析、连井对比、油气运聚模拟、地震反演及多信息叠合等方法,从油源条件、储-盖组合和输导体系3个方面对南苏丹境内Melut和Muglad 2个裂谷盆地源上构造-岩性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 以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等为基础,通过岩心分析、连井对比、油气运聚模拟、地震反演及多信息叠合等方法,从油源条件、储-盖组合和输导体系3个方面对南苏丹境内Melut和Muglad 2个裂谷盆地源上构造-岩性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Melut和Muglad盆地均发育早白垩世第Ⅰ裂陷期优质烃源岩,厚度大、面积广、有机质类型好、成熟度适中,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Melut盆地古近系Yabus组、新近系Jimidi组和Muglad盆地白垩系Aradeiba组发育三角洲相和河流相沉积,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的含砂率、砂岩厚度均适中,且不同层序内河道的河型存在垂向演化,发育泛滥平原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局部封隔带,形成多套源上砂泥互层储-盖组合,为形成规模构造-岩性圈闭提供了条件;边界控盆断裂与盆缘斜坡区控凹断裂是沟通主力烃源岩与源上目的层的主要油气垂向运移通道,源上层段发育的多期不整合面和富砂地层形成了多个侧向优势运移路径(输导脊),油源断裂与输导脊耦合控制Melut和Muglad盆地源上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带。②Melut盆地Yabus组、Jimidi组以及Muglad盆地Aradeiba组具备形成源上规模构造-岩性油藏的石油地质条件,成藏模式可分为“断裂垂向运移型”、“断裂垂向运移-不整合面侧向输导型”和“断裂垂向运移-连通砂体侧向输导型”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谷盆地 控盆断裂 控凹断裂 输导脊 构造-油藏 成藏模式 Melut盆地 Muglad盆地 南苏丹
下载PDF
安第斯构造岩性油藏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绩伟 周玉冰 +3 位作者 张克鑫 张超前 许翔麟 冯陶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27-328,共2页
安第斯T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主要发育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和成藏规律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储层油水关系复杂以及井位优选难度大。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无法满足开发阶段同时预测储层分布范围... 安第斯T区块位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主要发育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具有储层薄、横向变化快和成藏规律复杂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储层油水关系复杂以及井位优选难度大。常规的储层预测技术无法满足开发阶段同时预测储层分布范围和明确储层物性和含油性的生产需求,这对地球物理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亟需开展储层精细预测工作,预测储层展布、物性及含油性情况,为优选有利区带及勘探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藏 石物理 地质统计学反演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南美洲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8
作者 马文杰 王景春 +5 位作者 田作基 马中振 万学鹏 林金逞 许翔麟 周玉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通过岩心观察、地震解释、储层反演、原油地化分析、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示踪分析等对南美洲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典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的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构... 通过岩心观察、地震解释、储层反演、原油地化分析、油源对比、油气运移示踪分析等对南美洲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典型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的成藏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下一步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Oriente盆地斜坡带W区块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整体为西倾和西南倾单斜构造,局部发育鼻隆,油藏目的层为白垩系Napo组M1ss段,砂体呈北西—南东向,储层厚度大、物性好。②研究区河口湾砂坝控制有利储层分布,W区块平稳的西倾和西南倾单斜鼻隆构造背景与NW—SE走向的泥岩条带配合控制圈闭形成,有效油气运移通道的空间展布控制成藏。③构造-岩性油藏为三阶段成藏模式,早期常规原油充注,中期原油遭受降解,晚期常规原油混合降稠。④W区块南部地区2个泥岩条带的西南部位是W区块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的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油藏 成藏模式 斜坡带 白垩系 前陆盆地 Oriente盆地 南美洲
下载PDF
松辽南部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邹才能 李明 +2 位作者 赵文智 赵一民 梁春秀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6,43,共6页
松辽南部大面积、低丰度油气藏目前是我国增储上产重点地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幅度、小断裂、薄砂层 ,油藏类型复杂多变 ,以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针对控制圈闭的低、小、薄问题 ,采用有针对性技术 ,即应用真三维地震解释和变速成图... 松辽南部大面积、低丰度油气藏目前是我国增储上产重点地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幅度、小断裂、薄砂层 ,油藏类型复杂多变 ,以构造岩性复合油藏为主。针对控制圈闭的低、小、薄问题 ,采用有针对性技术 ,即应用真三维地震解释和变速成图解决低幅度、应用相干体和地层倾角检测解决小断裂、应用地震相控制下的多参数岩性反演解决薄砂层 ,最终经综合评价优选井位。经钻井验证发现一批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取得明显效果 ,表明该项技术实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低幅度 小断裂 薄砂层 识别技术
下载PDF
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窦立荣 李志 +5 位作者 杨紫 张兴阳 康海亮 张明军 张良杰 丁梁波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 通过中国石油走出去30年来海外大量勘探实例解剖,系统总结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现状、分布特征和勘探模式,并指出了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前景及中国石油海外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经历了4个阶段,目前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大型深水沉积体和生物礁成为巨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发现的主要领域。②中国石油海外勘探新发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与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均主要分布在复合圈闭中,主要发育于前陆、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者在裂谷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前陆盆地次之,后者在前陆盆地中发现的储量最多,裂谷盆地次之。