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湖盆地的古厚度恢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兰斌 孙家振 +3 位作者 陈钟惠 陈文礼 赵全民 肖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63,共5页
本文针对盐湖盆地地层结构特点 ,采用一种沉积物厚度去压实 (古厚度计算 )的改进算法 ,考虑了由剥蚀作用、盐运动及互层引起的厚度和埋深变化。根据岩层现今厚度、岩性、剥蚀厚度、异常压实及盐层厚度的变化 ,计算各地层时代末期的古厚... 本文针对盐湖盆地地层结构特点 ,采用一种沉积物厚度去压实 (古厚度计算 )的改进算法 ,考虑了由剥蚀作用、盐运动及互层引起的厚度和埋深变化。根据岩层现今厚度、岩性、剥蚀厚度、异常压实及盐层厚度的变化 ,计算各地层时代末期的古厚度。这将为准确进行盐湖盆地埋藏史分析 ,构造演化分析提供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盆地 岩性比例 地层古厚度 沉积地层
下载PDF
基于敏感度分析的导水裂隙带高度DM-L优化模型 被引量:28
2
作者 题正义 秦洪岩 曹艺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3-676,共4页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矿井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多元统计分析和敏感度分析在工程数据分析中应用广泛.以多年来我国矿井生产中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厚、采深和硬岩...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矿井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多元统计分析和敏感度分析在工程数据分析中应用广泛.以多年来我国矿井生产中实测的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厚、采深和硬岩岩性比例系数的函数关系,用敏感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各个影响因素的敏感度,进而建立了DM-L优化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高度 多元统计分析 敏感度分析 DM-L优化模型 岩性比例系数
下载PDF
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曹丁涛 李文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4年第1期63-69,共7页
作者选择煤层近乎水平(倾角<15°)、采场达到充分开采的地质采矿条件,对影响综采(放)"两带"发育高度的煤厚、顶板岩性、岩层组合、采深、工作面斜长、推进速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40例实测数据,运用线性、非线性... 作者选择煤层近乎水平(倾角<15°)、采场达到充分开采的地质采矿条件,对影响综采(放)"两带"发育高度的煤厚、顶板岩性、岩层组合、采深、工作面斜长、推进速度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40例实测数据,运用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首先研究上述各单因素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得到各单因素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关系式,结果是: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厚、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工作面斜长成自然对数函数关系,与采深成指数函数关系,与推进速度关系不大。在单因素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因素非线性回归,得到综采(放)导水裂隙带高度与主要指标之间的多元回归统计关系式。经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比较,本研究得出的拟合公式预测精度更高,效果更好。本文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即硬岩岩性比例系数,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煤层顶板总体强度和岩层组合结构特征,既客观又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放顶煤 “两带”高度 岩性比例系数 多因素影响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新型垮落带高度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雷恒太 《煤炭与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1-3,共3页
影响垮落带高度有多种因素,"三下"规程中计算垮落带高度公式只考虑了采厚的影响,存在局限性,而且精度不高。在收集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垮落带高度与采厚、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和采深的函数关系。应用... 影响垮落带高度有多种因素,"三下"规程中计算垮落带高度公式只考虑了采厚的影响,存在局限性,而且精度不高。在收集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垮落带高度与采厚、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和采深的函数关系。应用敏感度评价模型和检测模型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进而建立DM-M预计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提高了垮落带高度的预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垮落带高度 多元统计分析 敏感度分析 DM-M模型 岩性比例系数
下载PDF
上房沟钼铁矿区高滑石型难选矿石配矿管理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晓将 毕惠珍 《采矿技术》 2021年第1期170-172,共3页
针对上房沟钼铁矿区矿石自然类型分布特点,编制了难选矿石配矿管理方法。主要介绍了配矿管理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划分区域、爆堆管理、强化岩性比例控制等配矿管理方法,实现在工业试验阶段及规模化生产阶段对高滑石型难选矿石的入... 针对上房沟钼铁矿区矿石自然类型分布特点,编制了难选矿石配矿管理方法。主要介绍了配矿管理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通过划分区域、爆堆管理、强化岩性比例控制等配矿管理方法,实现在工业试验阶段及规模化生产阶段对高滑石型难选矿石的入选原矿质量要求。实际生产执行反馈数据表明,配矿管理方法执行可靠度高、过程可控,可保证入选矿石的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岩性比例 难选矿石 配矿管理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into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hale and coal 被引量:10
6
作者 Miao Zhenyong Wu Guoguang +2 位作者 Li Ping Meng Xianliang Zheng Zhile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2期245-249,共5页
Samples of five types of coal and oil shale from the Daqing region have been subjected to co-pyrolysis in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with thermo-gravimetry (TG), given a heating rate of 30 ℃/min to a final tem- pera... Samples of five types of coal and oil shale from the Daqing region have been subjected to co-pyrolysis in different blending ratios with thermo-gravimetry (TG), given a heating rate of 30 ℃/min to a final tem- perature of 900 ℃. Investigations on pyrolysis of mixing coal and oil shale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dicating that the main scope of weight loss corresponding to hydrocarbon oil and gas release was between 350 and 550 ℃. At higher temperatures, significant weight loss was attributed to coke de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 pyrolysis parameters of blends from oil shale and the high ranked XZ coal varied with the blending ratio, but oil shale dominated the process. At the same blending propor- tions, highly volatile medium and low ranked coal of low moisture and ash content reacted well during pyrolysis and could easily create synergies with oil shale. Medium and high ranked coal with high mois- ture content played a negative role in co-pyr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shaleCo-pyrolysisBlending coal samplesBlending rati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