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死而生:贵州龙里吴氏五寨岩洞葬与苗族人观
1
作者 蔡威 张久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2期108-117,155,共11页
岩洞葬在贵州多个地区均有发现。通过对龙里吴氏五寨“静态”的果里岩洞葬及其关联的“动态”的丧葬礼俗进行“整体”的田野调查,从开路词提示的亡灵中转站煤洞和目的地幽冥世界等方面能够较好地将其文化密码抽丝剥茧,重构集体记忆“,... 岩洞葬在贵州多个地区均有发现。通过对龙里吴氏五寨“静态”的果里岩洞葬及其关联的“动态”的丧葬礼俗进行“整体”的田野调查,从开路词提示的亡灵中转站煤洞和目的地幽冥世界等方面能够较好地将其文化密码抽丝剥茧,重构集体记忆“,还原”出当地苗人孕育而诞与祖先同在、向死而生、生命循环往复的人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岩洞葬 人观 集体记忆
下载PDF
寄放的亡灵:贵州地区岩洞葬考略
2
作者 李梦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6期146-152,156,共8页
岩洞葬是将死者放置于天然溶洞之内。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且已传承千余年。岩洞葬的核心文化内涵是祖先崇拜,其所衍生出来的“跳洞”活动是增强族群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而所葬岩洞被看作先民的魂归之地,各种棺画则被视为已逝亡... 岩洞葬是将死者放置于天然溶洞之内。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且已传承千余年。岩洞葬的核心文化内涵是祖先崇拜,其所衍生出来的“跳洞”活动是增强族群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而所葬岩洞被看作先民的魂归之地,各种棺画则被视为已逝亡魂在死后世界的所用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洞葬习俗 祖先崇拜 棺画
下载PDF
生死之间——贵州的岩洞葬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飞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5,共6页
岩洞葬是一种将死者遗骸置于天然溶洞内的特殊葬俗,广泛流行于黔贵山地。贵州是岩洞葬与悬棺葬的分野之地。贵州岩洞葬主要时代为唐代以降,迄今已发现近百处。岩洞葬是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祖灵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贵州岩... 岩洞葬是一种将死者遗骸置于天然溶洞内的特殊葬俗,广泛流行于黔贵山地。贵州是岩洞葬与悬棺葬的分野之地。贵州岩洞葬主要时代为唐代以降,迄今已发现近百处。岩洞葬是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祖灵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现代贵州岩洞葬是研究这一古老葬俗的"活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岩洞葬 唐代 木棺
下载PDF
左江流域岩画与岩洞葬关系试探
4
作者 张林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6年第6期22-29,共8页
左江流域岩画地点周边存在着不少岩洞葬,文章在分析岩画与岩洞葬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这种关系并非两者内在的直接联系,而是基于相似信仰的存在时间差的异时性关联。
关键词 左江流域 岩画 岩洞葬 异时性关联
下载PDF
花山崖壁画附近岩洞葬略考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汝训 黄喆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本文对花山崖壁画附近岩洞葬的葬地位置与环境、葬具及棺材制作法、葬制和置棺方式、岩洞葬的年代问题。
关键词 花山崖壁画 附近岩洞葬 略考
下载PDF
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二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9-87,共9页
一、前言在中国古代南方,曾流行过各种各样的利用山岩安葬死者的习俗,岩洞葬就是其中的一种。岩洞葬不但在古代广泛流行,至今仍有个别地区还在沿用这种葬俗。这种葬俗一般是将死者安葬在天然的岩洞深处,所以便被称作'幽岩葬'。... 一、前言在中国古代南方,曾流行过各种各样的利用山岩安葬死者的习俗,岩洞葬就是其中的一种。岩洞葬不但在古代广泛流行,至今仍有个别地区还在沿用这种葬俗。这种葬俗一般是将死者安葬在天然的岩洞深处,所以便被称作'幽岩葬'。探讨岩洞葬的葬俗及其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南方 岩洞葬 考古
原文传递
魂兮归去:从贵州惠水仙人桥岩洞葬棺画论中国西南系统岩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飞 《南方民族考古》 2012年第1期225-272,共48页