③中国石油海外实施构造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同部署、同勘探策略,形成了3种特色高效的勘探模式,复式岩性地层油气藏立体勘探,发现了乍得邦戈尔盆地下组合高丰度岩性、高位潜山和低位潜山-岩性复合体油藏以及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河道砂、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潜山等多类型岩性地层油气藏;复杂岩性体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发现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盆地大型缓坡礁滩体气藏、巴西桑托斯盆地湖相礁滩体巨型油田以及缅甸若开次盆深水浊积砂岩生物气藏;薄层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发现了南美奥连特盆地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体油藏和中东阿曼次盆薄层礁滩体油藏。④全球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将从成熟探区拓展到低勘探程度的前沿领域、从陆上拓展到深水—超深水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深水沉积体、盆底扇和生物礁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热点;裂岩盆地深层扇体、基岩潜山,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礁滩体相关的复合圈闭是中国石油海外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主要对象,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低位潜山-复合体 深水沉积体 礁滩体 低幅度构造-复合体 勘探模式 三维地震勘探 裂谷盆地 前陆盆地 中国石油海外油气勘探
下载PDF
松辽盆地乾安—长岭凹陷大中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田形成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荔青 张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5-451,共7页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各种有利条件:多期三角洲前缘相区纵横交错、相互叠加,... 松辽盆地南部乾安 长岭凹陷下白垩统发育了多套优质烃源岩和三角洲前缘相砂岩储集层,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在凹陷东部的华字井阶地,具备形成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各种有利条件:多期三角洲前缘相区纵横交错、相互叠加,经常出现岩性横向相变和上倾尖灭;以乾南潜伏古隆起带古地形为背景形成的继承性南北沉积微相分异;后期构造运动造成盆地东部抬升,使得东部砂体整体上倾尖灭;后期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小断裂,对砂体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大型斜向水流与区域构造格局的有机配置;成岩作用造成储层致密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形成于嫩江期及明水期,与大规模油气运移期配置良好,为形成华字井阶地一批大中型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型油气田 乾安—长岭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构造-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数值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卢家亭 刘道杰 +2 位作者 高贺存 温玉焕 修德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4,156,共4页
构造-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差、油水关系分布复杂,经过长时间注水开发,使得该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更加难以描述,同时也对油藏下步挖潜的方向及调整方案的编制带来更大困难。在精细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岩性油藏地层沉积旋回、... 构造-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差、油水关系分布复杂,经过长时间注水开发,使得该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更加难以描述,同时也对油藏下步挖潜的方向及调整方案的编制带来更大困难。在精细地质建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岩性油藏地层沉积旋回、垂向非均质性及储量分布特征,对层内泥岩和干层进行特殊处理,建立描述该类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模拟小层含油饱和度分布及储量丰度分布与动态分析结果一致,可用于描述构造-岩性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藏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历史拟合 高3106断块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 被引量:20
13
作者 白晓寅 黄玉 +3 位作者 陈永波 郭娟娟 谭开俊 许多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1-297,184,共7页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 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东部的陆10—陆6井区勘探程度较低,地表条件复杂,油气藏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地层等时追踪困难,低幅度构造圈闭的落实难度大,小断裂发育,储层受煤层影响严重且非均质性强。为此,文中采用了四项有针对性的关键技术,即基于二维谱的井震沉积旋回联合标定技术解决地层等时追踪问题,多尺度断裂自动检测技术识别小断裂,基于倾角测井约束的变速成图技术解决低幅度构造识别问题,子波分解与分频反演技术去除煤层强反射干扰和非均质薄储层预测。最终发现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8个,叠合总面积达281km2,综合评价优选上钻两口井位。经设计井实钻分析,证明了上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幅度构造 构造复合油气藏 谱分解 相干技术 变速成图 子波分解 分频反演
下载PDF
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平 房倩 +1 位作者 王兴武 罗周亮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濮卫洼陷既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也是生烃洼陷,发育多种类型油气藏。为打开盐间、盐下深层系的勘探局面,重点分析了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为切入点,精细刻画目标层系沉积微相及局部断裂结构,建立砂体... 濮卫洼陷既是油气富集的负向构造,也是生烃洼陷,发育多种类型油气藏。为打开盐间、盐下深层系的勘探局面,重点分析了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为切入点,精细刻画目标层系沉积微相及局部断裂结构,建立砂体与古地形的对应模式,分析砂体疏导途径,优选储集相带与构造有利匹配区域钻探,效果明显。通过濮卫洼陷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形成的勘探思路、方法对下洼油气探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 濮卫洼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新站构造-岩性油藏油水界面的确定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星军 吴海波 席秉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3,19,共3页
根据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西的新站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分析了影响油水分布特征的构造、岩性、压力、断层等4种因素,综合测试压力、钻井深度等资料,应用压—深交会法、静压测试法预测了新站构造岩性油藏的油水界面,与由钻... 根据松辽盆地大庆长垣以西的新站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分布特征,分析了影响油水分布特征的构造、岩性、压力、断层等4种因素,综合测试压力、钻井深度等资料,应用压—深交会法、静压测试法预测了新站构造岩性油藏的油水界面,与由钻井资料确定的油水界面基本吻合,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为对油藏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藏 油水界面 油藏 成藏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构造-岩性油藏油水微观分布规律与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创 孙卫 +4 位作者 杨建鹏 解伟 杨姣 杨希濮 陈芳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8-523,共6页
在对油水接触面形态和油水过渡带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花17断块为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性油藏中油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其... 在对油水接触面形态和油水过渡带厚度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以苏北盆地花17断块为例,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性油藏中油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际油藏中油水接触面是一个呈波状起伏的面,其在自由水面以上的高度随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增大而抬高;油水过渡带厚度仅与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毛管压力有关,二者相差越大,过渡带厚度越大;构造-岩性油藏产纯油带、油水过渡带的分布并非平行于构造等高线,油水分布除受构造位置控制外,还受由沉积作用所引起的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接触面 油水过渡带 孔隙结构 构造-油藏 苏北盆地
下载PDF
低幅度构造-岩性边底水油藏特征及其成藏机制——以塞152油藏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兰朝利 张君峰 +1 位作者 杨明慧 王金秀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3,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陕北斜坡构造上延长组长2段油藏分布分散,成藏机制特殊。为指导长2段油藏的下一步勘探,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研究了塞152油藏的构造、沉积和油藏特征,探讨了油藏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塞152油藏为一个发育在... 鄂尔多斯盆地内陕北斜坡构造上延长组长2段油藏分布分散,成藏机制特殊。为指导长2段油藏的下一步勘探,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试油资料,研究了塞152油藏的构造、沉积和油藏特征,探讨了油藏成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塞152油藏为一个发育在低幅度构造上的构造—岩性边底水油藏。砂体展布受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控制,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属于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油层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由于构造幅度低且夹层发育,导致油水分异不彻底,不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但发育了边底水。油藏的形成与油气沿延长组顶面不整合面和基底断裂的垂向输导以及目的层内的水平运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2段 边底水 低幅度构造 构造-油藏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松南地区十屋断陷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样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金才 兰素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 根据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所涉及到的构造、岩性两个重要因素的相互关系将复合圈闭样式划分为 4种样式 ,即单斜 -岩性复合式、背斜 -岩性复合式、断块 -岩性复合式和鼻状 -岩性复合式。松南十屋断陷中央构造带实际资料研究 ,发现了几个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 ,即SN85井西构造、SN87井北构造、孤家子北构造。这些构造 -岩性复合圈闭是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南地区 十屋断陷 构造-复合圈闭 样式 油气地质
下载PDF
英台地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解释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岩 李明 +3 位作者 赵一民 赵占银 马新昌 张立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英台地区是中国东部近几年勘探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区地层物性条件好、产能高 ,油气成藏受断层断距、断层延伸长度、砂体厚度影响明显 ,油气富集区主要位于小幅度构造圈闭内 ,油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本文根据该区... 英台地区是中国东部近几年勘探成效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区地层物性条件好、产能高 ,油气成藏受断层断距、断层延伸长度、砂体厚度影响明显 ,油气富集区主要位于小幅度构造圈闭内 ,油气藏主要以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本文根据该区的石油地质特点 ,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 ,应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相干体和地层倾角检测技术、多属性模型约束反演储层预测技术对主要目的层进行了解释和圈闭评价。经钻井验证 ,所应用技术实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复合油气藏 幅度 断裂 薄砂层 英台地区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资料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红星地区古近系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振海 林畅松 曲爱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5-641,共7页
红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多套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由于驾掌寺断裂的长期活动,区内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明显受驾掌寺及其伴生断裂的控制。研究表明,驾掌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发育,沙一段和东三段三... 红星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多套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由于驾掌寺断裂的长期活动,区内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明显受驾掌寺及其伴生断裂的控制。研究表明,驾掌寺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广泛发育,沙一段和东三段三级层序内的体系域或四级层序中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体和湖进泥岩层形成了7~8套圈闭规模的储盖组合,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构成了成藏的基本条件。同沉积断裂的活动控制着砂体的分布,驾掌寺断裂的西侧下降盘和北东东向的伴生同沉积断裂制约着不同期的砂体发育部位。驾掌寺断裂长期活动,与储层砂体相连构成了区内的主要输导体系,沿断裂带是油气藏形成(特别是构造或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区内早期发育的、位于深部的次级断裂对油气的分布或油气藏的发育具有特别的控制作用,这些断裂一般终止于沙一段上部,沿这些断裂向上运移的油气则趋向于在沙一段中部富集;而沙一中段具有良好的储层和盖层,因此,形成了沿沙一中段砂体广泛成藏的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油气藏 成藏研究 控制因素 古近系 红星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