从部分崖葬(岩洞葬、悬棺葬)棺木上的图案(棺画)出发,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西南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崖葬与岩画遗存,发现二者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独如此,岩画亦可能与除崖葬以外的火葬、土葬等葬俗间有关联。结合民族学和神话学的相... 从部分崖葬(岩洞葬、悬棺葬)棺木上的图案(棺画)出发,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西南及毗邻的东南亚地区崖葬与岩画遗存,发现二者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独如此,岩画亦可能与除崖葬以外的火葬、土葬等葬俗间有关联。结合民族学和神话学的相关研究,对部分西南系统岩画进行重新释读,发现这些地点的岩画用较大篇幅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的有关题材,祖灵崇拜是西南系统岩画的重要内容,也正因此故,其与包括崖葬在内的墓葬间关系密切。西南系统岩画主要应是汉至明之间的作品,壮侗语族中的壮、傣、仡佬等族先民是西南系统岩画的主要创造和使用者;随族群的移动,宋代以降,与之相接的苗、瑶、彝、怒、佤等族先民亦开始使用岩画,佤族大房子壁画、画布、苗瑶棺画等,均可视作岩画的孑遗。早期岩画(汉至宋代)普遍与创世神话关系密切,借此营造祖居世界,招引亡灵归去与祖先团聚,并实现信仰中的再生。晚期岩画(宋明时期)则以马为主要图式,可能与宋廷在广西设立马市从而促进了当地马匹饲养的勃兴这一历史背景有关。崇拜祖灵,是一种万物有灵观念下取悦祖灵(并使之远离),使之造福于子孙的精神信仰,其核心是对生者有利,是禳灾祈福,这亦可视作西南系统岩画的主要功能。初步研究发现,运用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特别是创世神话来释读西南系统岩画是可行的,并可能是未来岩画研究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系统岩画 岩洞葬 祖灵崇拜 创世神话
原文传递
贝丘、大石铲、岩洞葬——南宁及其附近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珍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8,共11页
南宁及其附近地区是广西史前文化中地方特点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域,贝丘、大石铲、岩洞葬三种文化是该区域史前文化最主要的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文化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为骆越文化的形... 南宁及其附近地区是广西史前文化中地方特点非常明显的一个区域,贝丘、大石铲、岩洞葬三种文化是该区域史前文化最主要的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文化的对比研究,认为它们同属于一个文化系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为骆越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 大石铲 岩洞葬 史前文化
原文传递
贵州开阳平寨岩洞葬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先龙 董欣 +2 位作者 赵红坤 陆永富 胡昌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2-86,共5页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开阳县高寨乡发掘围坡田洞、观音洞、仓口洞、幺罗寨洞4处岩洞葬,出土海贝、料珠、铜钱、陶片等文物,初步确定其为花仡佬遗存。
关键词 开阳县 岩洞葬 花仡佬
原文传递
《广西先秦岩洞葬》简介
10
作者 西林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3,共1页
《广西先秦岩洞葬》是由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宁市博物馆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16开本,精装,正文共计230页,约46万字,图版捌拾幅,定价168元。
关键词 岩洞葬 广西 先秦 文物考古研究所 简介 科学出版社 出版发行 博物馆
原文传递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逐汪山岩洞葬调查简报
11
作者 杨清平 杨丽云(整理) +3 位作者 焦秋燕(整理) 荣获奖(摄影/绘图) 李锋(绘图) 吴肖桦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5,共12页
2019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岜王村逐汪屯群众在逐汪山采石时捡到的一批文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鉴定,确认这些文物是商代中晚期岩洞葬的典型器物。器物类型主要为玉石器,另见少量陶器和陶片。玉石器以磨... 2019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岜王村逐汪屯群众在逐汪山采石时捡到的一批文物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鉴定,确认这些文物是商代中晚期岩洞葬的典型器物。器物类型主要为玉石器,另见少量陶器和陶片。玉石器以磨制为主,且大都磨制精美;器类以锛为主,另有凿、凹刃凿、穿孔石片、圆饼形石芯、圆形石饼、镯等;其中凹刃石凿是左江流域岩洞葬中首次发现。陶器完整器只有纺轮;陶片极少,均为色彩斑驳的夹细砂碎陶片。逐汪山岩洞葬是桂南早期岩洞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左江流域早期历史和广西岩洞葬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流域 岩洞葬 商代中晚期 玉石器 凹刃石凿
原文传递
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区域内早期岩洞葬研究
12
作者 杨清平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20年第1期2-16,共15页
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在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区域内发现了不少早期岩洞葬。这些岩洞葬地域和时代特征明显,与广西其他地区的早期岩洞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左江花山岩画也有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岩洞葬 花山岩画 文化特征 关联
原文传递
关于丘北僰人的族属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金明 《文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3,共3页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北 僰人 族属 岩洞葬 苗瑶
下载PDF
贵州新增77处省级文保单位
14
《中国西部》 2015年第23期91-91,共1页
近日,贵州省政府对外公布了第五批77处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3个项目。贵州省此次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遗址7处,如贞丰孔明河遗址、遵义养马城遗址等;古墓葬3处,如龙里果里岩洞葬、湄潭观音寺... 近日,贵州省政府对外公布了第五批77处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3个项目。贵州省此次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遗址7处,如贞丰孔明河遗址、遵义养马城遗址等;古墓葬3处,如龙里果里岩洞葬、湄潭观音寺和尚墓群、三部大寨墓群;古建筑33处,如为盘县水塘村古建筑群、镇宁高荡村古建筑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省 古建筑群 古遗址 省政府 古墓 岩洞葬 观音寺
下载PDF
麒麟尊
15
作者 韦玲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39,共1页
质地:青铜年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等级:一级尺寸:通高53.7厘米,长48厘米,宽24厘米来源:1991年贺县沙田乡(现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岩洞葬出土收藏单位:贺州市博物馆麒麟尊,盛酒器。又名铜牺尊、神兽尊。其外貌酷似古代早期传说中... 质地:青铜年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等级:一级尺寸:通高53.7厘米,长48厘米,宽24厘米来源:1991年贺县沙田乡(现贺州市沙田镇)龙中村岩洞葬出土收藏单位:贺州市博物馆麒麟尊,盛酒器。又名铜牺尊、神兽尊。其外貌酷似古代早期传说中的麒麟,吻部平宽,六齿微露,双眼圆瞪,双耳竖立,双角高耸,形体健壮,昂首站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尊 收藏单位 岩洞葬 沙田镇 麒麟 盛酒器 龙中村 贺州市
原文传递
灵川岩洞出土的青铜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志东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4,共3页
灵川县位于桂林市北郊,湘桂走廊南端,是湘江的发源地。漓江从猫儿山南下流经县境,与甘棠江汇流于灵川镇三岔尾。1998年元月,灵川县文物管理所人员在县潮田乡富足村一带调查洞穴遗址时,发现该村农民在后龙山半山腰的岩洞内挖掘出一批铜器。
关键词 灵川岩洞 出土文物 考古研究 青铜器 桂林市 灵川县 岩洞葬 洞穴遗址
原文传递
贺县麒麟尊考
17
作者 罗坤馨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23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贺县麒麟尊,是古代青铜贮酒礼器之佼佼者,出自我国南方的岩洞葬,深藏独特的丧葬文化。器盖上的“盘蛇(龙)”浮雕和尾部的“凤鸟”附鋬,是壮族先民骆越人崇拜的“蛇图腾”和“凤图腾”象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牺尊 麒麟尊 岩洞葬习俗 图腾崇拜
原文传递
广西贺州龙中涉案文物清理
18
作者 莫茜 《广西博物馆文集》 2023年第1期189-202,共14页
2020年11月,贺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破获一起盗掘古墓、贩卖文物案件,共追缴被盗文物21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和原始青瓷。该批文物保存情况较好,推测与1991年7月发现的龙中岩洞墓为同一岩洞内不同墓葬。该批文物具有两广地区战国越墓遗... 2020年11月,贺州市公安局八步分局破获一起盗掘古墓、贩卖文物案件,共追缴被盗文物21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和原始青瓷。该批文物保存情况较好,推测与1991年7月发现的龙中岩洞墓为同一岩洞内不同墓葬。该批文物具有两广地区战国越墓遗物特征,但也有不少为首次发现,增添了广西这一时期的器物种类和形制。这批文物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贺州乃至广西地区先秦文化的认识,也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原、吴越与岭南地区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州龙中 战国 岩洞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